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一百三十五章 诸国情报机构 情报加密技术

“老兄,具我所知,这用间之术,始于夏,但是我就是不太了解这其中的典故,更不了解这天下诸国是如何用间的,还有你们的消息传递如何保密?朝堂上的相关机密奏报又如何防止泄密?”

其实雷云是真的不知道这些,尽管雷云知道阴符是姜子牙发明的,是太公六韬所载,后被广泛运用于春秋战国的军事活动和情报活动。但这仅仅是后世军事课程中的匆匆一带而过。

“兄弟,其实我对用间之术还真所知不多,我只负责军事上的消息传递,这个主要就是阴符,阴书。我只负责接收这些阴符和阴书然后将所得消息呈报王兄,所以我只能给你大概说说。”

“目前诸国都设有监军和护军或者候正之职,下有候、骑长等主管情报的军官,来防止兵变常常凭口籍和铁符来盘查往来之人,从中搜捕间者。”

“若是行军在外需要打探消息,一般就会派出斥候,骑长。候骑前去侦查,当然如有必要也可乔装打探。”

“咱们大梁为了缉捕往来暗探奸人,也设立有士师一职,名义上是缉捕盗贼掌管刑法,但实际上主要就是为了抓捕诸国安插在大梁的暗探,防止暗中联络,策反收买官员。”

“所谓士师之职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四曰犯邦令,五曰挢邦令,六曰为邦盗,七曰为邦朋,八曰为邦诬。”

“从成例来说,你知道咱们大周有一个天府吗?实际上天府才是暗探,暗庄,眼线,间者,的布置者。同时他们还掌管各项机密。”

“我告诉你,我这可不是说鬼话,你仔细听着。事关国之机密,军之机密,早在夏朝便有专人负责,当时的太史令将重要典籍专门珍藏在某一处,并派专人保管。”

“到了咱们周朝,便有天府一职,所谓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

“既事,藏之。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知治。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

“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媺恶。若迁宝,则奉之。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受而藏之。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三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

“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

“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璧羡,以起度,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疏璧琮,以敛尸。谷圭,以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大祭祀、大族,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兄弟,你仔细听,这些看上去没什么。但我告诉你,这天府,如今诸国都有,这便是掌控咱们掌握诸国各项政令,军机的最机密的地方。”

“所有的相关奏报与文书尤其是涉及机密的竹简,必须经天府送达君王,而为了保证这些竹简的内容不被窥视,封泥必须经过专人审视,完好无损才可呈送君王。若是泥封松动,那罪过可就大了。”

“即便是相关的官吏有机密呈送君王,也必须将竹简捆好后,用泥封涂抹,再盖上印信,让君王知道是谁呈递的公文。”

“然后将被泥巴包裹的竹简用火烤至干硬状态,亲自将其送交内侍再呈送君王,只有当封泥完好无损之时,君王才会把泥块敲开查看机密奏报之事。”

其实雷云倒是知道这个封泥法的保密措施,并且知道这种方式从周开始用,一直到汉朝时期,这一方法仍在被继续使用。

所谓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虽然以现代眼光看来,竹简这玩意确实太笨重,且记录的内容太有限了。

但也正是因为它这笨,重,大的特点,才使得封泥法的成为了最可靠的方法。因为道理很简单,只要一眼就能看出公文是否被旁人偷看过。

值得一提的是,封泥法在文件保密上的出色表现,使封泥法这个特殊的方法,在没有纸张的时代成为了最安全可靠的保密方法。

在纸的出现之后,很多人以为封泥法消失了,其实不然,因为封泥法进化了,变成了漆封,胶封和蜡封。

“至于说阴符,诸国都差不多,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阴符依长短符画不同,代表相应的消息。上面没有文字,即便被缴获,也无法得知详情。”

“而与阴符配合使用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成三片,分别送出,收到者在收到完整之后,拼接读出相关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目前诸国的阴书各自不同,但共同之处就是阴书中只有暗符或字验,当三份阴书拼接完整,读出的也只是暗符和字验,然后再对照约定好的阳书,才能最后得到相关消息。”

“我草,这不是密码本啊,居然还有防伪暗印?苏秦,这阴书居然和咱们的密码本差不多啊,这个可是太厉害了。”

“如此一来,这不是说,即便得到三份阴书,拼接出暗符和字验,没有阳书,也是屁用没有?”

