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红楼]林妹妹的婚后甜宠日常 > 第2章

[红楼]林妹妹的婚后甜宠日常 第2章

作者:十一碗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6 19:45:01 来源:免费小说

  聘礼至,荣国府烧香鸣炮,凤姐少不得替王夫人拨冗接待。廉王府的送礼人将礼帖和婚书交与后,凤姐忙命摆上酒馔,分派众媳妇婆子好生款待。

  一时热闹散后,凤姐照礼单大概点了点数目,即刻来呈报王夫人,喜不自胜道:“太太,数目俱已点清,等太太示下入库。”看四周无人,又在耳边轻轻的说与:“廉王爷怕是不敢委屈了林妹妹,出手非凡哩,一件件都是好东西。”

  王夫人斜睨了她一眼,轻蔑道:“那也是看在荣国府和贤德太妃的情面上,姓林的都死绝了,还有什么体面?拣出好的记册封库,不值当的送到潇湘馆去,免得落了口舌,讲咱们亏待了她。”

  凤姐面上讪讪,忙岔开话问:“太太,王府的人方才说圣上赐婚的旨意隔日便会下来,钦天监选的吉日仿佛就在下个月初三。日子是有些赶,我担心林妹妹会不会……?”

  王夫人连眼皮子都不曾抬,语意森森:“林妹妹不妨事,你叫两个人看紧了她,有事打发人赶紧回我一声。还有传话给袭人,不许再叫宝玉去潇湘馆,到底男女之分,前后人多嘴杂,倘或没个忌讳的,倒坏了宝玉的声名品行。”

  凤姐颔首不绝,说道:“太太吩咐,我记下了。说来还是太太思虑得周全,宝兄弟打小和林妹妹一处,若知道一个要去了,恐怕还要闹一场。”

  皇帝赐婚本是莫大的恩典,套在廉亲王身上却是无奈之举。

  水澜将满二十四,作为唯一的皇叔,再不选妃未免说不过去。但据说永庆帝对其厌恶至极,自不会指门当户对的替他添臂膀,恨不得翻遍宗室找一家最讨厌的塞进去,可又不能太差了徒惹非议,这样的人家岂是好寻的?

  正为难时机,恰好风闻绝户的前巡盐御史之女要议亲。无权无势,空负功臣遗孤的清名,再合适没有的人选,永庆帝忙不迭做个顺水人情,美其名曰感念林卿功绩,体恤其女少时失怙,特以指婚廉亲王为妃。

  荣府上下人等虽都知道黛玉的婚讯,但因凤姐的吩咐,都不敢走漏半点的风声。兼之王夫人借由头命宝玉常到贾母处侍疾,同时嘱咐跟前伺候的袭人、麝月等丫鬟都瞒住消息,并不让他知道。

  直到三日后,外有门吏报六宫都太监特来降旨,荣府外男人等忙启中门跪迎。贾赦和贾政亲自接待都内监下马,走至厅上南面而立,捧敕清嗓,宣读上意。

  这一日逢宝玉也在外厅,便随家人一同迎旨。正跪得烦闷之际,忽而听到其中赐婚二字,顿觉失魂落魄,头顶恍如浇了盆凉水一般,最后也不知怎么回去的,只呆呆跟着旁人走。

  可巧迎面碰上紫鹃,宝玉一把将她拉住,死死不放:“好姐姐求你告诉我,林妹妹是不是要嫁到廉王爷府上去了?”

  紫鹃吃了一惊,忙问:“你怎么知道的?琏二奶奶不是吩咐阖府上下都不准告诉你。”

  宝玉听如此说,旋即滴下泪来:“原来你们都知道,不过瞒着我一人罢了。”

  紫鹃抽回手,故意怄他:“一年年人都大了,不可再管小时候一般的行为。转眼你也到该说亲的年纪,姑娘既然定了廉亲王,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儿,你哭什么?”

  宝玉诧异极了,急得满脸紫胀,喊道:“谁说我要成亲?我的一颗心早放在林妹妹那里,如今妹妹热喇喇的突然说要去,哪里还有心思成劳什子的亲!”

