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 第190章 过年前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190章 过年前

作者:明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8:16:34 来源:88小说

第190章 190,过年前

说到艾团子,陈知年想阿婆了。不知不觉,阿婆已经去世多年。每每想起,陈知年都觉得心口酸痛。

从生病到去世,阿婆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适应,没有阿婆的艾团子,没有阿婆的香芋饭,阿婆就带着她对世界的眷恋,带着她对孩子们的不放心,永远的离开了。

很多时候,陈知年常常会想起阿婆的艾团子,阿婆的粽子,阿婆的香芋饭。曾经,陈知年和小伙伴们争吵,谁家的艾团子最好吃?小伙伴们纷纷都说自家的艾团子最好吃,陈知年却坚持她阿婆做的最好。

为了增加说服力,小伙伴们纷纷把自家的艾团子拿出来分享。只有陈知年,因为她只有记忆里的味道,她的阿婆永远不会再给她做艾团子了。

小伙伴们毫不犹豫的剔除了阿婆争夺‘第一好吃’宝座的机会。陈知年不高兴,和小伙伴们吵架,甚至打一场。

小伙伴们坚持‘我们没有吃过,就不能说是最好吃的。’

‘你们以前吃过了。’陈知年有自己的坚持。

‘我们吃过,但我们忘记味道了。’

‘我记着。我阿婆做的艾团子就是全村、全镇最好吃的。’

......

因为‘谁家的艾团子最好吃’这件事,陈知年和小伙伴们炒了起来,甚至你扭打了两场。她吵赢了,打赢了,但小伙伴们仍然不觉得她阿婆做的艾团子最好吃。

陈知年差点要气哭了。

晚上,陈知年躺在床上偷偷的想阿婆,越想越难过

“我阿婆做的艾团,真的很好吃,很好吃。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艾团子。”即使后来有了各种各样馅料的艾团子,但陈知年仍然觉得她阿婆做的艾团子最好吃,没有之一。

在青山镇,屋前屋后,山里路边,小溪小河边,全是随处可见的艾草。艾草伴随着青山镇的人长大。

小时候,感冒了?

一碗艾叶薄荷粥,出一身猛汗,然后又是好汉一条。

如果还不好?

一碗艾草根水,保证药到病除,瞬间龙精虎猛,精神呱呱。

夏天长痱子了?

艾草水泡澡。

冬天身体不灵便了?

艾草水泡脚。

嫩嫩的艾草叶还可以炒来吃,也可以用来做艾团子。

在青山镇的人眼里,艾草浑身是宝。

青山镇的人在蒸鱼的时候,喜欢把嫩嫩的艾草叶或者桑叶铺在鱼片下,蒸出来的鱼带着一点点的艾草或者桑叶香,还能去油去腻。

蒸好的嫩艾叶在汤汁里拌一下,美味又鲜嫩。蒸鱼,蒸排骨等等,都少不了嫩艾草或者嫩桑叶。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艾团。”

小时候,阿婆做艾团子,陈知年就会在旁边帮忙,然后看着阿婆在艾团子里包上她喜欢的绿豆泥或者紫薯泥。

阿婆常常笑着说‘帮倒忙’,但从不会拒绝她的靠近。因为她一直守在旁边,所以总是第一个吃到艾团子。

每次,她都会拿着艾团子找小伙伴们炫耀,然后在小伙伴们羡慕妒忌的眼神下轻轻咬一口,得意又骄傲又欠揍。

那种美滋滋的感觉能让人记一辈子。

或许,美滋滋的并不全是艾团子的味道,还有其他的东西。

其实,青山镇的人做艾团子并不喜欢绿豆或者紫薯,更喜欢在艾团子里包白糖花生。不过,因为陈知年喜欢,所以阿婆很多时候都是做绿豆或者紫薯馅的。

“糯糯的。轻轻咬一口,满口都是艾香。”陈知年表情略带怀念。

“可惜,外面的艾团子很难有家乡的味道。”不知道是艾草不一样,还是心境不同?总之,陈知年觉得外面买的艾团总少了几分让她惊喜或者激动的味道。

“小婶说,少的是草木灰的那道工序。青山镇的人做艾团子不会放泡打粉,但会增加草木灰水,增加碱性,增加艾团的糯。”

