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 第219章 其实,都知道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219章 其实,都知道

作者:明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8:16:34 来源:88小说

看到陈知年的车,周辞白难得的快步跑过来,然后帮忙打开车门,“外婆,小心些,别碰着了。”外婆第一次坐小轿车的时候,就不小心碰了头。所以,周辞白每次都小心提醒。

外婆笑呵呵的拍拍周辞白的手背,这么细心,很难让人不喜欢。反正不管是爸妈还是外婆,对周辞白是越看越满意。

人家都说岳父和女婿是天生的情敌,但阿爸对周辞白也越来越满意。总觉得陈知年能嫁给周辞白是她的幸运,是祖宗保佑。

每次,陈知年纠正阿爸,说‘这是我火眼金睛’。明明就是她眼光好,和祖宗有什么关系?陈知年真的很无语,不管大事小事,村里的人都喜欢和祖宗扯上关系。

好的,是祖宗保佑。

不好的,是前世不修。

有时候,陈知年都很怀疑,难道周辞白真的好到让爸妈忽略他抢了他们的宝贝女儿的事实?为什么总是一副‘娶我女儿,委屈你了’的脸?

陈知年最受不了爸妈常和周辞白说‘我家大妹脾气不好,你多包容’。

Excuseme.

她什么时候脾气不好了?

外婆也常对周辞白说‘虽然我家大妹很多缺点......’

不好意思,有谁没有缺点吗?

难道周辞白就没有缺点?

陈知年常常怀疑,周辞白才是亲生的,而她是来和婆婆抢儿子的。她和周辞白要结婚,爸妈不是考验、要求、警告周辞白要对她好,而是再三叮嘱她,要对周辞白好些,要好好过日子。

是不是搞错对象了?

叮嘱不是应该对周辞白这个女婿吗?

为什么是她这个要被摘走的小白花?

每次听到爸妈说‘大妹脾气不好,性格不好,你要多包容’,陈知年就想要翻白眼。

爸妈还常常感慨,为什么他们就养不出像周辞白这样的儿子来?

陈知年站在车门边,看着周辞白对外婆和爸妈殷勤。

“爸、妈,你们也小心些。”

“这酒店真豪华。”

“里面的饭菜很贵吧?”

“看这门口就不一般。像个公园。”

......

陈知年和周辞白在旁边等着,等着外婆和爸妈欣赏泮溪酒家的大门口。

土包子?

有什么关系?

高兴就好。

“小周,你爸到了?”

“到了。在里面和外公、舅舅说话呢。”

虽然外公、舅舅觉得周进步对周辞白不关心,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也感激周进步把周辞白送过来。

周辞白的到来让他们无望的生活多了几分色彩。

“走吧。我们进去。”周辞白小心扶着外婆,给外婆介绍泮溪酒家。

外婆对什么都感兴趣,见到什么都要问一问。周辞白耐心、认真,不管外婆问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好笑,他都详细解答。

语言通俗易懂,直说到外婆懂为止。

外婆不明白?

周辞白就比划着,比喻着。

陈知年都佩服他的耐心,真不愧是儿科医生,哄外婆就好像哄孩子一样,一套一套的。

外婆明显吃这一套,乐呵呵的,笑得大声。

陈知年和阿妈对视一眼,都明白,外婆笑得大声是为了让周围的人注意到她,这也是外婆炫耀的一种方式。

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会觉得羞涩,但外婆不会,她只会觉得兴奋。陈知年和外婆趁圩,外婆会莫名其妙的突然的高声说一句‘什么?你考试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

陈知年和阿妈都了解并习惯了外婆的操作。

周辞白却有些不习惯,因为看过来的人多少带着一点点打量,带着一点点笑意,这笑意里多喊着嘲讽。

即使周辞白这样对周围事物淡然的人都忍不住的脸红。

外婆笑得大声,说话也大声,还喜欢摸酒店大堂的摆设,然后还要加一句‘这东西好看是好看,就是浪费了’。

“为什么要摆这些东西?这里不是饭店吗?饭店最重要的不是饭菜好吃吗?”

