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六十二章 君何以为君 民何以为民

其实到这个时候,尤其是慎到,已经很清楚雷云说的是什么了,他万万没想到,也可以说这时代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法律可以合理的划分百姓的义务和权力。

在战国时代之前,最然也有反思,比如说,孔子,孟子,墨子,的主张人人平等天下大同,兼爱非攻等等理念,希望君王以仁义治理天下,而不是暴政。变向的说其实也是希望君权能够弱化一些。

而老子,庄子更是主张君王要无为而治,其本质也是希望君王的权利弱化,让社会多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被较大的君权和过多的暴政干涉发展,让百姓休养生息。

但本质上,这些说法或者说思想,并未脱离君主统治的本质,但是只要存在氏族,贵族和特权阶级。就无法做到公平,法制就是空谈。当然,商鞅的法制例外,因为他的法制实际上更接近与一种战时机制的法律,一切以战争为前提,那就另当别论了。

慎到此刻定了定神,也逐渐从刚才的恍惚中回过神来。

“雷先生高论让在下叹服,但是不敢苟同,在下认为,雷先生的言论纯属大谬之论。当今之世,君权乃至高无上之权,君权之下,方是士大夫治国之权。这样才能各归其位不会乱了纲常。”

“雷先生细想,这周天子之下,当今的诸侯乱世,何尝不是纲常紊乱而至?如今雷先生再在这之下加了百姓之权,那岂非纲常更乱,人心不古。”

“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所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下,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谓太上。”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从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所以,君驭臣,臣驭民。自古有之此乃通理。”

其实这些话没啥太大的毛病,大概意思就是不同特征的人们杂居在一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各自的能力有所不同,这是民众的常情。高明的君主,地位至高无上,担当治理万民的使命。万民的能力各自有所不同,但都是给君主使用的。

所以高明的君主依据民众的能力作为财富,能够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无意于去做取舍。因此他不会设定一个目标来要求别人达到,这样,他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高明的君主不挑剔万民,所以容易感到满足。

不挑剔万民,就容易形成谦卑的品德。形成谦卑的品德,就能够包容万物,能够包容万物,就有很多对自己称臣的人,有很多人对自己称臣,这就叫做至高无上。

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的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即令则行,禁则止。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听从命令。其实这里是对雷云将,暗指现在的周天子,只不过他不能明说,所以拉出了夏桀和尧说事。

因此,他推导出必须是君以势驭臣,臣以势驭民。

但其实这里慎到也犯了之命的错误,就是怎么国富民强,他和儒家,墨家一样,拿不出有效的办法,只是空泛的来谈高明的君主,地位至高无上,担当治理万民的使命等等。除了加强王权的意图之外,完全是没营养的废话。

它牢牢的,这货说的话就好比男人总喜欢拉良家女下水,一边劝风尘女从良。女人总找没钱的男人谈钱,找有钱的男人谈感情一样的没营养。

“慎子此言才是大谬之论,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是从周的势衰之中总结,认为不能重蹈覆辙,所以在法治的基础上,要加强君王的权利,而不是向周天子一样分封天禧削弱自己的权利。但根子是不是在这里?这一点你似乎没搞明白。”

“而周天子的错误在于分封天下的时候固然可以暂时起到缓诸侯,卿大夫矛盾的作用,但是到了后期土地分散严重,诸侯手里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并且一直固定在这些人手里世代承袭,野心迅速的膨胀和周王室渐行渐远。”

“而土地的分配从此再无大的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会直接导致让人丧失了斗志。这一制度在后期的时候副作用越发的大,在很大程度地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力,让诸侯的野心得到了生长的机会和空间。”

“下来就是田制的问题,井田制分成公田和私田,大家一起耕种公田,收获归天子所有,私田所得归诸侯自己享有。这个看上去很好,非常时期可以加大人的凝聚力,但和平的日子长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念叨着自己的私田,都推脱公田的耕种,以至于后期的公田都没有人耕种荒草丛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必然导致周天子和其他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约束能力极大的削弱,而封地的百姓最后只认诸侯,不认天子,天子的民心何在?威望何在?”

