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红楼]林妹妹的婚后甜宠日常 > 第9章

[红楼]林妹妹的婚后甜宠日常 第9章

作者:十一碗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6 19:45:01 来源:免费小说

  少时摆上酒肴,桌上放置四个六寸多高的小玻璃瓶子,其中三个里面装着胭脂一般的汁子,只有一瓶是碧莹莹的,看着澄澈透明,黛玉知道这应该都是西洋葡萄酒。

  水澜让人拿两只玻璃高脚杯,递与黛玉一只,笑道:“现在的天儿白日酷热,偏晚上风凉。这些是我从前闲时亲手所酿,夫人可否赏光?”

  黛玉笑而不答,将其中一瓶倒入水晶的分酒器皿,拿起镂空银勺轻轻的搅拌酒液,浓烈的香气瞬间四溢,闻之醺然欲醉。

  执壶斟满了两杯,黛玉浅啜了一口,入喉的醇厚又绵长,便抿着嘴儿笑了:“王爷天资聪颖,酿的一手好酒,比一般的洋葡萄酒更香郁。”

  水澜的酒量极好,一杯接连一杯饮尽,眉眼间的笑意逐渐漫开:“这酒冷而不寒,味长清爽,素有活血驻颜的功效。夫人每日里喝一小钟,胸口就不会一直发疼。”

  黛玉呆了一呆,只觉得他和平常不同,笑容里蕴着散漫不羁,声音柔靡而氤氲,眼波水一样的流转,犹如明珠玉润。

  直到发现水澜笑看她,忙低头假装吃了一口酒,揭过刚才的愣神,违心的夸赞:“怪这酒太好,喝着人晕陶陶的。”

  水澜知趣的没说话,不过替她挑了一筷子菜,耐心低哄:“别光顾着喝酒,这道是春晓的拿手菜文火炖酱肘。这肘子要炖上七八个时辰,色浓味厚,肥而不腻。”

  黛玉尝了一尝,果然酥烂软糯,甜咸适口。水澜再给她换了半杯白葡萄酒,喝了几口越发有滋味,比红葡萄的更得己意。

  服侍的人尽数退下,二人对酌随意的闲聊,水澜时而谈起朝堂的只言片辞,黛玉也说些闺阁的旧事,气氛轻松而愉悦。

  黛玉甚至第一次娓娓说个不休,水澜静静的看她,神色温存。

  “……咱们就这么起了个海棠诗社,姐妹们个个才华横溢,取的别号也雅致。大嫂子自命稻香老农,薛姑娘是蘅芜君,还有一个史大姑娘称枕霞旧友。那三妹妹的号是蕉下客,我还拿她取笑了一番。”

  黛玉故意没提自己的雅号,他既知道潇湘馆,一猜便中。

  美人薄醉而酡颜,娇柔仿若一池春水,说到兴头时眸光透亮,满园的芳菲都顿时都黯了颜色。

  水澜忽然不知道,究竟是酒醉了人,还是人自醉了。

  因贪看她的活泼娇媚,水澜不露声色的在她杯中添了些许的酒,故作随意的问:“可是庄子‘蕉叶覆鹿’的典故?”

  黛玉一听,喜的不觉多抿了两口酒,笑声轻悦婉转:“难怪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原当是酒鬼的托词,遇上王爷才信呢。”

  水澜斜她一眼,嘴角始终噙着一抹深长的笑:“既叫海棠社,所咏之题莫非是海棠?尽管是闺阁戏作,这儿左右没有外人,夫人也让我同沐这风雅之气。”

  黛玉推托了一阵,水澜却不停帮着作兴,才将众姐妹当日之作细细说了,只隐去了各自的名号。

  黛玉一面说,一面往水澜脸上瞅几眼,见他凝神听得认真,在蕉蘅怡潇稿都念完后,便问:“王爷以为这四首如何?”

  水澜沉吟片刻,逐一点评道:“第一首有几分洒脱,不过落了俗,第三首是压尾不必多说。至于其他两首——”

  黛玉目不转睛的盯住他,酒气甚至激红了玉脂般的面孔,仿佛一直在期待这个评判。

  水澜瞧过来无声的笑了笑:“自然当推最后一首。前四句已经妙绝,道尽白海棠的风流别致,其余三首均不可与之媲美。”

  黛玉按下心头的雀跃,又追问:“王爷不觉得第二首更有身份?”