“花里花俏的。”

周辞白眼角跳了跳,因为他看到带他们进去的迎宾嘴角抽了抽,脸上明晃晃的写着‘土包子’。

陈知年有些好笑的看着周辞白,偷偷朝周辞白眨巴一下眼睛,同情三秒钟。

“笑什么?”阿妈一巴掌拍在陈知年的后脑勺上,然后对着还在当‘好奇宝宝’的外婆喊,“妈,赶紧进去吧。别让亲家等久了。”

阿妈很想说,就算是好奇也应该稍微克制一下。

不知道这样东张西望的行为很土包子、很不礼貌?没看到路过的人正露出嘲讽、鄙视、不屑的笑容?

外婆最喜欢的就是哗众取宠,要的就是关注,不管别人是夸赞还是鄙视。

“妈,别让亲家等久。”阿妈拉着外婆,让她注意一下形象,“这里不是青山镇,是羊城。”不知道很多人都在看笑话吗?

被人当猴戏看,真的不觉得羞耻?

如果可能,阿妈真的想要离得远远的,假装不认识。

真的太丢脸了。

外婆剐了阿妈一眼,“我知道这是羊城?做人不能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己过得好才是真的好。你管别人喜欢还是讨厌?你管别人是夸赞还是鄙视?我又不吃别人家的米,谁管的着?我高兴,我喜欢。”

“我为什么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别人鄙视我一个乡下来的老太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礼貌没有教育。”

外婆冷哼一声,“说不定他们吃的米还是我种出来的呢。”

“谁说城里人就高人一等?城里人就不吃饭,不拉屎了?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外婆翻个白眼,“哼。”

阿妈抿抿嘴,不想说话。

有人听了外婆的‘大言不惭’后直接笑了。

“外婆,周辞白外公和舅舅还在等着呢。”陈知年拉住外婆的手,“我们赶紧进去吧。一会吃晚饭,我们再出来逛逛、看看。泮溪酒家的风景很不错,旁边是荔湾湖公园......一千多年前是南汉王流产的御花园‘昌华苑’的故地......我们先吃饱喝足,再出来看风景。泮溪酒家的菜,色香味俱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国家特级酒家’‘老字号’......很多领导、外宾都来这里吃饭。”

陈知年拉着外婆的手,靠在她耳边小声说道,“一般人吃不起呢。”

“外婆,一会你好好品尝,回家好好的说说,让村里的人馋一馋。”陈知年晃着外婆的手,冲着外婆笑的狡猾。

“我们进去吧。”

“好。进去,可不能让亲家等太久。”外婆拍拍额头,拉着周辞白的手就走。

至于走那边?

不知道。

看着路就走,还是周辞白拉住她,“这边。”

阿妈无奈的摇摇头,然后看一眼陈知年,“毛毛躁躁。”

陈知年??

谁说呢?

为什么她觉得自己被内涵到了?

陈知年才不承认自己毛毛躁躁呢。

两家人正式见面。

“外婆,爸妈,这是周医生的外公、舅舅、爸爸。”陈知年笑着给家人介绍周辞白的家人,“外公和舅舅姓全,爸爸姓周。”

“这傻孩子。”外婆抬手就在陈知年的肩膀上拍了拍。外婆很自来熟,很快就拉着外公说话,话里话外都是夸赞周辞白外公身体健康,龙马精神。

陈知年差点没忍住,笑了出来。外婆说的成语大部分是家里过年时候贴的小对联,现在被外婆拿来假装有文化。

在外婆说完‘出入平安’后,陈知年拉住她的手,“外婆,喜欢喝什么茶?”

