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五国封太师 各方算计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几天之后的太阳对白府来说,显然是新的有点过分了,这一天一大早,秦国的使者便来到了白府门前。

当然,这是熟人了。公孙贾,带着秦君的诏书,以及相关的礼物浩浩荡荡的从西门进了大梁城,直奔白府。

但是公孙贾还问站稳下车,另一队浩浩荡荡声势更大的队伍,便从南门进入大梁,也直奔白府而来。楚国的使者也到了。

当然,这也是熟人了,战国第一段子手江乙,也带着楚王的诏命和大车的礼物来到了白府门前。

雷云,白冰,白恒此时赶紧打开大门迎接两国的使者,自然是不能少了礼数,随即,按照程序,那自然是宣召,不管君也好,王也好,首先代表的是一国之君,那自然不能怠慢。

程序和魏国加封的程序是一样的,但是称呼就不同了,楚国的官制和沿用周官制的诸国不同,太子的老师被称作大师,师和少师,然后是傅、太傅、少傅这算是太子的辅导老师,不算班主任这个级别的,最多算是代课老师。

但是准确说,楚国太子大师和沿用周制的太子太师是一个级别的。

而秦国更狠,樗里疾此时根本不是太子,所以这个太子太师的头衔原本怎么说也落不到雷云头上。

但公孙贾的诏书宣读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准确说这不是诏书,而是太子的拜师帖和拜师礼,然后加上了加封的诏书,这姿态上非常明确,先拜师,再送礼,最后加封雷云为太师。

理由就更吊炸天了,因为太子赢驷年纪上小,只有四岁,无法随师学习,所以先行拜入师强墙,等年满八岁便会前来入师学习。

起码这就是态度,也是一种力挺,这是告诉所有人,雷云有一个身份就是秦国的太师,尤其在这个时候,更是告诉魏国的儒家人,秦国已经亮明了态度,选择了雷云。

自然也有潜在的说法,那就是你魏国儒家如果敢做的过分,那么秦国将儒家的态度将恶化。

江乙和雷云,白冰寒暄了几句,老熟人自然要嘘寒问暖一番,下来便是江乙宣读楚王的加封诏书了。

楚王自然延续了一贯的土豪作风,从加封到礼单,只能用豪无人性来形容。最要命的是,楚王这货似乎是毫无忌惮。

竟然在诏书中公然宣称,邀请雷云前往楚国,若是雷云在魏国诸事不顺,只要雷云想去,楚王可随时派人前来迎接太子大师入楚。

这可是很放肆的话了,丝毫不顾及魏王的颜面,实际上已经把话说明了,不管是对魏王也好,对儒家也好,都是一种警告和对雷云的声援。

但雷云心里清楚,此时诸国表现的礼贤下士,其实还是想招揽自己,也只有在这种微妙的状态下,自己这个招牌才能越来越响亮。

但只要自己决定了最后的归属,说不定马上就有人翻脸了。态度归态度,利益归利益,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

宣读完了诏书,两下寒暄了一阵子,说了一会话,雷云自然叫出来熊商和樗里疾与公孙贾以及江乙见面,但是江乙和公孙贾现在的身份是使者,那自然不能住在雷云这里,按照规制,使者必须住在魏国的各国官传之中。

可两人刚走,时辰未到正午,韩赵两国的使者便到了,那自然又是一通忙活,不用说,两顶太师的帽子再次扣在了雷云的头上。

四国太师,一国太傅,这可是三朝从未出现过的情况,整个大梁沸腾了,以工学弟子为主的学生家属,自然有些也是商贾的富家之人,他们自发的开始在城内烧竹节,请礼乐开始庆祝。

但正在热闹的时候,一队人马从东门进入了大梁,不多时就到了白府,这对人马,正是齐国来使。为首的还是熟人,稷下先生淳于髡。

不过雷云有点纳闷,今日相见这淳于髡似乎和换了个人一样,对雷云热情有加,这不像是那个战国第一喷子啊。

“雷先生久违了,冶炉城一别多日,在下甚是想念先生,先生一向可好啊。”

“淳于先生,今天是怎么了,你不是一向以为我雷云只顾我的冶炼锻造,不顾天下百姓,对雷云颇有不屑之感,今天这是,我倒有些不适应了。”

“哈哈哈,先生好爽,在下初次与先生相见,并未理解先生之工学的内容,以为先生之说也只不过是在寻求治国安邦之法,未曾想先生这些时日听闻先生所为,并不是追求所谓治国之论,而是追求治国安邦之法。”

