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升官发财死后宫 > 第146章

升官发财死后宫 第146章

作者:衣带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0:54:45 来源:免费小说

  这是楚京,这是她生身之土,是天下最为繁华的所在。

  如今战事未开,城中人心已被蛀空。

  她狠狠咬着下唇,将眼泪忍回,看了看双手,这双手写得了锦绣文章,却恨自己挽不回一人性命,挽不回江山倾颓。

  宋明桐回神,向宋睿长揖道:“祖父,这是我最后唤你一声祖父……宋家的家风由祖父始,此后便由我收梢,请祖父转告母亲,若此劫难逃,明桐死得其所,勿念。”

  她反抗过许多次,却从没有像这一次一般,如此决绝。

  宋睿已年迈,踉跄几步想追上,却不慎跌倒,嘶声道——

  “你到哪儿去?!”

  听得身后老迈的祖父相挽,她狠狠擦去面上残泪,没有回头。

  “我会去告诉侯府前那些儒生……东沧侯早已被害,朝廷秘不发丧。然后,陪将士们等天亮。”

  ……从一个骨肉的逝去,到最后一个血亲的离开,踽踽独行间,原本在侧的人的心凉了。

  儒冠落尘,宋睿一时间仿佛苍老了许多。

  旁侧之人将之扶起,互看了片刻,道:“相爷,我等要回去打点家眷了,相爷也提早离开吧。”

  宋睿却没动,旁人疑道:“相爷?”

  宋睿垂首看着地上蒙尘的儒冠,恍惚片刻,在众人愕然神色中,道——

  “将本相的儒冠拾起……迎帝上朝!”

  ……

  分明三春韶光时,满街白衣怆然至。长叩阶前尽红霜,独得七分秋晏凉。

  “虎狼环伺,杀我将士,屠我国民,天子若圣明,为何不释放东沧侯!”

  “朝中无陆侯坐镇,将士何以为战?!”

  “昔陆侯在时,天下无虞,四海升平,天子缘何因谣言负尽忠臣!”

  “今国危如累卵,国学监儒生三百愿以命抵命,请陛下释放东沧侯,扫平敌寇,守我国疆!”

  宋明桐到时,昔日侯府前,扑目尽是白衣请愿。

  ……他们都知道了,西秦犯境,不日即有亡国之危,而朝中权阀怠政,三军不敢妄动,战机早已贻误殆尽。

  他们都还年轻,一腔热血报国,尚未有官身,便已将失国。

  有人识得这位当朝文首,连忙让出一条道来:“宋大人,我等白身不得入,还请宋大人入侯府,请陆侯出来一匡大局!”

  “对,转告陆侯,那等污名谣言我等从未信过!如今大局当前,陆侯定会为国请战!”

  “此处儒生三百,愿为陆侯血书万言,便是天子震怒,我等愿同为株连!”

  宋明桐一步一步穿过数百白衣儒生,行至侯府门前,望着厚重的府门……那门上金漆兽面已落尘,再再昭示府中主人已不在人世。

  背后那么多人,等着她说出来……可她该怎么说?

  说自己的祖父,与叛党沆瀣一气,而天子昏庸,偏听盲从自毁长城?

  仃立许久,身后的儒生终于察觉到气氛有异,心中生出慌乱。

  “宋大人,究竟怎么了?”

  回过头来,双目发红,宋明桐在众人怔然目光下,屈身跪地,哑声道:“也该让你们知晓,抱歉,是我无能……陆侯她早已——”

  那一个绝望的字眼尚在齿间盘桓,身后一声尘封多日的门轴转动,随后有人自徐徐打开的大门中走出,轻轻按了一下宋明桐的头。

  宋明桐不可置信地回头,眼中映出本不该出现在这儿的人,一身戎装,向众人展颜一笑,意气风发。

  “诸位,久等了。”

  ……彷如胜券在握。

  第160章 天下烽烟

  “王爷, 果然如军师所料!东楚朝中失东沧侯,守关主帅聂言断援半月,马上便要破关了!”

