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鬼面将军宠娇娘 > 第18章

鬼面将军宠娇娘 第18章

作者:只只不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9:28:51 来源:免费小说

  “还是我亲自去说吧。”徐氏道:“外人去传话我不放心。”

  “这样也好,我这就命人去准备马车。”宁庆安站起身来,快步走出去安排下人备马车。

  不消片刻,一辆普通的马车从魏国公府后门出去,一直拉着徐氏往威远侯府而去。

  在徐氏走后,宁庆安换上他的官服,去了前院等宫中来人。

  宫里来人来得很快,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禁卫军统领姜武就带着人赶到了魏国公府。

  宁庆安与姜武相识多年,私下交情不浅,宁庆安知他带着人到魏国公府来也是奉命行事,便上前问明了来意,得知真的就如同他先前猜测的那般,景宣帝让姜武带着人来是想把宁如玉带进宫中去问话,可如今的情况是宁如玉并不在府中。

  宁庆安便上前道:“实不相瞒,我家小女并不在府中,事情发生后,我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姜统领如要拿人回去问话,不如把我带回去,我自会向皇上言明一切。”

  姜武这一夜都在不停的奔波,先是去了德雅女子书院查探六公主之死,又连夜把六公主的尸身运回宫中,接着向景宣帝禀明在德雅女子书院查探到的一切,正当他将所有事情都如实交代完毕,准备跟下面的人换班回家休息之时,淑妃娘娘又闹起来了,哭闹到景宣帝的面前,把七公主在书院跟他说的那些话,又极为夸张地对景宣帝描述了一遍,总而言之概括起来就是宁如玉杀害了六公主,要景宣帝杀了宁如玉替六公主报仇,当然,淑妃娘娘哭求得很委婉,但是意思表达得很到位。

  其实当时姜武在书院里被七公主带去抓宁如玉,后又去查探了六公主的尸身之后,作为一个当了七八年的禁卫军统领来说,直觉告诉他六公主的死与宁如玉无关,但是这毕竟涉及到一个皇家公主的死,哪里有他一个禁卫军统领说话的份儿,他只需听命办差就好,少说话多干事命才活得长。

  好在景宣帝并不是个糊涂的皇帝,虽然淑妃和七公主都言辞凿凿此事一定跟宁如玉有关,但景宣帝也没有脑袋一晕就失了判断,只是此事确实跟宁如玉有一定的牵扯,景宣帝便命姜武带了人到魏国公府来问话。

  等姜武带着人到了魏国公府,遇到了深交多年的宁庆安,事情便如眼前这般,宁如玉从德雅女子书院离开之后并没有回魏国公府,姜武在魏国公府没有找到人,只好把宁庆安带回宫中去见景宣帝。

  禁卫军统领姜武带着人到魏国公府来拿人,没有找到宁如玉把二老爷宁庆安带走了,此事片刻之后就传遍了魏国公府上上下下,惊动了老夫人罗氏、大房、二房和三房的所有人。

  老夫人罗氏病在床上,大房和三房的人都赶到了瑞安堂,围在老夫人罗氏的屋子里,唯独只有二房的人一个都不在。

  “徐氏去哪儿了?”老夫人罗氏靠坐在床头,将满屋子的人都扫了一遍,没有看到二房的徐氏,顿时火冒三丈道:“二房的宁如玉闯了大祸跑了,允文被禁卫军统领带去宫中问话了,二房就只剩下徐氏了,徐氏跑到哪里去了?”

