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奇幻 > 地府的五千年 > 第三十五章 尸解

地府的五千年 第三十五章 尸解

作者:张东楼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18:51:43 来源:书海阁

吕后称制的第二年,留候张良病重,遣子张辟疆上书,言今日将逝。

吕雉亲临留候府,为张良送行。

张良虽是病重,却并不见丝毫痛苦,吕雉见到他时,他正靠坐在榻上。两个儿子守在一旁。

“留候,今日你也要去了么?”

张良看了看面前这个女人,面色稍显复杂的说道:“生老病死,人间常事,太后何必为臣感伤。”

吕雉道:“留候于我母子有恩,怎可不报。留候是神仙中人,也逃不过死劫么?”

张良笑道:“我虽师承仙人,却未能修得精妙,做不得白日登仙,只能尸解,今日既是死劫,亦是我成道之日。”

吕雉疑惑道:“留候此言何解?”

张良道:“我在人间的功业,就是与人间的因果。与人间因果不清,无缘得成仙道。我天资不足,无法断却因果,只得一死,以此身还了人间,死后化仙。”

吕雉悲戚道:“是我误了留候,若非我强留,留候早已登仙。”

张良笑道:“非是太后之故,是我缘法不够,能尸解化仙也不算差,来日自有登临天界之时。”

吕雉问道:“留候在人间可有放心不下的?”

张良不舍的看了看两个儿子,大儿子张不疑会继承他的爵位,二儿子得了他修道的领悟,颇有些天资,或可成仙道。

“有劳太后挂心,我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了。倒是太后,多多保重,百年之后,或有再会之时。”

又转过头,叮嘱两个儿子,道:“不疑承继侯位,当戒骄戒躁,小心谨慎,勤于王事。辟疆得我精髓,当勤于修行,淡泊名利,勿要执着于人间功业。”

张不疑:“孩儿谨记父亲教诲,不敢忘却。”

张辟疆:“父亲去后,我会挂印而去,于深山荒林之中寻仙问道。”

张良点了点头,溘然长逝。

长安的城隍和关龙逄早已准备好了碧游三才阵,见张良死了下来,匆忙将其围在阵里。我在一边看他们如何拿下张良。

张良的魂魄从身体脱离,只迷茫了片刻便清醒下来,也不去看周遭,而是盘膝打坐,呼吸吐纳。他的境界在上升,片刻之间突破天人屏障,成就地仙。

城隍和关龙逄带着一群鬼卒在一旁瞪着眼睛看着这一切,张良等了几息才睁开眼睛,道:“阁下可是地府来人?要带我去地府么?”

城隍上前一步,道:“我乃长安城隍。”又指了指关龙逄,继续说道:“此为关判官,我二人奉十阎君之命,请留候前往地府。”

张良很干脆的站起身,拍了拍衣服,道:“既如此,请二位大人领路。”

城隍和关龙逄看了看我的方向,我点了点头。

往墙上一指,开了鬼门。隔界看去,伊挚正和范蠡在另一面等,韩信和萧何在他们身后,明显是拉来的说客。仔细看了看,张仪居然还藏在了后面,伊挚真是盯死了张良,准备做的十足。

伊挚看见鬼门打开,道:“人间张良何在,我等等候多时了。”

我笑道:“老十,张良在此。”

关龙逄带着有些茫然的张良跨入了鬼门,下一刻就到了伊挚身边。

伊挚笑道:“老九,何时归来?”

我道:“再过些年,地府可好?”

伊挚道:“一切尚好,玉鼎虽好偷懒,却没你那么厚脸皮!”

我:“哈哈,那就让他再继续做上一段吧。”

伊挚带着张良走了,张良十有**要落入伊挚手中。黄石公不太可能跑来地府抢人,登仙的入天界,尸解的进地府,这也是之前定好的。

张不疑和张辟疆开始操办父亲的丧事,吕雉告别而去,神色中充满了感伤,当初一起患难过的大臣,越来越少了,萧何、周昌、曹参、张良,这些曾在刘邦时期护住她和刘盈的功臣都已先后去世。刘盈也已死了两年,这天大地大,还剩下几个与她有联系的人呢?

或许她会慢慢的感悟到,权势地位,都不过是转瞬成空。

吕后称制的第三年,长安多了许多流民。

杜城也一样,郭家村的村户们在郭仲的组织下,成立了一支队伍,防止被流民袭击。

流民并不是流氓,他们从前也是良善的百姓,但江水、汉水泛滥,淹没了他们的家,淹没了他们的粮食,还带走了他们的亲人。

神仙不怕饿肚子,鬼也不怕饿肚子,人怕饿肚子。

饿肚子会死,没有人想死。

流民不想死,自然也不愿意饿肚子,是偷是抢,总要弄些粮食来吃的。

吕雉已经下令官府聚集流民,统一安置,统一供给。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相信官府,官府在他们的意识里,永远都是可以远望而不可亲近。

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怎么会理会他们这些小民的死活,官老爷自然是每日坐在府里,拥着美人,吃着山珍海味,谋算着怎么升官!

