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鬼面将军宠娇娘 > 第105章

鬼面将军宠娇娘 第105章

作者:只只不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9:28:51 来源:免费小说

  看到怀中闭眼睡着的小女人,霍远行爱怜地抚了抚她的脸,弯腰抱起她,大步进了内室,将她轻柔地放在大床上,他跟着也在她的身侧躺下,一手把她揽到怀里,一手拉过被子将两人盖上,安心满足地睡了过去。

  一夜无梦,一觉到天明。

  今日是大年初一,要去给霍家祖宗上香祭祖,宁如玉和霍远行一早就过去了姜氏屋里,等到霍远诚他们也到了,一行人就去了祠堂,给祖宗上香。

  祭完祖,一行人又回到前厅,一家人给姜氏拜年,姜氏笑得合不拢嘴。

  宁如玉嘴巴甜,说了许多吉祥如意的话,逗得姜氏很开心,姜氏给了她和霍远行两人一人一个大红包。

  给姜氏拜完年,又有府里的下人来给侯府的主子拜年,霍远行早就让人准备了一大箩筐的铜钱以及各种红包,凡是来拜年的下人,每个人都拿到了拜年钱,人人脸上都喜笑颜开。

  正月初二,霍远行带着宁如玉又回了一趟宁府,看望徐氏和宁庆安。

  后来几天,霍远行收到不少宴请的帖子,不过霍远行都找借口推了,只陪宁如玉去了一趟威远侯府,不过那是宁如玉的外祖家,他们去也只是走亲戚,不涉及其他。

  整个年就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一天天过去了。

  到了正月初九,晋都城里忽然发生了一件大事,二皇子安排人施的粥吃死了人,大过年里死人,消息一下子就闹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 红包都收到了吧,继续~~~

  ☆、第181章一更 二更

  二皇子施的粥吃死了人, 大过年里死人, 消息一下子就闹开了, 很快传遍了整个晋都城,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 死者家属把死者的尸体抬到粥棚外面哭诉, 周围不少人帮着讨说法, 闹得沸沸扬扬。

  起初二皇子还想让人把此事压下去,无奈这件事传播的太快, 不到一天的功夫就传遍大街小巷,根本就按压不下去, 等到二皇子回过神来, 此事已经闹大了, 稍微想一想就知道, 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更有不怕死的人当街拦了御史的轿子,向御史投递了状子, 要告二皇子草菅人命。

  御史第二日就把状子和参二皇子的折子送到了景宣帝的御案上, 朝中大臣见此情形,很多对二皇子逼捐不满的大臣也纷纷上折子状告二皇子独断专行,陈述了二皇子多条罪状, 要景宣帝给个说法,惩罚二皇子。

  朝中的那些大臣,以前要他们为了某件事想个解决的法子,总是有人说东有人说西, 两边互相拉扯,总说不到一个重要点子上,好像双方不拉扯一番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似的,非得为了一件小事吵上三天三夜才肯罢休。

  可是如今为了二皇子一事,所有人的态度居然出乎预料之外的一致,都是要求景宣帝严肃处理二皇子,一是二皇子为了施粥逼迫朝中大臣捐款,这让他们恨得不行,二是二皇子拿了银子能办好粥棚还好,但是他没把粥棚办好,反而还闹出了人命,简直不能忍!不处理二皇子不足以平民愤。

  参二皇子的这种如雪片一样飞向景宣帝的案头,大有景宣帝不处置二皇子,所有大臣就会永远参到底的架势,逼得景宣帝不得不作出决定。

  景宣帝气得快吐血,病情又加重了,沈贵妃带着二皇子跪在乾元殿前面求情,景宣帝也没有消气。

  最后,景宣把二皇子叫去臭骂了一顿,让他回二皇子闭门思过,没有他的允许,二皇子不准出府半步,清查时找真正的死因,查找到真正的凶手,二皇子出银子安葬死者,并且赔偿人家家人,当众道歉。

  这一系列处罚下来,看似处罚等很公正,实际上也有轻拿轻放的意思。

  究竟死者真正的死因是什么?谁才是真正的凶手?都已经不重要了,抓到谁就是谁,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