“这个从根源上说,是周天子先失去了土地,后失去的百姓,进而丧失了民心。这诸侯在自己的土地上,胡作非为,无法无天,但百姓就会认为,这是周天子允许的,因为这些土地都是周天子分封给诸侯的。所以自然就会越来越恨天子。”

“苟无民,何以有君?国不为民,民何以为国?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所以咱们别说什么纲常有序,你这压根就是本末倒置。这一切,都在于天下民心。国家的盛衰,在于人心向背。战争成败的关键在于人心向背。天高听卑,人心向背,以民为本,勤修内政,政通人和,国家安宁。这才是君王要做的事情。”

“而实现这个的基础,就是给予百姓应该有的权利,也因此产生百姓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只有这样,百姓才能为国家的繁荣更好的做出贡献。国家的实力才会越来越强大。”

“君,本来就是君,臣本来就是臣,民本来就是民。所谓纲常紊乱,诸侯并起,本身就是君不想为君,他自己嘬死而已,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从几十家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一下分了八百多家,最终导致国家分裂,天下战乱几百年,民不聊生。人口流失。”

“现在大批的百姓迁移到了所谓的四夷之地,但根子上说,他们也都是前朝的先民战乱迁徙聚集之地,如此多的人口大量的聚集四夷之地,就会逐渐形成新的国家,新的王庭。到时候你等着把,一旦他们完成的兼并,建立了王庭,就会开始南下征讨,到时候这天下大乱还在后头。”

“而你们可笑的还在连年征战,自己讨伐自己,你的势治如何?他的术治又如何?到头来所谓的变法强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你们征战四方扩大地盘,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已。谁真正的能把百姓的安定,天下兴亡放在心上?”

其实熟悉中**事历史的人都知道,周文王就是靠他的父亲季历征伐西戎起家的,季历励精图治,对周国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周国势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商王的猜忌。

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为西方诸侯之长,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找了个借口给杀了,周人葬季历于楚山。

季历死后,姬昌继位,是为西伯昌。开始了对戎人的一系列军事打击,并且壮大了军队和力量,开始和商王叫板,并且以此为根基建立的周朝。这个和封神榜就完全不一样了。

名以上说,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先古圣王后裔、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

《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是古代分封制所产生,也是中国许多姓氏的源头。

实际上的情况是,不分封也没办法了,圣王后裔、王族、功臣和贵族是周朝立国的根本,连续的征战,死伤无数贡献巨大。那么姬昌只有两条路走,要不就分钱,要不就全杀了。这个后世的朝代立国之后就开始杀功臣的道理完全一样,但是姬昌选择了分钱。

分别授予先古圣王后裔、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而周代诸侯的五个等级。

凡国,皆公、侯、伯、子、男。凡是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这就算是满足了跟随他征战天下的功臣对荣誉和物质的需要,缓和了矛盾,让国家安稳了下来。但这样恰恰给周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此后是分封之后再分封,姓之中又出氏,氏再分出氏,后再被分封,一下子天下多出了八百多家诸侯。

但是要说周朝,就不得不说戎人。戎是周人对分布在周人西方民族的称呼,称北方的民族则称狄。有时又混称西北方民族为戎或狄。这些民族在殷商之时,就成为劲敌,史载武丁,妇好征北方的鬼方,羌方、土方历三百多次征战,三年才得以平定。

到了周,其北方还有鬼方和严狁,一说严狁就是犬戎,经常骚扰边境。所以《诗经》中就有,靡室靡家,严狁之故。不遑启居,严狁之故,都表明严狁对周民族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因而,穆王之时,犬戎氏以其职来王,但到了周穆王后期,犬戎就不再来朝,于是有了西征犬戎之战,这一次战争以,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结束,犬戎被迁到太原现在的甘肃平凉一带。

周宣王时又多次出击严狁,并多次大败他们。但宣王后期,兵伐太原,竟然不克,此后多次以王师败绩结束。但王师失败,并不表明犬戎不可战胜,史载晋侯就曾大败犬戎于汾水。这说明,只要周王朝团结起来,犬戎不过构成一种威胁,尚不至于那么可怕。史记中也记载,不知其间曲折,谓‘平王避犬戎东迁’,犬戎助平王杀父,乃友非敌,不必避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然而周朝时代的终结,绝不是犬戎一支力量所造成的。在周幽王还在位的时候,申候看到自己的孙子丢了太子的宝座,那叫一个不爽啊。但是,考虑到自身力量打不过周幽王,于是选择借刀杀人。