“在下理解的,论自然是说,而法自然是做。所以,在下误会先生的本意了,自当前来给先生道歉,正好,如今齐王欲派人前来魏国,加封先生为太师,髡便想吾王讨下这个差事,一是来看望先生,二是来给先生道歉。”

“淳于先生,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不过我纠正你一下,寻找治国的理论是没错的,但治国理论需要实践来完成,否则就是空谈误国,我做的工学属于实业,自然以做事为主,所谓实干兴国,实业兴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实干兴国,实业兴邦。。。。。好,好,好,好一个实干兴国,实业兴邦。多谢先生指点。在下受益匪浅。”

“今日暂且没时间想先生讨教,毕竟在下现在的身份是齐国特使,不允许在他国多做走动,先生,代我宣读齐王诏书,然后赶回官传,向魏国递交国书,免得麻烦,待改日奏请魏王,咱们再好好畅谈。”

下来的事情自然是没有悬念,又是一顶太师的帽子戴上了,此时的雷云可以说已经创造了一个绝对的奇迹,五国太师,一国太傅。

其身份可以说一天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大家早又心理上的准备,毕竟这些学生一直在雷云身边,但当这一切真的发生了,还是让人比较兴奋。

其实诸国迟迟不肯封雷云为太师,太傅这些头衔,说实话真的是有些不知道怎么封赏合适,自从雷云到大梁之后,身份可谓变化极大。

从铸剑名家,冶炼入神。到工学创始人,上郡的封君。这让诸国都感觉到了极大的困惑,到底怎么封?这个问题实际上成为了诸国君王的心病了。

首先,礼制上来说,那自然不能比魏王封赏的差,但是难道说诸国都要给封块地,或者封个县来给他?如果说,封个太傅,太师是头衔而已,给块封地那可是实惠。

其实这到没什么。封就封了,但问题是,雷云又成了工学的创始人,这身份自然不一样了,封赏自然更加的不容易。

这次雷云和儒家开战,变向的说也是两个学说之间开战了,那这些君王自然懂得雪中送炭的道理,此时给加封,表明了诸国的立场。显示了诸国的态度,其实变向的也是警告儒家。

其实在这个时代,儒家的处境也就是在魏国还混不错,齐国稍微好一些,因为有稷下学宫的存在,但稷下学宫可以说是纳百家之说的地方,自然不会让你儒家一家独大。

剩下在诸国可以说都不怎么样,但这中间不乏儒家自己嘬死。儒家眼中的蛮夷国度第一位的便是楚国,第二位便是秦国。其三便是燕国。

其实楚国当初并不是周的原有诸侯国,它只是一个部落联盟,用后世的话说,楚国的少数民族非常多,也就是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鬻熊是芈姓季连部落的酋长,在周阀商的时后,选择了周文王,率族人投靠周文王,臣属于周。因此得子爵封号。

实际上,周朝封号公,候,伯,子,男。子爵才是四等爵位可以说封号地位确实不高。立国之初也是穷的要啥没啥,连祭祀都要偷牛。

而当时的秦国秦非子都封了伯爵也比楚国高一级,所以说诸多的不满情绪,让楚国自立为王,并且脱离了周制,搞了自己的一套官阶制度等等。

转眼间分封天下过去了两百多年,这天下进入了春秋时期,此时的楚国也今非昔比。楚庄王治下的楚国,迅速的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这让楚国真正的成为了当时的王者,后来楚庄王又时不时的问鼎一下中原,到周天子那里刷一刷存在感,这逼的周天子欲哭无泪,于是周天子不得不承认楚庄王相王。

此时的楚国虽然名义上是一诸侯国,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与周朝并立,这就让楚国成为了礼乐制度的一个破坏者。

而当时儒家以孔子的克己复礼为目标,儒家最大的想法就是恢复周礼。因此,儒家对楚国的态度是绝对的鄙视,加上楚国本就是少数民族居多,属于中原诸国说的四夷之地。

那么楚国在儒家人眼里,那自然是野蛮,愚昧,暴发户,不通礼法,不尊天子的典型了。随后公子南游到楚,当时的楚昭王向往中原文化,欲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但令尹子西劝说楚昭王不要这么做,道理也很简单,就是孔子的这一套是克己复礼,说白了,就是孔子搞的是周文王、周武王那一套。

他要是成功了,还有楚昭王你什么事啊,哪里还有现在这么坐拥千里、南面称王的威风。楚昭王想想这事也对头啊,由此打消了赐土封地与孔子的想法。此后没过多久,楚昭王就挂了,孔子的儒学自然没什么机会在楚国发展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梗的存在,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但凡混的好一点的儒家,没人愿意去楚国,想想也对,自己的祖师到楚国游历一圈最后都败兴而回。