  紫鹃看宝玉的神情不似作伪,一面上来握他的嘴,一面叹气:“现下再不能说这样的话,无端端坏了姑娘的名声。前两日我就听说太太和薛姨妈定了宝姑娘,等林姑娘出嫁就办喜事。”

  宝玉一听,两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拽着紫鹃往潇湘馆走:“我有话只管去和林妹妹说,她肯定是听信了小人背后论的长短,却不来问问我的真心!”

  作者有话要说: 打滚求留言_(:3ゝ∠)_

  第3章 第三回

  及至潇湘馆屋前,王夫人所派的两个婆子门神一样立着,见了宝玉忙给拦下,口内劝说:“姑娘刚歇午觉,宝二爷快回去。”

  宝玉正急怒攻心,拖着紫鹃要往里头硬闯,抬脚便踹在迎上来的婆子胸口,在那里放声大哭:“妹妹,你今天若不见我,我宁愿立刻死在这儿,将心迸出来给你瞧,挫骨扬灰了跟你一块儿吹到廉王府去!”

  说着,碧纱窗中忽然传出一声幽幽的长叹,说道:“你既来了,有些话是该当面说清,便进来罢。”

  宝玉才走上前两步,一个婆子却从地上爬起来,跟着喊:“林姑娘不要纵着他,太太嘱咐了不叫宝二爷进去!”

  一语未了,又听窗内人连声冷笑:“两位妈妈也一并进来,且在外间守着看着,听齐全了方能去回禀。”两个婆子对望一眼,方垂下头不吱声。

  宝玉这时也顾不得什么,疾忙走到里间。只见黛玉坐在椅上,一身水绿色衣衫与湘帘无二,出落得越发超逸脱俗,心神一荡便要去握她的手,却被紫鹃眼明手快给阻开了。

  黛玉见状,皱皱眉儿说道:“二哥哥,莫说我已经定下亲事,以后对其他姐姐妹妹也切不可这样随意。”

  宝玉看她这样生疏,眼泪走珠似的滚落下来:“妹妹,咱们自小一处长大,有我的必然有你的,内心从未与你分出个彼此。现如今,你成亲这样的大事连一声都不告知,岂不是辜负了我们素日情长,辜负了我对你一片真心实意。”

  紫鹃在旁忍不住把嘴一撇,轻轻的啐道:“告诉你又怎样?当年连个金钏儿都没胆量救,还妄想护着姑娘呢。”

  宝玉这话在往常也听过不下十来次,黛玉自忖从前和他怄气哭闹还象在眼前,今日真到这步田地时,反而心平气和起来。或许离开这风刀霜剑严相逼之地,内心也禁不住有股欢欣之气,但又不知前路如何,算得喜忧参半。

  因黛玉半晌不做声,宝玉才要再表明心迹,却见她把眼一闭,静静说道:“咱们确实比其他姐妹熟络些,不过‘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算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不必太伤感。”

  说罢微微叹息,黛玉心中免不了一阵酸涩。回身从箱子里拿出两块白绫绢子来,宝玉认出是挨打时让晴雯送来的那块旧帕,虽不知她要作甚,心底已禁不住突突乱跳。

  黛玉瞧着那字出了会神,目光带着三分怔忪,不妨猛地往火盆里一撂,紫鹃和两个婆子措手不及,绢子已经烧了起来。

  紫鹃知她心意,又痛惜她体弱,连忙腾出手搂住黛玉,劝道:“姑娘仔细些这火盆,别烧着了手。只是何苦烧那帕子?到时伤心又要哭起来,再添一些病症。”

  黛玉低头不语,满面泪痕,将另外一块又撂在火里,瞬时烧得焦黑,才道:“最后哭这一回了,姐姐便随我去罢。”

  宝玉直瞪着这一簇簇红旺旺的火舌,仿佛那火是在灼他的五脏六腑,整个人沸然炙起,只觉得手麻脚滞,动弹不得。

  耳畔似还萦绕着黛玉清冷的话音:“昔时你赠我旧帕之情铭感五内,便题这三首绝句回报于你。二哥哥若曾当我是个知己,以前那些疯话就如这火烧的帕子再不要提了。如今我要去了,你多保重!”

