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六十章 道家和道教 太子拜师礼

战国之天下纵横 第六十章 道家和道教 太子拜师礼

作者:不想动的老虎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6 17:46:08 来源:书海阁

“前辈,当下就可以考证,简单的考证之法,就是证明我说的一些眼睛看不见的元素,比如说氢气,氧气,还有一些之前您没见过的元素,这些我当下都可以马上考证。”

“至于说要看到微观世界,还要等几个月,等我打磨出了合适的镜片,造出显微镜,便可以证实给你。若是有两年时间,我可以打造一台天文望远镜,到时候可以让前辈很直观的看到宇宙星河。”

“小友,此言当真?”

“前辈,这自然当真,其实现在我就有看的比较远的望远镜,但是达不到可以看宇宙星河的程度,墨察,把望远镜给前辈看看。”

“诺,公子。”

墨察赶紧上前将怀里的望远镜递给了列子,并且示意列子如何使用。其实这玩意和放大镜一样的直观,最然此时在厅内,但是通过开着的门窗,可以眺望的较远。当列子用望远镜观看时,远方我景物一下就到了眼前,列子一瞬间也就明白了。

“小友,此物是何道理,为何远处的景致瞬间就在眼前?”

“前辈这就是放大镜的原理,用可以放大物体的放大镜作为物镜,经过折射,聚焦,就可以看清楚很远的距离。”

“前辈,此物目前大概可以看四十里,我称之为,十公里左右。性能还可以提升,可以到百里,也就是二十四公里上下。若是将此物放大百倍,千倍,则可看到亿万公里之外的景象。”

“此物最难的就是镜片,要用上好的水晶来炼制效果最好,并且镜片打磨极其困难,所以耗费时日,不过我的一个兄弟正在全力打磨镜片,估计显微镜的镜片应该很快能打磨出来。”

“好,老夫拭目以待,但不知小友的兄弟现在何处,老朽倒是想一观这打磨镜片,看看如何的玄妙。”

“额。。。。。总之这事挺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前辈这样,若是不嫌弃,您就先在此住下,等我此间事了,就要去大梁,到时候,前辈可随我一起前去,或者等我在大梁打开局面之后,前辈再去找我,到时候我于前辈细说如何?

“小友,今日赠剑,又验证了老夫多年的踹则之论,老夫足感盛情,既然如此,老夫就先去邓师处住下,待小友事了,咱们再详谈。”

“多谢前辈,若是有事必定传信知会前辈。”

“小友,老夫讨扰多时,现以得偿所愿,便不打扰小友了,这就告辞,小友勿送。”

说吧,似乎有意无意见,看了郑姬一会,转身招呼了一下邓老爷子,邓老爷子和雷云招呼了一下,二人便飘然而去。

雷云看着二人的背影,这样也好,送别总是让人伤怀。后世记载这个列子老前辈得道成仙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惑雷云倒是希望这位老爷子真能得道成仙。

“公子,我总感觉这位列子前辈看我的眼神有些奇怪。”

“噢?郑姬,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奇怪在哪里?”

“不知道,感觉他看我好像很熟悉的样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好像有种很亲近的感觉。”

“别想了,以后会知道,也许他是你家祖上的故人吧,所以看你有些熟悉。“

其实雷云心里非常清楚,列子是郑国人,并且很有名望,门徒众多,那么和郑国国君有密切的关系一点都不奇怪。

“大哥,若是真如列子老前辈所说,咱们可真要小心了,没想到这天下百家之外,还有如此诡异的存在,确实让人担忧。”

“哎。。。。。。。兄弟不必在意,说到底,道家的包容性太强,但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总有一些人想窃道窥天,长生不老。其实这恰恰是违背了自然之道,是逆天而行。咱们研究物力,研究化学,说到底是掌握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之道为己用。”