把草木灰泡水,然后过滤干净,再用后滤后的水来做艾团子或者是粽子,这是青山镇人民的老习惯。

几十年不变。

即使现在,大家在做艾团子或者粽子的时候,依然会喜欢用过滤后的草木灰水。好像没有那淡淡的草木香,就不是大家喜欢的味道。

陈知年泡着脚,和周辞白说起家乡的艾团,说起常给她做艾团的阿婆,还有她因为吃太多而肚子疼的事。

小时候的事情,看似已经久远了,其实总能在某个时候轻易被想起。

明明就是很普通很平凡的小事,但在记忆里,总会多几分回忆的滤镜,总会多几分怀念,多几分情感。

周辞白看木盆里的水凉了些,又给她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端着小矮凳坐在陈知年旁边抬起她的脚轻轻帮她按摩。

瞬间的,陈知年有些无措。

“周,周医生,不用。我......”陈知年惊慌失措的想要把脚缩回来,想要藏起来。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脚不好看,不够白嫩,不够......总之有很多理由让她想要藏起来。

脚型不好看?

太粗?

陈知年有一种秘密暴露的惊慌。

突然的,她理解那些因为觉得自己手不够好而不敢和情侣牵手的人,是真的会自卑的。莫名的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莫名的想要把所有的不好统统藏起来。

陈知年甚至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保养脚?

年少时候,为什么要走那么多的路?为什么要常穿高跟鞋?为什么不好好穿袜子?

......

瞬间的,很多想法涌入脑海。

“别乱动,把水撒出来了。”周辞白按住陈知年的脚,“我和中医的同事学了好几天,能缓解疲劳。”

“你常穿高跟鞋,要多按摩否则会引起小腿的静脉曲张......”

接下来的专业术语,陈知年听得云里雾里,总之就一句话,少穿高跟鞋,最好就不要穿着高跟鞋长时间走路或者站立。

看着周辞白认真的脸,陈知年觉得心口暖洋洋的,好像被泡在海水里。

“周医生。”陈知年轻轻叫着周辞白。

周辞白抬头看过来,“嗯?”

“没事,我就想叫叫你。”被人宠爱的感觉真的太好了。想要紧紧抓住,一辈子不放手。这么好的男人是她的。

“放松。别紧张。”

“嗯。”陈知年有些昏昏欲睡,真的太舒服了。

其实,这段时间,陈知年的压力很大。毕竟,投入了这么多钱,要是亏了怎么办?甚至一向好眠的她也有些睡不着了,半夜惊醒然后满脑子的混乱。

害怕。

担忧。

困扰着她,让她迅速消瘦。

周辞白看在眼里,虽然常安慰她‘即使亏了也没有关系’,但陈知年的压力还是一日剧增。

“周医生,其实我很怕的。”她为什么会那么看重仓库?因为她真的太怕了。如果亏掉,亏的就是林萤光和周辞白的钱。

属于她个人的钱是很少的。

“没关系。亏了,我们一起还。”

“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我们是两个人。”

陈知年眼睛有些酸,“我知道。”但是,她有自己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偶尔的依靠,但不能一辈子依赖。

“周医生,你会不会觉得我野心太大?有些好高骛远?”明明什么都没有,却想要空手套白狼。

“会不会觉得我不够踏实?”

周辞白毫不犹豫,“不会。”刚认识的时候,周辞白就知道陈知年有野心,她的眼睛也从来没有掩饰过她的野心。

虽然,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过于想当然。但是,谁能说这不是机会?抓住的才叫机会,错过的那叫遗憾。

而且,周辞白并不是盲目支持陈知年的。

陈知年想要投资五金材料,想要囤货,周辞白也找曾经的同学了解过这方面的发展,陈知年的这批货最少有七成的机会能赚钱。

“别想太多。”周辞白轻轻的捏着陈知年的脚,“快过年了,你不是要给外公外婆买礼物吗?想好买什么了吗?”

