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 第251章 得到比失去多,就是幸福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251章 得到比失去多,就是幸福

作者:明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8:16:34 来源:88小说

陈知年把宋文老师当父亲一样尊敬、爱戴,现在宋文老师病了,她是肯定要回去看望照顾的。宋文老师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现在宋文老师生病了,照顾他的也不过是曾经教过的学生,例如李仁杰和他的家人。

但李仁杰作为青山镇的一把手,肯定忙,所以陈知年做好了长住青山镇的准备。

周辞白不放心陈知年一个人回去,所以一家三口一起回青山镇。周小也不是第一次出远门,却是第一次回青山镇。

说起来,陈知年也很久没有回青山镇了。

这几年都在忙,忙着赚钱,忙着经营自己的小家,感觉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家乡的消息更多来自宋文老师的信或者是老乡们的八卦。

修了路,建了汽车站,建了图书馆......一样一样,陈知年都有捐款,但就是没有回来看过。陈知年相信李仁杰会把捐款落到实处,不用担心。

“这条路修得不错。”汽车飞驰在回青山镇的路上,陈知年看向公路两边不停变换的景色,略感欣慰。

青山镇越来越好,这是她的愿望。

虽然,她从小就想要走出小山村,但这毕竟是她的家乡,当然希望它越来越好。

“青山镇变化很大。”周辞白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青山镇能有这样的变化。周辞白第一次来青山镇是陪着陈知年一起回来办出阁酒。那时候的青山镇算得上是‘山清水秀’,但交通不便,道路窄小并且坑坑洼洼,车从上面开过能把人的屁股颠簸出八瓣。

不过几年时间,青山镇竟然修出了一条高标准的水泥路。

陈知年和周小也一起趴在车窗口,看着外面一闪而过的风景。周小也叽叽喳喳的在说话,“妈咪,是牛牛。”

“妈咪,小兔子。”

“妈咪......”

周小也很兴奋,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小动物。

陈知年却兴致缺缺,她在为宋文老师的病情担心。

长大了,就免不了的要经历生老病死。

小时候,想要拼命的长大,因为只有长大了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长大了才发现,人生有这么多的无奈,这么多的无能为力。

看到陈知年一家三口,宋文老师很高兴,“你们怎么回来了?”

“老师。”陈知年声音哽咽,心口好像被大石块压住,钝痛钝痛的。宋文老师老了很多,头发白了,脸颊消瘦,眼窝深陷,曾经神采奕奕是光彩的双眼也变得黯然无光。

“老师。”陈知年拉住宋文老师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手,眼泪刷刷的流。

这几年,陈知年结婚生子,公司越做越大,也越来越忙,虽然一直和宋文老师通信但也很久没有见面了。乍一看,宋文老师已经没有了记忆中的儒雅模样,变得消瘦苍老。

因为当年的那场运动,宋文老师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而且他把大部分的工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自己的生活清贫清苦。

“哭什么?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宋文老师看得很开,不是看淡生死,而是明白在生老病死面前,人的力量是渺茫的。

再说,他这辈子也没有什么遗憾。

他这一辈子就想教书育人。虽然曾经遭受过挫折,曾经伤心失望甚至绝望,但也挺过来了,迎接了新世纪的到来。

看着青山镇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他也能安心了。

当年,他是逼不得已身不由己的来到这里,困顿,迷惘,绝望,痛苦,他都经历过。时代赋予他的伤痛,让他无比痛恨身处的环境,讨厌身边愚昧无知的人,迫不及待的想要逃离。

但身为一个老师,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家一直愚昧无知下去,不能接受身边有这么多的睁眼瞎、文盲。

他努力,即使别人不理解。

他坚持,即使在别人眼里,他很傻。

但是,他不愿意也不会放弃。他希望这片土地上朴实憨厚的人能重视教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年复一年,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青山镇的教育事业,教出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不管这些学生是走出去还是回来,都为青山镇的教育事业做了贡献。

幸好,在他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青山镇教育事业的大变样,他没有遗憾了。

宋文老师的病来势汹汹。在陈知年回来之前,李仁杰就带送他倒市医院检查,不过医生不建议住院,因为浪费钱。

即使住院,也不过是多活十天半个月而已,在医院就免不了的要打针吃药,浪费钱不说还遭罪。

还不如回家休养,开开心心的走,没有必要在医院。

宋文老师也不愿意住院,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也做好了离开的准备。曾经,他埋怨老天不公平,但相对很多人来说,他很幸运,他不仅等到了黎明的还迎接了新世纪。

陈知年也问过医生,去更大更好设备更齐的医院有没有可能?医生摇摇头,宋文老师的器官已经衰竭,而且他老了。

而且,宋文老师的身体在三十年前就被狠狠地败坏过。

医生让陈知年尽量让病人高兴些,开心些,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宋文老师不喜欢医院的气味,陈知年好李仁杰商量后,决定不住院把宋文老师接回家照顾。陈知年每天和宋文老师聊天,说说小时候,然后再说说‘幸福家居’。

周辞白则变化花样给宋文老师做好吃的,再加上有周小也在旁边活跃气氛,宋文老师不管是心情还是精神都好了很多。

但陈知年知道,这些都是表面的。

陈知年推着宋文老师出来散步,路过的人笑呵呵的和宋文老师打招呼,知道宋文老师病了都让他好好养身体。

“青山镇的山山水水啊。”宋文老师有些感慨,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白的云......干干净净。

虽然青山镇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真的环境好,空气也好。

“满眼的绿色。”宋文老师笑了笑,然后和陈知年说起当年教她写作文的一些趣事。宋文老师教她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形象,要生动,要贴合实际......宋文老师还记得陈知年曾经把青山镇的山描写成艾团子。