  不知过了多久,两个婆子架着宝玉一回到怡红院,袭人接过人便暗道不好。只见他双眼盯着门口出神,问什么都不答话,恐和之前发作了狂病一样,先差人去回王夫人。

  至晚间,众女眷守在床边,宝玉突然睁开眼唉哟了一声,指着门外乱说;“快,快去拦着林妹妹!不许叫王府的人来接她走!”

  见他醒来,王夫人总算放下心,边流泪边安慰道:“林妹妹还在潇湘馆,没人接她走。”

  宝玉往后一仰,憋得筋浮目肿,满床闹起来:“倘或她去了,我必跟她一块去。活着,咱们一处;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

  王夫人听到这话,真如尖刀剜心一般,搂着他大哭起来:“我苦命的儿啊,究竟造了什么孽!不是摔了玉,就是痰迷了心窍,平日里没的又是吵又是怄气,何苦再去招惹!”

  此时薛姨妈、凤姐、宝钗和袭人等都在这里。宝钗自然知道姨娘跟母亲定的金玉之事,但看这境况越发觉得满心委屈,却不好十分使出来,只得强打精神劝道:“宝兄弟既能醒过来就无大碍了,还是先请医来吃两剂药下去,姨娘别哭坏了身子。”

  话音刚落,便见宝玉捣床捶枕,哇的一口吐出鲜血来,一会又直挺挺躺倒下去,口角边津液流出,一头热汗,满嘴胡话。

  王夫人和邢夫人过来一看,更慌了神,哭得震天哀地,众人见如此,里外一发乱起来,连贾赦和贾政都惊动了,一晚上闹个人仰马翻。

  不过任凭如何闹,也跟潇湘馆再无瓜葛了。因奉旨备嫁的缘故,宫里指派了两个教养嬷嬷一道教授规矩。

  自黛玉客居于贾府,贾母和王夫人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就不如在扬州时认真读书,闲暇多与李纨三春一处针黹诵读而已。既是客居更无人教导管家理事,且黛玉本性娇懒,对主理中馈等凡俗事一概不问,现今却要慢慢拾起来。

  两个教养嬷嬷原本看那么一位娇滴滴的美人纸灯儿,深恐她阳春白雪一样目下无尘的人品。谁知不过点拨了数日倒能融会贯通,反而欣喜于这位林姑娘的聪慧和灵悟。

  实则,黛玉确有读书人的清傲孤高,但倘若有心关起门来过日子,凭着她的悟性和多年来冷眼旁观,自然也知晓其中的利害。

  至于黛玉的乳母并紫鹃和雪雁三人,则要赶慢赶地为她筹备嫁妆,手里一时一刻没停过针线。当年贾琏陪黛玉返苏州郡,明面上是送灵理丧,不过林家的家产巨资也跟着不翼而飞了。

  黛玉明知其故,可迫于无奈也只得说自己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从贾府开支,唯恐小人多嫌诽谤。因此这嫁妆除了自己备下的,还挪出了七八分廉王府送来的聘礼,想必对方也知道她们未必有时间备得齐全,倒得了黛玉十分的感激。

  王奶娘和雪雁原是南边带来的,紫鹃却是贾府的家生子。但两人主仆好了一场,片刻不肯分开,凤姐心下对黛玉有愧,平儿也从旁多劝,再看紫鹃自己乐意,便私自做主将契给了让她陪嫁王府。

  备嫁这段时日里,紫鹃和雪雁都尚好,黛玉的乳母王嬷嬷却十分欢喜,整天的满面笑容,一面绣着龙凤被,一面嘴里常常念叨:倘若老爷和夫人还活着,看到姑娘出嫁真得偿所愿云云。

  黛玉偶遇闻之,免不了一回悲感身世,更无暇理会怡红院的动静,亦不知宝玉病得如何。

  永庆二年春末,黛玉正值碧玉之龄,在钦天监挑的四月初三这日,赐与廉亲王水澜完婚。

  大婚日五鼓时分,黛玉起身着彩服按品妆饰。此时贾府内还鸦雀无声,无一人来问,宫中的教养嬷嬷皱了眉头道:“王妃出嫁何等大事,竟怠慢至此,闹得太不像话了些。”

  另一位嬷嬷指了指里屋摆摆手,叹道:“好歹轻一些,别叫林姑娘听到。从前史太君省事时还好些,如今当家做主的可是那位二夫人,怕心思都在她的宝贝疙瘩上。”

  未及说完,里屋传来了掀帘子的动静。两位嬷嬷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容颜胜雪的袅娜佳人扶着紫鹃和雪雁缓步走出来,不是黛玉又是哪一个?