  沈氏心里不喜欢徐氏已久,再加上前些日子才吃了二房的亏,一早就记恨上二房了,盘算着要扳回一局,撇了撇嘴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徐氏早跑到没影了。”

  听着沈氏说风凉话,世子宁庆良竟是半点表示也没有,既不呵斥,也不阻止,大约在心里也是认同沈氏的这种说法的。

  沈氏见宁庆良没有任何表示,就知道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恨不得把徐氏踩到泥地里去,继续说着风凉话,“沈氏如此有些过分了,二弟一直以来待她不薄,她却在这个时候跑了,如何对得起二弟对她的深情。”

  宁如珍脸上敷着厚厚的脂粉,勉强把那几颗碍眼的痘印遮住,她就站在沈氏的身后,听沈氏把话说完后,接话道:“二婶一直以来心思都不正,先是蛊惑二叔让二叔跟祖母作对,后来又教坏了宁如玉,让宁如玉上不尊重长辈,下也不顾及姐妹之情,现在更是厉害了,居然把六公主害死了,这样的人如何能够留在家里面,留下也只能是祸害!要是死了才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几更,稍等,12点发,不见不散

  ☆、第30章 5更 6更

  从小到大宁如珍听多了沈氏和老夫人罗氏对徐氏的抱怨和嫉恨, 渐渐地也刻印在了脑海里, 说话也就很随便, 开口闭口都是对徐氏和宁如玉的诋毁。

  在宁如珍的印象当中, 徐氏就是一个长得妖妖娆娆的狐狸精, 专门迷惑男人, 才会把好好的宁庆安迷惑成那副糊涂的样子, 非要把她这么个叫妖孽娶进门,哪怕闹到母子不合也不罢休。后来徐氏如愿嫁入了魏国公府, 继续教唆宁庆安跟老夫人罗氏不合,搞得两人母子离心, 徐氏就在中间从中得利, 后来徐氏生了宁如玉, 就更不得了了, 宁如玉也长了一副跟徐氏一样的妖精模样, 跟着徐氏一点儿都不学好,专门学勾引男人, 先是跟徐家的表哥不清不楚, 后来还有沈家的表哥,简直是伤风败俗,更可气的是宁如玉跟徐氏一样目无尊长, 专门跟老夫人罗氏对着干,这完全就是大孽不道,应该家法处置!

  老夫人罗氏本来就对徐氏的意见很大,恨不得杀了宁如玉和徐氏才好, 又听了沈氏和宁如珍的诋毁的话,心头更是火起,手捶着床板破口大骂,“当年我就说徐氏那贱人长得太妖娆是个狐狸精娶不得,娶进门会是个祸家的妖孽,老二他就是不肯听我的,非要跟我闹,现在好了,不幸被我言中了,老二为了宁如玉那个孽女被带进宫里去问话了,这徐氏就跑得没影了,真真不是个好东西,她就是个祸害啊!当年我喊老二不要娶她娶不得,他偏不听我的,现在如何,都要被徐氏母女害得家破人亡了……我的儿啊,我的儿啊,你咋个就这么命苦啊,你待徐氏母女那么好,徐氏竟是个狠心无情的贱人啊,半分旧情也不念啊,你一出事她就跑了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说到最后,竟是大哭起来。

  大房三房的人忙上前劝慰,好一番言语之后,老夫人罗氏才渐渐止住了哭声,只是心里依旧大不高兴,对徐氏的怨念只增不减,又担心被带进宫的二儿子宁庆安的安危,忙对世子宁庆良道:“老大,你赶快想想办法,找相熟的人进宫去打听打听,看看老二现在到底如何了,就算是宁如玉害了六公主,那也与他无关啊!得想办法把他平安救回来啊!”

  “事情如何会这么简单?”沈氏冷哼一声,不待宁庆良开口,先一步道:“宁如玉害的可是六公主,身份贵重的六公主,又不是随随便便的哪个阿猫阿狗,就算是普通的阿猫阿狗,被衙门问到的时候,也没有三言两句就能够被放出来的,总还是要过堂问讯一番,何况这是堂堂的皇家公主之死,淑妃娘娘唯一的女儿,以淑妃娘娘的荣宠和地位,她会轻易放过害死她女儿的凶手?”言下之意就是宁如玉跑了,宁庆良被抓进宫,这事根本就没得救,听天由命吧。

  宁庆良是老夫人罗氏的嫡次子,打小就聪明,最是得老夫人罗氏的疼爱,现下出了事,老夫人罗氏正提心吊胆,听了沈氏的话一下子就慌了神,“这么说就是没救了?”话的尾音竟是带了哽咽。