串通犬戎一起拿下了镐京,除掉了周幽王和太子伯服。不过,没曾想到的是,犬戎眼看镐京是个好地方,决心赖着不走了。无奈之下,申候只有联合其他诸侯一道驱逐外敌。

至于争议颇多的烽火戏诸侯,考虑申候的军队是从东边进攻镐京的,而且是在犬戎大军到来之前就与周幽王交手了。而烽火台主要是预警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的,所以,当时的诸侯国应当知道周王室遇到袭击的。但是,大部分诸侯国选择了隔岸观火,静待时机。

对于本次事件的关键人物:周平王,在讲究礼乐宗法的周朝社会,竟然与申候一道谋反,而是和当时的异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这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卖国贼没什么区别的。况且,作为周幽王的儿子,因为自己对权力的贪欲而间接杀死自己的父亲,这已经是不忠不孝了。

简而言之,因为周王室的内部矛盾,转而投靠犬戎,将灾祸引向自己的国家,周平王注定要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汉奸卖国贼的始祖。尤其是他后面的迁都行为,暴露出不敢收服周王室土地,恐惧犬戎的软弱。也即面对强大的外族势力,第一反应不是抗争,而是逃避,真是将周武王的血气丢得一干二净。

事实上,幽王被杀是申侯与犬戎合谋之作,周平王是申侯的外甥,所以申侯实为外甥弑君夺位。许国与申国同姓,也参与立平王,也应是同谋。对申侯和周平王而言,犬戎是友非敌,平王东迁根本不是什么避犬戎,而是申侯、犬戎、周平王之间分赃的结果。

所以说,如果一定要说等到王室为避犬戎而“被迫”迁都之时,也就意味着周天子及其所辖诸侯国开始分裂,不能共同抗击外敌侵略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现在的洛阳。稍后,携王在虢公的支持下也称王,形成对立分裂之势。

幽王继位之初,即发生了川竭山崩的天灾,在当时的天命观念下,这便是天不吊周。因而,包括周的贵族在内,人们想想方设法逃避这场大灾难。这个时候,以郑国的东迁最为典型。本来,郑国是在现在的陕西华县一带,这里是属于周王畿之内。

郑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桓王之弟,时任周司徒的郑桓公。这是一个深得民心的重臣,连他都因为王室多故,而心生逃避之念。史载,他向太史伯阳父请教其何所可以逃死,伯阳父指点他设法逃往中原的济、洛、河、颖一带,这一带就是虢国和郐国辖地。

于是郑桓公便听从伯阳父的指点,乃东寄孥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国语·郑语》和《史记》都记载有这件事。不过,郑桓公的东迁逃命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郑国的百姓,因而,两年后,发生了犬戎之祸,郑桓公与幽王一同在骊山被犬戎所杀,而他国内的百姓却躲过了战乱。

说到底,平王东迁还是申侯等贵族为了能够进一步控制天子而采取的积极措施。他们并没有去思考复国,更多的是想着自己的利益。平王东迁对诸如郑武公在内的几个热心诸侯无疑带来了不少好处。

郑国早就迁到了中原,让天子随之东迁,有利于控制天子,秦穆公本就是幽王之世内乱的最大受益者,东迁后,王室丢下的土地,后来都成了秦国的属地,故穆公何乐不为?晋卫等国同样出于这种心态,而积极派兵保护。

当然,话又说回来,对于周的灭亡,周平王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历史的必然。经济上:西周赖以维继的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政治上:宗法制崩溃,礼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自诸侯出。

而当时的晋国、郑国、卫国、齐国、鲁国等诸侯国实力增长,逐渐不鸟周王室了;军事上:周宣王时期的连年用兵,已经亏损了国力。尤其是周宣王后期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征伐,大都以失败告终。等到周平王时期,动乱还没平定,哪里还敢驱逐犬戎,再战天下啊。

这里就可以看出,从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分钱完毕,大家就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安逸了,但是时代要发展,人心会躁动,野心会膨胀,好日子就过了两百多年,这天下战乱就开始了。

所以,并不是说雷云瞧不起法家这三派,不管是术治,势治,还是法制,他们都只是对中国法制建立的启蒙而已,在这个时代的这三种说法,在完全不能脱离王权贵族的环境下,其内容和真正的法制相去甚远,如此的法家,也不外乎就是王权的一个工具而已。