  报信的参将满面狂喜, 而作为攻楚主导者的西秦蜀王,面上虽无笑意, 却也是瞬息起身。

  “好,今次得建此不世功业, 陈卿当居首功!本王要亲踏楚壤,后续进军之事,便交给陈卿了。”

  陈望敛眸道:“臣资历尚浅, 后军调度乃大事,还是让有资格的军中老将代为掌军的好。”

  坐下其余参将亦言道:“王爷三思,陈军师到底出身有疑,若交付此等大任, 怕其他将领多有不服。”

  蜀王此事意气正盛,听不得半点泼冷水, 当即怒道:“有谁不服?军功簿上说话!那些老匹夫, 久攻半载未建寸功,有什么资格对有才之人说三道四!”

  帐下诸将不敢言语, 蜀王见众人慑服, 亲手拿起帅印交付到陈望手中:“陈卿,再推辞可就是贻误军机之罪了。”

  陈望微微一笑,恭敬接过:“谢王爷看重,不知王爷率军破关后, 是打算先占据关口步步蚕食,还是趁楚京尚混乱时,摧枯拉朽直袭楚京,成前代未竟之霸业?”

  文人说话暗示得虽明显,但总是比忠言诱惑百倍。

  蜀王面色一凝,随后眼底恨火暗生:“……自南王殁楚后,我无一日不想着血洗楚京为其报仇雪恨!如今已是千载难逢之机,岂能错过!”

  手指轻轻摩挲冰冷的帅印,陈望道:“臣本是向来不建议王爷冒进,可诚如王爷所言,自东沧侯被软禁后,东楚兵权操于文臣之手,若采取步步为营之策,待东楚趁此喘息之机,将兵权移交臬阳公,吞楚之事便夜长梦多了。”

  “陈卿所言甚是!”

  座下诸将仍有犹豫:“王爷,东楚臬阳公老迈,已不足为惧,如此冒进,实非良策……”

  话音一落,门外忽然有人前来,拜见蜀王后,上前低声。

  “王爷,秦都有变,先前易门在皇城布置之人突遭绿林袭杀,十不存一,如今陛下已康复,传旨之人已在赶来的路上,约入夜便要到此……”

  陈望看着蜀王面色倏变,垂眸不语,下一刻,蜀王提剑而出——

  “即可点兵出征!本王走后,众将若有异议者,陈卿可代本王论斩!”

  ……易门终于控制不住西秦内朝局势了。

  陈望思及此,筹算不休的心思徐徐平静下来,看着蜀王的背影,低声长揖。

  “祝蜀王此去……得偿所愿。”

  ……

  楚京。

  “相爷,事已至此,再回去岂不是寻死?非明智之举啊!”

  “陛下若知我等所为之事,亡国之前便会先枭首我等!”

  “相爷三思,退一万步说,现如今东沧侯被杀,朝中无人指挥抗敌,消息一旦传出,武官必然罢朝,如何是好?”

  行至御阶前时,宋睿好像老了数十岁,但目光却是不复先前混沌。

  “尔等,跟随老夫多年,愿保全家小的可先离去了。”

  身边诸朝臣俱都一叹,有人朝楚宫效命了半生的朝堂一拜,将官帽象笏放在阶前,转身离去。

  “相爷今日前后变化殊大,若说是为了明桐小姐,便不怕连累其一同株连吗?”

