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苍茫 > 第二百五十四章 褒功不易

明末苍茫 第二百五十四章 褒功不易

作者:人在夜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6:44:11 来源:88小说

大明京畿还是狼烟四起,赵烈却是等不及了,度过了无所事事的两个多月,期间破虏军数百受伤将士都已痊愈,只是在涿州整训。

入京赵烈不想去,别被朝中的大臣们一拍脑袋派往东部前线,如今大明已经把各地的援兵都调往东部四城围猎阿敏去了,此时激战正酣,破虏军如果进京也是当炮灰的命。

破虏军经过这几番激战已经是伤筋动骨了,赵烈如今全无战心,只想回师休整,此番征战他自认为尽了全力,没有遗憾。

崇祯三年四月初,告别了不断挽留的李恒、安永德,赵烈统率剩余的三千余破虏军将士踏上归程。

沿途的官道两侧已经有大明百姓出来春耕了,建奴毕竟已经被围在蓟镇东部,京畿南部已经没有建奴的踪迹了,经历数月苦难幸存下来的百姓都出来耕种,再苦再难日子还得过下去,这让孤寂了一个冬天的京南有了一些生气。

当然,有的田亩今年只有撂荒了,只因主人不在,也许逃避建奴没有返家,也许已经死在逃亡途中了,也许被建奴掳走了,只有经年之后才能晓得了,至于他们留下的田亩又会是好一番的争夺,当然都会落入士绅手中,其他的升斗小民想都不要想。

看到官道上行进的破虏军,百姓大多如鸟兽散,数月来,各处援军可是把老百姓祸害苦了,缺粮少饷的各地援兵所过之处造成的损失不比建奴少多少,也许只是丁口损失的少,其他的钱粮牲畜一样的被劫掠一空,经此战乱,大明军的凶名传遍京畿,连天子都晓得了自家兵丁的面目。

赵烈无奈的看到大明百姓疾速退避,如遇洪水猛兽一般,苦笑不已,国中百姓视军兵如贼寇。还有何同仇敌忾可言。

不一日,破虏军经固安,回返天津卫,抵达港口。在此赵烈惊讶的发现赵海明赵大人率威海舰队驻波外海。

赵烈吩咐黄汉、李禄等在此统领军兵登船,他则是在余大宝、赵达等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一艘沙船前往福山号。

几年来,福山号只是简单的整修,没有大修过,船体有些老迈。船身的涂漆剥落,不复当年的威武。

赵海明站在船头眺望百步外的沙船,隐隐看到甲板上众人簇拥的赵烈,心情激荡。

“恭喜大人了,公子此番京畿大败建奴,名扬天下,大人后继有人了。”一旁的幕僚王哲笑呵呵的拱手道。

“唉,王先生过誉了,此番征战烈儿锋芒太过,我恐是祸非福啊。”赵海明摇了摇头。苦笑道。

赵烈早已派人将战事经过一一禀报了他,各处分润功劳也一一详述了。

只是归附赵烈名下的建奴首级也有近千,还有数百北虏首级,尤其是阵斩努尔哈赤之子这般大功,可谓功勋卓着,功劳是大,可也太突兀了。

明金交战以来就没有过如此大胜,那么你一个小小千户如何立下如此殊功的,好么家里蓄养两三千的全甲家丁,即使立下泼天大功。御史清流们以及嫉妒如狂的武臣们定是弹劾不断,天子心中也会留下一根刺,日后必是麻烦不断。

“大人也不必过于忧虑,今时不同往日。”王哲说的很隐晦。

“但愿如王先生所言。”赵海明长叹一声。

赵海明当然晓得王哲的话。如今大明可说是内有外患不绝,对各地武将的掌控已经有些失控,甚至有些隐忍,从毛文龙到前些时日带兵折返辽东的祖大寿,都有些军阀的样子了。

而朝廷如今只能忍让,甚至为了让祖大寿入关驰援。朝廷派出孙承宗这位帝师出关劝诫,可谓屈尊了,有明以来大明朝廷和天子从来没有在武将面前如此憋屈过。

想当年太祖杀蓝玉,诛功臣,就连有大明武圣之称的戚继光也被天子文臣忌惮而去职,郁郁而终。

如今呢,朝廷却是步步退让,可谓天壤之别。

赵海明担心的不是当下,无论如何赵家作为勤王的功臣天子只能嘉奖表忠,只不过,蓄养家丁而又战力剽悍,这会让天子心中疑惧,后面恐怕有更多的手段。

当然,赵家自有后路在海外,赵海明也是心下安稳不少。

赵烈登上福海号甲板,在赵海明面前跪下,“孩儿赵烈入京勤王,今不负圣恩,斩将夺旗得胜而还,叩见父亲大人。”

