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道 >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五章 【去泰山】

宋道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五章 【去泰山】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9:23 来源:书海阁

一时间大庆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听着赵桓的问话,陈东低垂着头,也就在这霎时之间,他的一生竟也迅在眼前拂过。

这陈东生于元祐元年(1o86年),河北真定府人士,家中“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不过他的仕途却是多了些多了舛难,他本是靖康元年便以真定府贡士身份入得国子监,然而在国子监中修学的五六年间,虽然每次应试都是名列前茅,但却一直未能考取一个正式的功名。

而且平时,在太学生中属于大龄学长的陈东又喜欢领头在东京城里搞事,虽有名声之外,但多是呼他为狂生,久而久之性格便也日趋洒脱,以至于名声虽然响亮却仕途无望。

以前陈东都做过哪些努力也就不提了,这次东京被围却是叫他找准了天赐良机,竟也凭着黄杰勤王却不得入东京的事由,好好的闹腾了一番,一口气竟然叫他参倒了“十四贼”,虽然这“十四贼”的贬黜力度就目前看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但至少他陈东的大名却是响遍了东京内外。

而眼下,凭他一介太学生,本是没资格上朝,更别说上这大庆殿中的正朝,但却是因为他的一封上疏,如今却获得了如此殊荣,如果今日在文德殿前点卯之时,没有听了王黼的一番敲打的话,那么今日便应该是目前在为止陈东生命中最为风光的一天了。

可问题坏就坏在王黼偏偏就拿话好好敲打了他,并且敲打得非常的明白和意思明确直白,这也就在无意间把陈东自己吹起来包裹自己的泡泡“波”的一声破掉了。

陈东这人,能从童生、生员、贡士一级一级的爬上来,他当然是不傻的。现在想起来,这上书扳倒“十四贼”的事情未必就是凭了自己的聊聊数语便建成此大功,或许根本就是今上赵恒也是早就想弄这十四人,却找不到人来捉刀,而自己自以为投着了机,取得了巧,一纸疏文呈递上去,便得此奇功一件。

那么接下来,太上赵佶赖在镇江不归的事情,也未必只有自己能看得明白,或许正如王黼所提点的那样,今上赵桓早就弄明白了,却苦于没有一把锋利的刀和拿刀的人……

想到此处,陈东的身子不由一抖,下意识的就想要摸一摸怀里揣着的书札,但他急忙又按捺下去。回想起王黼之前的话,或许这今上赵桓未必真拿不出能治太上的大招,只是这些大招不管是拿出来还是使起来都不是很好看,那么他便只能设法将这不怎么好看的大招做一些包装了。

至于说包装,不过是早有打算之下,便等了像是他陈东这般的人物来提,到时不论对错都可称“此计为陈东所献”,成了自然有赏。若是败了,出了这谋,划了此策的陈东自然也就成了替罪之羊。

不过,一早陈东想的倒也是为赵桓出了这谋,划了此策,做好了一旦受了重用自然飞黄腾达的美梦,若是不王黼特意来点他,怕也难醒过来。也不想想,参倒十四贼或许本就是赵桓本就要贬黜他们,可如今要下手的却不是别人,而是赵桓的亲爹,如今这大宋的太上皇。

好嘛!你去给做儿子的出主意弄他老爹,这万一要是弄失败了,太上皇复辟成功,出主意的人是不是死定了?再要说如果以万分之九九九九的概率成功了,想来这出谋划策的人未必就能落了个好下场,说不定到时那坑爹成功的儿子就会一棒子把出谋划策的人打翻在地,然后指着他与众人道:那啥啥,却不是我要坑爹,是这人怂恿我坑爹,我其实还是很爱我爹的,我这就弄死他给我爹报仇了哈!

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商鞅作法自毙的套路,简直一毛一样了有木有?

看看,这商鞅为秦国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罪了秦国上上下下的贵族阶级,等秦孝公一死,秦惠王为了安抚秦国的贵族阶级,便立马弄死了他,但还是要用他的法去强大秦国。说白了,商鞅的到底好坏不说,也不过就是秦孝公父子用了商鞅这二百五的刀把子把秦国的贵族阶级给收拾了一番,然后又把这二百五刀把子给收拾。

却也说,就在这霎时之间陈东脑海中的想法千千万万,但他也是在瞬间想通了此节,在犹豫了数息之后,终于忍住了从怀里掏出那“下篇”的冲动,硬着头皮答道:“陛下,学生到有虽有浅见,却也不敢妄言。”

“朕敕你无罪,且道来就是!”赵桓早就料到陈东定然有此一缩(说),便也直接出招封了他的退路。

陈东脑筋一转,如今他怀里的“阴毒”成策既然不能再拿出来使用,便也得想了个办法好糊弄过去。也别说,急切见竟也叫他想了出来,便也拱手道:“陛下,使能臣出京,赴东南催促太上銮驾起行归朝,是为下策也!则遣使不若陛下亲赴镇江恭迎,但即便陛下亲去,也不过是中策而已。因此,学生以为,今岁先是有太上禅位与陛下,古往今来之历朝,皆不曾见,此乃是我大宋文治中兴之兆也,此其一!然,又有北寇禁犯,贼军横亘城下,围困京都,幸得陛下指挥若定,智退其军,保大宋国祚得继,正是武功也,此其二。国都受困,天下义士纷纷勤王,北寇急逃也难脱歼灭之厄,遭此一役,却天下归心,皆为陛下所用,此乃国之祥瑞也!如此,陛下既有文治,亦得武功,又有此祥瑞,可赴泰山也!”

陈东一番长篇大论,听得赵桓先是迷糊,再是自得,待到陈东最后图穷匕见,说他可去泰山的时候,却是叫他一时间惊讶得瞠目结舌,眼都直了。

这这这……这不是在研究亲爹太上赵佶可能搞复辟的事情么?

怎么弄的,莫名其妙就要去泰山了?

赵桓当然知道陈东话里的去泰山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去泰山封禅,泰山乃是“祭地”,轻易不能出宫的皇帝,正常情况下是不能乱去泰山的,只有皇帝做得十分牛逼的情况下,才能跑去泰山,历史上真正跑去泰山封禅还真不多,也就秦始皇、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本朝的宋真宗。

等等,好像哪里不对的样子!

喜欢宋道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