“这个和他们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无需理会太多,这些人自有取死之道。炼的那些玩意吃下去必死无疑。他们要是因为我说这些东西有毒就来找我,那就尽管来,反正早死晚死都的死,我不介意送他们上路。”

其实雷云心里何尝不是一声叹息,道家在中国历史上也很多次辉煌的机会,但说到底,成也炼丹,败也炼丹。

道家,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兴盛,因为黄帝本身就信这个,咱们说句老实话,为什么历史上有很多所谓飞升成仙的传说案例?并且大多数集中在三皇五帝至春秋战国时期。

而进入了秦朝之后,这种所谓的飞升成仙基本上戛然而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是中国取得了统一,建立了强大的皇权统治,这个时期,最想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就是始皇帝了。

来来来,你们成仙我看看,谁能让朕长生不老,重重有赏,若是不能,那就挖坑埋了。也就是这个时期开始,为了满足帝王长生的愿望,炼丹开始急剧的兴盛起来,但也正因为这样,一旦长生无法兑现,整个道家都会面临一次重大的打击。

汉朝以后,道家逐渐被一些人利用成为的道教。这道家,道教一字只差和内容简直判若云泥。道家,是先秦之前的包括科学,哲学,军事,政治,教育,医学,人文,农耕等等各个方面在内的整体文化的体现和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而道教则是对道家的篡改,则和儒家一样,开始被一些人篡改利用,逐渐搞的面目全非。甚至完全沦为政治工具。

所谓道教,其实是伏羲创作的《连山》《归藏》《周易》以及周公姬昌的八卦和孔子为易经作《易传》为根基蓝本。伏羲、周公、孔子也被尊为三圣。

随后又把老子拉出来作为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似乎是生怕别人不信道教。你看看,咱道教的根正苗红,都是名家大咖,你们瞅瞅,多厉害?

创建道教的便是张道陵,被人成为张天师。时间实在东汉时期。但是老子的这些称呼先后出现在不同的时期,并且称呼越来越丰富。

南北朝之后出现了道教三清。说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说是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圣境无上开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再往后,说盘古一世化身分身为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第十七次化身时的分身老子也就是上老君道德天尊。灵宝大道君也曾降世,灵宝道尊抱一子入皇后梦,此子历3200劫成就,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历一亿劫,成玉皇上帝,每劫12万9600年。也就是说,灵宝道尊降世的最高成就者是玉帝。

而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本身就是天道,每一次显化降世,福泽世人,盘古开天,老子着五千言。

但是如果你们仔细观察时间线,就会发现,汉初尊道家黄老,信老庄之学,并且以之治国,讲究无为而治。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02年开始,历时文景二帝,被称为,文景之治。

道教始于东汉,时间大概是是公元六十年到公元一百年之间。那个时期的古籍记载,道教尊老子,奉三圣,叫太平道,五斗米道,天师道。开始称为重视生命存在的宗教,逐渐演变成追求长生不死,修道成仙是道教的终极目标。

到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道教盛行起来,也出现了三清三尊,内容越来越丰满了。起码对长生不老来说是这样,此时的道教越来越牛逼了。张伯端在《悟真篇》中就说:一粒金丹吞入口,始知我命不由天。各位想象一下,这是不是也有点疯狂了。

其实从秦始皇时期道家部分方士们骗秦始皇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始皇听了都很动心,派徐福前去寻找未果最后大怒杀方士,重创道家开始。

至唐太宗,嘉靖皇帝和雍正皇帝。服用道教炼丹术所练就的金丹而死。每一次帝王的死,都给道教一次巨大的重创。比如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之后,继位的唐高宗立即杀了炼丹的大量道士,并且赶道童出宫。此后大唐就颁布法令严禁道士等为他人治病,以后历代均有类似的规定。

