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苍茫 > 第二百一十一章 赵家的烦恼

明末苍茫 第二百一十一章 赵家的烦恼

作者:人在夜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6:44:11 来源:88小说

北华劝业银行是一个两层的水泥铁筋的楼房,房子的四壁平平无奇看不到方砖的影子,只有屋顶的飞檐与大明屋舍保持了一致。

双开的大门外站立着十名手拿刀枪的军兵,方顺等人进得前来只见来往进出的人可是不少,他们都是同方顺一样前往探究虚实的。

进入宽敞的大厅,只见少半大厅被半人高的栏柜遮挡,栏柜分为三十余档口,每个档口后面都有一个伙计。

大厅内的一个墙壁上贴满了告示,都是详述银行的各项规程的,还有几个伙计再为前来探询的人们讲解,每个伙计身边都围着一群人听伙计讲诉规程。

方顺等人在一侧听了半天,所讲的与中年人所讲大同小异,只是有一个事很是紧要,从即日起,北华将会使用金银铜币代替银两。

伙计手里就拿着金银铜币,众人可以拿来一观,方顺等人传看了一个银币,银币银光闪闪,正反面刻有精美图案,他们询问的结果是一个金币换十个银币,一银币换百个铜币,而一个银币兑换一两白银,半年时间里,金银币和银两一样通行,而半年后官府将会只认金银铜币。

这倒没有引起大的反应,毕竟也是九成以上的纯金纯银,还有这般精美的图案,按照他们朴素的观念这也值个一两银子了,总不是破烂纸片子骗钱。

方顺等人还看到有着几个军兵当真是在存钱,放入栏柜银两填写些文字,然后得到是红色封面的折子,方顺等人踅摸这军爷都存入银钱看来不是假的了。

方顺等人询问了银行放贷的利钱,果然是三厘到五厘,三厘是有抵押品的,四厘五厘则是无抵押品的,这一分说方顺等人明白了,要是有房产、首饰、兵甲等都可抵押放贷,不过每户分到田亩不得抵押。

方顺等人兴奋的从银行里走出来。一路商讨着向政务司的粮仓走去,来到方茂港的西边,一个用高大的栅栏围拢的大片空地就是粮仓,从外面就能看到一些高大的尖顶的粮仓。在大门一些马车,牛车满载粮食正在等待上秤称重。

方顺等人在门口等着询问了几个卖了粮食出门来的庄户人,被告知没有什么踢粮减重,偷换米斗等龌龊事,就是点检玉米有无虫害和霉变。番薯有无虫害是否长牙子,称重后到发给签子,到签房领取银钱。

其中一个庄户人手里的白花花的银币差点晃花了几人的眼睛。

只有一个人是蔫头蔫脑的出来,原来玉米没有保存好发霉了,只换了半数的银钱当然很是懊悔。

方顺等人可说是开了眼界,满是欢喜的返回村里,各自准备车马前往方茂港卖粮。

方顺也是同婆娘商定了卖了粮食就建造房屋,采买一些布匹和鞋袜,此外就是向亲家提亲,给方远山成亲。夜长梦多啊,如今家里有女子的都抖起来了,如果是有了合适的女子,那就去银行借贷将老二的婚事也办了。

整个华北平原西南部的辽民们都欢天喜地的打粮卖粮,换来银钱采买物件、筹办婚礼,而中部和东北部则沉寂的多,他们都是今年后到的辽民,他们先到的不过是粗粗的开拓出田亩补种了一茬的番薯,晚到的更是趁着没有降雪还在开拓田亩之中。

赵利民一家和黄继善一家搭伙刚刚收购完白番薯。赵利民一家有三个小子,而黄继善家只有父子三人。两个儿子还没有成年,没有赵利民家的帮忙,三十余亩的耕地不知忙活到什么时候,尤其是番薯起出来。清理泥土,收入袋中都是繁琐的活计。

虽说两家因为节气的关系都没有将五十亩的田地补种完,不过三十余亩的白番薯的收获也是不少了,最起码明年口粮是足够了,白番薯还能当成菜品,所以两家的心情都是不错。

明年大人们还会发下种粮。当然是最后半年的口粮了,只要明年风调雨顺他们就会翻过身来,从此在北华安居乐业了。

不过一切的好心情在这晚上消失不见,因为十八岁的大儿子赵广要去当兵吃粮,而且是极为执拗,母亲的眼泪也不能劝阻他。

赵广低着头站在院中,赵利民和赵吴氏正在规劝与他,赵吴氏更是满脸的泪水,赵元和赵浩则是一旁老实的听着。

“赵广,当兵吃粮有什么好的,你爹我当了十余年的军户,连家里都养不起,还是到了这里才安顿下来。”赵利民苦口婆心,他深知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不能象小时候那般简单用强了。

“爹,您是大明军户,一年给半年的粮饷就是不错了,赵大人的军兵每月一两银子的饷银,从不拖欠,出战还有奖励,如是什长、百总饷银是军兵数倍,爹,在这个小山村里窝一辈子俺不愿意。”赵广梗着脖子说道。