  沈氏瞟了老夫人罗氏一眼,嘴角弯下一撇,没打算答话,她打心眼儿里不喜欢二房一家人,尤其是宁庆安。

  宁庆安是老夫人罗氏的嫡次子,最得老夫人罗氏的喜欢,哪怕是大儿子身为魏国公世子的宁庆良也要站一边。对此沈氏心有不忿。觉得老夫人罗氏太偏心。再加上宁庆安聪明擅长钻营,如今已经是户部侍郎了,正二品的官,在极要紧的位置上,又深得景宣帝的器重和信任。而宁庆良虽然被封为魏国公世子,可也就只有这么个世子之位了,这么多年了,在朝廷上也没混出半点儿明堂,到目前为止都还只是一个礼部员外郎,一丁点儿实权都没有,比起宁庆安来真是差远了。这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沈氏又哪里受得了。

  以前沈氏在家当姑娘的时候,也是常被人夸奖称赞的才女美女,可自从嫁进魏国公府遇上了徐氏,她就被徐氏狠狠地比下去了,不是会穿衣打扮涂脂抹粉吟两句酸诗就是才女美女,美人在骨不在皮,徐氏哪怕是啥事都不做,就那么纤纤地往跟前一站,都会让人觉得美,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美,曼妙的身材,水嫩的皮肤,秀美的凤目,仿佛老天爷都特别的善待她,十几年来就从来没有变过,一如当年一样美得叫人窒息,令沈氏自惭形秽又备受打击。

  而沈氏更觉得不爽的是,她和宁庆良被徐氏和宁庆安比下去了,那她亲手养大的女儿宁如珍总该比宁如玉强一点儿吧,可惜不然,宁如玉完全继承了徐氏的美貌和宁庆安的才智,这是她的宁如珍打马都追不上的。

  这样日复一复,年复一年的怨恨积累,早就让沈氏把二房一家厌恶到了骨子里,目下二房出了事,正合了沈氏的心意,会想办法救宁庆安才有鬼,老夫人罗氏也是个糊涂的。

  屋子里站满了人,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沈氏是打心眼儿里不想救二房的人,世子宁庆良对宁庆安这个二弟也是诸多抱怨,一直以来两个人的政见相左,经常闹矛盾,在官场上他又没有宁庆安混得好,不觉得自己有那个本事能把宁庆安救回来,事实上更多是不想救,要想救就得去求人,卖人情拉关系,他交好的人都是跟宁庆安政见不同的,这个时候人家不落井下石就好了,还指望别人救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至于三房宁庆善一家,原本就在魏国公府里说不上话,宁庆善就是个普通的举人,认识交往的人更少,没一个能用得上的。

  老夫人罗氏把在场的众人扫了一眼,失望地道:“你们就没有人能想到法子呢?”

  众人纷纷把头低了下去,避开老夫人罗氏探究的目光,三房的宁庆善和冉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房的沈氏和宁庆良是另有谋算,没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关键时候一个个都不顶用,养你们来有什么用!”老夫人罗氏气得骂了一句,头疼得又要晕过去,手按在两侧的太阳穴上,强撑着疼得快要裂开的脑袋问沈氏道:“贵妃娘娘是你姐姐,你能不能进宫去求求贵妃娘娘帮忙?”

  “娘,你这是想害死贵妃娘娘么?”沈氏闻言立马惊叫一声,一脸的不乐意,强烈反对道:“娘,你又不是不知道,淑妃娘娘一向霸道,时常跟贵妃娘娘过不去,你这个时候让我去求贵妃娘娘,让她去救杀害六公主凶手的父亲,以淑妃娘娘那个得理不饶人的性子,她会放过贵妃娘娘吗?别到时候人没有救到,反倒把贵妃娘娘牵扯进去了。”