清朝自雍正之后,道教基本上已经被彻底的赶出清廷,与政治完全隔绝。所以说道教在近代逐渐走向衰落是历朝历代一些原因而导致的最终结果。

但是道教总是乐此不疲的炼丹以求取长生,甚至不惜借助君王,和整个国家的力量来达到目的,也确实够锲而不舍了。

历史上的道教,也多次被帝王用来对抗外来文化的入侵,比如佛教,西藏喇嘛教,***教等等。也曾经辉煌,比如说唐朝初年,唐太宗时期,道教就非常繁荣,一是道教始祖姓李,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所以也叫李聃,李耳,老聃。

唐太宗建国的时期,立国之初,由于传统宗法思想的观念,要拉出一个名垂万古,而天下人人都知其德业的远祖做炫耀,便晋封老子李耳为道教的教主,确定其尊称为太上老君。其实两个李完全没关系,这样做完全是借助道教的民间声望巩固自身的地位而已。

但道教中人高兴啊,借就借呗,并且李世民正式命令天下,以道教为国教,位居佛教之先,后来虽然引起佛教徒们一度的争辩,但始终不变道先佛后地位次序的成命也让道教鼎盛一时。

后来武则天时期,经过唐初的元气大声,道教再次出现在朝堂上,风光一时无二。但最后也是不嘬不会死,道教沦为了夺权的工具。

宋代赵姓皇帝,宋代的道教,因为未真宗开始利用宗教信仰,来掩饰在军事、政治、外交上种种失败的耻屏,便奠定后来徽宗、钦宗迷信假道士们的谎言,至于国破家亡的后果。这个也就不细说了。

而元明时期,道教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全真教,武当宫观,王重阳和张三丰更是被很多小说多次演义,但归根结底,都和帝王的长生梦有关。每一次衰败的结局都是长生梦碎时。

最后的归属也和儒家一样,逐渐的没落就成为了必然。确实让人可惜的是,道家,被道教完全给毁了,一个本该发扬广大的哲学门派,最后沦为了愚弄百姓,被帝王利用的工具而已,再加上自身的信仰从早期道家的开明转向了愚昧,结果只能是一声叹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大哥,我总感觉咱们到大梁之后,如果这些陶瓷,玻璃,化妆品的销售以目前使用的妇人容妆,饮食的青铜器有毒,不可用这个说法有很大的风险。此时不但牵扯这些炼药,炼丹的方士,他们毕竟分散,也算不上人多势众。”

“但是这青铜器可是周天子的礼器,这天下信者众多,且朝堂的高管,士大夫,都以此的多少来确定品级,若是咱们公然宣传此物有毒,怕是有人会以此攻击咱们不敬天子,不尊礼制。弄不好可是要对咱们口诛笔伐,甚至刀兵相见的。”

“哎。。。。。我也是头疼啊。。。。。”

“兄弟,这有何难?我随便一法便可解决此时。”

此时倒是公子昂跩的二五八万一样的开腔了。

“怎么说?昂兄,你有什么好办法?”

“那是自然,不过兄弟,我告诉你方法,你要好好给我讲讲你刚才说的这宇宙大爆炸,物质元素这个化学的说法。我感觉这化学很对我的胃口,要不我也拜你为师,称你为先生如何?”

“别闹,好好说话,先说说办法。”

“这个简单,咱们不说它青铜器有毒,咱么就说咱们的瓷器,玻璃可以聚香,凝气延年益寿反正用瓷器玻璃器物就是比用青铜器活的长久。还有咱们目前只是针对有钱人,百姓都用木器,哪来的青铜器啊。”

“再说这胭脂香粉,这个毕竟是妇人容妆才用,那妇人容妆可都是舍得下血本的,咱们就说咱们这化妆品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还可以美白滋养皮肤,经常使用可容光焕发,青春长保。那自然这帮方式就不会找咱们的麻烦,最多也就是想偷盗咱们的配方而已。这偷盗,总比杀人强把。”

“我草,对啊,咱们不止可以这样宣传,是真都能做到让化妆美白皮肤,滋养皮肤,我怎么就给忘的一干二净了。”

