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隋乱 > 第一章 肱股(8)

隋乱 第一章 肱股(8)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6:56:10 来源:免费小说

  “这小子倒是打蛇随棍儿!”刚才还在担心旭子表现的文公公不觉愕然。今天到目前为止有两件事情让他感到震惊,第一,陛下听人提起首次辽东之战居然没有生气。第二,那个看上去毛手毛脚的少年到目前为止整体表现非但不青涩,而且很会和陛下套近乎。

  紧接着,令文刖第三次震惊的事情就发生了。听了旭子的表白之言,杨广没有像以往一样,以微微一笑或者哈哈一乐将这句明显的马屁话忽略过去,而是站了起来,走到李旭身边,双手按住了他的肩膀。

  “朕相信你!”面对着满脸坦诚的李旭,大隋皇帝陛下杨广亦是坦诚满脸。

  “陛下!”李旭和文刖同时喊了一声,李旭的声音里充满了感激,而文刖的声音里却隐藏着不满。作为皇帝,他必须保持高高在上,保持和臣子的距离感,这样,才符合他天之骄子,不同凡人的身份。而杨广这一站一按,等于把他自己从云端降下来,落入凡尘。从此与世间那些凡夫俗子毫无差别。

  “一刀!”杨广回过头来,白了文刖一眼。文公公知道自己放肆了,赶紧低下头,把手垂到了膝盖处。杨广也不深究他的无礼,将头扭向李旭,笑着追问:“你知道朕为什么相信你么?”

  此时的旭子正感动得热泪盈眶,猛然听皇帝陛下如此一问,禁不住楞了楞,顺口答道:“末将不知,请陛下指点!”

  “就因为你实诚!”杨广又将李旭的肩膀向下按了按,示意对方坐下,然后回转身,慢慢走向自己的“龙椅”。他今天穿了一件滚花绸袍,料子有些柔,贴在身上,毫不掩饰地暴露出了微驼的脊背。杨广浑然不顾自己的帝王威仪,一边走,一边笑呵呵地说道:“朕就喜欢你这实诚劲儿,你明知道李渊在朕这里不受宠,还死咬着认他这个族叔。你明知道那杨夫子是朝廷钦犯,还敢偷偷放了他……”

  没等杨广把话说完,旭子已经吓得又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杨夫子的事情宇文述没明着提,宇文家的爪牙在弹劾自己时亦说得捕风捉影,不尽详实。升官进爵的结果出来后,旭子以为此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没想到杨广居然知道得一清二楚,根本没被那些亦真亦假的谣言迷惑住。

  “末将罪该万死,请陛下处罚!”想到这,李旭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紧抱着双拳肃立在杨广面前,一动不动,大气亦不敢再多喘半下。

  “你知罪就好,朕岂是那又瞎又聋之人?”杨广的声音忽冷忽热,瞬间又从红尘中漂移到了云端之上。他人绕到了“龙椅”前,却不忙着坐下,双手支撑在御案上,仔仔细细又打量了一遍李旭,直到看见有明显的汗珠从对方的额头上滚下来,才叹了口气,低声道:“朕不聋不瞎,只是不愿意跟你们这些臣子较真儿罢了。如果朕想治你的罪,此刻你早已经住了大牢中了。刻意欺骗于朕,还能加官进爵,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儿?至于杨继,你也不必担心,那杨玄感已经败了,杨继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还能翻起什么风浪来。朕已经下了旨,像他这样罪责不显,只是一时受了叛匪蒙蔽者,一概不予追究。”

  “还不赶快谢恩!”文刖公公扯着嗓子在一旁帮腔。

  “谢陛下隆恩!”李旭举手齐眉,上前一步,双膝跪倒,把头深深地俯了下去。刚才这一瞬间的变化太突然了,他感觉到自己就像在生生死死之间走了一遭。心神慌乱不堪,根本来不及想出任何正确的应对举措。

