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龙战野 > 第十八章 三论宗

龙战野 第十八章 三论宗

作者:赤军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27 04:07:44 来源:书海阁

魏文成合上《百论》的最后一页,抬起头来朝草庐外一望,只见朝阳似火,天都已经大亮啦。他不禁轻轻叹了一口气,不禁怀疑自己此番投入释家的怀抱,是不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想当日收拾行装,离开林屋观,前往广福庵,心里多少还是存在些期盼的,就好似转学去了一家更有名的学府。可是谁料来到庵前一敲门,小沙弥出来迎接,同时就告诉他,说法朗和尚已经离庵他往了。

法朗和尚跑哪儿去了呢?小沙弥递过一封信来,魏文成打开来一瞧,大致意思是:皇帝召我,我往建康去啦。

陈武帝陈霸先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法朗和尚的名声,特意遣使召他入都,入主兴皇寺,宣扬他空宗的教法。法朗得诏,欣然起行,留下一封信给魏文成,说你如今道行还浅,境界不足,心中百念丛生,你要是跟我前往京城,就怕被红尘俗事沾满一身,种种牵绊,从此再也无缘悟道也。所以我把这座小小的广福庵送给你,你就跟这儿好生修行吧。

魏文成当场就傻了,心说和尚你在耍我么?巴巴地要我过来,你自己倒先一步闪人了,光留下一个空庵有啥意义?我对释教是一窍不通啊,没有老师引导,又怎么可能入门?

仿佛看穿了他心中所想,小沙弥当即双手捧过一摞书来:“家师云,师兄但读此论,即可入门。”

魏文成接过来一瞧,果然不是佛经,而是经论,总共三部,包括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三论啊……”他不禁暗自揣测,“我听说过佛教史上有个三论宗,难道这法朗和尚就是三论宗的?”

他猜得一点儿也没有错,法朗和尚正是隋唐时候盛极一时的三论宗的先行者之一。三论宗又名法性宗,据说始祖是后秦胡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首译三论,推崇龙树、提婆之说,后传僧肇,僧肇传僧朗,僧朗传僧诠,僧诠传法朗……这个法朗曾与同门的智辩、慧勇、慧布三人并称为僧诠门下“四友”,时人名之为“领悟辩”、“文章勇”、“得意布”和“伏虎朗”。

说白了,法朗确实是当代高僧,其名永留中华佛教史——当然啦,魏文成前世对佛教并不怎么感冒,所以他才没有听说过。

他当时还琢磨着,佛经难懂,经论或许会简单一点儿吧,反正自己已经离开了林屋观,好马不吃回头草,也不可能去求恳重归门墙,那不如就暂且在广福庵中住下,学一学这三论吧。可是等到安顿下来,正式翻开书本,他才知道——我靠这玩意儿实在是太特么难懂啦!

虽说释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比之道教算是后来者居上,即便魏文成的前世,社会上也是信佛的多过信道的——基督教啥的暂且不论。前世但凡经过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语文课能够及格的,在古文方面都算得勉强入门,魏文成在这方面水平又比一般人要强一点儿;并且他穿来此世,出身富贵家庭,那也是打小都必须读书写字的,一般古文还真难不倒他。问题佛教终究是外来宗教,所宣扬的很多概念中国本土本来压根儿就没有,被迫要生造名词,甚至生造许多玄而又玄的名词,那就不是一般读书人所能够瞧得懂的啦。

魏文成的前世,不能说一丁点儿都没有接触过佛教思想、佛教词汇,可基本上都是些大路货,比方说“色空空色”、“风动心动”、“菩提明镜”啥的,结果一翻开《中论》,开篇就是: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问曰:何故造此论?答曰: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从世性生,有言从变生,有言从自然生,有言从微尘生,有如是等谬,故堕于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

特么的这啥叫“无因、邪因、断常”?什么是“大自在天”、“韦纽天”啊?韦驮我倒是听说过……

好在法朗和尚还留下了一个小沙弥,人是开过蒙的,对于佛教常用的一些专有名词,还能够模模糊糊地给魏文成解释一二。就这样魏文成牙紧牙关,通读三论,只觉得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读道家经典要多上不止三倍。

终于把三论通读一遍,合上书本,回想论中之意,删除杂冗,究其根底,大概也就只有“毕竟空”这三个字吧。这三个字看似平常,其实包罗万象,感觉若不能明思一切有,你就领悟不了毕竟空。就好比道家讲返朴归真,但你要是不先研究透了万事万物的本源,根本就找不到那“朴”、那“真”,谈何返归?问题这万事万物的本源,又得从万事万物在现世的无穷表象中去反推出来……

所以才有人说即世难以成佛吧,你必须经历无数次轮回,渡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真正开悟……若是确定这辈子没戏,那我还修佛做啥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当下气哼哼地抛下书本,推开房门,迈步而出。小沙弥正在院子里浇菜,见了魏文成便放下手里的葫芦瓢,合什为礼。魏文成拱拱手,以俗礼相还,然后梗着脖子就朝庵外走。小沙弥问师兄你去哪儿啊?魏文成随口答道:“出游散心。”