“给外婆买衣服,给外公买酒。”

“我外公很喜欢喝酒的,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酒。我外公是早餐就要一碗酒的人......不过,我外公的身体很好,很硬朗。”

“很多人家建厨房的时候,都会请我外公建灶。在青山镇,建灶是一件很讲究的事,灶口的方向,灶的高度......我外公最擅长。”

说起外公外婆,陈知年脸上一片温柔。

“嗯。再给他们买些保养品。”作为陈知年的男朋友,周辞白肯定也是要为两个老人准备礼物的。

“周医生,你留在羊城过年?”

“嗯。”

周辞白很少回京都过年,大部分时候都是留在羊城陪外公和舅舅。相对于周家,周辞白更喜欢外公家过年的氛围。

虽然人少冷清,但也温馨。不像周家,每一个人,每一张脸都充满了算计。

陈知知和周辞白说起青山镇的过年,各种各样的习俗一个接一个,热热闹闹。刚进入农历12月,青山镇的人就开始为了过年做准备。

清扫屋顶,清理大屋,准备菜式......一样一样。

过年了,有粤剧、木偶剧、皮影戏等等表演,晒谷场的人声鼎沸就没有停止过。还有神仙巡门,舞狮,抢香祈福......

“真的很热闹。”即使长大了,陈知年依然很喜欢青山镇过年时候的氛围。

过年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很多外嫁的姑娘也回来了,村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

周辞白一边按摩一边听着陈知年说话。

陈知年和周辞白说过小时候过年的趣事。

等有机会,周辞白也想去看看陈知年口中的青山镇。虽然她自己嫌弃了一遍又一遍,但能看出来陈知年对青山镇感情深厚。

“好了。喝一杯牛奶,然后洗澡睡觉吧。”

周辞白放下陈知年的脚,然后把木盆里的水倒掉。

“阿年,有你的信,我带回来了,放在书房。”

这段时间太忙了,所以陈知年就把开信箱的小锁匙给了周辞白。让他每天看看是否有她的信?她定的报纸和杂志?然后给带回来。

因为陈知年和朱暖共用一个信箱,周辞白不知道哪些报纸、杂志是陈知年定的,哪些是朱暖定的,所以只把陈知年的信拿回来。

信是从深圳寄来的。但不是陆秀娜寄来,而是一个让陈知年想不到的人,黄文浩。

厚厚的一封信,应该有十几页纸。

陈知年皱皱眉头,不明白黄文浩为什么会突然给她写信?虽然陈知年和陆秀娜是好朋友,但和黄文浩的相处不多。

甚至一度,陈知年有些埋怨黄文浩,因为如果不是黄文浩,陆秀娜就不会放弃读大学的机会。自己考不好就算了,竟然还拖累别人的人生,简直就要被凌迟。

所以,虽然陆秀娜和黄文浩结婚了,但陈知年对黄文浩的态度仍然不好。这几年,她一直和陆秀娜通信,但两人都很少提及黄文浩。

现在,黄文浩却写了一部‘巨着’给她。

陈知年打开信。黄文浩从陆秀娜怀第一胎开始写起,一路写到陆秀娜生完二胎,出月子。陆秀娜的变化没有人比他这个枕边人更清楚,体会更深。

黄文浩在信里写了很多关于陆秀娜的小细节,这些看似随意的小细节其实隐藏着细思极恐的心思。

最开始,陆秀娜会在不高兴的时候给他下泻药,把仙人掌的细刺剪下来藏在他的内裤里。但现在,陆秀娜把他的内裤和酒店没清洗消毒的浴巾、毛巾一起浸泡,让他感染说不出口的病。甚至还在孩子感冒的时候不理不睬,不仅没有送去医院,还任由孩子们哭闹。