“兄弟,咱们可以在化妆品里添加鱼胶做成的面膜,用蚕丝压制面膜,在涂上鱼胶,用的时候浸水发泡然后敷在脸上真的可以滋养皮肤。还也已用鹿皮,驴皮熬制出胶,做成鹿胶,阿胶加上中药材,比如人参,红枣,枸杞,女人天葵之时蒸着吃,补血理气相当的滋补。”

“还可以在化妆品里加人参,鹿茸等高级药材做成乳液、雪花膏、防晒霜、发乳营养霜,发胶等等不但可以化妆美容,还能营养面部、皮肤、毛发,使其增加组织活力,保护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减少皮肤细小皱纹以及促进、生理机能。”

“大哥,当真如此,你快说说,可以加什么中药材,我马上去准备。”

“这个就多了,桂枝?生姜?荆芥?防风?藁本?羌活?白芷?紫苏?菊花,人参,珍珠,当归,红枣,薏苡,灵芝,何首乌,紫草,茯苓,蜂蜜。等等都可以。只要以水解或者醇解溶出其中的营养成分,添加进化妆品即可,总之这些东西抹在脸上,身上那是对皮肤有益无害的。”

“兄弟,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化学之术,不行,你一定要教我,不然我就真的赖上你了,你看着办把。”

其实雷云不知道,公子昂,名叫魏昂,其为人正直颇有才气,乃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史书记载公子昂,魏惠王母弟也。性豪率,善属文,七岁能诵诗书,有古君子之风。

武侯时,事公叔痤,与中庶子之卫鞅相善。惠王即位,以公子为将军,随庞涓征伐。是时魏伐赵,孙膑亡魏入齐,因齐兵围大梁,破魏军于桂陵,史称:桂陵之战。

公子陷于齐,惠王赎之千金乃还。后三年,惠王以公子为河西守。公子为政威严,劝农修武,兴学养士,矜恤老幼妇孺,至三年,河西大治。

惠王三十年,魏大兴师击齐,战于马陵,大败史称:马陵之战。将军庞涓死。明年,秦使卫鞅将而伐魏,公子将而迎之。

两军距于雁门,卫鞅致公子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公子以为然,欲往,裨将错谏曰:秦乃夷狄,素无信义,毋行。

公子曰:往者,吾与鞅二人俱事故相公叔痤,鞅廓然有大志,大王不能用其材,吾甚惜之。鞅欲去,吾赠以百金,复厚遗秦臣景监,遂使其得见秦伯。鞅既受大恩,安肯被欺于吾?

裨将错复谏,公子不听,自往会盟。卫鞅令庶长少官伏兵于道,公子至,尽出甲士而虏公子。公子即失,卫鞅以锐士杂于降卒,作公子诈归。裨将错无备为秦所虏,军大败。

公子陷于秦,不知所终。后七年,有自称公子者遗书于魏,惠王得书而泣,命龙贾出河西。秦与之战,龙贾败没。

公子昂在魏时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将。商鞅知道,如果凭战场上的真功夫,秦军肯定不是公子昂的对手。要想战胜魏昂,只能靠诈取。公子昂被俘后,得到了秦孝公的热情接见。

当时秦国由商鞅独掌朝政,朝中能人不多。孝公有意留公子昂在秦,公子昂在听说家人由于自己丧师辱国而被法办后,也就留在了秦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秦惠王对公子昂是十分器重的,在攻楚战争中,公子疾和甘茂两位秦国的重臣被作为公子昂的助手使用,足可以看出公子昂在秦惠王心里的位置。而公子昂也不负秦惠王的厚望,连败齐楚名将,夺取了战略要地汉中。

