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龙争大唐 > 第407章 奇峰突起(上)

龙争大唐 第407章 奇峰突起(上)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5:16:34 来源:88小说

意外,绝对的意外,至于是意外之喜还是意外之烦恼,那可就着实难说得很了,然则李贞却相信此事十有**假不了——这一世李贞与萧良娣并未曾有过交集,别说交谈了,便是连面都不曾见过,然则这却并不意味着李贞不了解萧良娣,实际上前世那会儿李贞可是看过不少萧良娣与武媚娘之间的争斗之故事,自是知晓此女心狠手辣,实非甚良善之辈,此番受了武媚娘与李治的羞辱,做出甚出格的举动都不足为奇,然则萧良娣出恶气的举止却给李贞的审案工作增添了不少的变数。

李世民虽没明确表态东宫一案就一定归李贞来审,可既然将刑部交到李贞手中,又为李贞查案创造如此多的有利条件,那意思自是再明显不过的了,之所以会如此隐晦行事,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此案实是太过敏感,也太过复杂了些,加之时日已久,许多线索都已冥失在动乱之中,本身就不是个好查的迷案,加之又牵扯到朝局的稳定乃至夺嫡之争以及皇家的面子问题,无论如何慎重都是该当之事,自也无甚说头,只不过案子审归审,能不能得到结果以及得到何等结果却甚有讲究——在李贞看来,只消能对天下人有个交待,这案子就算过去了,至于是否栽赃,却也是说不得的事儿了罢,毕竟如今时间对于李贞来说,可是宝贵得很,能早一日结案,李贞进东宫的希望就多上那么一分,可此时这份突如其来的口供却李贞在看到彻底破案的机会之同时,又极有可能就此彻底陷入一团的乱麻中去,却也由不得李贞不详加考虑了的,毫无疑问,事情的关键就在出在药的剂量上。

大唐是很开放,可却并没有开放到后世那等药沿街叫卖的地步,但凡有制药者,无不是在药铺里偷偷地卖着,数量少不说,不是熟客想买都买不到,当然了,宫廷太医们自也没少配制这等物事,只不过也同样是偷着为皇帝或是太子配上一些罢了,自是不可能谁都能轻易到手,再者,各种药之间并无兼容性,两种不同的药参合在一块儿,不但无效果,反倒具有极大的毒性,而此次众多太医、仵作验过的那碗参茸汤中的药不但有效,而且其剂量多得吓死人,再考虑到何大成所加入的药之剂量,这就意味着两件事——其一,下药的人不止是何大成一人,其二,这些药都是同一个方子所配的,也极有可能是同一个地方所出,如此一来,只消顺着萧良娣这条线索上溯而去,就有可能查出是谁配的药,也极有可能查出是谁购得的药,一番顺藤摸瓜下来,这案子大有全面告破的可能性,只是这么一查下去,却有两个碍难之处——一是时间问题,若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破案,极有可能会生出其他变故,其二,那就是动静一大,皇家的脸面丢光了不说,还有可能将那帮狗屁兄弟们全都公然揪了出来,而这显然不符合圣意——似这般太子横死的大案,李世民竟然迟迟不下令彻查,这摆明了就是不想公开查,也不想将剩下的儿子们都赶尽杀绝了,正是有着如此多的顾虑在,这才令李贞烦心不已、头疼欲裂。