很多事情,黄文浩有口难言。因为在外人看来,就是他不对,是他对不起陆秀娜,他就是人人喊打的渣男。

即使是他妈也一样,让他好好对陆秀娜,让他做个人。

天知道,他到底有多痛苦。

黄文浩希望陈知年能劝劝陆秀娜,很多事情他可以承受,但孩子不能。黄文浩希望陆秀娜能同意把孩子送回老家给父母照顾。

黄文浩还说,前不久陆秀娜带着硫酸出门想要伤害黄文浩的小三,最后被黄文浩阻止了,但还是波及了路人。

黄文浩觉得自己过不下去了,喘不过气来。但陆秀娜也说了,如果他敢提离婚,她就敢下老鼠药。

黄文浩的信很长,有很多关于陆秀娜‘发疯’的细节。

看着这些‘细节’,陈知年心口像被压了巨石。曾经温柔可人的姑娘变得人憎鬼厌,谁的错?

“怎么了?”周辞白有些奇怪的看着陈知年。

陈知年把信递给周辞白,“这个周末,我想去深圳看看。”看看陆秀娜,然后劝劝她,劝她去看医生。

为此,陈知年还打算把她最近收集的关于抑郁症的相关文章带去给陆秀娜。希望她能积极面对,能够正确对待。

周辞白看过信后,“我和你一起去吧。”他的姑娘一直都是心软的人。

“嗯。”

周末的时候,陈知年和周辞白去深圳找陆秀娜,但陆秀娜对陈知年避而不见。陈知年在陆秀娜家楼下等了整整一天,最后无功而返。

在回来的路上,陈知年的心情一直都不太好。

“你尽力了。”没有谁应该对谁的人生负责。

陈知年看向车窗外,“我知道。我就,就是觉得难受。其实,我和陆秀娜的感情已经很疏远了。”

她在读大学,陆秀娜在结婚生子。

两人走的人生轨迹不同,共同的话题也越来越少。虽然一直都有通信,但信里的内容越来越‘水’,越来越‘敷衍’。

但,不管怎么样陈知年都希望陆秀娜好好的。可惜,陆秀娜却拒绝她的帮忙。

陈知年不知道,她在陆秀娜家楼下等了一整天,陆秀娜就在不远处看了她一整天。陆秀娜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了,更不愿意承认她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错了。

她没有生病,也没有错,错的是黄文浩。

是黄文浩对不起她。

陆秀娜也看到了站在陈知年身边的周辞白,想起陈知年当初劝她的话‘只要你越来越好,遇到的男人就会越来越好。’

人为什么要努力呢?

努力的意义就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放眼望去,都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陆秀娜不想承认,自己后悔了,只能一路走到黑。

没有见到陆秀娜,陈知年心情郁郁。还有谁能劝劝陆秀娜?陈知年想到了当年的另外两个好朋友。

当初高中,陈知年、陆秀娜、刘芳菲、李明飞四个是最好的朋友。高考后,陈知年在一所‘小学鸡’大学读本科,而刘芳菲和李明飞都是大专,刘芳菲在纺织学院,而李明飞则在旅游学院。

大学后,她们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生活,和老朋友老同学的联系就少了。但联系一直没有断,偶尔的给对方谢谢信,说说近况。

让刘芳菲和李明飞劝劝陆秀娜?

但是,这样的话就要把陆秀娜的情况如实告诉她们。

好像很不好。

这毕竟是陆秀娜的私事。

再说,虽然她一直觉得陆秀娜抑郁了,产后抑郁,但也没有明确的诊断,她不应该也不能随意宣扬。

这对陆秀娜来说,是一种伤害。

她不能这么做。

不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肆意伤害别人。

陈知年揉揉眉头,“烦。”

“别想太多。”周辞白也不知道怎么劝陈知年,只能陪着她。

“休息一会吧。今天没有午休,累了吧?”周辞白看着无精打采的陈知年,有些心疼,“好好睡一会。”

陈知年点点头,“好。你开车小心点,慢些也没有关系。”

“好。”