“大麦茶,解腻养胃。”

陈知年满头黑线,“外婆,没有。”

“那金银花茶,清热解毒、消热降暑。虽然还没有到夏天,但这天气也越来越热了。”

“没有。”

“你不是说这是什么老字号、特级酒家吗?怎么什么都没有?”外婆嫌弃的剐过来,不靠谱。

陈知年抿抿嘴,告诉自己,这是外婆,要温柔,她是一个温柔的女孩儿。

“既然什么都没有,那就随便吧。你问问外公和舅舅喝什么?”外婆抬手又在陈知年的手臂上拍一巴掌,“不懂事。”

陈知年默默安慰自己‘我是一个温柔的女孩,我是一个非常温柔的女孩。’

外公和舅舅还有周进步先到,分别点了自己喜欢喝的茶。

剩下陈家不太喜欢喝茶的几个。

外婆很豪爽的摆摆手,“什么茶都可以。”然后和全外公聊天,“我不太喜欢喝茶。不就是一种树叶泡的水?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这绝对是大实话。

同样喜欢‘树叶泡的水’的外公、舅舅、周进步同时低头看一眼茶杯里的茶,沉默。

陈知年想要捂脸,赶紧转移话题,不让外婆说出更雷人的话来。

陈家和周家,两家人第一次正式见面。

虽然外婆时不时的舌吐‘闪雷’,但气氛还是很好。

陈知年的爸妈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都是老实人,不会因为男方家里有钱就狮子大开口,更不会提一些不靠谱或者很奇葩的要求。他们只会为女儿着想,所有的想法要求都以女儿未来幸福为前提。

周进步有些意外的看向陈大海夫妻。

周进步也曾经在乡下生活过,见过很多农村人,和不少农村人打过交道,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无知。

他见过很多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农村人。

也见过很多朴实憨厚,觉得吃亏是福的农村人。

但像陈大海夫妻这样关心孩子未来幸福的,却没有。

辛苦养大的女儿要嫁人了,唯一的要求是希望男方难善待女儿。不要钱,不要权,车房、存款什么的统统没要求。

理由也很简单,他们的女儿想要钱,有本事自己赚。

这理由,硬核得无法反驳。甚至让周进步一度错觉,以为嫁女儿的人是他。

不过,陈知年也的确会赚钱。不过毕业一年不到,就已经有了一家门店,一家公司,一个大仓库。

虽然说陈知年能有今天主要靠林萤光,但人脉也是能力的一部分。如果在京都,在周家的庇护下......周进步看向陈知年,觉得她应该会走得更远。

虽然陈大海说不要彩礼,但周进步作为周辞白的父亲,怎么可能没有准备?他被亏欠唯一的儿子要结婚了,周进步怎么可能没有表示?

自从去年见过周辞白和陈知年后,周进步就开始准备了。虽然和周辞白相处的时间很少,但周进步还是了解周辞白的,看他好陈知年相处的小细节就知道,如果没有意外,周辞白以后的妻子只会是陈知年。

果然。

两人要结婚了。

虽然说陈知年能赚钱,但周进步还是为他们准备了不少东西。

房子、车子,肯定是必须要有的。

至于钱,更不能少。

他的权,周辞白不沾边。

但他的钱,肯定是要留给周辞白的。

他亏欠了十几年的儿子......要结婚了。周进步双手有些颤抖,心口好像在发酵,疼得厉害。他甚至分不清楚是高兴还是难过。

高兴儿子长大了。

难过,儿子在他的忽略下长大了。

妻子在去世的时候,拉着他的手,让他照顾好儿子,让他给儿子找个好妻子......他两样都没有做到。

不知不觉,曾经调皮捣蛋,会吵闹,会朝着他咆哮,会和他争吵的儿子长大了,长成了他想要的模样。

但是,周进步后知后觉的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模样。

听到周进步给陈知年和周辞白准备的东西,大家都觉得有些意外,然后又觉得应该。外婆略带感慨,“做父母的就想给孩子最好的。”

“现在生活好过了。以前,娶个儿媳妇能把家底掏光。辛辛苦苦一辈子,就为了孩子。”外婆满心的感慨。

以前啊。

日子真的太难过了。

她嫁女儿的时候,就几十块钱。

短短十几年间,生活翻天覆地。

“什么时候结婚?日子定在上半年还是下半年?”周进步希望尽快确定婚礼的日子,因为他需要提前把时间留出来。

作为父亲,如果缺席儿子的婚礼,应该会成为他们父子两人的遗憾吧。

结婚需要准备什么?