宋文老师对青山镇的感情比他们镇凌江的水还要深。虽然来青山镇是无奈,这里的人也愚昧无知,但宋文老师慢慢喜欢上这里。

宋文老师病了,曾经教过的很多学生陆续回来看望。有人因为工作原因,看过老师后又离开,有人留了下来和陈知年一起照顾老师。

这些年,宋文老师的大部分工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这些学生都感激老师的帮助,如果没有宋文老师就没有他们的现在。

看着自己教过的学生出息,宋文老师也高兴,很庆幸,他这一辈子没有白过。

“希望你们都能不忘初心。”这是宋文老师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

宋文老师走得很安详,在睡梦中去世。宋文老师的最后几天,陈知年和李仁杰还有好几个学生都陪着他,宋文老师是在学生们的关爱和不舍中离开的。

陈知年和青山镇中学商量后,在学校设了灵堂。接到宋文老师去世的消息,很多从青山中学毕业的学生纷纷赶了回来。很多受过宋文老师帮助的人也从不同的地方赶来。

“阿年。”周辞白很担心陈知年,但却说不出‘节哀’两个字。周辞白能理解陈知年的悲痛,宋文老师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宋文老师于陈知年,是亲人,是父女。

周辞白不知道怎么安慰陈知年,只能跟在她身后,陪着她帮着她一起忙碌宋文老师的葬礼。

陈知年和李仁杰一起为宋文老师的葬礼忙碌,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又掉了。虽然难过,但陈知年却没有像林萤光去世时那样悲痛欲绝。

她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习了面对,正视。陈知年很悲哀的发现,原来生离死别也是能习惯的。

或许习惯的不是生离病死而是疼痛。

痛多了,就会麻木,然后心硬如铁,然后麻木不仁。

“累了就休息一会。”周辞白很心疼‘嗖嗖’掉肉消瘦的陈知年,摸着她因为休息不够而略粗糙的脸,“别把自己累坏了。”

“我没事。”陈知年靠在周辞白身上,“就是有些难过。”

难过又失去了一个亲人。

但生活还在继续,她还有很多爱她关心她的亲人,所以必须打起精神继续生活,因为这样才对得起那些离开的亲人。

因为来送宋文老师的人很多,陈知年好李仁杰特别忙,忙起来就没有时间伤心难过。大家经过商量,把宋文老师葬在青山镇最高的山上,让他一直看着青山镇发展得越来越好。

虽然青山镇有很多缺点,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陈知年坚信它会越来越好的。

宋文老师去世了,来送宋文老师的人又陆续离开。但,陈知年一家三口还留下青山镇,住在清水村。

陈知年教周小也小朋友种红薯,拔花生,抓青虫,让他明白‘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陈知年还恶作剧的哄周小也尝一口小辣椒,让他辣得气鼓鼓直跳脚。

看陈知年和周小也相处得快乐,周辞白也放心了。他一直担心陈知年把伤心难过压在心底,这样憋着反而比发泄哭出来更影响身体健康。

看着和周小也打打闹闹的陈知年,周辞白松了一口气,庆幸有儿子在。

陈知年只是想通了而已。

长大是一个得到的过程,学识、见识、阅历、房子、车子,还有朋友、亲人。

遇到很多,得到很多,拥有很多。

当然,长大也是一个失去的过程,天真、亲人,还有年少无知的快乐。

有得有失。

有人失去比得到多,有人得到比失去多,而她陈知年属于得到比失去多,所以她更应该善待生活,不辜负每一天。

陈知年带着周辞白和周小也玩遍她小时候喜欢的游戏,然后上山找鸟蛋,下河摸鱼,还带着周小也去回音谷玩。

陈知年对着回音谷大喊“周小也,妈咪爱你。”

回音回荡在山谷。

一圈一圈,一句一句。

周小也惊讶的瞪大眼睛,“妈咪?”

“你试试?”

周小也眨眨眼,学着陈知年的样子,双手拢在嘴边,使劲大喊,“妈咪,我爱你。么么哒。”

山谷传来“妈咪,我爱你。么么哒。”

一样的话,一样的语气。

周小也惊呆了,但也高兴,对着山谷喊了一句又一句。

陈知年玩心大起和儿子,跟着儿子大喊。周辞白抱着水壶站在旁边,满头黑线的看着幼稚的老婆儿子。

“要不要喝水?”

陈知年和周小也异口同声,“不要。”

不要就不要吧。一会喉咙沙哑就知道找他要水。

玩够了,一家三口手牵手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夕阳西下,橘黄色的阳光洒满大地。

“儿子,你看火烧云。”陈知年晃晃儿子的小手,“漂亮吧?在羊城因为视野限制,很难看到这样壮观的火烧云。”

“好看。妈咪,我想骑黄牛。”

傍晚了,辛苦劳作一天的农人扛着锄头乐呵呵的回家,放牛娃也骑着黄牛从山里出来归家......周小也看到坐在牛背上唱山歌的放牛娃后,也想来一出‘牧童骑黄牛’。

“好。”

陈知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她小时候也常骑在牛背上,但那感觉......好像忘记了。陈知年和周辞白一起把儿子送上牛背,然后一人一边护着他。

“妈咪,我想唱歌。”

“可以啊。妈咪教你唱青山镇的童谣。”陈知年得意的扬起眉,“妈咪最喜欢的童谣,唱得最好听了。我唱一句,你唱一句。”

母子两人唱得高兴。

有些高兴和音是否在调子上没有关系。

周辞白看着沐浴在橘黄色阳光下的母子两,目光温暖。

------题外话------

文文正式完结了。

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下一本再见。

么么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