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道 > 第九百九三章 【狷生】

宋道 第九百九三章 【狷生】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9:23 来源:书海阁

论说起来,这世上若有最贵的药,应该就是后悔药了!

别人权且不说,便是此时此地的陈东,若是真有后悔药的话,便叫他拿出黄金万两,甚至哪怕是自己的一条性命来换,怕也是毫不犹豫。

便也说陈东哭哭啼啼与王黼诉苦之时,就听得城上钟鼓渐响,随着禁门吱呀一开,便有黄门执事出来宣召众臣入宫朝会,

王黼虽然如今无官无职,但毕竟是前朝少宰、本朝御用闲散人员,自然是要走在第一排入禁的,便也见他好生安慰陈东几句,让他随队入禁后,便也走回队伍前排,与白时中、吴敏、李纲等人一道进宫。

至于陈东,虽然在赵桓朝时曾经得了个同进士出身并迪功郎,挂职礼部判事秘书正(临时性文员)的出身官阶,却因为当初黄杰护卫郑太后回京时,身为堂官却不迎驾,反倒和拦路阻碍御驾的太学生们搞在一起(当时陈东自己说是在劝阻太学生们不要搞事),结果叫黄杰直接把他拘拿送去了大理寺处置,不过后来黄杰并未将他如何,却是交与了王黼管束。

而后来王黼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将陈东判了个革除礼部判事秘书正之职,责令申饬、闭门思过,这等处置对于他犯的事情来说,当真算是一个轻判亲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若是换了别人做了同样的事情,随随便便流放二、三千里也不在话下。

要知道,陈东不去迎接太后回城的銮驾充其量也就是个不敬,可是领着太学生来堵御道阻拦车驾可就形同谋反了,而且还是谋太上皇后和当朝郡王的反,没有实在大理寺的诏狱之中,又或被贬出东京流放个几千里,仅是被革职、申饬,当真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便也说王黼与吴敏、白时中等人快步往大庆殿行去的时候,李纲故意落了半个身位与王黼并肩而行,低声问道:“无事将那刺头儿寻来做甚?”

王黼闻言一笑,便也道:“好事儿!”

李纲听得一奇,便就问道:“如何?”

王黼答道:“黄子英要用他,而且是大用!”

李纲听得眉头一皱,心说这陈东到目前为止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不外是“能闹事”、“能出馊主意”这两点,却想不明白黄杰为何要用他,而且还是“大用”,莫非是用来搞事情么?

于是不由好奇道:“郡王能有何事用他?王相公莫要诳我!”

王黼一边走,一边转头翻了个白眼与李纲,一脸正色道:“诳了伯纪与某有何益处?当真是黄子英要用他,准备与他个监察御史并河东、河北、河西、河南四路巡查,什么‘八府巡按’的官职。”

李纲一听眼都直了,这监察御史虽不是什么上品官(五品以上称上品),以陈东之前混的“同进士出身”的出身来说,让他去干也没什么问题,可是指定路、道巡查的御史,就等于是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权利可就比只能呆在京城,每天上蹿下跳到处打听小道消息打人小报告的监察御史大了太多。

而且,似乎还专为他弄了一个新官职出来,不由好奇道:“八府巡按,却是何职?”

王黼道:“论说起来,该是六品上下,不过却不考官(考察官员政绩),听说仅是要他巡查农、工、商、学政及释、道诸事。”

其实巡按之名,始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而常见于戏曲、小说的“八府巡按”也是后人牵强附会,实际上在宋代并无此官职,而包拯自然也从未担任过此等职务。

一听黄杰给陈东安排的新官职,并不是什么超品的御史,李纲这也才放下心来,细细一想虽然大宋官制冗员太多,农、工、商、学政各有专项的监察部门,但的确没有一个职位是能够把这些事情集中起来办的,而以陈东这种善于搞事情出鬼点子的品行而言,真要把他放出去搞巡查,说不定还真能把四路八府搞了个鸡飞狗跳。

当即李纲便也呐呐不言,不再追问为什么黄杰非要用他来搞事情的问题,不过他二人的对话却叫一旁走着的白时中、吴敏等人听着,也就将白时中听着有兴趣,也落了一步来与王黼道:“将明兄,不知郡王为何为何偏偏用他?”

王黼闻言一笑,便也道:“说起来也是他的造化,昔日他曾与人言说,说天降黄子英这等人杰与我大宋,可见我大宋气数未尽,定有北戍平蛮,金瓯得全之日。不知怎地,这话便也在士林之中慢慢传开,便是黄子英也不得不认了这个情面。”

这话说来,众人都是讶然,到是吴敏冷哼一声道:“一介狷生罢了!”

王黼却笑道:“这道也是!不过都说痴人自有傻福,今日王某能与诸位相公并行,未必不是拜他所赐!”

众人听得都是呵呵一声,都有些啼笑皆非,论说起来的确几人不论在赵佶朝还是赵桓朝,都不算是在小圈子之内,若非不是陈东脑子一抽给赵桓出了个去泰山封禅的馊主意,或许几人今日还真不可能如此这般的走在第一排入宫朝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当即,众人一声心照不宣的“呵呵”,自然是千言万语皆在其中,便也不在细谈了。

不久之后,百官便也按着三班位列鱼贯来到大庆殿前,听得唱名宣召,入殿朝贺。

而也在今日朝贺的规制过半之后,便有中宫郑太后与长帝姬赵福金连署的旨意下来,首先第一条便是郑太后降下懿旨,改帝姬之称,复称公主,茂德长帝姬复称茂德长公主,晋赵国茂德长公主之位。

这大宋的皇室姓赵,因此在册封勋爵的时候,公主封县赵国是为最尊,而且帝姬之称本就是赵佶自己派脑袋弄出来的,民间一直都不是十分买账,更有不少瞧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在发声呼吁回归公主制度,毕竟华夏的公主制度在大宋之前就施行了两千多年(西周春秋时亦有此爵称),如今既然赵佶、赵桓父子俩都已经去东北喝东北风,自然要顺应朝野的呼声,归回正统才是。

对此,自然没有朝臣反对,大家也就三呼“公主万福”以示通过。

随此之后,便又连着二十道升迁或晋官的旨意,里里外外倒也顾全到了,白时中顺理成章拜为太宰,晋封陈国公;而王黼也官复原职重回少宰之位,又晋蜀国公;至于李纲则晋为京畿制置使,领枢密院事、枢密使,封赵国公;吴敏领户部尚书兼枢密院副使,晋封越国公。

在这二十道的中宫懿旨之后,便是户部对中层官员的简拔、晋升和任命,头一号便是陈东得官监察御史的委任。

喜欢宋道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