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苍茫 > 第二百一十八章 被坑的赵率教

明末苍茫 第二百一十八章 被坑的赵率教

作者:人在夜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6:44:11 来源:88小说

?一日后,警讯入京,大明内阁震惊,首辅韩爌即刻报于崇祯帝。…,

“建奴入寇蓟镇确实否。”崇祯帝惊诧问道,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建奴是如何破关而入,威胁京畿的。

“万岁,此番建奴号称十万,攻破蓟镇大安口、龙井关等长城关隘,直逼遵化,长城各处关隘守将和遵化巡抚都已派人到京师告急。”次辅李标一旁说道。

“建奴此番所谓何来,是劫掠边镇,还是攻取京畿。”崇祯帝面沉似水,蓟镇的虚弱让他颜面全无,只三两天的功夫百里长城数十军堡陷落,这就是京师以北让他视若屏障的蓟镇。

“目下不知,不过,”李标一咬牙,豁出去了,“万岁,还是以备万一,遵化一旦失守,建奴即可南下京畿平原,再无险可守。”

崇祯闭目思量,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如惊涛骇浪般汹涌,大明历任天子,发出勤王令的就是坐困北虏数年的那位吧,至今风评不佳,让仕绅百姓非议不断,难道自家是第二个,众口铄金啊。

“万岁,事不宜迟,如建奴当真攻陷遵化,进抵京师,再行调兵,老臣恐为时晚矣。”韩爌所言打碎了崇祯最后一丝幻想,他同意调兵勤王。

“当先就要下旨给蓟辽总督袁崇焕,调辽镇兵马入京。”钱龙锡言道。

崇祯听闻这个腻歪,现下他最听不得袁承焕的名号,什么五年平辽,如今两年。建奴已经入寇京师了。五年。大明是否该亡国了。

“是极,万岁,辽镇是离此最近的强镇了,此外,宣大、山西、陕西、登莱等各地边镇也要下旨调兵。”李标言道。

崇祯愤恨的扬手,“即刻下旨与九边各地,抽调精兵卫戍京畿。”

三位阁臣和王承恩跪拜领旨。

不过,不等大明内阁和天子的旨意下达。知晓建奴入寇蓟镇消息的袁承焕蛮劲上来,已经不等兵部内阁的调令,下令辽镇整兵勤王。

为了今日赶到蓟镇,卫戍京畿,袁承焕统领他麾下的近两万骑兵即刻出发赶往蓟州,这些骑兵可是他这两年用钱粮堆出来的,他深知与建奴对阵没有骑兵是万万不能的,他是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建立了这支还算可堪一战的辽镇铁骑。

为此,他不惜克扣蓟镇军饷,暂缓整修蓟镇各处关隘。没成想,建奴此番就是攻击羸弱的蓟镇。入寇大明,这让他颜面无存。

为了尽量在遵化以北挡住建奴,他命令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四千骑兵先行,直驱遵化,务必在辽镇援兵到达之前坚守遵化,保住京师的北大门,袁承焕对于赵率教这个善于守城的爱将寄予厚望。

赵率教不是无脑武夫,他深知此行之紧要,建奴是否能够进抵京畿,就看能否守住遵化,如果遵化失陷,建奴就算本来只是图谋在边镇劫掠一番,此时也会飞马南下,因为京畿平原富庶之地近在眼前了,谁人能抗拒如此诱惑。

赵率教率军日夜兼程,终于在建奴攻击遵化前抵达遵化,入城拜见了遵化巡抚王元雅,结果是又生枝节,原因嘛就是王元雅不怕死,而且很‘能干’。

介于遵化前卫城堡总兵驻扎地三屯营的重要性,他命令赵率教即刻带兵驰援三屯营,对于遵化的防卫,他颇有信心,认为只要三屯营不失,建奴就不敢大举进攻遵化,何况他已经命令征集城内外青壮守城。

赵率教大惊,他已经知晓建奴大军兵分几路破关而入,不过,都是直指遵化,驻防三屯营可阻止两路来敌,不过右翼来敌不在三屯营的来路上,可直击遵化。

赵率教百般规劝,不允,作为一个武将,即使是贵为朝廷二品的总兵他只能屈从三品的遵化巡抚的命令,驰援三屯营蓟镇总兵的驻地。

当他带领着疲惫不堪的四千骑兵来到三屯营时,蓟镇总兵朱国彦却是认为辽兵凶恶,向来有劫掠百姓的恶习,不许赵率教入城,怕辽兵纵兵掳掠。

至于建奴入寇,他自认戚爷修建的周七里余,高近三丈的三屯营雄城定会让建奴无功而返。

当然,朱国彦还是认为建奴只是袭扰劫掠一番而已,如果他知晓皇太极是必得取下三屯营和遵化而后直捣京畿,这位蓟镇总兵就不会如此孟浪的行事了,到了这个时日,大明文武对于建奴入寇的目的还都是一无所知。

赵率教这个憋屈,身负袁总督重任,千里驰援,却是连吃闭门羹,让辽镇总兵赵率教暴跳如雷,他直接带领军兵返回遵化,爷不侍候了。

可惜,这番折腾的结果就是他再也回不去遵化了,在返回遵化的半途,建奴左翼正蓝旗、正白旗、镶蓝旗大军在莽古尔泰、阿济格、阿巴泰、多尔衮、多泽的统领下,将赵率教所部团团围住。