婚礼在哪里办?

一样一样的商谈。

婚礼在羊城办,这是陈知年和周辞白商量后确定下来的。既能方便周辞白的朋友、同事、同学,也能方便陈知年的亲戚朋友。

陈知年的大部分亲戚都在羊城或者东莞工作,只要确定时间,相信很多人都会抽空到场。其实,陈知年觉得没有必要请太多人。

一些关系已经疏远的亲戚就没有必要邀请了。还有一些关系一般的老乡也没有必要。就两家人,还有一些亲近些的亲戚,和平时常来往的同学、朋友。

但周辞白说,人生就一次。

既然办了,就办到最好。

周进步看看周辞白再看看陈知年,最后什么也没说。虽然很希望周辞白能回京都周家办婚礼,但也清楚,周辞白的同学朋友都在羊城。

多年过去,周辞白的家在羊城。

至于京都周家?

和周辞白已经没有太多的关系了。

莫名的,周进步心口发疼。如果生活可以重来......他可能还是会把周辞白送走。有些选择关乎太多的东西,不管什么时候,结果都是一样的。

除了婚礼,青山镇的姑娘出嫁还要回老家办出阁酒。出阁酒对青山镇的姑娘来说很重要,像陈晚秋那些没有真正结婚的姑娘,都坚持办出阁酒。

在青山镇,可以不办婚礼,但一定要办出阁酒。再穷的人家,也不会在出阁酒上省钱。对青山镇的姑娘来说,出阁就是正式长大了,要离开娘家开始新的生活了。

祝福。

期盼。

总之,一句话,出阁酒不能少。

婚礼前,先出阁。

外婆说要先请人算日子,出阁的日子,领证的日子,婚礼的日子,统统都要找算命先生算、算、算。

周进步眼角跳了跳,很想说‘没有必要迷信’,但看岳父和大舅子都一脸认同的表情,只能把到口边的话吞回肚子里去。

在场的人中,他的意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顿饭下来,大事小事基本都已经商定了方向。

周家豪爽,陈家老实,很多事情都是只听两个年轻人的就好。

至于陈辞年和周辞白?

两人都是爽快的性子,遇事不会犹豫不决。

所以事情商谈得特别的顺畅。

周进步也松了一口气,在来之前,他就担心陈知年的父母太过胡搅蛮缠或者贪得无厌,想要靠女儿一朝致富。

倒是意外了。

刮目相看。

吃饱喝足后,陈知年和周辞白带着外婆和阿妈出去走走,欣赏一下这个被外宾和领导青睐的驰名酒家。

阿爸则留下来陪外公和舅舅,还有周进步聊天。

说说周辞白,说说陈知年。

“听说,一直都是她带着弟弟妹妹在家生活?”外公最欣赏陈知年的就是坚韧,像乡下的藤草一样,不管在何种环境都能让自己活得很好。

环境好,她能活得舒心。

环境不好,她同样能让自己活着,活得比很多人好。

外公想到妻子,想到女儿,如果有陈知年的这份坚韧,有她的这份随遇而安洒脱,应该也不会红颜薄命早早就去了。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只有坚韧得像草一样的人才能活得下来。

所以,在第一次见陈知年的时候,外公就很喜欢。在困难中坚强长大,却不移兴致,依然信任世界,对世界对社会持有善意,这很好。

阿爸微微的略带无奈的叹口气,“生活太难了。”家里有四个孩子,如果只留在乡下种田的话根本就养不活。

为了养活孩子,为了让孩子能上学,他们夫妻只能出来打工。开始几年,家里的老人还在,有阿公阿婆照顾,孩子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但是,等家里的老人相继去世后,孩子的生活就难了,特别是陈知年这个大姐。一个大人带着几个孩子生活都难,更不要说陈知年自己也是一个孩子。

一个也需要照顾的孩子去照顾另外几个孩子。

想想就心酸。

阿爸双手在脸上揉了揉,“有时候想想......”真的对不起孩子。但是,生活所逼,有什么办法?