管大松就是个替罪羊,是个别人有意推出来的烟幕弹,李贞所做的其实不过就是引申一番,将承徽阿雅套入其中罢了,当然了,李贞敢如此做法,自是有着绝对的把握在,压根儿就不怕会出啥大的意外,无他,阿雅的身份对于李贞来说,根本就不是个秘密,早在当初阿雅勾搭上李治之时,“旭日”便已经调查过其之出身来历——李治当初到岐州督政之际,蜀王府送了不少的美女给李治,这其中就有阿雅,然则此女表面上是蜀王李愔府上的歌女,其实却是魏王李泰安插在蜀王府的内应之一,李愔对此其实也早就心知肚明,将其转赠给李治,自也是不怀好意,大体上是祸水东引之意罢了,此番李治遇害,阿雅在其中必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尽管李贞目下没有直接确凿的证据能证明此点,可心里头却很是明白此女绝非无辜之人,对于归罪于其,李贞便是连丝毫的内疚感都欠奉——此女有着作案的动机以及能力,再加上如今有着众多宦官、宫女的指认以及管大松的口供,也不怕她能蹦跶到哪去,再说了,李贞相信阿雅的身份一准瞒不过自家老爷子,拿阿雅出来作法,自是再合适不过了的,可多出个萧良娣来却有些子闹心了——萧良娣本人倒是没啥大不了的,可后头站着的萧老爷子却不太好惹,就老萧同志那个个性,一旦知晓萧良娣卷入东宫一案,一准会闹腾不休,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不是?

隐瞒不报?李贞倒是想啊,只不过却没那个胆子——此番调来查案的“雁诅”高手自然是可靠无比,可那些个协助`的牢子中有没有老爷子安下的钉子却不好说了,真要是李贞有意隐瞒不报,而又被老爷子查了出来,那问题可就严重了。眼瞅着天已大亮,琢磨了良久也没个准主意的李贞无奈之下,也只好咬了咬牙,下令陈玄静就呆在这天牢中坐镇,自己却领着几名亲卫出了天牢,策马向皇宫匆忙赶去……

辰时一刻,初升的太阳跃上了地平线,柔和的金光驱散了淡淡的薄雾,淋浴在阳光中的皇宫一派的金碧辉煌,可屹立在甘露殿书房窗台前的李世民却是一脸的倦意,一向炯炯有神的眼睛此时竟有着一种迷茫的朦胧,定定地望着窗外,谁也不知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知晓圣上一夜未眠的随侍宦官们全都屏气凝神地站在一旁,谁也不敢上前打搅李世民的沉思,书房里自夜就静悄悄地无一丝的声响,这等诡异的寂静直到柳东河走将进来,方才被打破。

“启奏陛下,越王殿下在殿外候见。”柳东河蹑手蹑脚地走到了李世民的身后,躬着身子,低声地禀报了一句。

“嗯?”李世民魁梧的身子抖了一下,闷哼了一声,缓缓地转过了身来,扫了眼柳东河,眉头一皱,沙哑着嗓音说了一个字:“宣。”

“是。”柳东河感受到李世民那目光中的炙热,心头不由地狂跳了一下,却也没敢多言,恭敬地应了一声,自去殿外宣李贞不提。

“儿臣叩见父皇。”柳东河去后不久,李贞便大步行进了书房中,恭恭敬敬地给李世民行礼不迭。

“平身罢。”李世民看了李贞好一阵子,这才出言叫起,但却并没有询问李贞的来意。

“父皇,儿臣昨夜去过天牢了。”李贞站了起来,躬着身说了一句。

“哦?”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已是清楚了李贞此言的意思,一挥手道:“尔等全都退下!”站一旁的内侍们都清楚这父子俩有私密话要谈,自是不敢怠慢,各自应诺退了出去。

“讲。”李世民见李贞迟迟没有开口,眉头一皱,迸出了一个字来。

“父皇,儿臣实不知该从何讲起,请父皇明鉴。”李贞从衣袖中取出一叠子口供,递给了李世民,却并没有加以任何的结论性评述。

李世民狐疑地扫了李贞一眼,并没有接着往下问,而是伸手接过了那叠子口供,缓步走到文案后端坐了下来,一张一张地看着,越看脸色越是阴沉,良久之后,待得所有的口供都看完了,李世民一张脸已是铁青一片,额头上的青筋跃动个不停,一双眼锐利如刀般地盯着李贞,咬着牙问了一句:“这事情尔如何看?”

