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升官发财死后宫 > 第62章

升官发财死后宫 第62章

作者:衣带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0:54:45 来源:免费小说

  谢端嗯了一声,转头道:“来人,把舟隐子的船凿了。”

  言罢,岸边立时有两个家仆跳进水里朝那大笑中的舟隐子游过去。

  “谢无敬你敢?!哎你还真敢啊!”

  舟隐子气得跳脚,谢家的家仆已经把他的船凿了好几个洞,在旁人的笑声里,他一边骂谢端一边沉了下去。

  陆栖鸾:“……”

  ——你们文人办诗会也太吓人了,我们狗官看不懂。

  谢端使唤人行凶完,眼皮都没动,转而问陆栖鸾道:“你读过什么书?诗经和楚辞可看过?”

  陆栖鸾:“……我、我刑部大典和天官惟律倒背如流,我给您背一段儿?。”

  谢端叹气,把她拉到旁边一张笔墨俱全的桌案上,又向那船夫问道:“题目?”

  船夫答道:“隐者。”

  眼看着笔都塞到她手上了,陆栖鸾连忙道:“我不会写诗,写出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谢端道:“不急,我教你一段简单的,你以我为题套点词上去便是,否则那湖上的泼皮今日放不过我。”

  ……让谢端教我写诗?

  陆栖鸾就算是个瞎也知道这传出去她得被多少文人眼红,只能屏息细听着。

  “……不必拘泥于题目,吟人可,自吟亦可,先来个简单的……”

  他的字潇洒恣意,恍如繁华盛放,尽显满树妖娆。

  待他收笔,陆栖鸾便见他随意写了首七绝:

  一照西峰隐仙中,江天一色望月浓。

  曾沥红尘逍遥过,醉里天河有山翁。

  ……想都不想就写出这样的诗文,还是“简单的?”

  陆栖鸾叹服间,仆人便取了他的诗文,规规矩矩地举好,待墨迹一干,便放在一只一尺见方的的浮筏上,由船夫拿竹竿传送至湖上传阅,不多时,便有人开批——

  “俗!”

  “俗不可耐!”

  “谢端你为个女人自砸招牌!看来抗婚十二年终于晚节不保了!”

  陆栖鸾听得莫名其妙,她虽然不大会写诗,但看诗的眼光还是有点的,这诗明明是上品,还被批成这样,这群名士的口味是有多叼?

  “不必听他们胡言,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不行,凑个字也好。”谢端与她言罢,便离开去了岸边,径直上了船。

  陆栖鸾:“……”

  写……就写吧。

  闷头想了一会儿,陆栖鸾觉得得奉承着谢公点,要抑扬顿挫地歌颂一下谢公高洁的隐者形象,便抡笔一挥而就。

  “我写完了。”

  旁边的仆人将她写的捧到岸边给了船夫,船夫又呈给谢端,后者摇头道:“不看了,你念吧。”

  “是,题:隐者,呃……”

  船夫清了一下嗓子,压下脸上扭曲的表情,抖开来大声念道——

  “一隐一年有点傻,深山两年最起码。三年五年刚刚好,十年八年才潇洒。”

  湖上刚刚还在吵,现在一片寂静。

  片刻后,谢端让那船夫拿给他看,还未看完,便让划过来的另一艘小舟上的人抢走,待他们传阅完,不知是谁开的头,纷纷狂赞。

  “上品!”

  “天生诗豪!无可挑剔!”

  尤其是那刚刚掉到水里的舟隐子大声道:“写得好!写得好!我带回家辟邪,谢无敬你输了,快投湖!”

  谢端道:“尔等无赖,欺我老实便罢了,还打趣人家枭卫的小大人,改日拿你们下狱。”

  说罢,他伸手扶了陆栖鸾上船。

  陆栖鸾有点不好意思,道:“献丑了。”

  “无妨,今年的中秋会算是最有意思的一次。”

  他倒是没什么反应,湖上其他的名士一听见枭卫这两个字,本能地就收了笑,愕然道:“这小姑娘是枭卫?”

