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召唤猛将:我要当皇帝 > 第162章 汉武大帝(终章)

召唤猛将:我要当皇帝 第162章 汉武大帝(终章)

作者:酸奶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5:01:28 来源:88小说

皇后甄洛去世之后不久,孙浩便发布诏书,把皇位禅让给了太子孙衡。

晋升为太上皇的孙浩,则带着后宫的妃嫔们,搬出了安阳城的皇宫,住进了安阳城外的一处皇家园林。

这处皇家园林在十几年前便开始修建,是孙浩为他自己打造的养老之地,虽然赶不上安阳城内的皇宫,但也极其奢华,面积也很大。

已经成为皇帝的孙衡,陪着孙浩一起来到了这处皇家园林后,嘴里还在劝道:“父皇,皇宫几年前扩建之后,房屋加起来超过了两万间,父皇还是留在皇宫吧!”

孙浩摆了摆手说道:“朕已经决定,后半辈子就在这里住,颐养天年。

对了,你没有什么事情,也不用老往这里跑,既然当了皇上,就要以国家大事为重。

新大陆那边的战事,这几天有没有什么新的消息?”

“父皇,薛大帅已经率兵击败了奥尔瑟帝国和东禄族的联军主力,目前薛大帅正率军向奥尔瑟帝国的都城,攻击前进。

以我汉军的实力,拿下奥尔瑟帝国的都城,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朕之前在新大陆执行的政策,无论如何也要执行下去,不要顾及那些文臣的反对。

移民新大陆,是解决我大汉土地兼并问题的最好办法,哪怕你我父子背负上屠夫的恶名,这个政策也要执行下去。”

孙衡点了点头说道:“父皇放心,在这件事情上,朕是不会听那些文臣的。”

孙浩随即说道:“那些文臣满口的仁义道德,但我大汉兼并土地最凶的那群人,便是这些文臣的家族。

对于这些文臣,你要多加限制,如果他们太猖狂,你可以挑出来几个杀一儆百。”

在孙浩退位之后,汉军又用了足足四年时间,才算是彻底征服了新大陆,而原本拥有超过十亿黑人的新大陆,此时黑人的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不足两个亿。

汉军之所以用了这么长时间才占领整个新大陆,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时间,汉军都用来对黑人进行清洗。

而新大陆则被皇帝孙衡划分为了十个行省,使得汉国的行省,变成了三十二个。

率领汉军征服了新大陆的主帅薛仁贵,在返京之后不久,便染了重病。

从太医口中得知薛仁贵的病情已是无药可治,孙浩赶忙来到了薛仁贵家的宅院。

这几年,哪怕孙浩已经见了太多故人的离去,但看到已起不了身的薛仁贵,仍是满脸的伤感。

“末将看来是无法再陪在太上皇的左右了,末将去后,还请太上皇保重龙体。”薛仁贵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说道。

孙浩悲声说道:“朕能有今天,大汉能有今天,都是你们这些将领的功劳。

看到你们一个个离朕而去,但朕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实在是……实在是心痛啊!”

“主公!”

薛仁贵突然对孙浩改了称呼,“我等能获得第二次生命,追随主公建立如此强盛的大汉,已虽死无憾了。”

再次听到薛仁贵提及第二次生命,孙浩不由问道:“仁贵,你们难道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吗?

三国、水浒、隋唐、秦汉、两宋、明清、春秋战国、五代十国,这些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

薛仁贵苦笑着说道:“主公,我们这些人确实应该无人知道前世的事情,只是知道经历过前世,才知晓领兵的经验,才能为主公征战沙场。”

最近几年来,孙浩从“年签系统”中召唤出来的猛将和谋士,已经有多人病故。

诸葛亮、庞统、房玄龄、杜如晦、刘伯温、姚广孝、张良、萧何、郭嘉和贾诩,这十大谋士此时更是全都已去世。

问薛仁贵的这些话,孙浩已经对许多猛将和谋士问过了,但仍旧没有一人能解了孙浩心中多年的疑惑。

从薛仁贵的府上离开之后,还在伤感的孙浩,突然听到马车外面的侍卫大声喊道:“护驾!护驾!有刺客!”