如何看?咱如何看不重要,关键是您老爷子如何看才是要命的问题。一听老爷子如此问法,李贞心头便有些子发苦,可老爷子既然问了,不答自是不行,答得不妥更是不行,无奈之下,李贞也只好将来时所想的法子端将出来了:“父皇明鉴,儿臣以为此案当查,不查不足以安天下人之心。”

李世民见李贞话说到一半便停住了,看了李贞一眼,冷着声道:“嗯,接着讲。”

“事情的关键就在承徽林阿雅身上,儿臣恳请父皇下诏彻查此人。”李贞有意不提萧良娣,只说要彻查林阿雅,其话里自然是藏着话的,也就是在表明李贞对此案的态度——将罪责挂到林阿雅头上,而不计其余,这意思虽隐晦,可李世民却是听得通透无比,只不过李世民却并没有就此多加评论,而是皱着眉头默默地沉思着。此事关系重大,李世民不开口,李贞自也不敢妄自出言,书房中立时静了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足足沉默了近半个时辰的李世民终于抬起了头来,大有深意地看了李贞一眼,突地提高了声调道:“来人。”

“老奴在。”守候在书房门外的柳东河一听到李世民发了话,忙不迭地便领着几名小宦官急步走进了房间,恭敬地应答了一声。

“宣大理寺卿孙伏伽觐见。”李世民连看都没看柳东河一眼,面无表情地吩咐了一句,便即闭上了眼,甚至不曾对站在一旁的李贞有任何的交代。

“是,老奴尊旨。”柳东河虽不清楚李世民父子俩先前谈了些什么,可一见李世民此时气色不太对,心头便是一阵狂跳,恭敬地应答了一声,忙不迭地便退了出去,自去大理寺宣召孙伏伽不提。

孙伏伽?老爷子这当口找老孙头来是要唱哪出戏来着?不止是柳东河心惊,李贞也同样吃惊不小,一时间也猜不透老爷子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啥药,可一见李世民已经闭上了眼,却又没敢出言打搅,只好继续在一旁无趣地站着,等候着孙伏伽的到来。

“臣大理寺卿孙伏伽叩见圣上。”柳东河去了一刻多钟的时间,孙伏伽便走进了书房,一见到李世民的气色不太对,孙伏伽登时便是一愣,忙不迭地抢上前去,便要大礼参见。

“免了。”李世民没等孙伏伽行礼,便即睁开了眼,虚抬了下手,示意孙伏伽平身,而后自己却站了起来,手中拽着那叠子口供,踱到了孙伏伽的面前,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道:“朕叫尔来是有一案子要尔主审,尔可敢担当否?”

李世民这话显得很有些子诡异,至少在孙伏伽看来是如此——大理寺就是个审重案、要案的衙门,身为大理寺卿,审案乃是孙伏伽的本职工作,又有何案审不得的,只不过孙老爷子毕竟为官多年,自是了解李世民的个性,知晓李世民越是说得轻描淡写,这案子只怕关系便越重大,再一看李贞这个执掌刑部的皇子也在场,心中不由地便是一动,已明白李世民所言的案子是哪个案子了,立马心头大鼓,一股子惶恐之意涌了起来,只不过孙伏伽也是个犟性子,却也不担心自己若是无法审明此案的后果会有多严重,眉头一扬,亢声道:“老臣无有不敢审之案。”

“嗯,那就好,这些口供尔且过目一下罢。”李世民点了点头,随手将那叠子口供递给了孙伏伽,自己却走回了文案之后,端坐了下来。

孙伏伽乃是状元出身,又久任大理寺官职,对口供之类的东西自是熟得很,只一看便已是心中有数,脸色登时就难看了起来——东宫之变时孙伏伽正在京中,虽说对案情不胜了了,可也知晓其内情复杂无比,那绝对是诸皇子下的黑手,而不会是一个区区承徽所能做得出的,可眼下这些口供却全都指向了林承徽,很显然,这里头一准另有文章,这个主审官可没那么好当的了。

“请陛下明训。”孙伏伽自是不相信这案子会有如此之简单,也不相信李世民会看不出其中的蹊跷,只不过此事着实太过重大了些,孙伏伽哪敢轻易表态,一脚便将球踢回到了李世民的脚下。