回到羊城后,陈知年立刻给陆秀娜写信。

虽然很担心陆秀娜的情况,但除了劝,陈知年也做不了更多的事情。即使想要帮忙,也无从入手。

陈知年把收集来的关于抑郁症的相关资料寄给陆秀娜,希望她能好好的看一看,然后正确面对,不要逃避。

把信寄出后,陈知年就在等陆秀娜的回信。

可惜,十多天过去了,依然没有回信。

有些失望,但好像也在意料之中。陆秀娜已经很久没有给她回信了。

很快就要过年了,陈知年在公司的工作越来越轻松。很多工程队都放假回家了,采购部也慢慢的闲了下来。

帮公司做工程的阿飞叔也放假了,来公司结算拿了钱后就准备回家过年。

“大妹,你什么时候放假?”同是青山镇的老乡,如果时间上合适,一起回家更安全。毕竟,路途遥远,多一个人就多一个胆,多一份力量。

而且,阿飞是通过陈知年接到通天公司工程的。虽然工钱比建筑工少,但不用担心没有工作,也不用担心会被拖欠工钱。

完成一个小工程,验收合格后就能结算拿钱。不用担心被拖欠,不用害怕无从追债。

拿了最后一个工程的结算款项,他就能回家去了。

整整一年没有见过孩子、家人了,他早就归心似箭。

以前,工程结束后,还要花费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追工程款,有时候赔尽尊严,低到尘埃里也不一定能收到钱。

但现在不需要了,只要拿着工程部的验收合格表就能在公司申请结算。

结算拿钱后就能回家了。

“大妹,你们公司什么时候放假?”

陈知年看一眼桌面上的日历牌,“我可能还要十多天。”而且,陈知年考虑着要不要开车回去?

刚毕业就买车?

肯定会吓着爸妈。

陈知年一直对小叔小婶说,车是周辞白的。也的确是用周辞白的钱买的,不过是记陈知年的名字而已。

有车回家会方便很多。

家乡的路不好?

不,不,青山镇的路还是算很不错的,因为青山镇的‘女婿们’都是有钱人。虽然不是水泥路,但也是铺了小石头和沙子的。

但是,正因为铺了小石头所以比较适合底盘高的车,而陈知年家的车......是林萤光买来炫耀用的,并不适合乡下小路。

而,爸妈应该也不会同意陈知年把周辞白的车开回家。即使开回家,爸妈肯定也是要当祖宗一样供起来的。

到时候,别说开车出门,可能还要用布包裹起来。

所以,陈知年有些矛盾,要不要开车回家?

有利有弊。

还要和小叔小婶商量。因为如果她开车回,肯定是要载小叔小婶一家的,能省不少车费。

“还要十几天?那块过年了。”既然陈知年还要十几天才放假,那他肯定是不能等的,家里的孩子早就在等着他回家了。

快过年了,很多老乡陆续回家去了。

小叔小婶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少了。不过,一天天的有不少老乡聚在这里,侃大山,聊八卦,然后和顺路的老乡约定好一起回家的时间。

成群结队的出来,然后再成群结队的回去。

这天,陈知年刚上班就听到一个超级意外,非常意外的消息,简直就和晴天霹雳差不多,叶云飞竟然要请假回家,结婚。

是的。

陈知年的直属领导,通天公司其中的一个大龄剩男叶云飞,要结婚了。

但是,新娘是谁?

不知道。

而且,叶云飞也不打算在羊城摆酒,根本就没有给大家介绍新娘的意思。

突然。

真的太突然了。

谁都没有听说叶云飞恋爱了。

当然,人家恋爱也没有必要广而告之。

陈知年听说后,还没有来得及给领导准备结婚礼物,领导就已经请假走了,回家去了。

“天哪。好速度。”

虽然意外,但祝福还是要的。

而叶云飞留给陈知年的工作是,设计公司仓库的入库单、出库单、借货单、调货单......现在公司仓库使用的入库单和出库单都是从文具店买的,已经不适合公司的发展需求。

叶云飞希望陈知年能设计出更适合公司仓库使用需要的入库单和出库单,然后找人印刷,装订成本。

目前仓库使用的入库单和出库单都是两联的,小吴留一联,采购部一联,给财务部做账的则是复印的。

这样很不方便。

叶云飞希望出、入库的单据最少三联。

陈知年和小吴商量,毕竟使用的是他,他最有发言权。

“小吴,你怎么了?”无精打采的,心事重重。陈知年推了推说着说着就走神的小吴,“昨晚没睡?”