  但杨广直接把台阶给他留了出来,不但放过了他,而且也给了他的恩师一条生路。这份深重的君恩,让旭子无法不铭刻于肺腑。

  “你起来吧,坐下说话!”杨广摆了摆手,吩咐。

  “谢陛下大度!”李旭依旧垂首片刻,然后才直起上身,仍举手齐眉,起双膝,双手垂于身边,恭恭敬敬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这是一个完整地稽首之礼,用于君臣之间。旭子几次上朝时都是敷衍了事,唯有这次,他的尊敬发自内心深处,沉重而虔诚。

  杨广把旭子的一举一动全部看在了眼中。无论是先前的恐慌,还是后来的感激,年青人的所有反映都没有出于他的意料之外。杨广平时对其他臣子也施加过类似的恩惠,但无论是亲密无间的宇文述,还是善解君心的虞世基,他们身上的恐慌和感激都是装出来的,一看就知道是在作假。只有眼前这个年青人,对他的尊敬实实在在,对君恩的感谢认认真真。这让杨广的心情又好了许多,也更加一步感觉到自己还拥有强大的控制力。

  “驭下之道,难道朕还用你来教导么?”杨广回头,得意地瞟了文刖一眼。然后坐正身躯,轻轻地摆了摆手。“你是朕的爱将,如果这点小事儿朕都不能包容,那还做什么帝王!”他顿了顿,继续命令道:“抬起头来,别学那些文官。朕喜欢你昂首挺胸,英姿勃发的样子!”

  “末将遵命!”李旭答应着,缓缓抬起了脑袋。目光与君王的目光相对,从对方双眼中看到了浓浓的笑意。

  “你既然不肯为高官厚禄辜负他人,将来也必不负朕。所以,朕相信你!”杨广微笑着,对李旭说道。

  “谢陛下!”

  “你不必谢我,时刻记得为国尽忠就是。朕听说你四处求人,希望被派遣出外作战,可有此事?”

  “陛下圣明,臣,臣是劳碌命,跟在御驾后享福,反而不太习惯!”李旭偷偷在官袍上抹干净手心上的汗水,低声回答。这是遇到独孤学之后,他刻意准备好的答案。不完全属实,但至少听起来不会让对方觉得刺耳。

  “嗯,你在军中呆习惯了,乍一闲下来的确不太舒服。朕当年也是这个样子,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杨广果然接受了李旭的借口,想了想,说道。他又想起当年领兵北击突厥,南平陈朝的往事,多少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好像还历历在目。

  “这种事情,你应该来找朕,而不是找兵部那些官吏!”杨广轻轻叹了口气,把话题又岔回到了正事上。“朕既然给了你免罪金牌,就等于认可了你为朕之肱股。你的请求,朕岂会置之不理?!”

  “末将多谢陛下!”李旭站起来,再次躬身,抱拳,肃立,施以武将之礼。杨广笑着摆了摆手,又补充了一句,“送礼么,也不用给他人送,直接送到朕的宫里来即可!”

  “末将,末将…….”李旭大吃一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句话。双手在衣袖中摸索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皇帝陛下说得是一句玩笑。

  “好了,好了,天下都是朕的,朕还缺你那点儿珠宝?别找了,你有一颗忠心,就是对朕最好的礼物!”杨广哈哈大笑,眉宇间刹那恢复了几分年青时的风采。

  “末将定以敌将之血来回报陛下!”李旭搜肠刮肚,终于想出了一句合适的表白。回军中去,这是他盼望已久的梦想。是雄武营么?他又想起了慕容罗、李安远等人诚挚的面孔。猛然间,宇文士及、张秀的脸也在记忆中涌现,刺得他心里一阵针扎般地痛。

  “雄武营,你不能回去了。这支兵马朕另有安排,此外,驸马亦是朕的爱将,朕不能厚此薄彼!”杨广相信自己已经彻底收服了眼前这匹千里马,笑着说道。

  “末将听从陛下差遣!”李旭想了想,回答,心情未免有些失望。

  杨广很敏锐地感受到了年青人的情绪,他今天心情很好,直觉敏锐程度和思路清晰程度都比平素提高了许多。“宇文老将军私心太重,你去他麾下,用不了几天又被他抓住小辫子。朕知道他这个毛病,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杨广想想宇文述为国家做过的贡献,继续说道“用人要用其长,补其短,你说,朕的话可有道理?”