“总镇大人,卑职万死,卑职没想到建奴大队能从后路来攻。”后队把总田厚成汗流浃背,诚惶诚恐的跪伏于地。

“罢了,事已至此,如今国难当头,本镇留下你的人头为国效命吧。”接连的挫折让头发花白的赵率教更显憔悴,不过不改其和煦的带兵风范。

“谢大人不杀之恩。”田厚成泪流满面。

赵率教环顾四周,副将唐奎、参将范俱亭、游击张孝、游击白路民。。。。,都是追随自己多年的老人,

“诸位,我等共事多年矣,此番陷于重围,此乃本镇之过。”赵率教拱手施礼。

“大人不可,赵大人数十年与建奴鏖战,乃辽东柱石,我等有幸追随大人,岂敢有怨。”副将唐奎跪拜于地,其他军将随之拜伏于地。

“众位请起。”赵率教一一亲自扶起各位部下。

“建奴残暴。在辽东屠城屠村。如今直逼我大明京畿,眼看我大明腹地重演辽东之惨祸,众将可否同我与建奴决一死战。”赵率教激昂言道。

“属下愿往。”众人齐声应答。

“好,人生几十年,今日最为快哉,本镇在此拜谢诸位。”赵率教鞠躬施礼。

众人急忙躬身回礼。

伊泰阿坐于马上,一身鱼鳞甲,这是当年额鲁从一明军游击身上扒下来的。做工精良,威风凛凛。

他看向对面的明军大阵,只见当先一杆大旗,辽东总兵官,赵字大旗,是锦州赵,旗下都是明军骑兵,铺满对面的原野。

他当然知晓这个锦州赵的威名,此人善于守城,数年间老汗王、新汗王、一众贝勒都没有从他身上占到便宜。守宁远,守锦州。让八旗军吃尽苦头,不过,当下,这位大明守城大将是在野外对阵三旗精兵,必败无疑。

伊泰阿看向前方自己阿玛额鲁安坐马上的雄姿,心下安稳下来。

路有手拿长刀随扈方西门的身边,向西面的战场张望着,他们汉军旗兵丁千余人随左翼军行动,活计嘛就是看护辎重,打扫战场,看押丁口牲畜。

因为刚刚入明,所得丁口、牲畜极少,所以他们略显清闲,不过,大战过后,打扫战场就是一个苦活计,路有不是初哥了,心里有数,血腥的场面不可避免。

“方大人,听说被围的是辽镇赵总兵,您说他能逃脱吗。”路有讪笑着问道。

“对面明军不过数千,我军三旗加上蒙古蛮子两万余,你说明人能否逃脱,”方西门不屑的撇嘴道,旋即他想到什么,“我说,路有,别替明人担心,”他四处看看,“小心让人告发你通敌,你自己死了不要紧,不要连累方爷我。”

“方爷,小的多少胆子您还不知道嘛,我就是问问,绝没有通敌的意思。”路有嬉皮笑脸的回道。

方西门用手一点路有,“小子,出门在外在这军中,方爷我也得低头哈腰的侍候女真大爷们,你小子给爷小心些。”

他们所在的汉军屯田所被免除了泰半的田赋,这让各个屯田所终于安稳下来,总算能凑合活下去了不是,不过,马上他们就接到了出征的聚兵令,汉军屯田所抽丁三千,都是有家眷的,没有家眷的不能出征。

于是路有作为方西门的随扈来到此地。

沉闷的号角响起,正白旗、正蓝旗的马甲催马小跑起来,随着各自的牛录额真、领催从两侧向着明军靠近,镶白旗和蒙古外藩由侧翼攻击。

明军也在军将的带领下向建奴军阵迎来,再近百步的距离上,双方骑弓开合将箭雨喷洒出来。

建奴前阵都是铁甲的甲兵,骑弓射出的箭枝大多挂在铁甲上,只是有些马匹中箭的兵丁跌下马来被后面的马匹踩踏伤亡,而明军不过是身披皮甲和棉甲,不断有明军伤亡,战阵缺损开来,百来步不过是弓箭三次齐射而已。

临近二十余步,辽镇骑兵三眼铳相续开火,这番造成不少建奴伤亡,建奴军阵也缺损起来,双方的军阵轰的一声对撞在一起,双方不断有人被劈下马来,人喊马嘶声音响彻原野。

伤亡的当然大多是明军骑兵,本来马战稍逊的明军同俱甲八旗甲兵对阵,折损严重,这是最令人讽刺一幕,富庶大明的骑兵身披皮甲等简陋兵甲同全身俱甲的建奴甲兵拼死搏杀,谁是富庶的一方,大明的钱粮用到何处去了。

不过是顿饭功夫,明军前阵被击碎,不成队形,而建奴兵丁深入明军军阵。

赵率教明白不尽快突破敌阵,合围中只有力战而亡,他看看身边五百名家丁,这是他费尽财力才制备起来的看家战力了。

马桥、汤原更是当年跟随自己三十余骑收复中前卫所的老家丁,如今全须全尾的不过五人,其他三人在府中当差,这两个最年轻的还追随自己东讨西杀。

“马桥、汤原,家丁准备好了吗。”赵率教问道。

“老爷,家兵整队完毕,只等老爷一声令下,我等追随老爷赴汤蹈火。”四十来岁的家丁统领马桥拱手朗声道。

“好,待我等冲击建奴大阵,要么死要么生。”赵率教抽出雁翎刀挥劈一下。

马桥发出号令,前排一百家丁一手一支三眼铳催马向前。其他的家丁手拿刀枪催马跟随,数百人齐整的向前突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