其实孔子的确实命运多舛,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不被后人所知的是孔子身材高大,且异常神勇,臂力过人,身高九尺六寸。根本不是什么文弱儒生的形象。想象一下,按照这个时代的一尺等于二十三厘米计算。孔子的身高两米有余了。

并且,孔子酒量非常厉害,从来都没喝醉过。这样的人才,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但无人收留,即便有人收留也尊之,养之,但不让其参与政事,最后郁郁而终,也确实是挺悲剧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不过这里也能看出,当时诸国对一个儒家的态度。其实想想也对,这个时代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足够引起诸国的重视甚至是猜忌,难以容身也在情理之中。没有人愿意养虎为患。

对于雷云习惯性的发呆,白冰,廖姜,郑姬早已习惯了,知道雷云在想事,此时也没人搭理他,随便他发呆。

但此时的书院内,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上上下下愁眉不展,田子方,谷梁赤以及几位书院的老者以及大司空,大司寇,大司徒,太宰分列而坐,堂下则是很多儒生和一些官员门生。

此时太宰艰难的开口道

“几位夫子,太师,现在这般情况该当如何?这雷云一天之中受封五国太师,这。。。咱们若是继续与其冲突,怕是最后后果难料啊。”

“夫子,太师,学生也以为,如今这局面,即便咱们在魏国扳倒了雷云,王上势必也忌惮诸国和雷云的五国太师的身份,不会处置雷云。”

“一旦雷云离开魏国,那时便是咱们河西一脉的死敌,此人做事向来无拘无束,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学生听闻,在冶炉城,他对威胁与他的中山国留吁氏族长曾言。”

“铸造的一把剑,换留吁氏的百条性命,多久可以杀光留吁氏全族的人,若是咱们把这雷云逼急了,真的用这个法子对付咱们河西一脉,到时候可如何是好?”

“嘶。。。。。大司徒,你此言当真?”

“学生不敢欺瞒老师,咱们负责征税,这消息在大梁匠人中早已传遍,这留吁氏当世便被吓的面无人色,这才有了长平中山欲以一万精兵留下雷云,斩草除根,但一万中山精兵竟然被这雷云的护卫给斩杀殆尽,这。。。。。真是让人始料不及啊。”

“什么?长平一战不是公子昂的卫队所为吗?不是说斩杀的就是一些中山的散兵游勇,乌合之众吗?为何现在成了一万精兵了?”

“太师,夫子,原来公子昂呈报给司寇府衙的便是这个说法,说长平遇袭,对方就是一些中山散兵,欲劫持雷云入中山。”

“当时我想,这公子昂的千人卫队也是咱们大梁精锐,仅次于魏武卒,有这样的战力也不足为奇,所以也就深信不疑。”

“可事后的传言越来越多,上将军庞涓也曾派人去战场验看,回来之后便不在提起此事,我询问上将军时他也是讳莫如深,不远明言,我这才暗中打探,也是日前才问到一些当时途径战场的商贾队伍,这才得知实情。”

“原来那雷云有一只卫队,身着黑色的甲胄,手持黑色的长刀,怪异异常,宛如死神一般,在战场上收割中山兵卒的性命,着实可怕之极。”

“坏了,如此说来,这狄甲是早以知情,这狄甲便是留吁氏族长之子,长平战败,留吁氏族长应该是回去中山之后受到了惩戒,这狄甲自然是为了报仇而来。”

“如此一来,咱们的形式不妙啊,弄的不好,咱们便会被拖入泥潭,这可如何是好?”

“太师莫慌,学生到以为,狄甲来魏国,从献宝,到怂恿王上铸造王器,随然有报仇的嫌疑,但是也计划缜密,并且此人知道进退,似乎不像是为了报仇不计代价的莽夫。”

“所以,学生以为狄甲来魏,并非单纯只为报仇,应该还有君命在身,若是只为报仇,大可行暗杀行刺之事。”

“但狄甲显然第一步是想在魏国站稳脚根,然后在做图谋,这样的做法,若不是有君命约束,似乎不会如此。”

“所以,必定是哪中山恒公想在咱们魏国买下间者,伺机而动。学生以为,咱们不妨先静观其变,若是真的与雷云最后闹的不可收拾,必要的时候便将这狄甲所为告知王上。”

