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龙战野 > 第五十二章 灭佛的发端

龙战野 第五十二章 灭佛的发端

作者:赤军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27 04:07:44 来源:书海阁

有位官人夤夜来访魏文成,魏文成延入室内细一打量,就见此人头戴乌纱便帽,身穿圆领窄袖绛纱衫,腰系蹀躞带,足登牛皮靴,胡服打扮。再往脸上一瞧,魏文成不禁吃了一惊:“如何是尔?!”

原来此人方面大耳,留着短须,这张面孔熟到不能再熟了,正是当年魏文成从太湖北上,前往邯郸拜谒慧可途中,在南兖州胡氏庄院中所遇见过的那个元嵩和尚!当然啦,此人如今蓄起须发,穿着俗人衣冠,应该是已经脱离释门啦。

就见元嵩微微一笑:“久不见师兄之面,心甚渴念,不期于长安重会也。乃不欲与下走坐谈否?”

魏文成闻言,赶紧施礼,就扯过一张高枰来,请元嵩坐下——他自己则返归榻上,二人正面相对。坐定之后,魏文成先开口了:“尊驾今如何称呼?”你肯定不叫元嵩了,我也不能再跟从前那样称呼你为“师兄”,究竟你如今是什么身份,什么俗名,先分说明白了,咱们才好叙旧。

元嵩淡淡笑道:“吾仍名元嵩也,然复俗姓……”中国人不分少长、良贱,全都有姓,可能这在这时候的世界上都属独一份儿;但是就理论上而言,僧侣抛弃俗世家庭、亲眷,却不该有姓。所以佛教入华以后,其习惯因应中国风俗做了一定的修正,假装僧侣也有姓,姓“释”——全体僧众,皆拜释迦,则不姓“释”还能姓什么?故而若论全名,昔日的元嵩和尚就是释元嵩,魏文成则当被称为释文成……啊不对,是释道信。

元嵩说了,我仍以昔日法号为名,但是复归俗家姓氏,俗家姓卫,如今我叫卫元嵩。魏文成心中微微一动,直截了当地问他:“阁下今已于周国为官乎?蜀郡公是阁下长官?”卫元嵩笑一笑:“不敢,区区在下蒙天子垂青,受封蜀郡公之爵。”

魏文成不禁又吃一惊,说你怎么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就混到天子身边儿去的,还竟然得授郡公之爵?你这爬得可挺快呀。元嵩笑道:“以师兄之能,若求宦途,名爵必不在区区之下也。”

说着话就开始简单介绍自分别以来,自己这些年的奋斗历程。卫元嵩原本的计划,是西行长安,干谒权贵,提出整顿佛教界,沙汰那些打着佛教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的所谓“高僧大德”,那么既入长安之后,该当怎么谋求晋身之阶呢?终究他不是什么名山大刹出身,也没有知名高僧为师,乏人绍介,虽说在佛学上略有所长,搁在这个佛教信仰如日中天的时代,却也很难脱颖而出。

好在卫元嵩自有异能,可以探人**,他就利用这一手段,开始在长安市井中帮人算命。算命从来分两部分,一是算过去,二是算未来。人们都想要预知未来,以便趋吉避凶,但未来既然还没有到来,并且还可能改变(否则就没有趋避一说了),那自然就给了骗子们很大的发挥余地。未来不足恃,要想证明这位算命先生不是骗子,起码还有点儿本事的,反倒要看算过去,而对于过去来说,卫元嵩自能一语中的。

所以他很快便声名雀起了——虽说算未来未必能有多准,但卫元嵩游行天下,见多识广,各种骗子伎俩知道得太多啦,再利用算过去的准确性给人造成一定的催眠效果,小试牛刀,便可大获全胜。在市井间名声响亮之后,自然会有权贵找上门来,于是卫元嵩在长安城内的地位也步步而高,所能够接触到的供养者的身份也节节攀升。

最后,卫元嵩终于巴结上了他一开始就瞄准的某位贵人,那就是——北周权臣、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

卫元嵩本想利用宇文护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只可惜宇文护过于笃信佛教——算命先生多了,估计他之所以看重卫元嵩,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卫元嵩本是佛教僧徒——对于沙汰冗杂的请求始终不置可否。卫元嵩催得急了,宇文护就说:“彼等虽无法师之能,然诵经向佛,亦必有可用之处也。”还问卫元嵩,说我要是把别的和尚都赶走,光留下你一个,你能够达成我的要求吗?

“问法师,独从汝学,可得长生乎?”

卫元嵩老实回答:“不能。”

“旧有罪愆,可得赎乎?”

“不能。”

“烦恼杂念,可得消乎?”

“不能。”

卫元嵩说了,您想到得道成正果也好,想要排除掉俗世烦恼也罢,那都得靠自家虔心修行,我再怎么教你,你却不听,只知道念经拜佛,那终究是没有用的——“如水中捞月,镜里摘花也。”

宇文护说我管理着那么大一个国家,哪有时间和精力跟法师您似的出家修行?别的和尚可说过了,只要念经向佛,自然烦恼渐消,只要布施沙门,自然可赎罪愆,即便不能长生,也能够保证轮回一个好去处。你让我把他们全都沙汰了,可是你又不能帮忙解决问题,这究竟是何居心啊?“得无党同而伐异耶?”