孙浩没有想到在京城内,自己竟然会遭遇刺杀。

不过孙浩倒是没有任何慌乱,征战沙场多年的他,什么样的阵势没有见过。

何况别看孙浩今年已经七十一了,但他的战力值竟然仍旧还是100点,几个刺客,孙浩还不放在眼里。

孙浩乘坐的马车,是专门为他特制的,虽然外面看马车车厢是木制的,其实在马车车厢的木板中,还加了一层铁板。

刺客在发起刺杀的第一时间,便用强弩向马车车厢,同时射出了几十支弩箭,但却根本穿不透车厢木板中的铁板,只是拉车的四匹战马,都死在了强弩之下。

孙浩走出马车的车厢,立即被几十名持着盾牌的侍卫团团围住,孙浩则吩咐一名侍卫头领:“尽可能留几个活口。”

太上皇在京城被当街刺杀,顿时把皇帝孙衡给惹毛了,立即调御林军的第一镇和第二镇,接管了整座京城。

御林军第一镇的大都督李叡,是李存孝的长子,御林军第二镇的大都督冉烈,是冉闵的长子。

李叡和冉烈从小是跟皇帝孙衡一起长大的,都是皇帝孙衡的心腹。

“刺杀太上皇的凶手,追查的怎么样了?”皇帝孙衡沉声问道。

李叡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恕罪,我们两个镇几乎把京城翻了两遍,也没有找到逃走的那些刺客。”

当街刺杀孙浩的刺客有近百人,最终只被孙浩身边的侍卫斩杀了六十余人,还有差不多三十人逃走了,并且侍卫们也没有抓到一个活口。

皇帝孙衡怒声说道:“找不到就继续找,朕就不信他们能钻到地底下去!”

这时冉烈开口说道:“陛下,恐怕那些刺客此时真的钻到了地底下,藏在了某处地窖中。

另外据我和李叡的分析,这么多的刺客进入京城,又能拿着数十具强弩行刺,其主谋的身份必然不会低。”

“查!给朕一查到底!朕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刺杀太上皇!”

此刻在安阳城礼部左侍郎张溢的府邸,一名侍女对张溢的夫人柳氏低声说道:“夫人,逃回来的三十几个人,都已经被处理了。”

礼部左侍郎张溢,是张良的二儿子,很受皇帝孙衡的信任。

柳氏微微点了点头,“这么好的机会都抓不住,简直是一群废物,留着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其实柳氏是原晋国皇室的后裔,她多年来一直谋划着为晋国皇室报仇,并且经过周密的设计,还成为了张溢的继室。

而张溢原来的夫人,就是柳氏给害死的。

侍女说道:“夫人,接下来的刺杀计划还继续吗?”

柳氏沉吟了片刻说道:“刚刚刺杀孙浩那狗贼失败,宫内必然会加强戒备,等这段风波过去,再让宫里那些人动手。”

柳氏不知道的是,她害死张溢原配之后,张溢便对柳氏产生了怀疑,所以这两年一直在暗中调查柳氏。

“你说的可是真的?”张溢一脸震惊的对一名中年人问道。

这名中年人叫贾泺,是贾诩的四儿子,贾泺也子承父业,进入了七旗卫,不过贾泺只是七旗卫的一名郎将,目前七旗卫是由皇帝孙衡身边的一位宦官掌控。

贾泺苦笑着说道:“我的人跟踪柳氏身边的侍女,发现她竟然与刺杀太上皇的那些刺客有联系,并且那名侍女还毒杀了所有逃走的刺客。

这件事情,我还没有向上面汇报,得知消息后,立即便赶来见你。”

张溢顿时被吓的有些脸色惨白,“贾兄,多谢救命之恩,我这就去安排,把那毒妇给抓起来。”

贾泺叹气说道:“还是让我的人配合吧!