  两位嬷嬷眼中俱有惊艳,一同笑道:“王妃素来天然去雕饰,但今日穿这身大红吉服,反衬出一股妩媚俏丽之气。”

  黛玉面上一臊,紫鹃和雪雁不禁对视而笑,却听她又说:“两位嬷嬷,我父母早逝全赖外祖母教养,因而在出闺之前容我先去拜别老太太。”

  此举无非孝心拳拳,本无可指摘之处,两人便陪伴她到贾母的住所。正巧鸳鸯在坐更守夜,忙来接交道喜:“林姑娘今日大喜,难道是特特来瞧老太太的?”

  黛玉点头不语,探身察看卧床的贾母。见人虽病得糊涂,但气色尚好,心中又悲又喜了一回,含泪道:“老太太,玉儿今天将要出闺,也不能给您奉一杯茶水,您白疼我一场了。”

  言毕,顾不得凤冠霞帔之沉重,黛玉毕恭毕敬磕了一个头。站在旁边的鸳鸯早哭得哽咽难言,呜呜咽咽:“好姑娘,临事了才能看出人心来。老太太若知道指不定多高兴,就当喝过新媳妇茶是一般的,快起来吧。”

  紫鹃和雪雁赶忙扶她起身,掸了掸喜服上的尘土:“姑娘,大喜之日怎哭了起来?可惜这妆都沾染了,回去还要另把头再梳一梳。”鸳鸯将人送出门外,看她们远去不见方才进来,不在话下。

  回到潇湘馆中,紫鹃吩咐舀水净面,描眉添妆,忙忙的复又妆扮妥帖,才见二房打发丫头过来,回报说门前出了些岔子。

  作者有话要说: 按照金木水火土的排列,红楼中皇室姓徒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总觉得徒好难取名字,土豆?土拨鼠?

  所以皇室姓水就当私设好啦~黛玉的设定刚过十六岁,男主还没到二十四,一个适合的年龄差 (*≧▽≦)

  第4章 第四回

  紫鹃不放心,出去打听了片刻,方气鼓鼓地回来:原来,廉王府的迎亲队伍已在外候着,王夫人忧心宝玉又受刺激,便不许开中门,只让车轿从西角门进。理由也是现成编纂的,说是昔年林姑娘从西角门进的贾府,如今再由这儿出嫁,该合老太太的心愿。

  廉王府的长史也不是好惹的主儿,旋即让轿子歇在荣府中门口,撂下脸来叱道:“寻常人家嫁女儿都没有走偏门的道理,更何况王妃乃大家出身,婚事又是陛下亲赐,堂堂国公府竟敢目无君上,藐视天恩,耽误了吉时谁可担当!”

  一席话说得令人心惊肉跳,黛玉听了却摇头冷笑:“在府里调三窝四就罢了,我一个孤女也分辨不了。但廉王爷毕竟是今上皇叔,还敢这样轻视,不知该说是大胆还是愚钝。”

  王奶娘则平白插了一句嘴,笑道:“姑娘,以后可不能叫廉王爷,听着太生分,该唤王爷夫君才是。”满屋里的人都笑了。

  黛玉不由把脸羞得绯红,伏身嗽了个不住,半晌才回道:“别浑说,王爷是何等人物,岂能如此轻浮待之?”