这段时间他憋在广福庵中通读三论,感觉整个脑袋都僵住了,人也快发霉了,再不晒晒太阳,恐怕会长绿毛……瞧着今天天气不错,干脆,我去太湖边随便走走,活动一下筋骨,舒缓一下郁烦吧。

才到湖边,突然想到,当日从林屋观出来钻溶洞求援,经过一条岔道,里面貌似有什么东西挺吸引自己的,这事儿有些诡奇,不如我今天试着去瞧瞧,究竟那洞里都有些什么吧。

抬眼朝太湖中一望,只见云水之间,倒有不少渔船往来,踏浪而行——湖中鼍怪既已被镇压,渔人们再不怕撑船遇难了。魏文成招呼最近的一条渔船过来,朝船上渔夫深深一揖:“烦请渡我西山去来。”

渔夫摆摆手:“我这是渔船,并非渡船。”

魏文成笑道:“左右是船,渔船可渡,渡船可渔,何有异哉?”

渔夫上下打量他几眼:“先生无得为士耶?”

魏文成说了,我不但是士,而且还是修道人——“见居广福庵,从法朗师学佛。”渔夫忙问啊:“得无镇压鼍怪之法朗和尚么?”魏文成说正是正是。

渔夫说你要真是法朗和尚的弟子,我就渡你一趟也无不可,就怕你是假冒的——“既称学佛,当能讲经,可说与我听。”

魏文成心中暗笑,他虽然仅仅通读三论,还没有仔细琢磨,说不上入门,但要骗骗乡野凡俗却也不难,当即背诵《中论》中的几副偈子:“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果先于缘中,有无俱不可,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

渔夫说行了,我根本有听没有懂……不过挺象那么回事儿的,我就相信你吧——当即延请魏文成上船。在水面上二人谈谈说说,魏文成虽然还不能说通了佛道,终究两世为人,社会经验比这渔夫要丰富得多,装模作样一通神侃,倒使得渔夫衷心感佩,慕为高人,几乎就要纳头便拜了。

时候不大,便即抵达西山岛,魏文成告别了渔夫,舍舟登岸,行不多时,就找到了长草掩映当中,昔日钻出来求救的那个溶洞口。他迈步就要往里进,可是突然感觉面前涌出一股无形的壁障来,“嘭”的一声,撞得他鼻子生疼。

定睛细瞧,果然见洞口贴着一道符箓,上面歪歪扭扭的也不知道用朱砂写了些什么。魏文成心想对啊,这溶洞是林屋观的产业,轻易不肯放人进入,另一头就在观门口不远,常有道童警戒——除了那回师父们被擒的被擒,半死的半死,道童们都缩回观中不敢露面——那这边这个出口,理论上也应该设下禁制吧。

怎么办呢?很明显自己破不了这个禁制,难道这就返回观中,去向许还璞他们求告么?自己已经不是林屋观的道士了,他们怎肯放自己进去啊。就此渡过太湖,折返广福庵?那这一趟不是白跑了么?本欲散心,结果反倒更加郁闷……

不自禁地就想起了三论中的语句。根据这一派的理论,诸法皆空,万事万物都只不过是“缘起”而生,也就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纠葛相缠的产物,空并非和有相对,空是有的本来性……大概意思吧,世间本无永恒不变之物,所以也就没有真实一说,所有事物都以空为其自性,这个世界是空,他魏文成是空,眼前这溶洞也是空,符箓禁制也是空……

其实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但究其本意,只要破除一切迷障,自然诸难不侵,那我要是口诵那些偈子,心怀这般念想,就当不存在什么障壁,用佛家之理,是不是能破道家之符呢?想到这里,魏文成便即双手合什,闭上眼睛,口中喃喃念诵,然后尝试着朝前迈步——

“嘭”,又撞上了。

不行,我还是没法把受禁的念头彻底排除出脑海,诵偈不行,不如我来想点儿别的吧——你说我怎么就穿越了呢?这个世界貌似与我原本世界的历史相符,但却多了那么多神神鬼鬼的东西,焉知不是一场大梦?而我的人生也是一场大梦,一旦梦醒,这世界万物非空而自空也。若真能修成正果,也不知道天上是何种状况,真有神仙,有佛陀么?不同宗教的仙人共居一界,实在是奇怪的事情,道理完全说不通嘛,除非原本是空,空性生法,法性生相……

哎呀,我这是想到哪儿去了?魏文成猛然一个激灵,睁开双眼,嘿,老子真的进来了!

果然这佛教的法门要比道教强啊,就不知道在天上,佛陀是不是压着玉帝在打呢?

喜欢龙战野请大家收藏:(wuxia.one)龙战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