  而二皇子应该受到处罚,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就是他出一点点银子,然后闭门思过,这样的处罚,真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朝中的大臣还是有些不满的,主要是当初二皇子逼他们捐了那么多的银子,到头来皇上也没有要二皇子还给他们的意思,他们能高兴才怪,自然就把这笔账算在了二皇子的头上。

  当初那些见风使舵,想要支持二皇子上位的人,因为这一件事,其中有不少人也开始重新另觅目标,渐渐把目光投在了五皇子身上。

  二皇子回家闭门思过,回家第一天就关在书房里把东西都砸了,他心里气呀恨啊,这段日子他忙里忙外,讨好景宣帝,尽自己的可能去办好每一件事,努力塑造一个贤明勤奋的形象,谁知道临近最后关头遇上这么一件糟心事,到底是谁在争里面动了手脚?害他到这种地步,简直气死他了。要是让他查出来是谁在背地里捣鬼?他绝对不会放过他!

  宁如珍得知二皇子心情不好,亲自做了吃食去看他,被她嫌弃的不要不要的,扬手就把她做得吃食丢在地上摔了个稀巴烂,嗯,狠狠的对他吼道:“滚,烦死了,别来烦我,都给我滚远一点儿。”

  宁如珍看着被摔得满地的吃食,那些都是他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就这么被他嫌弃的不要不要的,气得她肝疼,提着食盒转身就走了。

  你不高兴,我还懒得伺候呢!

  “娘娘,你不该这样。”嬷嬷小心翼翼地劝说她。

  宁如珍也是嘴硬,“我管他怎样,在外面受了气就回来对这家里面发火,他舒坦的时候就让大家舒坦,他不舒坦的时候就让大家都不舒坦,他这样也太霸道了吧?我都已经这样对他好了,事事顺着他,他还不满意,我能怎么办?”

  “娘娘,你忘记了你答应过夫人什么了吗?”嬷嬷皱着眉头道。

  “我记得,我当然记得,我就是因为记得,所以才一直忍着,可是他是怎么对我的?我心里难受,嬷嬷,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宁如珍说着就哭了起来,当初她答应沈氏的时候,是觉得二皇子有希望登上那个位置,谁知道才过了没多久,二皇子又出了事,被皇帝罚回来闭关思过了,这起起伏伏,到底什么时候才有个头?什么时候她才能真的坐上那个位置?什么时候她才能够随心所欲,不用看别人的眼色?

  嬷嬷只能一再劝她,安慰她,好不容易才把她安抚下来。

  武安侯府崇安堂。

  宁如玉也得知了二皇子被罚回去闭门思过一事,想起前段时间他针对霍远行的那些行径,如今落到这步田地,也是他活该,她禁不住要拍手称快。

  “遇到什么事了这么高兴?天上掉银子了吗?”霍远行一进门就看到宁如玉一脸的笑意,欢欢喜喜的模样,心情十分好,忍不住就开口打趣她。

  “有一件比捡到银子还开心的事情。二皇子被景宣帝处罚了,可不就是比捡到银子还高兴吗?”宁如玉眉飞色舞的道。

  霍远行看她这副模样,怎么看怎么有一副幸灾乐祸的味道,果然不能得罪女人,女人的心眼儿可比针尖都小。

  宁如玉起身拉着他在一旁的位置上坐下,笑眯眯的看着他,那打量着他的眼神,怎么看怎么诡异,好像是在研究他似的。

  霍远行先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轻轻咳嗽一声道:“婷婷,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觉得有点吓人。”

  宁如玉便稍微收了收打量他的目光,挽着他的胳膊道:“二皇子会这么倒霉,是不是你干的呀?”

  咳,咳咳咳!

  霍远行端着茶杯喝水,听到宁如玉的问话,被茶水呛得猛地咳嗽了几声,好容易才平复下来,诧异的看着她道:“你怎么会这么认为?是谁跟你说了什么吗?”