  陆栖鸾站起来道:“扰了各位清净,委实对不住。下官枭卫府典军陆栖鸾,奉旨前来崖州,为的是请谢公出仕。”

  那些名士纷纷皱起眉来,舟隐子好奇道:“枭卫这是开始用美人儿计了?我怎么有点怕呢。”

  旁边的人道:“胡说八道什么,没听人说是个典军吗?五品的典军大老远跑来就为个美人计?”

  “谢无敬你这人无趣,非得把俗事带到诗会上来。”

  谢端示意陆栖鸾先坐下来,慢悠悠道:“俗事还是要谈的,瞧见尔等膈应得食不下咽,我便舒怀了。”

  “谢贼你该死!”“我决定把我家的棺材送你了!”“谁去把他的船凿了!我送他一副柳公的真迹!”

  一阵骂声中,舟隐子看着陆栖鸾想了一会儿,问道:“你可是陆典军?那个之前在梧州平乱、惩治了贼监军、让战乱提前平定的陆典军?”

  陆栖鸾讶然,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道:“是平乱的将士的功劳,我只是抓了个通敌的监军。还耽误了来崖州的行程,已是无地自容了。”

  其他的名士看她的眼神立时便温和下来。

  “枭卫就是这点好,办起贪官污吏来,比那些朝中的老驴们利索。看,还是个小姑娘,能做出这样的事,足见勇慧过人,非寻常女子也,敬你一杯!”

  陆栖鸾看向谢端,后者微微点头,知道这酒不能不喝,便一杯饮尽。

  “谢诸位谬赞。”

  舟隐子又道:“本来听说朝廷来人把谢无敬捞回朝中去,我等皆避之如虎,现在看心倒是放了一半。陆典军,你这般年华便做到这般位置,朝臣们便没有说你不是的?”

  陆栖鸾回忆了片刻,道:“也不是没有,可能是因为下官姻缘不利的缘故,说得少。”

  “升官关姻缘什么事?你未婚夫婿位高权重把你提到这个位置的?也不对啊,若是哪家贵门相中了,该是让你辞官才对……”

  陆栖鸾道:“说来惭愧,笼统点说,我已有过四个未婚夫婿了,都因涉罪让我抓过,上面算了算我的功绩,升官……是比寻常人快些。”

  “四、四个?”

  “……是。”

  舟隐子哎呦了一声,道:“谢端你还不快跟陆大人学学,你看人家,想嫁个人都姻缘坎坷,你再看看你自己,而立之年了还想着抗婚,老侯爷多伤心啊。”

  陆栖鸾起初是真看不出来谢端已经年满三十了,先前听人谢公谢公地称着,还当是个鬓上繁霜的中年,一见面看他光风霁月宛如仙人,还认错了人。

  谢端淡淡道:“我畏红尘多妖艳,红尘惧我浮名身,又何敢害人?”

  他说的是婚事,陆栖鸾却听出他的避世之意,道:“今日本不敢坏了诸位诗谈之兴,但朝中动荡不休,下官还是不得不说,朝中党争不休,黎民战祸不断,请谢公出山一匡世间正序。”

  谢端静静地看了她片刻,转着手中的酒盏,道:“来隐澜山的说客已是不少了……你是有何把握,觉得自己能说得动我?”

  旁边的舟隐子道:“这碧雪凝湖诗会已办了十年,十年前,足有百舟竞渡!不过十年,昔日济济一堂者,便因那朝中争斗死的死、贪的贪……死了还是好的,那些自甘堕落之辈,我是永不愿再见!我们去做官,可以啊,把那些死的人、那些真正想报国的人命还回来!”