  这种事当然是有多远躲多远明哲保身,沈氏是打定了主意不帮忙,老夫人罗氏居然异想天开的想让她进宫去求贵妃,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万一把她姐姐拖下水了怎么办?她才没有那么傻,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

  宁庆良接话道:“娘,丽娘说得对,贵妃娘娘在宫里也不容易,我们不能再给她添麻烦了。”

  “那这事儿就没有办法了?”老夫人罗氏又急又气,一个二个都不省心,简直是想气死她。

  “娘,这事不是我们不帮忙,是我们根本就帮不上。”有宁庆良站在沈氏这一边,沈氏就更有底气了,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脑子里飞快地一转,说话也不再那么客气,干脆把事情往外推,对老夫人罗氏道:“这事儿有人能帮得上。”

  “谁?”老夫人罗氏一下子来了精神,好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沈氏扯了扯嘴角,语气酸酸地道:“娘你怎么急糊涂了,武安侯霍远行啊,他可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又是二老爷的未来女婿,宁如玉的御赐未婚夫,你不找人去求他帮忙,拉着我们想办法,不是为难我们吗?”

  宁庆良一拍大腿道:“对,对,就是应该去求他,一个是他的未婚妻,一个是他的岳父,他没有坐视不管的道理。”

  “我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沈氏道。

  实话说沈氏会出这个主意完全是存了私心的,宁如玉和霍远行的这场赐婚着实让人眼红。她心里也是极为羡慕嫉妒恨的。目下宁如玉犯了事儿,她巴不得这场婚事成不了,但凡霍远行为人势力一些,就可以推了这门婚事,别说御赐的婚事推不了,宁如玉犯了人命官司,杀了六公主,那就不一样了,只要霍远行不搭手帮忙,再推了婚事,二房的一家子也就到头了。

  老夫人罗氏之前也是存了要巴结霍远行的心思的,此刻听了沈氏和宁庆良的话,当真觉得他们说得有理,目下还真就只有武安侯霍远行是在景宣帝面前说得上话的人了,就对宁庆良道:“老大,你赶快命人去备些厚重的礼物,带着礼物亲自去武安侯府跑一趟,务必求得武安侯帮忙。”

  “哎,儿子这就去。”宁庆良此前就已经存了要搭上霍远行的想法,这次虽说是去求人,那也是个机会,立马就爽快地答应了一声,竟是比任何时候都答应得快。

  可惜宁庆良完全不知道霍远行根本不在武安侯府,兴冲冲地带着礼物去武安侯府拜见却扑了个空。

  这边徐氏天快亮的时候就坐马车回去了威远侯府,到威远侯府的时候天刚亮,那会儿老夫人杨氏才刚起床,下面的婆子脚步轻快地进来禀告四姑奶奶回来了,老夫人杨氏就只有徐氏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一听就知道是徐氏回来了。

  老夫人杨氏年轻的时候跟着老侯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暗道徐氏平日回来都会让人先报个信儿,这回却这个时候回来了,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忙让人去把徐氏领到福鹤堂来。

  福鹤堂是老夫人杨氏住的地方,徐氏跟着穿深蓝色褙子的洪嬷嬷进了屋,缓步上前向坐在榻上的老夫人杨氏请安,老夫人杨氏笑着招手叫她起来,让她到她的身边去坐。

  徐氏上前去,挨着老夫人杨氏坐了,丫鬟端了茶水上来,老夫人杨氏打量着徐氏脸上的神色,问道:“出什么事了?”