“这样,咱们倒也算是大功一件,到时候即便王上有心剪除咱们儒家的势力,想必也不会无所顾忌,咱们当自保有余。”

“太宰,此计甚好,咱们便以计而行,这狄甲挑起事端,咱们便推波助澜,若是狄甲斗败了雷云,咱们则请回太子。若是雷云赢了狄甲,咱们就把狄甲献给王上,到时候咱们则可立于不败之地。”

儒家在算计,狄甲也在算计,魏王在算计,诸国都在算计,雷云自然也在算计。不过此时雷云的算计倒是和其他人不同。

他此刻,正在算计的自然也是别人想不到的,因为雷云清楚的知道,这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真到了关键时候,类似儒家和狄甲这样的临时联盟,必定不是稳固的。

但雷云对大梁的商贾圈子的行为,其实是一种震慑行为,因为雷云就是要告诉这些所谓的儒家门生势力,他雷云一旦动他们,儒家根本保不住他们。

因为雷云最担心的神情就是,一旦双方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这些商贾跟着起哄,对魏王施压,比如说针对白氏的商业体系做出打击,联手封杀,从货源上哄抬价格,从销售上衣价格打击。

因为这个时代的商业体系太简单,供应链的长度太短,往往进货的产地和销售的渠道存在高度的雷同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以一旦这帮人做出哄抬货源物价和销售渠道上而已砸价的行为,白氏这种规模较大的商贾,其实类似于后世的大集团企业,很容易反应不急而造成处处受制于人的情况。

一旦进货成本太高,出货渠道受阻,那不用说,必然是库存越来越大,现金流消耗加剧,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越大,倒的越快。

而商贾逐利,这种这对白氏的攻击一旦开始,哪怕开始阶段只是来自儒家的商贾势力,随后必然引发群狼效应,为了获得利益,一些原本中立,或者和白家交好的商贾也会扑上来。

雷云知道,和狄甲以及儒家的较量决定胜负还是在朝堂,但在分出胜负之前,必然要牵动各方势力参与其中。

那么现在雷云能做的就是下手狠,在狄甲和儒家还没有完全合力之前,在儒家还没有完全的倾尽全力与自己较量之前,抢先动手,把这些大梁的儒家势力尽可能多的减除掉。

这样即便狄甲和儒家最后完全绑死在一起,开始统一协调,动用全部力量对付自己之前,就已经被拖入了自己掌控的节奏之中。

同时对雷云最有威胁的势力,可能儒家和狄甲完全没有意识到,不是朝堂,不是世家,而是来自其他商贾的攻击。

所以,雷云必须在这些人完全明白,并且形成合力之前,拿掉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一股力量,只要先打掉这些随时可能扑上来的饿狼的狼牙,下来就是雷云的主场了。

说到底,王器铸造就是玩技术,而玩技术,狄甲不行,儒家不行,整个中山国都不行。自己可以随时把整个事态发展掌控在自己手中。

“大哥,你已经发呆一个多时辰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停一停,考虑一下吃饭的问题?”

“什么?一个时辰了,我有发呆吗?”

“大哥,你不只是发呆,还傻笑呐。”

“不可能,我怎么可能傻笑,你一定是看错了,是不是昨晚没睡好,出现幻觉了。”

“大哥,我发现你现在耍赖皮越来越高明了,怎么样,又想到什么好主意?”

“没什么,我在想,儒家除了咱们表面看到的,还有什么势力是咱们不知道的。”

“大哥,儒家在魏国说到底是以师为根,从文候到现在,五六十余年了,自然根深蒂固,势力涉及方方面面,但相对的,儒家的势力都在明面上。”

“不过大哥,这儒家的势力有大概有三股,一股在朝堂,也是最大的势力了。一股在民间,但也多是商贾而已。但我以为,最重要的一股便是这些世家贵族的门生。”

“他们其实和太子以及几位公子一样,所说拜入书院不过是为了学习,学成之后也不会的代表儒家,但是难免被儒家影响,毕竟是有所师承。完全不顾情面似乎也不可能。”

“若是他们暗中行事,比如说魏嗣的两个弟弟,如果在他们的母亲那里说一些事情,再通过这些给魏王施压,倒也不可不防啊。”

“还有,这些贵族宗室养的门客很多,即便他们不出面,而让这些门客暗中行事和咱们作对,或者探查咱们的消息,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前阵子跑到咱们的工坊和酒坊,糖厂那边去探查的就是这些门客,这些人当中不乏身怀绝技之人,有些人的身手不比影墨的人差,所以大哥,我看咱们还是要多多提防。”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战国之天下纵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