  水澜觑着眼打量她的神情,不紧不慢的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海棠花娇丽纤弱,偏端出牡丹的雍容庄重来,未免有东施效颦的嫌疑。”

  黛玉见说,禁不住双眼弯弯,俏颜上梨涡若隐若现:“我这首诗断没有白做了,能得王爷如此推崇,实在三生有幸。”

  “原来是夫人的妙作,难怪难怪。”水澜笑得十分含蓄。

  其实单凭文风的清丽纤巧,水澜就一眼识别那首是黛玉之作。不过这当夫君的,可不就要变着法儿让夫人高兴?

  水澜今日心情分外好,观天上清风朗月,身旁美酒佳人,遂鼓起兴取出一支仙鹤骨笛来,怡然自得的吹出一曲姑苏行。

  黛玉一闭上眼,江南小桥流水、烟波浩渺的景象仿佛正浮在面前,曲笛音色柔润,韵味悠长,丝丝萦绕入耳,心神俱醉。

  此曲终了,黛玉只觉久久不能回神,一心兴头让人摆上笔墨纸砚,心内早已和成,提笔一挥而就,掷与桌上。

  水澜从头看道,居然是三首短小精炼的绝句,虽未带一闺阁字样,语言新巧奇雅,不觉口角噙香,看一首赞一句。

  读罢犹未尽兴,也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黛玉忙凑过来看,果见和闺阁女儿别是不同,辞藻练达,意思深远。

  正喝彩时,水澜四顾一望,往头上提“寒碧四绝”几字,喜的黛玉拍手叫道:“极是了!再无更适合之题!”

  水澜听了,笑着仰脖饮尽完一杯,唇色艳红,襟口微轩,薄醉的姿态带着五分的慵懒和潇洒,轻易就能攫住旁人的视线。

  见状,黛玉的眼睫有些不自然的垂落,遮住了偷看他的视线。

  作者有话要说: 这文的基调就是皇叔1v1宠黛玉,但随着剧情推进,黛玉会慢慢成长。

  另外,不造有高考或者家里高考的宝宝嘛?祝下周一切顺利,都能考上心仪的学府(*^__^*)

  第17章 第十六回

  忽闻外面有人声喧杂,只见府内长史匆匆忙忙走来,回说:“王爷,有贵客到访。是在这儿接见,还是请到前厅去?”

  似乎惊讶了一刹,水澜又恢复了往常的矜雅,慢道:“就在这儿。”转头对黛玉歉疚的一笑:“来了一位意外之客,容我去说两句话,劳烦夫人暂避。”

  尽管黛玉不知来者何人,却看长史慎重的表情,猜想应是宫中来的。不过水澜脸上总瞧不出端倪,黛玉便生了心眼,背地里撇了人躲在寒碧堂的帘子后头,见机行事。

  众小厮们急忙打扫亭子,收洗杯盘。忙碌了一阵,方见一位年青公子并两名侍从步入,水澜在内等候。

  黛玉往那脸上细认,竟然是当今永庆帝亲临,陡生奇异,越发留意起他们的一言一行。

  水澜虚虚一拜,永庆帝且忙将他搀起,口内说:“咱们叔侄何曾这样生分?今日原是微服私访,一概仪注全免。”说着,命侍从都退下,只在亭子里挑了两盏灯笼,照出一角的明亮。

  水澜观其虽极力的伪饰,到底眉间的郁色泄露了情绪,不由缓了一缓,问道:“陛下怎么会过来?”

  “信步就走到王府这儿了。”永庆帝因水澜不比寻常的模样,眼圈微醺带赤,勉强笑道:“皇叔好雅的情趣,像是喝了不少酒,脸上还发红。”

  一想到刚才的旖旎情致,水澜笑得一径温柔:“这不是今早刚回来,船上到底没有家中好,就陪着王妃吃酒赏花。”

  永庆帝把眼往他那儿一溜,暗暗苦笑:“侄儿在京城里水深火热,皇叔却跑到江南去逍遥,这是不是同人不同命?”