小吴摇摇头,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我还没有买到回家的车票。”如果买不到票,他就只能留在羊城过年。

但是,在外拼搏了一年,肯定是想要回家见见父母和亲戚朋友的。羊城不是不是好,只是羊城不是他的家。

陈知年愣了一下,“你不是早就开始买票了吗?还没有买到?”

小吴摇摇头,“还没有。太难买了。”主要是回乡的人太多,而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排队买票。

至于从‘老黄牛’手里买?

太贵了,他舍不得。

他宁愿把钱寄回去给父母,也不愿意为‘老黄牛’的事业添砖加瓦。

陈知年表示同情,但她也帮不上忙,“你回家只能坐火车吗?没有长途客车?”长途客车的票应该更容易买些吧?

从羊城到青山镇没有火车,只有长途客车,所以陈知年更熟悉长途客车。

小吴摇摇头,“有。但需要好几天,不安全。”

“我帮不了你。”陈知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咦?我看新闻里有很多人都是先挤上车然后补票。”

“可以啊。带了行李过去,从车窗挤上车,然后补票。不过,没有座位。”但是,能回家就好,还要什么座位?

“要不,你现在就去买票?”陈知年觉得可以,“你平时常常一整天都待在仓库,谁知道你是在仓库还是在车站买票?”

小吴看着陈知年。

陈知年给他使个眼色,“我不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真的可以。现在工程部的大部分工程队都已经放假,只剩下两三个需要赶进度的工程队还在继续,需要领取材料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把仓库的锁匙和单据给我,如果有人需要领取材料就让他们联系我。”

小吴点点头,“好。”

“阿年,谢谢你。”

小吴是真的买票心切。

没有买到票就不能回家,而小吴却心心念念着要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年。

“你赶紧去车站排队吧。”

小吴也和陈知年不客气,把仓库的锁匙和单据留给陈知年后就背着小包跑了,他要尽快赶去排队,买票。

小吴连续在车站排了两天都没有买到票,还要继续。陈知年也认识到外地人的不容易,‘背井离乡’简单的四个字却道尽了心酸。

“阿年,仓库钥匙在你手里?”杨阳走过来,看一眼正在写写画画的陈知年,“在忙什么?”

陈知年放下笔,“设计出库单和入库单。叶哥说,过年后要使用新的出库单和入库单,让我在过年前设计出来。”

“杨阳,有事吗?”

“我想借用仓库的钻井机。”

陈知年疑惑,“钻进机?什么东西?仓库有吗?”陈知年每个月都参加仓库盘点,而且前不久才和财务一起进行了年终大盘点,可没有发现仓库有什么钻进机。

再说,钻进机不是用来打井的吗?

“钻进机并不是我们公司的工具,而是一个工程队放在我们仓库保管的。我想要借用一下。”然后杨阳又给陈知年解释了,他为什么要使用钻进机。

有些线槽需要设在地下,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钻进机器。

原来,很多我们平时走过的马路下面也会有线路槽。为了安全,为了节省更多的空间,也为了城市风景更美观,人们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会选择把线埋在地下。

在地下规划出一个线槽,属于这段路的所有线都从下面走过。

现在,杨阳正在赶进度的工程是一个高档别墅区,甲方要求所有线路隐蔽化。就是在别墅区内,除了专业人员,其他人都看不到任何的线路。

一是为了用电安全,二是为了视觉美观。

所以,需要用到钻进机器。

“可以。”陈知年点点头,“不过,你要在出库单上签名。”