不出去打工,他们的生活只会更艰难,更苦。

“不过,她很聪明。”从小,陈知年就聪明,有心计,也会算计。每年,他们夫妻出门打工之前,都会给陈知年留下学费和生活费。

她每年都会把账目记录得清清楚楚,交了多少学费?买了几套衣服?生活用品又花了多少钱?

清清楚楚。

一目了然。

为了省下卖粮食的钱,她还带着弟弟妹妹种了三亩田。她跟着村里的人一起育秧苗、种田、收割。

什么都不懂,就请教村里的老人,跟着别人学。

每年的收成还不错。

“......收割后,把脱粒的稻谷一点点挪回家。大人是一担一担的挑,他们没有力气,就用塑料袋,一点一点......像蚂蚁搬家。”

“后来,她学聪明。插秧、收割,她都请村里的人帮忙,不给钱,但会为大家准备两餐吃食。因为有鱼有肉,所以帮忙的人也不少。”

阿爸眼眶通红,“她也为我们不知道,其实我们都知道。”知道她受了多少苦,知道她有多能干。

“也很爱美。”

从小,陈知年就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她非常爱干净,超级爱美,喜欢干净的,漂亮的东西。

“记得有一次,家里做香油拌萝卜丝......”

把萝卜丝切成丝,加入香油、葱花,清爽、脆酸,最适合夏天。

很多人都喜欢。

喝粥的时候,常常准备一小碟。

“那天,那她的堂姑丈刚好过来,看见萝卜丝很喜欢,直接用手抓了吃。大妹看见了,就再也不肯吃一口。她阿婆把堂姑丈抓过的地方挑出来扔掉,她一样不愿意吃,坚决摇头。”

“那萝卜丝是阿婆专门为大妹的。大妹闹了好几天,说想要吃萝卜丝......但最后一口也不肯吃。”

阿爸无奈的叹口气,“也不知道像谁。她堂姑姑还说她娇气、矫情。”

“别看她在农村长大,其实很爱干净。她的衣服、头发,总是最干净的。即使几个孩子一起上山下河,她也是干干净净的。”

说起陈知年,阿爸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他们没有看着孩子长大,但每年回来都会认真了解孩子的成长。

“她很好。”在没有家长教导的情况下,陈知年还能长得这么好,真的很难得。外公和舅舅都觉得陈知年很好,关键是很适合周辞白。

外公和舅舅都觉得陈知年的性格很好,会争会抢会算计。周辞白活得太佛了,好像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不在乎,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入心。

周辞白就需要陈知年这样接地气的姑娘来互补。

自从认识陈知年后,周辞白的生活就有意思多了,多了几分烟火气,整个人都鲜活了起来。就好像一套陈年的旧木家具被重新打蜡,焕发光泽。

看着周辞白一天天鲜活起来,外公和舅舅都很高兴。其实,外公和舅舅也很郁闷,他们也不明白教育哪来出错了?周辞白小时候明明就是很活泼好动的熊孩子,但慢慢的就沉闷下来,让外公和舅舅担心了很久。

虽然大家都说周辞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夸赞他出色,但外公和舅舅还是忍不住为他的性格担忧。

怕他万事不入心,对社会没有归属感,会对生活厌倦。

幸好,周辞白在遇到陈知年后就变了。他笨拙地学习当也一个好男朋友,笨拙的去接近生活......看着周辞白的生活忙碌起来,有时候手忙脚乱,外公和舅舅都很高兴个,是真的真的很高兴。

“陈知年很好。聪明、能干,也漂亮。以后生的孩子也漂亮。”外公看一眼陈大海,庆幸陈知年不像爸妈。

“大妹,从小就很爱美,喜欢漂亮的衣服,漂亮的头发饰品......她应该是村里最多头发饰品的姑娘了。有些是买的,有些是她自己缝制的。”