“公子,不仅如此,当年武王阀纣,姜尚遇险,折断鱼竿为信物,交给信使突围而出找到武王,武王认出鱼竿便是姜尚心爱之物。”

“于是派遣人马解了姜尚之危,姜尚便与武王商量,创造了这阴符八种。后来被不断的改进,如今这阴符早已是千变万化。”

“为了确保传递的消息不被敌人截获后破解,当年姜尚做出了阴符和阴书,如果用公子造出的电报编码原理来说,这算两种通信密码,但姜尚还造出了一套尺寸形状各不相等的符器。”

“这诸国掌兵需要的虎符,就是阴符的一种同时也是符器。中山这种为画符,苏秦以为,咱们到不急于一时,他们传递消息,咱们则不断的拦截各种阴符的样式。”

“这阴符虽然难以破解,但样式总是有限,所能代表的信息也相对有限,咱们只要根据阴符发出之后,中山国做出何等反应,便知阴符的含义。”

“这期间只要加紧对已知线索的监视便可,不管是中山来人,送物,还是按兵不动,到时候咱们自会知晓其中的意思。以及时做出对应之策。”

没错,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在中国历史上,阴符和阴书的确实很难破解,但这种方法只能传递一些约定内容的情报,如果碰到比较复杂战场情况,便显示出很大局限。

而阴符,阴信的发展确实是使用了很长时间,后来演变出了不同的变化,比如说拆字法,密码法。

拆字法是基于汉字的书写特点对其字形、笔画、部首等实现拆分的方法,拆分后的汉字字形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只有经过细细推敲与缜密思考才能还原出本来的意思。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拆字法传递情报的例子可是太多了。比如在武则天即位期间,因为其掌管朝政大权的行为引起了裴炎、徐敬业等人的不满,使他们开始密谋反叛想要推翻武后的统治。

而裴炎作为内应,就曾经运用拆字法来传递各种情报,告诉徐敬业如何布置,以及最佳起兵反叛时间。

但由于有人告密导致消息走漏,裴炎被捕,还未发出去的拆字信件便这样落到抓捕裴炎的人手里,但随后,这些人都傻了,因为这封信上只有俩字。

抓捕裴炎的人虽然得到了信件,但信件之上只有青鹅二字,此时所有人都不解其意,也无法拿到裴炎的直接罪证。于是便把信件呈报武则天。

要说武则天不愧是一代女皇,更是一代才女,确实是文采非同一般,一眼就看穿了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信息。

裴炎在青鹅二字其中所要传达的意思是,将青字拆开,便是十二月的意思,鹅字拆开,则是我自与的意思,即你们十二月起兵造反,我在宫中做内应。

信件的秘密被破解后,裴炎被定罪谋反斩首,徐敬业和骆宾王的造反人马也很快就被击败。

此外,拆字法在民间的运用更加广泛,对联、作诗、猜谜,拆字,算卦,其中尤其是摆摊算卦的人,你写一字,便可给你算出一些东西,虽然是娱乐居多,但拆字法在民间运用的确实广泛。

在后汉书中所记载的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把千里草比作董字、十日卜比作卓字,说的就是董卓专权的情况。