  “没有没有?”宁如玉摆了摆手,“没有人跟我说什么,我就是胡乱猜的,之前二皇子那么对你,让你回来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实在太过分了,我就猜想他如今这么倒霉,是不是你在背地里做了什么?”

  依照宁如玉对霍远行的了解,这完全是有可能的,霍远行可不是好欺负的人,二皇子干的那些事,早就得罪了不少人,霍远行完全有可能在里面掺一脚。

  宁如玉却不知道,她的这种猜测,虽然没有猜中事实,却也□□不离十了。

  然而霍远行却不愿意承认,伸出食指轻戳了一下她的额头,“你脑袋瓜子里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你的夫君是这样的人吗?”

  宁如玉好想点头,在心里默默的道,你就是这样的人啊。不过最后她也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

  “二皇子会被处罚,那是因为他自己多行不义必自毙,关我什么事啊。”霍远行一点儿也不想承认他在这件事里面干了些什么,有些事情没必要让宁如玉知道,免得她担心。

  “好吧,这都是二皇子自己咎由自取。”宁如玉总算相信了他的话——这个结果就是二皇子自己造成的。

  “本来就是。”霍远行一本正经的道,完全看不出来他有所隐瞒,演技真是好的不得了。

  宁如玉也没有再纠结这件事,而是问起其他的事来,“听说皇上身体很不好,似乎病情又重了?”

  霍远行道:“皇上的病会加重,都是让二皇子气的,沈贵妃如今也不能再去乾元殿了,换了如嫔在伺候。”

  如嫔没有孩子,是景宣帝比较喜欢的妃子之一。

  “上回你说写了信给师傅,有回信了吗?”宁如玉会这么关心这些事,倒不是说她有多么关心景宣帝的病情,而是觉得自从他病了以后,朝廷像是没有了主心骨,连拿主意的人都没有了,到处混乱成一团,各种消息到处乱飞,搞得人心惶惶的,而且他还没有立储君,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到时候为了那个位置,几个皇子争来争去,头破血流,受苦的还是百姓,所以她希望他能够尽快好起来,再坚持一下,哪怕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还是从众皇子里选出一个可靠的储君才好,那样才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霍远行神色有些沉重,道:“师傅前几日回到信给我,已经在赶回来的路上,再过几日应该就能回京了。”

  “那就好了,师傅回来应该就有法子救皇上了吧。”宁如玉对霍远行的师傅很有信心。

  霍远行却不如宁如玉乐观,“这个不好说,得等师傅回来了才知道,皇上已经派了五皇子去接师傅了。”

  但愿一切顺利吧。

  翌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天气很好,没有下雪,晋都城里到处张灯结彩,街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去年的元宵节霍远行带兵在西南打仗,今年终于有空在家陪宁如玉了。

  武安侯府里,霍远行让下人做了一些样式精巧的花灯挂在大门口和回廊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美轮美奂,晚上点燃花灯,回廊里亮成一片,一直延伸到院子里,一片红红火火,金光灿灿。

  厨房里煮了汤圆,个大饱满,皮薄馅多,馅是由芝麻、花生、红糖、红枣等物做成,又甜又香,非常好吃。

  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吃汤圆,下人做汤圆的时候在某一个汤圆里放了一枚铜钱,一大锅的汤圆分成好几碗,每人一碗,谁要是吃到了有铜钱的汤圆来年运气就会很好,顺顺利利一整年。

  大家坐着吃汤圆,霍远行用勺子舀了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汤圆,一口咬下去,牙齿被磕了一下,顿时一愣,张嘴吐出来一枚铜钱来。

  “哈哈,铜钱在你那里。”老夫人姜氏笑道:“来年运气肯定好。”

  霍远行手里拿着铜钱,把玩了一下,笑道:“还是祖母疼我。”

  对面坐着的霍远诚,低头默默吃着汤圆,一句话也没说,只他身旁的福哥儿年岁还小,不懂这些,天真地道:“为什么吃到铜钱就会运气好?”