这么一闹,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卫元嵩灰心失望之下,就想要甩袖而去,却三不知撞上来一个道士,给他指点了另一条光明大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位道士名叫张宾,他跟卫元嵩颇有相似之处,二人的理念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卫元嵩恼恨满地都是打着佛教旗号的骗子,张宾也憎恶那些打着道教旗号的妄人,都想要找机会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当听说卫元嵩多次劝说宇文护沙汰释门,反遭疏远之后,张宾就找上门来,对他说:“晋公将六旬矣,自以为诵经布施,可得长寿,遂为竖子所欺。然烦恼缠身者,其寿真可久乎?况兼权倾一时,更易二主,又不肯践极,诚恐欲为霍光而不可得也,不测之祸,须臾之间。法师欲附其行事,然沙砌之城,乃得恃乎?何不另觅金城汤池,可做事业?”

卫元嵩问你说的“金城汤池”是指谁啊?张宾就说了:“今上聪明睿智,宏图沉毅,今虽祭由寡人,而必有去背后芒刺之日也……”他暗示皇帝宇文邕有除去宇文护的打算,说那才是搞宗教改革最佳的依靠,希望卫元嵩可以跟自己一起去辅佐宇文邕。

卫元嵩请张宾安排一个机会,让自己远远地望了宇文邕一眼,就此下定决心,改投到宇文邕门下。可是宇文邕跟宇文护不同,他是比较倾向于道教的,对佛教相当不感冒,所以卫元嵩就不方便再以沙门形象随侍其身边啦,干脆脱下僧袍,还为俗人,随即上书斥骂当世佛徒之狂妄、肆虐,有害国计民生。这一来正中宇文邕的下怀,当即封官赏爵。

当然啦,政权都掌握在宇文护的手中,宇文邕不可能给卫元嵩什么高官要职,只能赐他空头爵位,但是短短数年间就加封至蜀郡公,那也算是空前绝后的奇迹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卫元嵩收获了不少羡慕嫉妒乃至痛恨的目光,加上他本为和尚,却摇身一变,大骂僧徒,都中僧侣和信众全都厌恶他,虽然动摇不了他的地位,却可以噤口不提,干脆当这人不存在。

——所以魏文成在陟岵寺里打听“蜀郡公”的根底,才没人愿意跟他说实话。

卫元嵩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几乎是合盘托出——当然啦,对于宇文邕有铲除宇文护想法一事,自然必须隐去,但以魏文成的聪敏,猜也猜得到啊——完了就问魏文成,说师兄你虽然不象我这么激进,但对于目前佛教界的现状也是很不满的,既然如此,你又为何要来长安淌这趟混水呢?

魏文成心说我不是对什么现状不满,我虽然因缘际会成了沙门,其实对整个佛教都不怎么感冒……要不是这个世界神神怪怪的,谁会想着出家修行啊?当下回复卫元嵩说:“师命难违也。”随即就把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也大致叙述了一遍。

卫元嵩说了:“吾今请天子诏,以辩论定三教次序,本为贬佛斥道也……”宇文邕想要打击道教,阻力很大,想要打击佛教,宇文护那儿就第一个通不过,所以卫元嵩才献计搞这么一场辩论大赛,一方面这事儿宇文护不会阻拦,相反还乐见其成——当然啦,宇文护肯定笃信佛教能拿第一——同时只要安排得法,自然能够趁机打击释、道二教的声望,只要让他们输就成了。

卫元嵩和张宾都相信,真正有道德、有能为的修行者是不会来淌这趟混水的,来的必然都是些名利之徒,想要拿捏他们很方便。别的不提,只要卫元嵩探出对方**,加以要挟,你在辩论会上还敢轻易出头吗?所以卫元嵩既不解,也郁闷,魏文成你是干嘛来了?你的本事我清楚啊,我又拿捏不住你,你若是突然间冒出头来,那不就破坏了我的大计了吗?

他话说得很委婉,但魏文成很快就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当即笑道:“阁下此来,得无劝吾归乎?”卫元嵩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可得归欤?”魏文成并不回答,却突然间转换话题:“今昼长街之上,指使官人欲捕吾者,得非阁下欤?”

卫元嵩仗着自己跟魏文成的老交情,倒是直言不讳:“正是区区。”他说我就是为了挑事儿,先派人煽动闲居寺僧去跟你们争道——二寺相争,由来已久,魏文成不清楚,卫元嵩想要打击佛教,这些信息是肯定要拼命搜集的——引发骚乱,然后就希望派官兵将两寺僧众一并拿下,一方面减少几个参与辩论大赛的佛徒,另方面也抑压佛教的声望。“惜乎,师兄妙语,断吾之念。”

魏文成又问了:“闲居寺僧如何?”

卫元嵩回答道:“已尽数擒下矣。”说着话笑了笑,说我这倒是无形中帮了你们少林寺一个大忙了,只要我把那老住持拘押个一年半载的,即便不判罪,闲居寺也必然势力大损,从此少林寺在嵩山一带再无敌手。

随即他继续询问卫文成:“若师命难违,师兄不肯即归,可得缄口而不言乎?”

魏文成几乎是脱口而出:可以啊,但你能给我什么好处呢?想一想这么**裸地想跟对方交易,实在有**份,再说了,自己又不想当官,要好处也没啥用啊。于是沉吟少顷,对卫元嵩说:“巧言欺人,妄语惑众,此小事耳,但佛真在,自然沙汰,何劳阁下忧思?然僧道之属广占田地山林,坐收奉养,是虐民也;不劳而食,租税不出,是弱国也——阁下今为朝官,所当虑者,唯此而已。”

卫元嵩闻言大喜:“师兄果然是真佛子,一语中的!”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喜欢龙战野请大家收藏:(wuxia.one)龙战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