平信而论,如果不是公子昂一战对垒孙膑,再战被卫鞅诈取,确实时运不计。单纯以其治理和领兵的才能来说,能让河西三年大治,仅凭这一点就不简单。

其实后世不少军事发烧友评价公子昂这个人都不好,认为这人是儒家捧出来的一个战国时期的典型吧,标榜儒家而已。

不错,有这种可能。汉武帝元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汉武帝允准。

史学家考证,《史记》脱稿应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这年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所写的一封信。信里有这样的话:“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时间上看,确实存在儒家胁迫司马迁干这个事情的可能性。而战国时期的魏国魏文侯确实重用当时着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为老师,在西河讲学。以及重用公羊高、谷梁赤、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

也确实给魏国造就了一大批儒家人才,由于子夏亲自坐镇西河,整个中原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着名的西河学派。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几乎可以和稷下学宫相提并论了。

但是不要往了,当时的魏国,吴起学贯三家。翟璜,魏文侯的国相,后边还有一大批儒家将领。包括太子击,西门豹,太子申,公输痤,怎么算,怎么论都说不上公子昂。

再说了,司马迁要是真的是可以被儒家左右的话,他至于混的那么惨吗?不说了,咱们言归正传。

看到公子昂如此,雷云准备试试这个人。

“昂兄,跟我学习化学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我完成。”

“兄弟,有话直说。能办到的我绝不推辞。”

“去年年初,河西正在大战,胡人突袭了上郡北三县,掳走百姓四万余,杀死一万余人。我母亲也在那时被胡人杀死了,所以我想要上郡地成为我的封地。”

“我知道,现在魏国的精力放在中原争霸上,上郡虽然属魏国,但是尤其是北边,基本上也就算是无人管的状态,我想通过在大梁经商,聚拢钱财,然后在上郡招兵买马,然后找胡人报仇。不知昂兄能不能助我一臂之力?”

“兄弟,这事好办,别说现在你这身份不一样,就算这两面镜子送到王兄手里,怎么说也得给你一块好的封地,一个产量最高的县那是少的。如今加上兄弟的这个锻剑大师,冶炼通神的身份,封地三五个县那是小事。我这就派人想王兄奏报,最多三天,封地必然就到手。”

“等等昂兄,为师想告诉你,我想不以魏国之臣的身份,获得封地。”

“不以魏国之臣的身份获得封地,那着就有点难了,兄弟你是想。。。。也对,当下兄弟身份敏感,谁要是招揽兄弟得手,反而是件麻烦事。以现在的情形看,不管兄弟你投入哪一国,必然会招致其余六国的联手诛杀。不行,这事我得好好想想。。。。。。”

“要不这样,你收了太子当徒弟算了,反正咱们魏国早有成例,文王拜了子夏为师,但子夏师祖并未授予官职,不算魏国之臣。若是有太子这个徒弟在,你获得封地也算顺理成章,谁也说不出什么,我看就真么办了。”

“这不好吧。。。。。。”

“没什么好不好的,我这就向王兄禀明情况,告诉王兄现在的形式以目前看,现在这是最好的办法。太子,现在我算你的长辈,现在给你向雷先生提出拜师,太子赶紧过来拜师。”

“好嘞。”

只见太子嗣屁颠屁颠就跑了过来,扑通就跪在了地上,给雷云来了磕了三个头。

“在下公子昂,乃魏国太子魏嗣叔父,恳请雷先生收下侄儿为徒。望先生允准。”

“先生在上,徒儿没准备束修,回头补上行不?”

“额。。。。。这样算行不行?”

雷云也不知道行不行啊,所以转头问大家。这时候包括白冰在内,全部都在面面相觑,不知道啊,完全没经过这种情况。怎么好好的说话突然就改拜师了?