“雷先生,既然你以为这天下如你所说的如此不堪,而你又以为,这法家三术都是大谬之论。那你以为如何解决这天下之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慎子,你这是想把我放在油锅里煎,猛火上烤啊。想你也是黄老之术的道家之人,为何这心就如此的不净?不过没关系,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首先我告诉你,这天下,至少目前这天下,还是周的天下。他诸侯不管多么实力强大,这周天子还没死,这周还没亡。所以,稳定天下最好的策略就是天下一统,再次归一。至于这归一之后姓什么,到时候再说。起码这天下诸侯都有机会,包括周天子在内。”

“当然,除了一统天下之外,要想百姓安康,结束这动乱,也并非没有其他的办法。那就是建立一套可以通行诸国的法制制度和商业系统。当商品在诸国流动,所有诸侯国都成为利益的环节,我称之为,一体化经济。”

“当今天下的战乱来源主要是你想吃掉我,我也想吃掉你,为此大家征战不止,结果劳民伤财,百姓税负沉重,遇到灾年便要死人,而诸国结果是谁也吃不掉谁,徒伤国力而已。”

“但如果,有人能让新的商品远远不断的流向诸国,让诸国都从中受益,那么大家都忙着赚钱了,谁还有工夫打仗啊。”

“不止慎子对最近在齐国销售的肥皂,香皂,皮鞋,皮衣,牙膏等等这些商品,感觉如何?”

“什么?这些新奇之物都是雷先生你造的?这些东西在齐国供不应求,需求甚大,确实利国利民的实用之物,当时在下还在想,能不能增加产量,降低价格,一方面惠之于民,另方面充盈府库。实在未曾想,这竟是先生所造。”

“慎子客气,这是我和白氏合作制造,但是我有些心里不踏实啊,想你们诸国说翻脸就翻脸,也没有一个正经的章程制度拿出来,那天看见我的东西好,赚钱多就想夺了去,我可怎么办?慎子你说是吧。”

“是不是应该立个法律,我们在你们齐国做生意,合法上税,你们保障我们的货物,人员,和技术的安全,不得出现随意侵占货物,扣押人员,抢夺技术的情况。慎子以为我这个要求不过分把。”

“我甚至可以出几项技术和产品,授权齐国制造,不需他国参与,我管这个叫做合资生产,我出技术,出人员,你们出地方,出工人,咱们合伙赚钱。”

“当然,若是条件合适,我准备也和其他诸国合作,但是前提是齐国生产的产品不在合作的范围之内,这样,诸国都可以和我们合作拿到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生产设备。但各国所制造的商品各自不同,这样势必诸国就产生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这仗打不起来了,自然就安安心心做生意赚钱了,你觉得这个一体化经济如何?”

这个理念,这个时代是没有的,这就是后世的经济一体化,但是后世经济一体化,完全是一种恐怖平衡之后的产物。

在拥有核武器这样的恐怖战略武器之后,自然没有人能轻易找事动手打架,那么既然打不起来了,不然大家一起坐下来谈谈生意,久而久之,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贸易就开始了。

“想不到雷先生倒是敢直言不讳,在下钦佩之至如先生所说,这天下的祸根在分封,在诸侯手里掌握了土地田产和百姓,那是不是说就应该不在分封,并收回已经分封给宗室和士大夫的土地田产以绝后患?”

“还有先生所说的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业者有其产。在下也是深以为然,产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确定的产权天下之人才不会互相倾轧抢夺。”

“至于先生心里不踏实,怕在齐国做买卖会有人夺了你的货物,技术,雷先生大可放心,我齐国自管仲以来,一直大力发展商业,自是不会为难雷先生。”

“还有这经济一体化的说法,甚是新奇,细想倒也合情合理。雷先生倒也确实有巧思接济天下。如此新奇之法在下倒是未曾见过,也未曾想过,确实需要好好思量一番,在做研判。”

好,不愧是老奸巨猾的家伙,到现在了还不忘给自己挖坑。这问题问的是想干啥?让自己得罪天下的贵族宗亲?