  话音刚落,水澜的眼里闪过一丝轻讽,被酒气熏热的颊一分分冷下去:“陛下乃九五之尊,福泽深厚,如果这命还算不好,恐怕天底下处处是哀鸿遍野。”

  水澜出言一反往常的谦和有礼,永庆帝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脸上讪讪道:“是侄儿失言了。皇叔虽不上朝,但如今流言漫天,那情形怕也知晓一二。”

  磕绊了一下,永庆帝的神情凝重,绝非玩笑:“可皇叔不知道的是,上皇今夜急招总理处刘仲勋、户部尚书黄庭和忠顺亲王入宫,皇叔以为会商议什么大事?”

  水澜立刻起了警觉,拧着眉道:“上皇要架空你?”

  永庆帝的背脊一瞬间绷得笔直,眼神透出阴鸷的寒光,冷笑道:“要不是当年兄长一个个病故,哪儿轮得到我当皇帝。这才多少功夫,看来是有意要绝我!”

  水澜听若罔闻,语气依然清淡无波:“陛下可想好了对策?”

  永庆帝摇了摇头,笑容几乎有些发苦:“四王八公、六部尚书、七大氏族,侄儿是一个不靠,还能指望谁?”

  水澜索性没有说话,似乎全然不予理会他的情绪。

  见他始终无动于衷,坚如磐石,永庆帝了解他内心未必没有成算,脸庞不由笼了一层凄楚,黯然的说:“在宫里总有千万件事压到喘不过气,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侄儿只觉心里有件事,一定要出来见皇叔一面,才能放下。”

  “陛下,不必再说了。”水澜终于抬起眼,截断了接下去的话,字字分明,绝无转圜:“陛下想说的话,臣都知道。容臣想一想,恕不远送。”

  不待回答,便见上方的灯笼轻微一晃,水澜已经退至亭外,留下永庆帝一人,竟一时无言语。

  长史代送永庆帝走后,水澜在寒碧堂的书案上展开了一张雪浪笺,将刚才的四首绝句誊录下来。

  写毕,他突然叹了一口气:“夫人出来吧。”

  黛玉轻咦了一声,明明自己藏得极好,想不通哪儿露了破绽,有些气闷道:“王爷一定偷看了。”

  那人罕见的没吭声,黛玉凑近前来,案上的墨水虽然尚未干透,纸上赫然却是一手遒劲飘逸的柳体,一壁暗自叹服,一壁悄声问:“王爷是为了皇帝陛下的话才不开怀的?”

  “旁人的事,与我不相干。”水澜不置一词,悉心的将誊好的笺晾干藏于匣中收起,才说:“不敢欺瞒夫人,同游姑苏固然有带你回家之意,也有避祸的缘故,不想掺和在那些破烂糟心事里。”

  眉心蕴着三分了悟,黛玉点头叹道:“原来如此,怪道当时说还有第三个原因。所谓结党营私的案子,料想王爷一早得到了讯息。”

  水澜几不可察的点了一下头:“北静郡王水溶与我偶有交往,他前日特地修书一封,谈及朝上的情形。除此之外,我也有其他的消息来源,所以不算什么疑难。”

  停了停,俊秀的脸庞不喜不怒,淡淡的启口:“从前的事,借了姑苏酒肆的机缘,夫人也略知一二。我的母后本是元后的亲妹妹,独孤嫡支的次女,上头三位兄长,身份显贵。父皇早年立储,除义忠太子外对众兄弟都十分严厉,偏我生得迟了,赶上父皇改性的时候,一则是老来得子,二则跟别人都是隔母的,多得了两分慈爱,便糟了其他兄弟的嫌疑。实际上当年不过半大的小子,父皇又素猜忌刚强,正值春秋鼎盛之龄,何曾会想这些?”

  独孤氏出身河南洛阳,先汉光武帝后,曾祖追随征讨建国,战功卓著,祖父独孤吉,位极人臣,父子二人历相三朝,累世高管,为当朝七大姓之首,风光无限。

  不仅如此,与其他望族人丁的日益凋零相比,独孤氏向来支庶繁盛,光独孤吉一人就育有六子,长子独孤禄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又为国丈,深得圣宗器重。长孙独孤晔即皇后之兄,旋起内务府总管,迁直隶驻防副都统,授领侍卫内大臣,后上皇尽夺其族人官,他才称病不出。

  只可惜,上皇的雄才伟图还没尽数施展,早年双腿的风湿却落下残疾,再也无法临朝议政。当今即位以后,独孤晔的两个弟弟皆复起,他还有三个嫡子俱在朝为官,个个文韬武略才识出众,不过为避树大招风,难免蛰伏于上皇旧臣之下。

  常言道一山难容二虎,这对天家父子渐行渐远,两股势力迟早会呈互相角力之态,水澜自然心知肚明。

  见水澜眉头冷锁,黛玉伸手替他拭额上的汗,软软的嗓音带了奇异的抚慰:“看这一头的热汗,都是过去的事,作什么的激昂起来?”