“公子,我们也不知道行不行。一般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礼物,除了束修外,还有5种。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

“反正我和师妹拜师的时候就这样。至于现在这个情况,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看到大家再无反应,雷云也只能自己拿主意了。本来就是想试试公子昂,结果就成了这样了,总感觉怪怪的。

正在犹豫的时候,外边传来一个比较熟悉的声音。

“雷先生,在吗?楚王特使江乙奉楚王之命,携楚王拜师帖及拜师礼,带太子前来拜师,望先生收楚太子熊商为徒,恳请先生一见。”

我草,这什么情况?怎么刚说起拜师,这就又来一个。

“雷先生,可在居处?秦国特使公孙贾奉秦君之命,携拜师帖,拜师礼,带公子疾前来拜师,望先生收秦公子赢疾为徒。恳请先生一见。“

“我草,又来一家,走,出去看看怎么回事?”

“先生,先生,我这怎么办?算数吗?”

“行了行了,给先生经杯茶,这就凑合算数了。”

太子嗣一听,赶紧爬起来端起一杯茶,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给雷云。雷云接过茶喝了一口,这就算礼成了。

“兄弟,你们几个把东西都收拾起来,墨察墨断,墨攻墨守,昂兄走,咱们出去看看”

“雷先生不可。”

“怎么?腹先生,有什么不可?”

“雷先生有所不知,若是君王特使前来,那咱们自然要给个面子出去迎接,但是拜师不同,即便是君王来了,只要带着拜师帖,就必须守师礼,此时除了家中长辈就没有君王。必须以师为尊。差人迎他们进来即可。”

“哦。。。。。腹先生的意思就是我得把架子拿起来。”

“好,墨察墨断,墨攻墨守,去把他们迎进来。”

没办法,雷云完全不知道这个时代的规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片刻的功夫,四个人被引进了大厅。

一个是熟人,江乙。要说这人总是打扮的很飘逸除尘的样子。带着一个年轻人,不到二十岁的样子,白白净净很是文雅。绸缎质地的衣着,头戴竖冠。其实雷云到现在都不明白,这头冠的讲究是什么。衣着也分的不是很清楚。

另外两人衣着朴素,头戴方巾,一个是三十多岁不到四十的样子,另外一个是十三四岁的孩子。

“雷公子,辞别不久在下就又来了,吾王看到先生的礼物,甚是欢喜,越发的认为先生之能可通大道。为表殷殷之情,特命太子熊商前来拜师学艺。不知先生允准否?”

熊商,我草,乖乖的不得了,这货就是楚威王啊。楚国在楚威王手上是战国时期的顶峰,其版图其版图,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五岭,北至汝、颖、沂、泗,囊括长江中下游以及支流众多的淮河流域,可以说是楚国无力最盛的时期。眼前这个白白净净吗,文文弱弱的小子就是楚威王。这楚王倒是真舍得!!!

“江先生客气,在下山野村夫,只会冶炼造器而已,承蒙楚王看得起,不过这打铁造器还是很辛苦的,就是不知太子能不能受得了。若是有所损伤,我可是万万担待不起啊。”

“江先生少待,这两位还未曾见过,我先招呼一下以免慢待了客人。”

然后转向秦国秦国特使公孙贾拱拱手。公孙贾那可是秦孝公的能臣啊,看见雷云并未因为楚国特使在就轻视他们,马上拱手施礼。

“雷先生,久闻雷先生大名,秦君孝公甚是敬仰,怎奈诸事繁忙不能亲至,特命公孙贾前来递上拜师帖,欲以秦国大公子樗里疾摆在先生门下以学习冶炼造器之术,不知先生可否允准?”

“什么?你是公孙贾,他叫樗里疾?”

“是,先生,有什么不妥吗?”

公孙贾一头雾水的看着雷云。似乎有些茫然。

乖乖啊乖乖,了不得。这都是大人物啊。公孙贾,秦孝公的能缠干将,能文能武,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被施以黥刑。这货也是太子的老师,据说还是儒家的门生。

樗里疾那可就厉害了,能说会道,足智多谋,是秦惠文王的智囊,擅长外交、军事。一声征战从无败绩。最有名的就是他驱逐了张仪和魏章。这个小屁孩,就是樗里疾,也叫赢疾,此时雷云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战国之天下纵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