  “还是什么都瞒不过娘的眼睛。”徐氏道:“是出了点严重的事情。”

  老夫人杨氏闻言,便朝旁边候着的洪嬷嬷使了个眼色,让洪嬷嬷把屋子里的下人都带下去,洪嬷嬷心领神会,找了个借口,让屋子里的丫鬟都跟着她出去了。

  屋里没有了旁人,老夫人杨氏问徐氏道:“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氏秀眉微蹙,脸上露出忧色,道:“昨日,六公主在德雅女主书院被人害了,她一贯跟婷婷过不去,常找婷婷的麻烦,六公主昨日出事之前,也确实跟六公主发生了矛盾,七公主便认为六公主的死与婷婷有关,非要把婷婷带回宫交给淑妃和皇上处置,婷婷不从,与七公主也发生了冲突,现下七公主已经回宫把此事禀告给淑妃娘娘和皇上知晓,想必要不了多久,皇上就会派人过来问话,得赶紧把此事告知三位哥哥知晓,以便做好应对之策。”

  老夫人杨氏闻言,立刻叫了守在外面的洪嬷嬷进来,吩咐道:“赶紧去把国公爷、二老爷、三老爷以及几个少爷都一并叫到我这儿来,我有要紧事要吩咐。”

  洪嬷嬷观老夫人杨氏的神色,就知此事事关重大,否则不会大清早的就把府中的所有爷们都叫过来议事,忙答应一声,一点儿也不敢耽搁地出去吩咐人赶紧去大房、二房、三房那边通知几个老爷和少爷过来。

  去通知的人腿脚快,很快就把事情通知到了,徐家的三个老爷和几个少爷都是练武之人,行动迅速,雷厉风行,得了消息,半点儿也没耽搁,不过一刻钟不到的时间,就齐齐到了福鹤堂。

  威远侯、徐二老爷、徐三老爷领着几个少爷进了屋,看到一身素色衣衫的徐氏坐在老夫人杨氏的身边,老夫人杨氏布满一脸的凝重,便猜到肯定是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威远侯上前道:“母亲,你此时唤我们过来是有何事?”

  “是出了点儿事,你们先坐下说。”老夫人杨氏摆摆手,让他们三个都坐下,几个少爷就立在他们身后,全都安静地等待着老夫人杨氏发话。

  “婷婷出事了……”老夫人杨氏最是疼爱宁如玉这个外孙女儿,开口的第一句话也是对宁如玉的担心。

  徐家几个爷们儿顿时一惊,忙问道:“婷婷出什么事了?”

  老夫人杨氏叹息一声,把宁如玉如何牵扯进六公主之死,七公主又如何诬陷宁如玉的事情说了一遍,随后对威远侯道:“一会儿皇上肯定会派人来带你进宫问话,你当知道如何回答?”

  “儿子心中有数。”威远侯徐成志道。

  “那就好。”老夫人杨氏沉着脸道:“等你进了宫,你只管如实禀告皇上便是,婷婷是一个心地善良宅心仁厚的姑娘,万没有去害六公主的道理,婷婷绝不会平白受了这种不白之冤。”

  “娘,我知道,你且放心,我一定会如实告知皇上,请皇上替婷婷做主的。”威远侯徐成志沉声道。

  如此这般说了一通话,就有下人快步进来禀告宫中派了禁卫军来,说是要进府里来搜查。

  徐家众爷们各个都是武夫,最是受不得这样的窝囊气,立马站起身来,全都横眉竖目,义愤填膺,大叫道:“搜什么搜,当他们威远侯府是什么地方?也是他们随便敢搜的么?看爷们儿手中的刀一下子砍了他们的脑袋!”

  老夫人杨氏砰地一声一拍桌子,喝道:“你们都给我坐下。”

  几个爷们这才噤了声,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老夫人杨氏看向一直没开口的威远侯徐成志,道:“你去外面看看事情究竟如何,切记不可动粗。”

  “是。”威远侯徐成志站起身行了礼退出去了。

  一盏茶功夫过后,有下人快步跑进来禀告,道:“侯爷跟着禁卫军进宫去了,临走时吩咐奴婢,让奴婢告知老夫人,府里就交给老夫人了,他去宫里,一切放心。”

  老夫人杨氏默然地坐在榻上,片刻后抬起头对徐家其他几个爷们道:“你们也别闲着了,都去想想法子,尽早把真正的凶手找到,好替婷婷洗刷冤屈。”