余大宝、赵达等人随同叩拜。

“我儿亲历战阵,为国血战,为父与荣乃焉,真乃我大明虎将,国之栋梁。起来。”赵海明满脸笑容,上前扶起赵烈细细端详。其他众人也是相续起身。

“见过王先生。”赵烈拱手施礼。

“公子不必多礼。”王哲恭敬还礼,今时不同往日,当年的顽童如今已是为国征战大败建奴的功勋了。

“见过二哥。”赵峰上前见过赵烈,态度恭敬,当年的二哥年纪轻轻就独挡一面,在海外开辟出好大的局面,如今竟然能野战大败建奴,阵斩敌酋,这让他这个三弟仰慕的很。

“三弟又长高了。”赵烈细细端详了一下赵锋,只见这个弟弟如今的身高只是比他低上一拳,身材粗壮,常年行走海上面色黝黑,不复当年青涩模样。

几人进入舱内。

“父亲此来是为了接应总镇大人。”赵烈问道。

“一是王巡抚命为父押解辎重供应登莱镇兵丁,再者也是为了接应张总镇,有些病弱兵丁要折返登莱。”赵海明答道。

大明水师干的都是如此的繁琐,有时又是危险的活计,上不得台面,一不小心还有性命之忧,表功无望,弄不好还被攻讦,大明的武将本来就低文臣一等,水师更是不堪。

“烈儿,此番折返石岛好生修养,亚丽怀孕待产,多陪陪他。此时。我赵家须得谨慎小心了。”赵海明言道。

赵烈点头应是,他晓得老爹的意思,如今赵家风头太劲,过犹不及。还是收敛为上,只等朝廷的旨意吧。

赵锋则是央求赵烈让他到盖伦战舰上一观,他可是对西夷战舰眼馋的紧,赵烈当然是答应下来。

亥时中,大明皇城乾清宫中。天子崇祯正在批阅奏折,王承恩一旁伺候。

如今建奴主力出关,只余二贝勒阿敏留守东部迁安等四城,如今十万大军围困攻击,收复只是迟早的事情。

虽说京畿形势略略安定,不过大明就像是四处漏水的大船,各省各府告急的折子不断。

近几日来,内阁就转来了固原兵乱、福建民乱,山陕乱匪合流,东江刘兴治叛乱等诸多坏消息。让崇祯帝一时手忙脚乱,大部分是求兵求饷的折子,可是钱财呢,户部如今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先顾眼前为上了。

今日,崇祯帝面前又摆上了登莱巡抚王廷式关于东江叛乱日甚,刘兴治与建奴勾结的折子。

看到这份恼人的折子,崇祯再也忍受不住,手扶额头,疲倦至极。整整一天的批阅,让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体力也出现了问题。

“万岁今日已批阅整日的奏折,还请万岁保重龙体,安歇为上。”王承恩劝解道。

“大伴。这几日来内阁转来的奏折都是干系重大,不可轻忽,朕怎敢倦怠。”想到大明如今的局面,崇祯长叹一声。

“大伴,明日传内阁成阁老、周延儒、温体仁,兵部梁成栋等到乾清宫合议登莱事宜。”崇祯深感登莱事宜的棘手。须得同各位阁老重臣会商。

“遵旨。”

崇祯拿起下一封奏折,乃是登莱总兵张可大的奏折。

崇祯心下一松,对于张可大崇祯心中颇为赞赏,此人敢于任事,也算是一方能臣,此时正在京中值守,向来没有大的祸事了吧,他是听得坏消息太多,实在是有些怕了。

崇祯帝拿起张可大奏折细细观看,张可大在奏陈中先是请战,所言各路援军正在东路激战,登莱军数千精兵愿为君上分忧,自请前往助战。

崇祯帝自然不能同意,朝廷可是被建奴的神出鬼没吓坏了,建奴的骑兵几次突袭京师左近,烧毁运河船只渡口,打劫运送辎重的军兵,关键是建奴入寇时,置辽东、保定、蓟镇等处援兵堵截不顾,大股骑兵绕过通州直驱京师,崇祯至今还记得当时京师纷乱人心惶惶的末日景象。

留下登莱镇就是为了防止这个最坏局面再生,虽说阿敏统领不足万人建奴,但是所部都是骑队,还是可以突袭京师,虽不足以攻陷京师,不过让京师一日三惊还是绰绰有余。

大明虽说脸面剩余不多,还是不能让建奴如此猖狂,登莱军已是京师中唯一的能野战的精锐了,其他援军都已赶赴东路,因此登莱军只能留守京师。

崇祯接着往下看,张可大接着举荐此番入卫的功臣赵烈为登莱镇靖海卫卫指挥使,言道,赵烈不愿远离家乡登莱,只愿整顿卫所军屯,为国分忧。

崇祯心中一动,其实,登莱镇的议功已经商议数次了,只是在赵烈的问题上争执不休。

有的大臣主张理应重赏,破格擢拔为参将为上,以此表明为国杀敌朝廷不吝赏赐,有的则是攻讦虽立下殊攻,但其蓄养数千家丁,野心勃勃,绝不能让他职掌战兵,防其乘势做大。

内阁成基命最后合议升赏赵烈登莱镇守参将之职,崇祯将成基命的折子留中不发,表明了自己不悦的态度。

接着几日前,内阁合议命赵烈为登莱镇游击,职掌文登营战兵,其实斩获近千真奴首级以及大金王族这份战功升任一个游击将军,掌管一个千人的战兵营已经是薄待功臣了。

只是天子对于赵烈的不悦让内阁只能将封赏一降再降,谁想崇祯帝还是留中不发,摆明了就是不想让赵烈职掌战兵。

此番,张可大的折子被转入宫中,表明了这是内阁一个试探,难道说,天子不想让这个蓄养数千家丁偏偏立下殊功的小子掌控大明战兵。

崇祯终于满意的在张可大的折子上书写了准,这就对了嘛,可以让其升职担任三品武将,但是介于蓄养大量私兵的劣迹决不能让其染指战兵,同时让王承恩明日转送内阁。

不过,对于拥兵自重的军将,天子并没有放弃警惕,他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明日陛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