并且到了关键问题必须要看明白以后再说一二,雷云其实也没指望他能给出什么说法,毕竟这帮子都是老油条,尤其是法家的人,和儒家,墨家有本质的不同,可以说,法家之人比较世故,而儒家,墨家比较理想化,属于比较天真的人,纯粹一些。

雷云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慎到在观察也研究他,注意和记录他的一言一行,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分析研判他,并且试图驾驭他。

表面上看来,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与以法治国是矛盾的,实际上,慎子的意思是在法治的基础上依照事物的本性,顺其自然,法也必须遵循自然本性。很明显,慎到的思想是老庄道学与法家的合流产物。

就是这人品实在是不咋地,试图驾驭自己不成,就开始给自己找麻烦了,无仇无怨啊,如此的做法确实是有点过了。雷云此时才明白,法家远比之前遇到的淳于髡难对付的多,现在看来,淳于髡确实有名士的风骨,而眼前这位,差太多了。正要开口再次说话。旁边的公子昂开口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慎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当今天下,百家争鸣也相互倾轧,大家个说个的理,对与不对咱们两说,但是慎子似乎这重法轻贤之名,你是早以天下皆知了。”

“我兄弟怎么说也是良工神匠,为各国王候所敬仰,看见没,这列国太子都前来拜师学艺了,这难道还不能证明我兄弟是当世大贤吗?”

“况且,以我兄弟的身份只是良工神匠,你这一来就问这问那,还给我兄弟挖坑打埋伏,你啥意思?什么叫这天下祸根在分封?我兄弟只说了这过去历代周天子的得失。你哪只耳朵听见我兄弟说祸根在分封?”

“今天这事,在座的除了太子就是相国,都是各国有头有脸的人物,慎子你可不要信口胡言毁的兄弟的名声。”

“齐王让你为特使,是带太子来拜师,我怎么听着你的意思是让我兄弟给你慎子背起这天下世家的骂名啊?你在齐国怕得罪贵族,不敢推行变法,只敢在齐王那里鼓噪。怎么了,这是想拉个挡箭牌出来,好让你在齐国放手变法?可我兄弟这小身板顶不住这些吧。”

“在下绝无此意,只是和雷先生探讨,一时兴起而已哪有公子昂你说的如此这般心思。”

“你有没有这个心思,你自己心里清楚,不过你如此行事,今天列国太子都在这,这楚使,秦使,还有张相国也在。大家心知肚明也都看的明白。”

“若是你齐国确实囊中羞涩,缺了这份拜师礼也没关系。我兄弟不计较这么多,随随便便锻造两把剑就是十万百万金之数不在话下。其他的你无须多言。”

“兄弟,这世间也不早了,还是让列国太子行礼拜师,造作安排把,别在这跟那些无聊的人废话了。”

“对对对,时间不早了,还是早些让几位太子拜师从礼为好。”

“不错,说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没什么意思,咱们都是仰慕雷先生冶炼锻造之术而来,现在唱礼已过,早行拜师礼为好。”

“没错,我秦国人性子直,没那些弯弯绕,咱们造行礼拜师,然后各自回家了事。”

下来的事情倒是简单了,唱礼的按照先后的顺序,依次的向雷云行礼,战国时代不流行跪拜,隆重的就是拱手礼,其实就是拱手鞠躬九十度。

此时这慎到手拿礼单和拜师帖,这唱也不是,不唱也不是脸色颇为难看。倒是齐太子田因齐上前一把夺过了,拜师帖和礼单,恭敬的走到了雷云面前,双手捧过递给雷云,然后深施一礼。

“徒儿田因齐,幸得先生不弃,收于师门,此后自当勤勉以学,不服先生厚望。”

果然,这货到底是齐威王,确实是真的有气势,这货即位之后经过调查,召集七十二名地方官,用烹刑诛杀了没有政绩、只知贿赂收买朝廷官员求得赞誉的阿大夫以及接受贿赂的官吏,又奖励给虽在朝廷内倍受毁谤却政绩优秀的即墨大夫一万户的封邑。从此,震慑了齐国的官吏。

可见此人是真的牛逼。

拜师礼过,雷云自然吩咐廖姜,郑姬准备饭食,好歹让人吃顿饭再走,下来的吃饭,饮酒倒也相谈甚欢,无事发生。随后江乙,张开地,公孙贾,先后告辞而去。剩下慎到更觉得没意思,磨蹭了一会也起身告辞了。这个世界总算清净了。。。。。。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战国之天下纵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