  徐家几个爷们纷纷称是,特别是宁如玉的三个表哥,各个摩拳擦掌,跃跃越试,誓要把真正的凶手找到,再把人修理得爹妈不认。

  乾元殿里,宁庆安和威远侯徐成志先后被禁卫军带进宫中问话,景宣帝高坐在御案后面,精锐的目光落在两人的身上。

  宁庆安长得清瘦,风度翩翩,哪怕女儿宁如玉牵扯到了六公主之死一事上,他依旧如往常一样云淡风轻不骄不躁,景宣帝问什么他答什么,丝毫不显半点儿慌乱,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仿佛对宁如玉十分的信任,笃定她不会杀人一样。

  徐成志身材魁梧,人高马大,往那儿一站就跟一堵墙一样,浑身上下透出武人的那种强悍气息,脾气也要火爆得多,不如宁庆安那么淡定从容,一张饱受风霜磨砺的脸上充满了怒气,半点儿受不得委屈,极力维护着外甥女宁如玉,气势汹汹地要景宣帝给宁如玉做主,还宁如玉一个公道。

  眼前两人,一个文臣,一个武将,都是景宣帝从登基以来就十分信任和看重的臣子,宁庆安是他看好的户部尚书人选,徐成志是镇守边关的一员猛将,两个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景宣帝极力想要拉拢和掌控之人,这也是景宣帝会给宁如玉和霍远行赐婚的一个原因——把自己需要的人以各种利益方式拉拢到一起,既可以便于掌控,又可以便于遏制。

  其实就目下的情况来看,就景宣帝的内心来说,他也不希望宁如玉真的跟六公主的死有关,不希望因为宁如玉的事情跟宁庆安和徐成志产生什么嫌隙,两个人都极为宠爱宁如玉,景宣帝之所以会叫他们两人进宫来问话,一是淑妃的哭求,二是宁如玉和六公主确实有过结,他于情于理都应该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定夺。万一因此出了岔子,一旦这两个人失了掌控,他的损失可比死了一个六公主大多了。公主死了还可以有,得力的文臣武将却不好求。这不是景宣帝想要的。

  很快的,景宣帝就已经有了决定,他道:“威远侯稍安勿躁,朕宣你进宫只是想要问一问有关宁四姑娘的事罢了,至于六公主之死是不是与她有关,自然是要查明之后才能确定。”随后景宣帝的目光从威远侯的脸上移到宁庆安的面上,接着道:“朕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凶手。”

  景宣帝会说这样的话已实属不易,算得上为此退让了半步,宁庆安也不便在强求什么,躬身行礼道:“皇上英明。”

  威远侯徐成志身为武将,虽然脾气火爆了一些,但也不是个蠢人,知道自家妹夫是个有脑子心眼儿多的,绝对不会让宁如玉吃亏,看他都这么说了,也就跟着行礼道:“皇上英明。”

  “既然如此,两位爱卿就暂时留在宫中,等事情查明之后,朕自会还宁四姑娘一个公道。”景宣帝道。

  这是有意要把他们扣在宫中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写错了,改一下,人物关系是:沈贵妃-二皇子-沈氏-宁如珍,德妃-四皇子,淑妃-六公主,李婕妤-七公主

  ☆、第31章 7更 8更

  这是有意要把他们扣在宫中了?

  威远侯徐成志一听就皱起了眉头, 火爆脾气立马就要发作, 却见一旁的妹夫宁庆安朝他使了个眼色, 那个眼色他十分熟悉, 他以前常在自家妹妹那儿看到, 意思是叫他稍安勿躁, 虽然心里有火憋着难受没处发, 可是宁庆安都用自己妹妹的法子在告诉他不要轻举妄动了,徐成志又哪里敢不听安排, 如果他敢跳起来,回头回了府, 母亲和妹妹还不劈了他, 只得老老实实地把那口气硬生生咽了回去, 全听宁庆安的意思。

  宁庆安恭敬地对景宣帝行礼道:“臣等皆听皇上的旨意。”面上依旧温润如玉, 似乎对被扣押在宫中之事一点儿意见都没有, 一切都是景宣帝说了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