  “小孩子,吃你的汤圆,问这么多干嘛?吃完了赶紧回去写字。”霍远诚斥道。

  福哥儿缩了缩脖子,再不敢说话,低头默默吃汤圆去了。

  宁如玉扫了一眼霍远诚脸上的表情,再一看老夫人姜氏那喜滋滋的模样,猜到霍远行能吃到那一枚铜钱,肯定是老夫人姜氏故意安排好的,老夫人确实很疼爱霍远行,不过霍远行为这个家付出得也多。

  吃过汤圆,在陪着老夫人姜氏坐了一会儿,说了说话,就各种回房了。

  元宵节府中一样有日常事务要处理,霍远行体恤宁如玉怀了身孕辛苦,亲自帮她分担管家的重任,她也乐得清闲。

  今日宁如玉跟着丫鬟们又学着做了一双小孩子的虎头鞋,黄色的鞋面上绣着两只老虎耳朵,一只鼻子,一张嘴,虎头虎脑地十分可爱。

  “夫人做的这双虎头鞋好可爱,比我们做的都好。”红珠拿着虎头鞋左看右看舍不得放手,她还没做过这么好看的虎头鞋呢,虽说宁如玉是跟她们学着做,老虎的样子可比她们做得还可爱,真是心灵手巧。

  碧莲打趣她道:“那是因为你做的时候都是照着老样子做不动脑子,而夫人做的这个虎头鞋是夫人亲手画的样子,当然比你的做得好。”

  “所以我承认我没有夫人聪明手巧。”红珠也不恼,立马就承认了自己跟宁如玉的差距,模样认真极了,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霍远行处理完了事情从外面进来,脱下身上的狐裘披风交给碧荷,走到宁如玉身边的榻上坐下,丫鬟送了热茶上来,宁如玉起身把茶接过去,递到他的手上。

  丫鬟们都退了出去,霍远行喝了茶,看到案几上放着的虎头鞋,虎头虎脑的样子很可爱,伸手拿起来看了看,“这鞋子做得好,谁做的啊?”

  “你猜?”宁如玉偏头看他,眼眸中透出狡黠的光芒。

  霍远行伸手拉住她的手,看着她道:“是你做的?”

  “你前两日明明就看到我画老虎的样子了,你还问?”宁如玉朝他撇了撇嘴。

  霍远行伸手去摸她的肚子,宁如玉佯装生气的模样拍开他的手,不要他摸,霍远行轻笑出声,敏捷地躲过她拍打的手,反而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大手握住小手,一起贴在了她的肚子上。

  “我感觉你肚子好像又大了许多。”霍远行摸了摸道。

  宁如玉嫌弃地瞥了他一眼,“你每天都摸,你就知道今天比昨天长大了许多?”

  “我说真的。”霍远行又在她的肚子上摸了几下,“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肚子比其他孕妇的肚子要大,你这个样子该不会是怀的双胞胎吧?赶紧的,让我给你把把脉?”

  “你确定我肚子里怀的是双胞胎比别人的肚子大,而不是因为这个冬天我吃得太多,被你养得太好,长得太多的肉,再加上怀孕,才肚子变得大了些?”宁如玉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很期待,要是真的怀的是双胞胎那就好了,最好是一男一女,凑成一个好字,那就更好了。

  “你是长肉了,还是孩子长大了,我能不知道,你快把手给我把把脉,我给你检查一下。”霍远行一本正经地道。

  宁如玉将信将疑地把手伸了过去,霍远行手搭上她的手腕,凝神给她把脉,过了一会儿,霍远行又从左手换到右手,微微蹙着眉头,看得宁如玉一阵紧张。

  “怎么样?”宁如玉紧张地吞咽了一口。

  霍远行抬眼看她,脸上是似笑非笑的表情,缓缓地道:“好像真的是双胞胎。”

  “你,你确定吗?”宁如玉简直不敢相信,话都说不顺畅了,险些咬到舌头。

  霍远行点了点头,“我确定。”

  “这,这……”宁如玉吃惊不已,低头看自己的肚子,左看右看,好像是比一般怀孕的妇人肚子大,居然怀的是双胞胎,简直太神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