  蓦然一把握住纤手,水澜的脸庞还残留着明艳的红润,身上散出淡淡的酒气:“夫人,当今看着腼腆孩气,内里心机都不错。他也是瞧着我与水溶根基浅,同上皇的心腹拢不到一处去,因而一旦我答应下来,从此将会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原本一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即使成王败贼,也没什么好怨恨的。”水澜一瞬不动的瞅着她,眸光亮得惊人,声调则有种说不尽的喑哑:“但是现在,我有你。”

  黛玉怔了半天,只觉得比自己肺腑中掏出的还恳切,一时五内沸然炙起,深深的望着他:“王爷一个人赤条条,我也是一个人无牵挂,但咱们一块儿就成了一家子,本该荣辱与共,风雨同担。无论王爷作何抉择,我与王爷都是同心一体的,又有什么好顾忌?”

  下一刻,整张脸猝不及防的熨贴在一个温暖的胸膛里,水澜的下颚抵住了她的发顶,在耳畔轻柔的呢喃:“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听了这话,黛玉不觉两腮通红,真合压倒桃花之艳,低声道:“既与子偕老,当共历风霜。”

  作者有话要说: 在作者君心里,黛玉一直是个果敢的女子。

  第18章 第十七回

  “上皇谕旨,着罢总理处,命肃亲王水泽、忠顺亲王水滋及大学士刘仲勋、户部尚书黄庭四人佐今上辖百官,赞襄协理政务。”

  玉座上头传来的话音平平,一字一句却锐利更胜刀刃。上皇的反应比设想中还快得多,废除由皇帝直接管辖的总理处,天下庶务重归内阁处置,形同落入上皇掌控。

  寂然片刻,上皇望了一眼阶下的青年,投过来的视线冷漠而不悦:“皇帝可是不愿?”

  永庆帝心底一跌,随即俯首回答:“儿臣不敢,父皇教诲必当谨记于心。”

  座上的人神色微动,双目凝结一丝无形的压迫,不冷不热的说:“肃亲王与忠顺不用多说,刘仲勋与黄庭都是孤一手提拔起来的老臣,可保忠心无虞。”顿了一下,语中透出浓浓的倦怠:“你现在或许心中不忿,时日长了自然懂得好处。”

  永庆帝始终垂着头,看不清脸上的表情,恭声应道:“父皇思虑得极是。儿臣资质愚钝,假设没有父皇的栽培把持,断无今日之成立。”

  眉宇略舒,上皇的面容缓和稍许,现出了两分满意之色:“皇帝若能领会,也不枉费孤的一片苦心。”

  永庆帝走出殿门时,面色从未有过的难看,而此刻的大明宫正笼罩在夕阳金辉下,飞檐琉瓦染上霞光绚丽,仿佛渗血一般的殷红。

  看左右来往无人,年长的贴身内监察言观色,知机的回禀:“陛下稍安勿躁,廉王爷已在明德殿等候。”

  永庆帝听了,立时神清气爽,三步两步就赶到明德殿去了。瞧水澜果然坐着饮茶,胸中垒块似平息了大半,忙迎上来笑道:“见到皇叔,简直如蒙大赦。”

  水澜同时欠身行礼,俊美的脸庞上徐徐蕴起了笑意:“陛下是刚从德康宫过来?”

  永庆帝向内监递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的将内室的门一掩,他极力的压低声音说:“废总理处,改立四辅政大臣。”

  水澜半天没言语,修长的手指无意识的敲打在紫檀小几上,发出沉闷的笃笃声,整个屋子里一时静得落针可闻。

  永庆帝一直看着他,隔了一会才听说:“四臣辅政未必不可,但陛下不如直承上皇,再加两个人。”

  说着,只见蘸了茶水的指尖在光可鉴人的台面上,写了两个出人意表的字,一个是东,一个是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