钻进机,听着就很贵。

这么贵的东西,她可不能随便让杨阳借走。虽然她和杨阳的关系不错,但公私分明。如果说借几个面盒开关之类的,她也懒得填出库单了。

但钻进机,这是别人放在仓库保管的,而且是贵重工具,必须要小心谨慎为上。

陈知年给杨阳写了出库单,然后跟着杨阳一起去仓库提钻进机。

杨阳开的是工程部的面包车。

工程部的面包车因为常在工地走的原因,有些脏,座位后面还有不少的工程工具,还有用剩的半捆电线。

陈知年甚至在座位上看到一块泥巴。

“哈哈。不好意思,很久没洗车了。”杨阳笑着用手擦擦,“一会请你吃雪糕。”

陈知年眨眨眼,“透心凉?”

“不是。你不觉得冬天吃雪糕特别有意思吗?”

还真没觉得。

“你们广东人喜欢在夏天吃雪糕,我们北方人却喜欢在冬天吃雪糕。”

是吗?

陈知年表示怀疑。

北方的冬天不是应该冰天雪地,雪下三尺吗?为什么还敢吃雪糕?就不怕把嘴巴给冻住了?

“室内吃。”

“其实,北方虽然有雪,但北方的冷是表面的。但广东的冷却是湿冷,总有一种冷到骨头里的错觉。而且,广东的冬天还喜欢下雨,绵绵小雨,又冷又不方便。”

“你们北方下雪也一样的不方便啊。”

难道下雪比下雨更好?陈知年表示疑惑。

陈知年没有在北方生活过,不知道北方的人是怎么过冬的。但广东的冬天,最讨厌的的确是下不完的小雨。

“杨阳,你不回家过年吗?你买票了吗?”

听说现在买票超级难,难于上青天。

一票难求啊。

小吴已经在火车站排了两天队,还没有买到。为了买票,小吴不敢吃任何东西,因为怕要上厕所。

如果上厕所,那这两天就白排了,又要从新开始。

为了坚持到最后,小吴连水都不敢喝,更不要说吃饭什么的。排队的很多人中,有很多人和小吴一样,不敢有半点松懈。排到最后,可能腿都软了,可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更不要说往拥挤。

当然,很多时候,后面的人推着他们前进。

也有一些人和家人一起,能轮流着吃饭或者上厕所。

想想,就觉得心酸和无奈。

都是为了回家。

一句‘回家难’引发多少人的心酸?

杨阳:“我准备过年后再回家。”

过年前买票太难了。

过年后要更容易一些。

虽然,在家的时间会缩短很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阿年,你呢?你们广东人回家应该会很方便。”

陈知年想起脏乱差的长途客车,叹口气,“相对你们来说,容易一些。”

其实,也不能说容易。

从青山镇到羊城的长途客车又破又旧又臭,开起来能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好像随时能散架。

有时候走到半路,司机要停下来修车,敲敲打打,然后继续上路。有时候,车厢的过道里挤满了人,根本就没有限载一说。

“哎。反正都不太容易。”

快过年了,‘回家’是一个被提及最多的话题。

在公司了,同事们会问‘回去过年吗?’‘什么时候回去?’‘怎么回去?’下班后,遇到一些熟人或者老乡,也会问同样的问题。

公司的同事、朱暖、林萤光等人都问陈知年‘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几乎每天都要回答三遍这个问题。

朱暖和往常一样,留在羊城过年,也和往年一样,一个人。老顾已经出院,但他的儿子们并不希望朱暖和老顾有联系,所以直接把人带出国去了,在国外旅游过年。

朱暖笑容有些苦涩,“我已经习惯了。”自从她来羊城后,就都是一个人过年。其实,过年十几天时间,吃吃喝喝睡睡就过去了,根本就来不及感慨孤单寂寞冷。

其实,以前在老家一家人过年的时候,也并没有给她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父母家人重男轻女,她和姐姐即使在过年那天也有干不完的活。