但拆字法的局限性也很大,只要熟悉汉纸结构的人,可以轻易的看穿并猜出字面上蕴含的情报信息,所以这个法子没有被大规模的作为信息传递的手段。

在汉武帝时期,为了支持大规模的对匈奴作战,一种密码法出现了,其实密码法开始阶段很简单,比如说按照一二三四这些数字,分别附于不同的意思。

比如说,一是进攻,二是防守,三是备战,四是撤退等等,但开始附于这些数字的含义还是太简单。很难传递大量的情报信息。

时间到唐宋时期,密码法得到很大改进。当时的进士曾公亮曾收集了四十个常用的军事情报符号记录在《武经总要》中,如一、请弓;二、请箭;三、请刀;四、请甲;五、请枪旗……四十、战小胜。

每当军队出发前,将领都会获得一本将以上代码重新编排顺序的密码本,用以日后的军事情报传递。

此时的密码法其实进步已经很大了,最起码通过数字的组合已经可以传递相对大量的信息和战场动态。

明朝时期,戚继光发明了反切法,将情报传递时的保密性和方便性再次前进了一大步。反切法是一种将不同字的注音打乱并进行重新编排的一种方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即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合起来凑成一个完整的读音,再让情报接收者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猜出这个读音所代表的字,从而获得有效的情报。

“你的意思是咱们先观察,这个阴符已经发出,也就是说中山肯定要做出反应,到时候咱们便知道了这个阴符图形被赋予的含义是什么。”

“只要他们之间多几次通信,咱们就能多掌握几种中山的阴符,并且知道其中的含义,只要他们不更换阴符对应的意思,咱们很快就能知道他们传递消息的具体所指内容。”

“那么或许咱们不但可以知道这阴符的意思,还能在必要的时候发出阴符消息,引导中山国做出相应的反应对吧?”

“没错,公子。苏秦确实有这个想法,现在正在铸造王器,王器一日不成,势必三方胶着,大家你来我往,各自出招。”

“但狄甲在这三方中最弱,他的依仗在中山,所以咱们出招之后,他的应对必定迟缓许多,所以,他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尤其是在大事上。”

“那么咱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完全放开他,只针对儒家展开相应的行动,比如说刚才公子的要粮,要肉。并且苏秦以为,咱们还可以要钱。”

“试问我为魏王打造王器,你们又找不到相关的物质和矿物,那么还要我在封地自己开采,这人工吃喝,钱粮调度所费不少。”

“既然魏王有令咱们可以征调物资,那么苏秦以为,咱们索要钱粮征调完全合理,不仅如此,咱们还可以征调与儒家有关的一些商家的钱粮物资。甚至是一些与铸造无关之物。”

“好,这办法好,兄弟,咱们先打狗,主人自然会出来。这帮人把利益看的很重,一旦这些人乱起来,而儒家的人对王器铸造又一窍不通,必然会找狄甲询问相关事宜。询问咱们征调的物资钱粮是不是事关王器铸造。”

“那么必然会导致狄甲不断的向中山发送消息,甚至动用城内更多的暗线以应对咱们的乱出招。这样咱们虽然有借助王器铸造敛财的嫌疑,但是也已让这三方僵持的局面完全打破。”

“到时候咱们反而可以将他们全部调动起来,他们动起来了,破绽自然会越来越多,咱们自然可以从容的应对局面。”

“即便咱们敛财,王兄责怪,也必然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再说这王器打造前所未有,谁知道到底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咱们到时候也自然有咱们的说辞。”

“没错,公子,这正是苏秦的本意,我就是让他们忙,让他们动,让他们乱,只有他们乱起来,咱们才能稳,若是三方僵持,以静制动,一旦他们准备充分,则咱们应对起来,也比较吃力。这样下去,公子的根脚早晚会被人家知道,到时候就非常不利了。”

“儒家树大根深,狄甲背后是中山国,而咱们根基太浅,高阙又不能过早暴露。所以,咱们必须让他们动起来,乱起来。”

“好,苏秦,按照你的意思去办把,有什么想法你和墨察商量,不必事事报我。”

“是,公子。”

“公子,苏秦还有一事。”

“你说。”

“公子,这阴符和阴书确实和咱们的电报码相似。公子若是有兴趣,苏秦这里倒是有一篇文章,名曰黄帝阴符经,不知公子有没有兴趣?”