  “陛下圣明!”李旭顺着杨广的意思回答。我没看见宇文老将军的长处在哪?他可以腹诽,但这话绝对不能明说。

  “你们都是朕的肱股,所以朕不希望看到你们互相倾轧。特别是你,还年青得很,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杨广把身子仰在座位上,尽量使自己觉得舒服。“朕派你去另一个地方,主将是朕的右光禄大夫张须陀,他素能容人,眼下又正缺得力臂膀。你去了后,齐心协力,地方定可恢复安宁。”

  “谢陛下恩典!”李旭再次拱手谢恩。张须陀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如雷贯耳,最近一段时间在军中赋闲,平素里听到的战绩大多数都是关于此人的。此人在开皇十七年随同史万岁将军平叛有功,被先帝授于仪同,赐缎三百匹。大业八年此人在岱县击溃反贼王薄,斩首数万级。打得王薄狼狈而逃。逃到临邑时,张须陀又从后面追上,一场恶战后,又斩首万级,缴获贼脏不计其数。(注5)

  今年夏天,王薄趁着大隋官军俱在辽东,又联合群贼,聚众十万试图攻打章丘,被张须陀得知后,以两万步骑将其击溃。十万反贼几乎全军覆没,仅有王薄、石秪阇、郝孝德等人带着数百亲卫逃离生天。

  身为一名勇将,张须陀脾气虽然不暴戾,反而心肠极其仁慈。他的兵马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感激其恩德,常常主动向军中赠送米粮物资。此外,张须陀将军为人素有大度之名,其麾下督尉、副都督一有战功,即上报朝廷请赏,从不将属下的功劳据为自己所有。

  与这样一个勇敢、宽厚的将军共事,旭子当然是非常愿意的。只是张须陀麾下所带为地方兵马,而自己身为府兵将领,彼此之间原本互不统属,骤然走到一处,关系着实有些不好安排。

  “你莫小看了他,若论战功,他在咱大隋可是首屈一指。朕一直想将他调到左右卫统军,只是地方治安混乱,没有人能替代他而已!眼下他虽然只挂着郡丞的职位,但河南乃腹心重地,郡丞亦为四品官。不比你这武牙郎将差!”杨广见李旭谢恩后即沉默不语,以为他看不起张须陀,笑着补充道。(注6)

  “陛下放心,臣去后,一定尽心尽力!”李旭察觉到杨广心生误会,赶紧保证。

  “你抓紧时间和他一道把河南诸郡的流寇给朕剿灭了。多立些战功,朕明年还要征辽,那时再调你回来,也好大用!”杨广在桌案之上摊开一张画像,望着上面的人,低声叮嘱。

  那是张须陀的画像,杨广刚刚命令地方官员画好后送到手边来。大隋朝不是没有名将,大隋朝人才济济,只是看为君者如何使用而已。待平定了地方,张须陀将军、秦督尉还有眼前的李将军就都调到身边来。到时候自己重新召集内外府精锐,不信拿不下小小的高句丽?不信洗刷不了这平生奇耻大辱?

  这样想着,杨广的心潮又彭湃起来,脸色忽然间再次变得殷红,红得就像被霜打过了的牡丹花。

  注1:关于虞世基的过人记忆力和凭记忆草拟圣旨的记载,见于史书。正因为他的记忆力好,杨广才对其甚为器重。

  注2:隋代北平县,即现在的河北完县。

  注3:北魏一朝中,崔氏为相者六人。所以有崔家旁支的人上门提亲,意味着李家渐渐被士族承认。

  注4:承务郎,即员外郎,八品文职散官,为侍郎的副手,平素管理文案兼处理杂务,侍郎出缺时可以补位。杨广继位后先废除员外,后设立承务郎,职责不变。

  注5:仪同,隋代一种官职,为大将军之下领兵将领,车骑将军的前身。当时为正四品武职,后降为正五品。

  注6:隋地方官制,郡分上、中、下。郡守为三到四品。京兆、河南则俱置尹,郡尹为正三品。郡丞在尹之下,从三或正四品。当时的河南诸郡包括现在山东大部分和江苏、安徽、陕西各一部分地区,地位类似现在的直辖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