“稚奴是太子,更是朕之爱子,其惨死于奸人之手,朕痛彻心肺,当彻查此案以安天下之心,孙爱卿久历大理寺卿,当得体谅朕之难处,若无不妥处,此案便由爱卿速速审明了罢。”李世民脸上掠过一丝阴霾,沉着声说了一句。

李世民这话初听起来甚是平常,可只消细细一体会,内里的意思却丰富得很,这是在暗示孙伏伽此案关系到朝局之稳定,也关系到民心之安定与否,更关系到他李世民自身的清誉,实是有太多的不足为外人道的玩意儿在内,若是闹大了的话,“朕”可就有难处了,所以呢,这个案子能交待得过去也就算完事了,至于速速审明,那就是说就按着这些口供去审便是了,不必去节外生枝了罢。

孙伏伽虽生性耿直,却不是个不识大体之人,在这等大是大非面前,自是不会为了表现自己的耿直,而盲目行事,否则的话,若是真导致朝局大乱之结果的话,那他孙伏伽只怕就是贞观朝的大罪人了,只不过此案着实太过敏感与重大,孙伏伽自忖无力独自支撑,哪敢直截了当地应承下来,可面对着李世民那等企盼的目光,孙伏伽又真不敢出言推辞的,这一急之下,额头上的汗水便不由自主地狂涌了出来,脸皮子抽了抽,突地看了李贞一眼,而后对着李世民一躬身道:“启奏陛下,此案重大,须得三司会审方可,老臣可以大理寺之名义主审,至于刑部一方便该由越王殿下多多配合了。”

厄,这个老孙头,好端端地将老子拉下水,搞啥啊!李贞本想着能避开主审此案,可一听孙老倌如此说法,便知道自己怕是责无旁贷了,也不想再做推脱,没等李世民发话,李贞便站了出来道:“父皇,此案之审讯工作既是儿臣主持,这审案之事儿臣亦是责无旁贷,请父皇恩准。”

“嗯,难得贞儿忠心耿耿,不过朕尚另有要务须贞儿去办,这个案子刑部就由廖承业出面好了。“李世民见李贞自己站出来请命,自是欣慰得很,点了点头,但却没有同意李贞的提议,也没有多作解释,顿了一下之后,这才接着道:“传朕旨意:晋升监察御史万钟鸣为侍御史,以御史台之名分参与此案,朕给尔等五日期限,务必审明此案,告慰天下百姓。”

“是,臣等尊旨。”一听李世民下了最后的决断,李贞与孙伏伽自是不敢怠慢,各自躬身领命不迭。

李世民没再多理会二人,侧头看向了默默侍立在一旁的内侍监柳东河,几乎是咬着牙地喝道:“柳东河,传朕旨意:太子承徽林阿雅行为不端,忤逆可憎,即行拿下,尔将其潜送诏狱后来报,去罢!”

“啊,是,奴婢遵命!”柳东河正自走了神,被李世民这声断喝吓了一大跳,忙不迭地站了出来,高声领了旨,这便带着几名小宦官转出了书房,匆匆向安置前太子李治妻妾的承庆殿赶去,那等仓促状登时便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柳东河才刚赶到承庆殿呢,皇宫里便有些个乱了起来——承庆殿,太极宫的主殿之一,李世民在任秦王之际便曾在此殿中住过,上位之后,更是以此殿为主寝宫,乃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双牺双飞之处,然则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睹物伤情之下,已是甚少到此殿歇息,死去的太子李治原先就被安排住在此殿中。此番李治横死,卫国公李靖会同内侍监柳东河将东宫所有下人一律拿下,而李治遗留下来的十几位妻妾连同太子妃王氏则全都被软禁于此殿之中,因着李治死得不明不白之故,此时的承庆殿已是宫中的禁忌之一,满宫之人无事绝不轻易靠近此殿一步,是故,当柳东河这个太监头子领着人手匆忙赶往承庆殿之际,各方有心之辈立时全都被惊动了,满后宫里好一阵鸡飞狗跳的慌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