陈知年会买来很多便宜的橡皮根,然后用各种颜色的毛线把橡皮根缠上,一圈又一圈,不仅不会勒头发,也好看。她也会把旧衣服剪成条,用来缝制发圈、发夹、头花等等。

陈知年还喜欢弄发型,别人都是披散着头发,或者一根、两根马尾。她不是的,她会有很多小花样。

“她也是村里唯一一个会买学习用品的人......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村里人都不太注重学习。别人说她傻,她也不反驳......每次考试都第一名,成绩很好。不过,她小学的时候,很少玩得好的同学......她小学的时候,除了第几名的奖状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奖状。她一开始有点耿耿于怀,想要‘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之类的奖状,也为此努力。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看开了,不在意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阿爸也不知道。

就知道她突然就看开了,不再执着要当一个‘三好学生’了。

“她也喜欢玩,但都是有目的的玩,不会疯玩。去山里玩,摘野果子,捡柴火;下河,别人在玩水,她在抓鱼。不管是上山还是下河,她很少会空手而归。”

“一般情况下不生气,生气起来就很严重了。”

“其实,我都知道的。”家里几个孩子,他都了解,都关心。

阿爸抬手在脸上抹一把,“都是因为穷啊。”

因为穷,所以忽略了孩子。

因为穷,所以逼着孩子小小年纪就当家做主。

周进步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眼里闪过愧疚和苦涩,因为他也忽略了周辞白的成长,但他不是因为穷,而是......是因为什么?

愿意很复杂。

听着陈大海说起小时候的陈知年,周进步莫名的有些心虚,因为他真的很少关心周辞白。以前,妻子还在的时候,他工作忙,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留给孩子和家庭。后来,妻子去世,家里一团乱......把周辞白送到羊城后,他也是偶尔给岳父和大舅子打个电话问问周辞白好不好?

相对于陈大海,周进步觉得自己做得很少。

人最怕的就是对比。

陈大海就好像一面镜子,映衬着他的冷血无情。

周进步红了眼眶,双手捂住脸。

陈大海奇怪的看着一脸愧疚痛苦的周进步,然后再看向外公和舅舅,他好像也没有说什么啊?

“你也别想太多。辞白现在很好。”外公叹口气,“每个人都不容易。”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不是所有人的委屈都能表现在脸上的。

周辞白委屈,以前能咆哮,现也在能冷漠,但周进步的委屈只有他自己消化。

外公喝一口已经凉掉的茶,“他长大了,工作顺利,爱情也顺利。”每次看到周进步,外公就想起早逝的女儿。

如果说半点不怪周进步,那是不可能的。

那时候的周进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把家庭和孩子的重担全部压在女儿身上,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丈夫和孩子,还要面对家庭的琐事......

在今天这样的好日子里,外公不愿意想起那些伤心的过往。但,很多事情控制不住的浮现在脑海。

看到陈大海有些尴尬,气氛有些沉闷,舅舅主动和他聊天青山镇的‘祛湿贴’。青山镇的‘祛湿贴’效果很好。

外公和舅舅都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得了老寒腿,每到冬天或者梅雨天或者回南天或者下雨天,双腿就会疼痛难忍。

一年有大部分时间在痛着。

痛着痛着,竟然习惯了。

贴了青山镇的‘祛湿贴’后,双腿暖洋洋的,好像泡在药澡。

其实,把青山镇的‘癞皮膏药’叫‘祛湿贴’并不贴切,因为它还有其他的功效。不过,相对于祛湿,其他功效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而已。

外公和舅舅使用过后,就送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据反响说效果很好。现在,方子的实验已经完成,把药材、分量等等确定了下来。

接下来是工序的实验。

药效如何?

制作工序也很重要。

舅舅带着实验室的人,还有青山镇来的老中医一起努力。

青山镇的‘癞皮膏药’,阿爸是用过的。听说要除臭,阿爸不太赞同,“越臭效果越好。”

“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除臭。”

太臭了没有人愿意用。

虽然原始版的膏药贴效果很好,但味道真的......舅舅摇摇头,接受无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