城里在收拢流民,流民们不相信官府,就往四下的村子里躲。

郭老大带着村里的青壮年每日绕着村子巡逻,看见流民就往鸿固原赶,那里有官府设的粥蓬,官府的人会在那里把流民集中收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村里的妇人都被聚集到了一起,郭老二带着几个壮汉守在这里,以免遭到流民袭击。

我并没有参加任何一支队伍,而是被临时征调,在鸿固原的粥蓬记录流民的籍贯、人口。

我是郭家村识字最多的人,或者说是郭家村唯一一个把字认全了的人。

陈平就站在不远处,鸿固原是长安附近聚拢流民最多的地方,他很关注这里,上万人的安置如果出了差错,就会形成一支叛军,一支处在帝国心脏地带的叛军。

虽然都是农户,但当年刘邦起兵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农户。陈平自己也曾是农户,而且是个扶不上墙的农户。他哥哥时常接济他,他嫂嫂却很厌恶他。后来发了迹,却被人诬他盗嫂。

陈平是个敢作敢当的人,盗嫂受金,受金他认,但盗嫂绝对不认。

世上的人总是庸人居多,别人怎么讲,他们就怎么说。刘邦当年被他爹嫌弃没有家业,附近十里八乡都在说他是流氓,但以秦朝法度,一个不守法的流氓怎么可能当得上亭长。

陈平比刘邦还惨,家业只剩一点薄田,自己在农产上也不勤快,要不是他哥哥接济,只怕早已饿死了。只怕陈平自己也没想到,没落时被指责不事生产、废物一个,功成名就之后还要背一个盗嫂受金的骂名。

世人都喜欢这种故事,要么是大英雄平定乱世,要么是大善人散财济民,要么就是奸臣恶人,欺世盗名。刘邦是第一种,陈平是第三种。刘邦没有错,陈平错了。

“你的字写的不错,是和谁学的?”

陈平一边扫视着记录,一边问我。

我道:“大人谬赞,我在家乡时有两位好友,一善篆书,一善隶书。我曾向此二人学习。”

陈平问道:“你不是本地人?”

“回大人,草民是雁门人,因匈奴侵扰,所以迁徙至此。”

陈平放下竹简,看了看流民,又望了望雁门的方向。

长叹道:“唉,天灾**,世人何罪之有,要受着这等折磨。”

我道:“天灾是天地间的规律,不为人所更易。**是人心丧乱,族群之争。今日匈奴欺我,来日未尝不是我欺匈奴。大人难道忘了先秦收复河套之事。”

陈平拉着我坐在地上,道:“你读史?”

我道:“倒是读过一些。”

陈平问道:“秦亡,是为何故?”

我答道:“扶苏早亡之故,胡亥赵高之故。”

“何解?”

“扶苏为秦皇长子,尚法治而存宽仁,又从蒙恬习兵法军事,深知如何为君。扶苏死数载而天下陈涉仍借公子之名起义军,民众多有相随。扶苏若是不死,天下如何能乱。三十万秦军岂会离心离德,但使岭南通道不失,六十万岭南秦军何至于困守南越。天下之势,不可知也。

胡亥虽受秦皇喜爱,却非储君之选,一时贪念杀尽兄弟,虽得帝位,却失尽天下人心。赐死扶苏,勒死蒙恬,边军离心。赵高弄权而无谋,烽烟尽起而不能平,义军扣函谷关而击,犹自专权废立,不思守土,以至秦土失尽,子婴回天无力。”

陈平笑道:“你倒是直接的很,却还需记得,我太祖高皇帝乃赤帝子,斩白蛇而应天命,除暴秦、诛项羽而登帝位。”

我摇头笑道:“世人愚昧,可怜聪明人啊。”

陈平也道:“是啊,聪明人也只得装作傻子,否则便受打压。”

我道:“天公地道,不会有薄待厚待之说,该有的自然有,不该有的自然不会有。存在皆有道理,大人何苦自扰。”

陈平笑道:“我看你深得黄老之道,可愿为官?”

我摇头道:“人间功业非我所求,多谢大人美意了。”

陈平也不强求,起身整理衣衫,取了统计的流民名录去了。几万人的安置,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我看了看聚集在一起的流民,衣衫褴褛,露宿荒郊,只得一碗稀粥果腹。有人在哭,有人在笑,有人一言不发,有人在疯狂的吵闹。

世间百态,无非生死别离,人之种种痴着,无非七情六欲。仙有别于人的,或许就是远离了七情六欲所带来的影响吧。

我还是想不通老四的选择,仙道如此艰难,又何苦舍身弃道。阿难现在还在河上做着石桥,风吹日晒雨淋,不曾有悔。

我能理解人的痴着不舍,却依旧理解不了仙的自甘堕落。红尘滚滚,转瞬百年,何必拿长久的光阴,去换短暂的欢愉。

喜欢地府的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uxia.one)地府的五千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