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灵异 > 盗艺江湖外传 > 第41话 那叫一个狠

盗艺江湖外传 第41话 那叫一个狠

作者:我非少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1-01 12:24:31 来源:88小说

刚才昏倒的感觉真的很难受,犹如死过去的感觉。邵军绘声绘色,让我心里真想到了鬼魅的事情。不过我不能说出来,大家会笑话的,听他们唠就行。相比之下丁晓东的冷静感染了我,见到他我就莫名的心跳,现在算是好一点,跳得没那么厉害。这个家伙的确很神秘。话不多,冷静,心思细腻决定了他在我心里的地位,他应该是苏老鬼手下的第一高手。

李立明大口大口啃黄瓜,地下世界,黄瓜的香味飘出很远也十分浓烈。

啃黄瓜的李立明眼睛也不离开石柱,嘴里边嚼边嘟囔,‘无功而返’‘总能出现’‘突然晕倒’。

“咱们用的矿灯电池是重量不到四十克聚合物锂电池,灯头一百克,这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新产品。苏老以前回来的时候,那种矿灯应该是重达几公斤的老式矿灯,外面一层铁皮壳子,足有三个砖头的重量”李立明道。

大家都不明白李立明是什么意思。

老式矿灯也有开关,李立明的分析是,苏老以前带来的人,都是满身的重物。整个山空石室,我们已经走了大半,如果有人突然晕倒,像是我们这样,一旦倒下,旁边的人会立刻看到。而苏老和东家的记录里,为什么写着总是发现有人晕倒。原因就在这,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是有人晕倒前,关了矿灯。

“你们看看这周围的地形,你晕在哪我们能看不到?”李立明的话里带着些许生气。整个石室山空,空旷的很。虽大,但石柱的情况就是那样,不成直线不成斜线,如果二三百米外有人晕倒,还真能看到一个小光点。记录上无关痛痒一句话,‘时常分出人来找人’,这时候这个‘找’字显出了本意。为什么要找人,因为人晕倒,而且晕倒前关掉了灯,别人发现不了他在哪。

“苏老和东家,他们带回来的都是什么人啊?”我问道。

李立明的意思是听出来了。关灯,晕倒,还要去找。那分明就是说晕倒的人在柱子后面关了灯,偷懒。

之所以分析老式矿灯,是因为那东西的确笨重,硕大一个方块电池,戴在身上哪里都不合适,不舒服。别说劳动,就是带着那样的东西在地下走上一段,人也受不了。多年以前那些在矿井中的老矿工,真的辛苦。很明显,东家和苏老鬼,前几次请来的人,不是老矿工更不是土贼,没准是四川那样的人,只是‘能下地’而已。还要带这么多笨重的东西在身上,偷懒是肯定的。

但要说到苏老鬼和东家,不可能找那些半吊子下地。转念一想又差不多,不管是谁,本家都不可能集中那么多土活儿高手。

十**年之前,那时候我们还在学习汉语拼音,东家那时候应该在求知若渴事业争上,至于苏老鬼也差不多,拼命打基业。都是上进黄金期,不太可能和真正土活高手来往。

黄瓜屁股狠狠扔在地上。

李立明猛然起身,双手背在后腰间一摸,左手打出一枚银光闪闪的晶莹小铁片,右手从下至上甩出一支极细的钢针。整个动作干净利落行云流水,手眼身法也极尽到位,这是一套古老的暗器功夫。那枚小亮片带着风声飞出不远的半空,就被随后而至的钢针打中,小铁片在半空中无力翻滚。翻滚没有几圈,突然一股怪力将小铁片提起,一声翠响,铁片牢牢粘在石柱上方,那个大鼓包上。

‘啪’。

李立明打个响指,“别编了,是强磁”李立明制止了邵军他俩。

邵军和楠楠,正在用鬼故事吓唬王宇,见到刚才的一幕,心里肯定啪啪打脸。

这时候脑子里对刚刚的判断有些模糊了。几分钟之前还认定丁晓东遇事分析的有理有据,是苏老鬼手中第一高手。这时候的李立明,能结合实际更加精准的找出问题根源,明显高出丁晓东太多。那种脑袋瞬间被重击一般的晕倒,分明就是有什么东西能作用于大脑,让人一瞬间失去所有知觉。

强磁对脑电波是有影响的。

李立明走过来,没有过多的炫耀。吩咐邵军他们三个,回去把柴火取来。

只要躲开上方的青黑色鼓包或颜色重的地方就可以,原因找到了,四人继续在山空石室中搜索。

这时候不得不努力回忆对资料的时候,上面的那些内容。李立明将资料拿在手中,生怕有什么疏漏再次出丑,第一次进这么大的空间,以往的经验在这里不管用。采石场的判断是定了,但是这里又不像完整的采石场,更确切的说,不像是按照工期保质保量完成的,用现代的话说,应该是规模达到了设计,确又没有修缮到位,连最基本的可用都不可能。就像刚才判断的屯粮地,堵漏的痕迹都没有,这要是使用屯粮,山野的大老鼠落户于此,肯定吃得肥肥的。

“这附近,应该有条河吧?”李立明说着,翻开自己的1986年版省级地图册查找。八十年代的地图册,目前还在全国发行,精确度很高的,以前有一本,搬家折腾丢了。不知道李立明问这个干什么!

