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学大师在古代 > 第53章

农学大师在古代 第53章

作者:洋葱头大脸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7:04:16 来源:免费小说

  接下来是招募没有土地的流民来耕种,皇上允许他们自行招人,并且承诺这些田将会分发给垦荒的流民们。

  白亦容忙得脚不沾地的,一一查明了个个流民的背景,然后又亲自面试这些人。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当天回去,杨思义也招了许多人,打算开垦荒地。当然,对杨思义来说,人是越多越好。

  到了八月份的时候,白亦容在自家种的那棵野生稻苗成熟了。白亦容收获了一些稻种,根据籽粒、质地、外形等方方面面判断,这应该是前世古代曾经备受农民欢迎的早白稻。这让他狂喜异常,连带着这些日子笼罩在头顶的阴霾也消散了几分。

  早白稻,米粒粗硬而多饭,产量高,出饭率高,十分耐饥,这种作物自然是十分受农民的欢迎。

  白亦容小心翼翼地将稻种保留下来,打算等来年春季再来播种。

  杨思义选的那座山也是有河流的,只不过是山涧而已,水流并不大。

  他采用的是刀耕火种的种法,在白亦容的前世,这种田地叫畲田也叫坡田。他开垦的荒地都是就着河流开垦的,并且还积极开沟引渠,将河流引到了另一边的山地,争取让所有田地都可以方便的灌溉水。

  他这座山的面积是白亦容那座小山面积的一倍,杨思义也不是没考虑过白亦容那座小山,只是那条大河水深得很,沿岸极为陡峭,不是那么好开发的,光是挖渠引水就得花费大半年时间,不划算。

  就算不在质量上面取胜,他也要靠数量取胜。

  在轰轰烈烈的开荒中,杨思义花费了近两个月就将大半个山头都开发成田地了。

  而白亦容却仍旧进展缓慢。

  这日,他去跟皇上汇报开垦进度的时候,碰巧遇到了白亦容。

  白亦容很客气地跟他打了声招呼,他心里虽然暗喜白亦容动作慢,却还是保持一副冷淡的样子,朝白亦容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白亦容见他一副冷淡的样子,也不热脸贴着冷屁股,打过招呼就继续走自己的路了。

  能够爬上户部侍郎这个位置,杨思义绝对不是个蠢人。他走着走着,便思索着白亦容进展如此之慢,是为了什么。而且,为什么看起来,他一副不着急的样子?

  白亦容这个人到底是对自己太自信,还是败局已定自暴自弃了呢?杨思义缓缓思索着。

  作者有话要说: 读者“南瓜”,灌溉营养液 5

  读者“王丛丛”,灌溉营养液 1

  谢谢两个哈尼的营养液,啵啵啵~

  这章写得我有点压力,总觉得自己在异想天开,嗯~

  第34章 垦荒比赛

  白亦容进入了圣安殿, 永和皇帝正在看奏折, 见他来了,便将奏折放置在一边, 然后看向他。

  “白爱卿,听说你还没开始播种,这是真的吗?”皇上关切地问他。

  白亦容不慌不忙道:“是的。”

  虽然这只是一场比赛,但是永和皇帝还是希望白亦容能赢, 毕竟他这颗没有背景的棋子比较好使。不像杨思义,是站了队的。然而,永和皇帝还是私心里想选个种田更胜一筹的。于是,白亦容和杨思义两人的较量由此开始。

  永和皇帝微微蹙起眉头, 想要问白亦容, 而后想想,便作罢了。反正到时候,结果自然会揭晓。

  今年西北又是大旱,然而,却没有发生饥荒。永和皇帝得到了这个消息时,心中是惊喜万分。看来,白亦容所谓的砂田法奏效了。

  他下令下去, 令整个西北地区推行砂田法。其实,不用永和皇帝开口,那些人家也已经开始了整砂田种地。

  那些没听白亦容话的人则是悔得捶胸顿足,他们早先就是见白亦容不过十三岁少年,认为他年少不懂农学, 却不曾想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

  到了今年,差距就明显地拉开来了。那些将田地整成砂田的人地里头还有收获,那些没跟随潮流的人家则是庄稼全都枯死,颗粒无收。

  于是,那些没搞砂田的,纷纷向已经弄好砂田的农民请教。当地的农民对白亦容简直是感恩戴德,奉若神明。要不是他,恐怕今年他们还得饿肚子。

  消息传到了殷都,永和皇帝龙心大悦,又赏赐了白亦容,还把他的官职往上提了提,从正六品成为了从五品。

  杨思义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里很是忐忑不安,倍感压力。他是地主豪强们推出来,直面白亦容的一颗棋子。

  经过税收改革一事,地主豪强们意识到如果让白亦容继续安稳地升官发财,对他们的利益毫无好处。既然无法挑拨离间,亦或者拉白亦容沉迷于黄-赌-毒,那么就推出一个比他更厉害的人来主持农事。而他们千挑万选,最后选中了杨思义这个人。

  杨思义,年龄四十五左右,早年家庭贫困,父母双亡,自己是一边种田一边读书,在三十五岁那年才考中了进士。从此,他飞黄腾达,最后爬上了户部侍郎这个位置。一个没有背景的人能爬得这么高,可见其人的心机和手段。

  地主豪强们选中他,是因为在所有官员中,论对稼穑一事的了解,恐怕没人比得过杨思义。在杨思义考中进士之前,他种了二十多年的田地,对田业一事恐怕是了解得不能再了解了。

  今年夏税刚过,接下来是秋税,两人的第一轮交锋恐怕就要在秋税里了。

  杨思义开垦的全是坡田,是旱地。

  白亦容则是一边指导农民开垦荒地,一边掐算着播种时间。

  他打算将这座山整成梯田。

  梯田,看起来跟坡田畲田一样,其实还是有区别的。跟坡田畲田不一样的是,梯田会特地设堤埂,为的是严防水土流失。

  所谓梯田,首先按照山的等高线修成阶梯状的田块,其次,修成石阶梯包围水土,最后也可以引来山泉种植水稻。如果没有山泉的话,也可以种植粟麦。

  整梯田比整坡田费劲,而且还耗资金。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白亦容才整好这座山,几乎将整座小山都整成了梯田。

  他招来的这些流民虽然心里有疑问,不过也没多问,凡事都按照白亦容的吩咐行事。

  不得不说,白亦容真的是挺会挑选的。

  不是所有的山地都适合整成梯田的。按理来说,北方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是不适合整成梯田的。此外,崎岖的丘陵和山地也不适合开辟梯田。不过,白亦容挑选的这座山地正好适合整成梯田。

  白亦容监督着这些流民造完梯田,又撒上种子后,见一切妥当了。便悠哉悠哉地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