  他说得愤怒,却透出一丝凄然之感,这里的人,早已厌恶了官场倾轧,他们怕,怕自己一腔热血付与污浊,因而避之如虎。

  湖上一片寂然,谢端的目光里多出一丝说不出的哀色,片刻后,将手中的酒盏浇入湖中,似是在祭奠谁。

  随后,舟上的那些名士与他一般,举酒相祭。

  “……今日之后,带着圣旨回去吧,陛下知我固执,不会为难与你。”他淡淡道。

  陆栖鸾等他们祭奠完,并没有按他说的做,默默解下带在身上的一只长木匣,取出一支卷轴,徐徐展开……却并非圣旨。

  “这是……”

  “我知诸位不愿听,但我还是想念一念。”

  陆栖鸾眼中流露出同样的悲色,轻声道——

  “这上面的名字……都是在梧州战乱里,死去的将士。”

  第69章 灯火阑珊夜

  他们是世上最为鼎贵的那一类人, 名门之后,盛名满天下,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大权在握, 都不是他们真正所求的。

  陆栖鸾不懂他们的山水寄情, 但懂得天下之人都有的心愿,便是天下太平。

  “柳裕, 前锋营伍长, 家中有一妻一儿, 染瘟疫而死。方赟, 虎门卫右营士卒, 战中身中三箭,与贼同亡……”

  “……郴州,军户一百七十三,十人赴战, 一人独归。绵州, 军户三百一十四,青帝山一战, 尽没。”

  幽幽长吟,吟得山静月幽, 教人一抬头见这满月当空, 不知几家稚子望父归, 几家妇人望白头。

  “……天下何时太平?何时太平啊!”

  有人举酒淋头,有人又哭又笑,唯有谢端, 一如一尊玉像,眸光悠远。

  “陆典军,我谢端何德何能,要肩负得起你口中的黎民之苦?”

  “谢公为天下文人表率,有谢公坐镇朝中,定能让文人不随波往奸佞之流相妥。”

  朝中的文人缺乏一个帝位和名望和左相相等同的中流砥柱,就算是不想随波逐流的文官,除左相外实在找不到一个靠拢支持的对象。

  谢端有这样的名望,无论是身份、地位,都是天下执牛耳者,再找不出第二个更合适的人。

  谢端略一沉吟,道:“陆典军以为,朝中奸佞者,谁?”

  陆栖鸾垂眸道:“下官不敢妄言,但前有春闱舞弊,后有夺嫡之乱,便是连梧州那监军,据查昔年也是左相的门生,下官以为……贼在天子之侧。”

  ……真是敢说啊。

  舟隐子叹道:“初生牛犊尚敢直言,朝中昔年多少能人诤臣,已泯然众人。陆典军,实不相瞒,我等虽隐居南隅,但朝中之事,也有所耳闻。左相宋睿,五十起于胜州,时为胜州主簿,因怒斥上官贪渎,被构陷入狱,胜州巡捕前去他府中抄家,只见两间瓦屋,数亩贫田。其大儿赴京城为父伸冤,撞死于宫门之前,惊动先帝,派亲卫查实后,将胜州刺史斩首市口,又见宋睿风评极佳,一路重用于他,以至首辅之位。”

  陆栖鸾愕然道:“左相昔日竟还是这般刚直?”

  舟隐子道:“宋睿如今也是刚直之人,去载南巡,查出污吏无数,你所言之种种,我等也有所耳闻,但内情如何,尚不能凭你一言而论定,此其一也。”

  陆栖鸾深深一揖,道:“请先生教我。”

  舟隐子略一点头,又道:“适才与你说过,先帝重用于宋睿后,其二子经科举,也平步青云。两三年后,两国战乱,先帝令东沧侯挂帅西征,以宋睿次子为监军。大军开拔之前,宋睿亲自登门,请东沧侯照拂其仅剩的儿子一二,侯爷也是满口应下,让宋监军负责粮草辎重之事,不必上前线而战。但世事无常,敌军料敌机先,偷袭粮草大营,宋睿之子牺牲自己,引走了敌军,让粮草辎重得以转移……可以说,那时的宋家,乃是一门忠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