  僵持少顷,廉王府终归占着君恩天理,贾府只得启中门送嫁,大门外相放鞭炮。王府派遣的迎亲队伍声势浩大,前有十二对提灯引路,再是锣鼓细乐一路吹打,后跟一乘八人大轿,街头巷口围观无数,议论纷纷。

  说来廉王虽不成气候,还有些荒唐无稽的流言,奈何他一副好皮囊,惯来是京里闺阁中的谈资之一。是以听闻名动京城的廉王要成婚,背地里不知折碎了多少芳心,酸溜溜的宁愿他真是好男风,顶好能终生不娶。

  到潇湘馆前,王府迎亲人偕媒妁在外恭候。黛玉无父母训诫,也无兄弟背轿,最后还是由两位嬷嬷扶持上花轿,再将纸扇放下,俗称送扇以示临别,便起行向廉王府而去。

  自乘上花轿,黛玉免不了一阵胡思混想,既担忧半生所托非人,又自忖不该自寻烦恼。但王夫人做主选的婚事,黛玉总疑心有蹊跷,对廉王其人亦有忐忑。

  至廉王府大门首,便见彩灯朗挂,楹柱贴喜,随处皆有扎花系纱,家婢则穿着红艳艳侍立两行,人来客往,井然有序。

  尽管永庆帝不喜廉王,不过水澜在宗室少龄一辈中向来人缘颇盛。他一个居处在膏粱锦绣中的闲散纨绔,素昔多与世家子弟赏花阅柳,把酒言欢,且水澜外相极美,内性宽和,自然比端肃方正的老迂腐们得人心。

  因而今个是廉王的大喜之日,宗室中与其交好的自然留下凑个趣儿,没那么密厚的也不乏来讨一杯水酒喝,别是一番觥筹交错的景况。

  不过当朝皇叔大婚,按例应有文武大臣携礼恭贺,但朝堂上均知永庆帝的好恶,因而唯有贺礼纷至沓来,独不见人影半个。

  吉时将到,花轿已歇在王府门口,水澜依礼出府迎亲,后头跟着一众看热闹的宾客。新郎官先把手里的扇子往轿顶敲三下,两位嬷嬷再揭帘牵新娘下轿,由媒妁撑伞遮天,将一对新人簇拥进正堂拜天地。

  黛玉头戴凤冠还蒙着盖头,唯有跟着手中一条红绸才辨得清方向,红绸的另一头就牵在廉王水澜的手里。黛玉目不斜视的盯着脚尖,生怕这长及垂地的吉服会磕着绊着,迈一步子都走得万分小心,生恐被人耻笑了去,手心里都冒出了汗珠子。

  脑中一根弦还绷得紧,忽而听一旁有极细的嘱咐声:“夫人且走慢些,有本王在不妨事,绝不会摔着。”

  黛玉险些以为听岔了,不禁侧了侧头,又闻得一阵低笑:“别转过来,盖头要掉呢。夫人的花容月貌,断不能叫外人瞧见。”

  这儿能称自己本王的,大概唯有她的夫婿。然而,这般无礼的话……怎能从他嘴里说出来?

  黛玉发了一回的怔,不妨后面的喜童踩到了裙角,将新娘子带得一个踉跄,幸而新郎官儿眼明手快,一手捞起佳人的纤腰,才不至于闹出笑话来。

  变故突如其来,黛玉脸上烫得火烧一样,要说感激身边人回护及时,可始作俑者却是他,肚里不觉啐了一口。

  须臾,傧相喝礼,水澜前导黛玉一道拜过天地,礼毕送入洞房,众人在傍观礼哄闹,一时间笑语声不绝于耳。

  新房设在廉王府的三希堂,喜娘一面说吉祥话,搀扶新人入帐□□坐,饮合卺酒,傧相一面遥撒金金银钱,彩钱、杂果,新人应以衣裾盛之,乃坐床撒帐的旧俗,意为多子多福。

  黛玉目不能视自然接不到许多,水澜却盛了满满一袍子,抓着一把往黛玉怀中一塞,笑道:“喜娘说多得多子,夫人该多拿些。”

  说的满屋闹新房的人俱笑起来,起哄让廉王揭盖头看新娘子。

  可无论如何巧言哄闹,新郎官仍是百般不肯,众人权当王爷爱重王妃,怕王妃面子薄,于是都识趣地拉他出去应酬敬酒,留新娘子一人独守新房。

  人才散了,喜堂内便静悄悄的不闻一响。廉王纳妃已是一切从简了又简,然大半日礼成下来,也足以令人腹饿困乏,何况娇袭一身病弱的黛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