你这个继室可不是一般人,如果让她逃了,咱们两人的脑袋都得搬家。”

张溢抓获柳氏之后,便绑着她去宫中负荆请罪。

皇帝孙衡倒是没有怪罪张溢,立即命七旗卫对柳氏及其同伙进行审问,最后这件刺杀太上皇的谋反案,牵连出了十余万人。

仅仅宫中的宦官和宫女,就因为此案被杀了上千人。

许多原晋国遗留下来的家族,也遭到牵连,被抄家灭族。

甚至连汉军的一些将领,也受到牵连被解除了军职。

大汉历253年冬,登基了十五年的皇帝孙衡突然病重。

已经八十二岁的孙浩,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孙衡,不由悲声说道:“你还不到六十岁,怎会如此?”

皇帝孙衡苦笑着说道:“都说男人逢九是一道坎,看来儿子是过不了这道坎了。”

皇帝孙衡今年五十九岁,过了年便是六十岁。

孙浩咬着牙说道:“宫里那么多御医都是吃干饭的,他们如果治不好你的病,朕便诛了他们的三族!”

皇帝孙衡说道:“父皇,也怨不得那些御医,我这病是当年在征讨普利亚帝国之时,落下的病根。

儿子唯一的遗憾,就是走在了父皇的前面,不过有父皇在,禹儿倒是能顺利继位。”

皇帝孙衡口中的禹儿,是他的皇长子孙禹,也是孙浩的嫡长孙。

不过听到皇帝孙衡说让孙禹继位,孙浩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但却没有出声反对。

让孙浩皱眉的原因,是因为今年三十八岁的太子孙禹,因喜好美色,如今已经是一个病秧子,孙浩担心孙禹就算继位了,也当不了几年的皇帝。

孙衡好像知道孙浩顾虑的是什么,“父皇,我大汉如果想千秋万代,必须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哪怕禹儿身体不好,也只能由他继承大统。”

顿了一下孙衡接着说道:“父皇,禹儿的嫡长子孙寅,自小聪明好学,还有一身好武艺。

等禹儿继位后,便可册封孙寅为太子。”

听到皇帝孙衡提及孙寅这个重孙,孙浩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大汉历253年十二月初九的晚上,皇帝孙衡病逝,由太子孙禹继承了皇位。

但在孙禹继位后,汉国朝廷却因为新太子的人选,而陷入一场风波。

按理说,孙禹继位,作为他的嫡长子孙寅,顺理成章就应该成为新太子。

可孙寅的母亲早年间便因病去世,孙禹随后册立的太子妃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嫡二子孙潭,特别受孙禹的喜爱。

在立太子的方面,孙禹属意把今年十八岁的嫡二子孙潭立为太子。

孙潭自幼拜几名文臣为师,深受文官们的拥护,所以在立太子的人选上,文官们竟然摒弃了他们一直坚持的“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支持立孙潭为太子。

孙寅的母亲,是项羽的亲孙女,加上孙寅的一身好武艺,所以武将们当然支持孙寅当太子。

就在满朝文武为了立太子之事,争的沸沸扬扬之时,太上皇孙浩突然插手,直接把孙寅立为太子,册封孙潭为安乐王,并把安乐王的封地,放在了遥远的新大陆。

因为立太子之事,孙浩还罢免了一大批文官,使得原本在朝堂中有些弱势的武将们又抬了头。

只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立太子的风波刚刚平息,当了不到三个月皇帝的孙禹就突然病故。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死了两位皇帝,让汉国的朝堂不由有些动荡,但在孙浩的力压下,孙寅很快便登基称帝,让一些人的谋划落了空。

孙寅登基之后,孙浩一直在安阳城的皇宫里住了三年,直到孙寅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帝王,孙浩才准备返回城外的皇家园林。

“曾祖,您还是留在皇宫吧!

您这一走,朕心里有些不踏实。”皇帝孙寅一边搀扶着孙浩,一边说道。

孙浩笑着说道:“你曾祖今年都八十六岁了,也该颐养天年了。

如今我大汉在你的治理下,越加繁荣昌盛,曾祖把大汉交到你手里,放心。

你只要记着曾祖对你说的那句话,以民为本,定会成为像你祖父一样的明君。”

大汉历267年一月十七的早上,孙浩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九十六岁,谥号忠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安阳城外的皇陵。

后世则称呼孙浩为汉武大帝!

(全书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