  宋睿走至正殿门处,闭上眼道:“老夫早已将明桐逐出族谱,陛下看在先帝份上,不至于株连九族。老夫一生争斗,乃是因二子皆为朝廷而死,是以为易门心魔所趁。若仍有不惜残命之人,便与吾一同殿上殉国吧。”

  有人三三两两离去,面上或嘲讽或可悲,低头看昔日书尽锦绣文章的双手,不知何时已沉沦宦海,沾得满手血腥。

  “相爷,何必呢?易门传承历朝历代,诚如其所言,我等身故后,也许后人会目我等为识时务者,使得九州一统,从此少去战祸无数。”

  言罢,宋睿尚未有所回答,殿门便徐徐打开,殿中有少年人声音清朗——

  “大人此言差矣,青史之上,纵有大一统如秦皇汉武,亦有战火绵延。当下之世,秦人虽彪悍,国力却是外强中干,谁知秦军入关后,治下不会荼毒百姓?何不待数十载后,以我圣明之疆,吞其蛮荒之地,建霸楚之万代千秋?”

  说话的是一个少年人,说完这席话,少年人躬身行礼道:“昔年曾拜读过相爷所撰江山图志,故有此感,见笑了。”

  “朕还当第一个来的会是明桐,没想到竟然是宋相。虽然朕讨厌你们,但比起父皇,朕还是和善多了。国难当头,诸位回来该不是仅仅看一眼以表哀思吧。”

  殿上少女,东楚如今真正的皇帝,正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可太上皇他——”

  殷函笑意一收,深吸一口气,道:“太上皇暗派赵玄圭擅杀重臣,如今已送入扶鸾宫休养,今已还政于朕,宋相可有异议?”

  宋睿知道,东楚前代皇帝所必经之事——皇位传承,须得下一任皇帝亲手抢过来,方才算真正交付。

  此时见殷函虽年少,眉目间已有了太上皇一丝慑人的压迫,当即也便不再多言。

  “自然无异议,只是如今局势,陛下想一手回天实在难上加难,而现下虽可临时将州府兵力东调抗秦,但匈奴大军却也同时动身,如是算来,东部再抵挡数日,到时先抵京者必是匈奴,只要秦军与匈奴不同时抵达,以京畿武备或可一挡。”

  殷函道:“可京畿武备有多少是被易门所渗透的,连宋相也心中无数不是吗?”

  宋睿叹道:“如今京中人心涣散,军中尤甚,为今之计,只能延请臬阳公出山一匡士气——”

  殷函道:“这么说来,宋相此时可是愿意将兵符交出了?

  “国难当前,臣惭愧,自是愿将兵符交由臬阳公。”

  殷函不由得露出微笑:“臬阳公已年迈,怕是不可担此大任。换他人如何?”

  “朝中除臬阳公外,有能为总揽大局者,如今只剩下苏将军,可惜苏将军昨夜已殁于大火之中,怕是……”

  殷函打断他道:“苏将军先不提,宋相为何不选陆侯?”

  宋睿苦笑一声,道:“若陆侯仍在世,必有回天之能。可惜陛下或不知,早在数日前,陆侯就已被赐死,若此时泄其死讯,只怕武官罢朝,到时便真的是四面楚歌了。”

  “有祖父此言,哪怕当真四面楚歌,亦必有回天之术!”

  宋睿愕然回头:“明桐,你——”

  宋明桐面上的悲苦早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心快慰:“祖父,我等你这句话……已等了许久了。”

  “可惜太迟了……”

  宋明桐一笑,回头看向身后,只见陆栖鸾一身轻甲,眼眸清亮,哪里像是阎罗殿上走一遭的模样。

  “臣陆栖鸾,闻国难临境,特来抗旨请战,愿陛下赐臣都督中外诸军事,一扫乾坤浊气。”

  宋睿惊得后退一步:“你不是——”

  “我不死上一死,易门那妖精怎会轻敌冒进,入我瓮中?”略一点头,陆栖鸾回过头来道,“闲话休提,我知陛下已将圣旨拟好了,废话就不多说了,明桐,如今朝中情形如何?”

  宋明桐道:“京中虽有朝臣愿殉国,但仍有大批官僚蠢蠢欲动迁出京城,这批人若放出去,只怕会影响州府动向。另外便是秦军压关,匈奴南下,若与易门里应外合,楚京必有沦陷之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