黄帝阴符经,此时雷云脑中急速的闪动,他却是知道这个阴符经,这本经书很奇怪,有人认为他是黄帝所作,有人认为他是他人伪做,假托黄帝之名。而疑似作者有黄帝,苏秦,寇谦之,李筌。

有人读了说这是神仙抱一之道,有人认为它是富国安人之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强兵战胜之术。还有人认为老子的道德经脱胎于阴符经,或者说是道德经是阴符经更深层次的读解。

总之这本经书很奇怪,如果你是和修道之人那么你看这经书就是修炼之法,如果你是个医者,那这就是一本养生经。

如果你熟知兵法,那这本经书就是一本兵法,总之很极端,甚至有人说经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

其实想想养生之道需要隐喻吗?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吧,所以又有人说,愚不可及的是吧一本惊世的经书看成养生之道。这才是天下白痴做的事情。其实雷云倒是真没看过这本所谓经书。

“当然有兴趣,苏秦,别卖关子了,说来听听。”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这便是阴符经吗?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人都给阴符经做过注解。后世的对这个经书的注解更是有上百种之多。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感觉这样的语气似乎不像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应该是了不起的人所写。

天有五贼,五贼在心。是喜怒哀乐思吗?

“公子以为这阴符经如何?”

“哈哈哈,苏秦,我到认为啊,每个人读这本经书的心境不同,所长不同,读出的意思也不同。兵家看着经书自然是兵法,医家看了自然是养生,你看了当然是纵横之术。”

“当然,儒家看了也会有自己的说法,百家看了自然也会有百种说法,这书倒是真的是奇书,不过我要说我看到了什么?”

“我可以直接告诉你,我看到的是天道,是原理,是人性,是宇宙苍穹,也是苍生百态,因为在事物原理的阐述上,道理都是相同的,所谓一理通,百理通。”

“比如说这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还有这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咱们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说这些事情,不放跳出来看,站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五贼,有些人看了会认为是金木水火土,这说法没错。有些人会认为是喜怒哀乐欲。还可以是色声香味触。”

“当然也可以是风寒暑湿燥,东西南北中,酸咸苦辣甜,心肝脾肺肾,自然也可以是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如果我以工学的角度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宇:四方上下,即空间。宙:古往今来,即时间。此时如果我想得道成仙,那么我必然在乎的是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这几个字。”

“为什么?这是修炼啊,成仙啊,成仙之后可不是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吗?”

“但是显然他忽略了宇宙也代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里如果是兵家,时间换空间,空间也可以换时间,一切都看敌我力量的对比和选择相应的战略决策。难道不是这样吗?”

“这里,写经书的人是在进行原理性的阐述,比如说光的直线传播,比如说万有引力,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我的教材你也看过,只不过这是一些定律。”

“所以说咱们不必纠结于这本阴符术到底说的是什么,这里读书人的认知局限性限制了他的理解,最后我告诉你,我听了经书的全部内容,总结只有两个字,明理。”

“只要咱们掌握了事物的基本道理,那么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读书的上乘境界,如果只是执着于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那就落入下乘了。”

“公子,苏秦得此阴符经,每每细细研读总是不得其意,公子睿智,苏秦心悦诚服。”

“兄弟,你太神了吧,我还在这揣摩这阴符经什么意思,你居然跳出了这层,到更高的层面上理解此书,我算是服气了。厉害,厉害。”

“行了,咱们哥几个就别在这相互吹捧了,按照前边说的,咱们各自行事吧,好好的给他们搅和一下。”

“白恒大哥,这次要你亲自出马了,拿出你恶少的风范,带着影墨的豪侠,把这儒家的那些狗腿子给我狠狠的敲一下。”

“好嘞,这事我擅长,绝对没问题。”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战国之天下纵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