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道 >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六章 【尾大不掉】

宋道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六章 【尾大不掉】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9:23 来源:书海阁

这种土地等级所有制,由于进献者和受献者之间没有建立以私人武装组织为基础的严格等级关系(主从关系),所以得不到强有力的保证。进献者和受献者间只是寄进契约所规定的关系,而这种规定主要是保证进献者(开领主)在庄园里的实力地位。实际上,“本家”、“领家”等各级领主大多是名义上的领主,充任庄官的开领主才是庄园的实际所有者。他们不只掌握庄园经济、行政、司法等权力,而且也是庄园武装力量的组织者。庄园领主能不能顺利地调动庄园武力,完全取决于庄官的态度。

这个时期庄园的农民已经成为庄园的专属农民,即“庄民”。庄民生产粮食、农副产物、山林产品和家庭手工业品,这些产品除满足庄民本身需要外,还供应住在奈良、京都的庄园领主。这表明,庄园经济是一种农业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整个庄园便是一个同外界很少联系的经济整体。

而到了如今,庄园领主制确立起来。封建庄园占全国土地之半,而所剩余的一半土地由于“知行国”制的确立,也逐渐封建领地化了。“知行”意为对土地财产的直接支配。“知行国”或“领国”是指特定的个人(皇族、廷臣、后来也包括“武家栋梁”)拥有知行权的国(地方),实际就是采地,这些知行国进一步变成了皇亲、权贵和武家的世袭领地。

而说到这里,重点也就出来了:由于知行国渐渐变得尾大不掉,皇亲、权贵和武家的世袭领地不断侵蚀国家的根本,如今日本的朝廷眼见又将陷入桓武天皇改革前大名把持财权各自为政的政治怪圈,所以感觉自己也算年富力强的鸟羽,便想再来搞一次改革,谁知道却是还没开始就崩了盘,他的亲爹白河让他下台也算是为了他好,总算保了他的一条小命。

前面说了,桓武天皇能够搞政治改革,靠的就是支持他的大名藤原氏族,在后来的改革逐渐成功之后,以改新功臣自居的藤原家的势力自然日益显著,尤以其四家中之北家一直扶摇直上,至9世纪下半期,竟达到建立摄关政治,独揽朝政的地步。

而作为最大的权门贵族,藤原氏一直受到天皇政府的优厚赏赐,以接受“职分田”、“位田”、“职封”、“位封”和临时赏赐的名义,获得大量土地、劳力和财富,远胜他人。这是藤原氏政治家的经济基础,但能攫取最高权力,主要是靠不断玩弄权术打击他氏,以及同皇室联姻取得外戚身份的手段。

公元9世纪初,藤原冬嗣(公元775年—公元826年)在被任命藏人头之后,立即将其女儿送进宫中作仁明天皇女彻,因其女生文德天皇(公元85o年—公元857年在位)获得天皇外祖父身份。冬嗣之子藤原良房(公元8o4年—公元872年)如法炮制,也将其女送进宫中,从而成为清和天皇(公元858年—公元875年在位)的外祖父,再通过制造“承和之变”和“应天门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压倒政敌。结果先则于公元857年以文德天皇母舅身份破例当上非皇族身份的第一个太政大臣,继则翌年以太政大臣身份为幼小外孙清和天皇“总摄庶政”,进而于贞观8年(公元866年)正式获得“摄政”称号,开始了名副其实的人臣(臣下)摄政。良房之后,其养子藤原基经(公元836年—公元891年)任摄政,并于公元887年被刚即位的宇多天皇赋予总揽国政全权。诏书说:“其万机巨细,己统百官,皆先关白太政大臣,然后奏下。”

“关白”一词取自中国历史名著《汉书》,系“禀报”之意,在日本不久便变为官职之名,等同于丞相(宰相)。这样,藤原氏便开创了日本史上“关白政治”这一特殊政体,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作“摄政”,天皇成年后作“关白”的政体。

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官僚贵族集团的统治已完全失去进步性,政治上腐朽,生活上堕落。他们追求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神社和当作别墅用的佛寺、盛大的节日仪式、游宴、装潢贵族老爷身份的文学和音乐,对于满足这种奢侈生活来说,来自国家的庞大收入犹感不够,于是便大搞卖官政治。对于能够出钱承包工程的人,按其出钱多少卖给国司及其以下相应的官职。国司一职最有贪污财的机会,许多官僚贵族纷纷通过贿赂藤原氏弄到兼任国司之职,身在京都,派代宫赴任,称为“遥任”。国司毫不顾及生产,在国衙领内放任代官搜刮人民,因此有“受领”绰号。当时流行着“受领跌个跟斗也要抓把土”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国司的贪婪。

而尾大不掉的代价,就是要面对这些大名逐渐膨胀的野心!

在公元1o世纪3o年代前后,日本几乎同时生了两大叛乱事件——“平将门之乱”与“藤原纯友之乱”。前者生在承平5年(公元935年),后者生于天庆2年(公元939年),故史称“承平、天庆之乱”。平将门(公元94o年)属于桓武平氏一族,定居下总地方,公元935年同族生内讧,朝廷进行干预。为此他纠集反抗国衙的关东武士驱走关东北部地方官,公元939年宣布关东八国独立,在下总猿岛筑起宫殿,自称新皇。

惊慌的朝廷于公元94o年派军征讨,但征讨军末到,叛乱已被平氏同族平贞盛和下野押领使藤原秀乡平息,这两人都是地方武士。藤原纯友(公元941年)是伊豫国(今四国爱援县)的“椽”(三等官),承平5年(公元935年)率千余只船动叛乱,袭击淡路、赞歧两国国府,迈进九州大宰府。公元941年被源经基平息。“承平、天庆之乱”说明,朝廷已无力镇压叛乱,必须借助地方武士的力量了。从这时起,地方武士的实力也开始得到中央的承认。

此后,又生了开始于房总而又迅扩展到上总、武藏地方的“平忠常之乱”(公元1o28年—公元1o31年)。朝廷在派出的将领表现无能之后,又改派了清和源氏一族的源赖信,迅解决了问题,据说源赖信之名使平忠常丧胆,不战而降。

喜欢宋道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