“的确有条河在这附近,好像还在龙象村边上流过”我道。

“那就对了”李立明确定这是采石场,却又不像是圆满完工的工程,更像是这里采出石料就没用了废弃掉。就连采石过程,也是毫无章法的乱采一气。上下落差那么大,而且还不能行车,哪有这么干活的!我们的注意力就不要集中在这里,应该集中在石料上。

“你来看”李立明蹲在地上开始比量。

地上的痕迹都在,每一处相连的凸起都没加修饰,而且这些痕迹都显示出,采走的石料长度是两米半宽度一米多一点,都是规整的条石。这些石料都被运走,那么运走的方式离不开水道,体积重量在那放着,长途运输必须走水道。青石灰岩,这种石料能用来做什么就可想而知,必然是修建河堤,或者是临河的城墙。李立明更倾向于修河堤,因为青石灰岩修河堤是上选材料,至少明清时期是的。

“你知道杨芳嘛?”李立明问道。

杨芳我知道,在嘉靖后期任职司礼监掌印,他和严嵩一样位高权重,影响着明朝嘉靖年间的政局。

可后人只知严嵩,不知杨芳,因为他是个大太监,宫里人称‘老祖宗’。李立明提起杨芳,是因为嘉靖年间,内阁府首辅严嵩在‘殿前议事’上曾提出在长江黄河两河流域,水患高发地带修建数道防洪大堤,嘉靖为此大加赞赏,一劳永逸解决华夏千百年来水患。为此兼任工部侍郎的高拱当即提出,堤坝的修建,要结合当时比较实用成熟的水利技术,嘉靖更加赞赏,节省运力支出,能够省时高效完成。

杨芳加派江南织造局人手,用丝绸贸易得来的巨额利润来供给如此浩大工程。嘉靖年间,在江南的生丝产量形成规模,小工坊达到资本雏形是有原因的。

嘉靖龙颜大悦。

李立明说话其间也不由感叹,当时关于江南织造局的贸易额到底有多大!还是建国后在中东的友好国家找到的资料。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悲催了。

东南沿海,倭寇本就是连年作乱。在嘉靖中期开始,倭寇为祸变本加厉,更悲催的是还有很多明朝人也跟着闹妖。

戚继光平定倭寇,北方后金兴起,征辽东,嘉靖他孙子万历花光了他爷爷他老爹攒下的基业,整个大明从隆庆开始,在连年饥民遍野中,被陈圆圆给祸害亡国。

“等等等等”急忙打断李立明,你这么说我理解不过来。江南织造句的贸易资料是建国后在中东找到,这就开玩笑了吧!偌大的大明,怎么就一点记录都没有!还有严嵩,历史上他不是个大奸臣贪官吗?难道修两河大堤也为了贪!李立明被我问得不知从那说起才好。

当时明朝的财政支出,由户部管辖,各省都有主要机构,财政税收的缴讫和支出,都要上报户部,每项用度都要户部盖章才能入录账册。‘空印案’不用我多说,就是这么来的。而且账册在各府部间传递,是那些大官贪污的最佳时机,很多明面的账表,换一个部门就变了数字。一项账目的查验工作,往往是发起审查到收到结果,一下子就过去小半年,海南到bJ的往返,甚至一年都算快的。

“那种东西,哪个没脑子的一品大员敢留着”李立明道。制造局每年交上去银子就行,产量和贸易数目,写多少就是多少。严嵩是大学士,学识文凭硬条件在那,不是与君分忧的能臣能做到那么高的位置吗!内阁宰辅啊哥!

满人入关,前期也是休养生息。直到雍正整顿吏制之后,大清才有国力,能做的浩大工程也是到乾隆年间才实行。

陈圆圆咱们就别聊了,是不是传说不要紧,就是要有她在,吴三桂才开关合理。

“商女不知亡国恨,也符合陈圆圆的身份,必须要有倾城倾国的容貌,才能从事特种行业”李立明道。陈圆圆,三个字的音阶咬得那叫一个狠。

这人咋这么猥琐!

“后来我知道了,乾隆老爷子修造两河流域的防洪大堤,直达钱塘江”我说道。

李立明的判断没错,脚下的地面的确是没有修整,采走石料就被废弃。能这样施工,年代久不了,只能是明清时期才有的技术。不过照这么说,这个意念来源是人家严嵩和杨芳,完成的确实清朝皇帝,想想也对,顺治入关不久就失踪,康熙老佛爷也是东征西讨,雍正一朝无官不清,攒下一笔原始积累,乾隆老爷子千秋功绩,拿来主义。

历史的走向是这样的。嘉靖制定了国策,却被东南倭乱延误,万历敛财有道,也被辽东战事耽误。要说这倭寇小本子不是甲午一役开始,而是几百年前,就给中国添堵。

李立明蹲下来,小本子刚才记录,那边像是水池的深处有漏洞,但是苏老给的资料上却仍然记录那里‘疑似蓄水池’。由此判断的结果和‘分出人来找人’是相同的。之前来的人,都没仔细走到每一个角落,只是远远的瞅一眼。

恨得他咬牙切齿,一队人要是这么干活,能干成啥?

“那边的楠楠和王宇,他们两个没事吗?”我问道。

李立明告诉我别担心,楠楠不白给,邵军更不白给。然而李立明说完话也不见一丝轻松,背着手来回踱步,他明白我是想从他嘴里得到点口风。王宇冲着苏老来的,却敲响了张春来和我的房门,他们不可能没有一点打算。他更能听出来,我的柔和问话,隐藏了另一层意思!

“这个问题我一会儿处理”李立明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