赵利民就知道赵广让破虏军把魂儿都勾去了,在身弥岛的时候,赵广没事就同岛上的破虏军兵丁厮混,破虏军的很多底细赵广都知晓,看来那时赵广就有了当兵的念头。

“那你就不顾及父母了,作为家中的老大,就是应当帮衬父母支撑家业,难道让年幼的弟弟和老父下地耕种。”赵吴氏红着眼睛说道。

“母亲说得对,大哥作为长子就是应当坐镇家中,待明年弟弟十六岁了,弟弟前去当兵吃粮。”一边的赵元说道,赵广前去破虏军营边乱转时,他可就在身边,事情都是记在他心里,也是有了当兵的打算,不过是因为年纪稍小而没有说出来而已。

老赵两口子和赵广立时吃惊的看向赵元,这都是什么情况,赵广没有安抚住,又冒出来一个要当兵吃粮的。

“怎么,破虏军就是粮饷充足嘛,还能博一个前程。”看到大家瞪着眼睛看着他,赵元胆怯的一缩脖子嘟囔道。

“俺不活了,自家生下的肉都要去当兵吃粮,俺可怎么办啊。”赵吴氏大哭,一个还不够还有一个也是要出去,这实在是让赵吴氏想不开。

于是这个话题暂先打住,无论如何今晚是不能继续了,否则赵吴氏能死给大家看。

深秋的寒风开始在北华大地上肆虐,温度大降,任谁都明白北华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第一场雪随时会降临,北华可是以雪多而闻名的。

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同丘陵山地相交的地带的一片林地中,李玄带领着五百名朝鲜兵丁埋伏着,他们都注视着林地南缘的一条通道,这是华北平原通向十胜平原的一条主要的通道。

李玄一身蓝色的战袍,腰胯雁翎刀,身披板甲,身形比早先那是强壮不少,李玄当听到组建北华朝鲜驻屯军的消息,马上就决定加入其中,见过世面的李玄认为一个王国在扩张之时,武将才是晋升的捷径。

而小小的济州实在太狭小了,既然济州有弟弟在此经营,自己也算有了后路,为何不敢博他一把,于是李玄作为三千朝鲜兵丁中明人最为熟悉和信任的人选被任命为朝鲜驻屯军总镇。

当然朝鲜驻屯军的三个千总都是明人,还有十个百总也是明人,此外还有十人的幕僚团协助李玄处理军务,实际上起了监督和掌控的作用。

包括李玄在内的三千朝鲜人是经过了三个月的整训后才抵达北华的,这三个月受的罪那是不用提了,现下李玄一想到教官的军棍,以及烈日下站立一个时辰,全副兵甲行军三日等这些操练时,还是会全身发冷,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要不是几年官奴生涯让他吃了不少苦,李玄肯定忍受不住,他也终于明白破虏军为何会如此的善战。

到得北华,由于华北平原北部和东北部已经平定,于是朝鲜军被分配到东南部与十胜平原几座大山相隔的地方驻守,经过两个月的征战,付出了一百多人阵亡的代价,将方圆百里的阿努伊人要么迫降,要么逃离。

此番,是已经退到山里的原来此地最大的卡拉莫部落不满不听号令从属明人的一个小部落,扬言出兵报复,于是小部落急忙报于驻屯军,驻屯军马上决定在此设伏。

李玄偷眼看看正在用望远镜遥望远处的副将明人魏房东,说是朝鲜驻屯军其实还是明人说了算,魏房东就是负责整训朝鲜军的明人军将,他实际上才是这支军队的掌控者。

对此,李玄不以为意,朝鲜人毕竟归化未久,建立信任尚需时日,他相信随着朝鲜人在济州和北华的生活越过越好,定会全部归附,明人也会愈加信任。

远处树木晃动,三个小部落的阿努伊人慌张的跑了回来,告之,大队的卡拉莫部族就要来临,大约有三百来名的战士。

李玄撇撇嘴,阿努伊人没有甲胄,铁器不精,没有军法,只靠余勇,实不足道。

李玄环视一周五百名驻屯军,什长百总都有铁甲护身,虽说是明人淘汰的锁子甲和扎甲,那也是铁甲,其他军兵都是一身棉甲,比阿努伊人强了不少。

远处吵杂声起,卡拉莫部落杂乱的队伍进入眼中,他们全无防备的走入了埋伏圈。

李玄看看魏房东,魏房东没有言声,李玄下令攻击,这点不错,明人知晓给他这个总镇颜面。

铜号声中,伴随着两轮弓箭,五百朝鲜兵嚎叫着如猛虎下山般突入卡拉莫部落的队列中,混战开始了,李玄毫不怀疑自己的军兵是胜利者,恐怕战后会有一些人攒够五个阿努伊人的人头,配享北华的田亩了,这也是朝鲜兵如狼似虎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