不过,她的小弟会偷偷给她留几块肉,留几颗糖,甚至在父母出门后帮她干活,让她和姐姐歇一歇。

过年了,会有很多好吃的。但父母会无视她和姐姐们渴求的眼神,理所当然的把所有好吃的统统留给小弟。

小弟则会偷偷的留给她和姐姐们。

从不吃独食的小弟是她这辈子奋斗的动力。她想要给她最好的弟弟一份光明的未来,让他少奋斗几年,让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至于太累。

多少年了,朱暖都想回去看一看,小弟是否又长高了?但是,想到贪得无厌的父母,她最后还是决定留在羊城过年。

小弟和大姐的信早就到了。小弟说家里一切都好,让她照顾好自己,她一个人在外不要太委屈自己。

小弟说,他的成绩很好,期末的时候考了年纪第一。小弟说,他会努力考来羊城,然后照顾她,为她撑腰,以后再也没有人能欺负她......小弟还让她找个好男人结婚。

小弟说,找男朋友、丈夫,最重要的是人品,即使穷些也没有关系。两个人一起奋斗,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乖巧的小弟越来越成熟了,已经能担起一个家了。

大姐来信说,孱弱的小弟一个人去给被婆家欺负的二姐三姐撑腰。小弟还和二姐夫打了一架,被打的鼻青脸肿但也毫不退让,还放狠话说‘再欺负我姐姐,我就天天埋伏你打。’

看着小弟和大姐的来信,朱暖有一瞬间想要回家看看。

看看她最宠爱的小弟,已经长成了男子汉的小弟。但是,朱暖又怕回去后,就出不来了。她从来不会低估父母的无耻和狠辣。

看看几个姐姐嫁的是什么人?

大姐夫脾气虽然好,但腿脚有残疾。

二姐夫三姐夫?

呵呵,简直就是人渣。

至于父母比她嫁的酒鬼?呵呵,人渣中的残渣。

虽然不回去,但看着陈知年一点一点的给亲戚朋友准备礼物,朱暖心口酸酸的,一次次拿出小弟的来信看。

“这衣服是买给你外婆的?”朱暖拿起一件大红色的呢子大衣看,“你外婆这么时髦?”

“不是应该买花棉袄吗?”

陈知年??

“花棉袄?我们村的人从不穿花棉袄。在我的记忆里,青山镇的大娘大婶大姨们就没有穿过花花绿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纯色的。不过,因为要干活,所以大家更喜欢灰、黑、蓝之类耐脏的衣服。”

“再说,广东的冬天也不需要花棉袄啊。”

“但是,老人穿着大红色的呢子大衣,不是艳丽了吗?”朱暖看着手里的衣服,“应该适合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我外婆比较爱美,爱炫耀......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奶奶。”陈知年的外婆喜欢做媒,喜欢穿鲜艳的衣服,喜欢八卦......

陈知年给她买衣服,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就穿到村里去找老姐妹炫耀。阿妈常说陈知年像外婆,先吃好的,先穿新的。

家里人有什么好吃的,一般都会藏着掖着,留着慢慢吃。但陈知年和外婆不一样,会先吃好的,吃完再说。

买了新的衣服、鞋子,也会马上穿在身。

在看到这件衣服的第一眼,陈知年就觉得很适合外婆,完全能满足外婆爱美、爱炫耀的心。

“而且,过年就要红红火火。”

朱暖笑了笑,“的确够红火的。站在村头,村尾的人就能看到。”

陈知年哈哈大笑,“我外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你和外婆的感情真好。”朱暖语气略带羡慕,因为她和亲戚的关系都不太好。因为她的亲戚和她的父母一样,都重男轻女。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总会给个小红包,而她的亲戚一般都会无视她和姐姐们,只要小弟一个。

朱暖嘲讽的笑了笑,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亲戚。

陈知年继续收拾给亲戚和邻居的礼物,还有准备一叠小红包。因为她毕业工作了,开始赚钱了,需要给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红包。

这是村里的一个习俗,就算工资再低的人也会给村里的老人一个红包。有些人出来工作,实在没赚到什么钱,可能连车费都需要家人补贴,就会往红包里装一些适合老人吃的糕点,表明心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