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道 >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四一章 【蜀锦】

宋道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四一章 【蜀锦】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9:23 来源:书海阁

黄杰简单将自己想法与屈盛说了之后,便也打发目瞪口呆的屈盛速速赶回夔州与他那兴茂行的东家商议,而后见城外的义诊活动倒也按部就班在进行,孙固与展超也找来舌人开始调查这些僰人的分布与聚居情况,倒也想起那孩童的救治问题,便也招呼一声,匆匆返回了住处。

哪知回到住处一瞧,却发现幼童已经被孙十九娘给处置了,她将幼童腹部的缝合处切开了一个小口,埋入了一根打通的雉尾管,只是刚刚的一会儿时间,便排出了幼童腹腔之内的一大海碗的积液,孩子原本鼓胀的小肚子自然也瘪了下去,不再哭闹了。

黄杰瞧明白了,倒也讪讪一笑,他这手书技巧还是跟孙家的孙三婆婆学来,想来十九娘也是落得了真传。昨日他只是记得将孩子的腹部伤口缝合,却是忘了这等腹部伤口容易引起腹腔积液,因此没有做埋管引流,这才造成了孩子腹部鼓胀疼痛,哭闹不止。

而后,黄杰便也把这孩子母亲唤来,找来舌人询问她为何换上这身盛装,以及城外上前僰人为何来拜的事情。这才知道,她昨日带着孩子回到所居的僰人村落后,村中族老看过孩子身上的伤势后,便断言黄杰是个仙人,消息一夜之间便也在僰人村落当中迅速传开,这才有了今日上前僰人来拜的事情。

至于这女子身上的盛装,却是她自己的,而她的身份竟然还是一个小头人的女儿,这身蜀锦衣服和首饰正是她出嫁的盛装,而她还拿出了一块木雕来与黄杰观看,黄杰接来一看。发现木雕上是一个妇人模样,妇人身旁还刻着个婴儿,刻工倒也惟妙惟肖,甚至能看见婴儿胯下的小鸡。

黄杰看不懂这木雕,便来问舌人,那舌人正是熟僰。如今是县里的城卒,便也笑道:“官老爷,这是她的离书。与官老爷看的意思,乃是她决意今后随在官老爷身边为奴为婢,好报答官老爷救下她家阿猪性命的大恩。”

黄杰不懂什么离书,便来请教,才知道这僰人也是一夫一妻制,不过若是生了变故,也是可以离婚的。离婚时需要请来中间人刻木为证。便是在木板上刻成一对夫妻的样子,男左女右,孩子如果判给男方就刻在左边,如果判给女方则刻或削在右边,然后从中间将模板破开,夫妻各执一块,这就是僰人民间最古老的“离婚证书”。

如果离了婚的僰人要再婚,必须出示自己已离婚的木刻凭证。人们一看就知道持证人已离婚,面下有几个小孩。离了婚的僰人再婚。如果不能出示自己已离婚的木刻凭证,那没有人敢娶也没有人敢嫁。

等他弄明白这离书的意思,人都还没反应过来,便感觉道后背却有两只手在抓挠,扭头一看却是万春奴和姚玉儿,万春奴还好眼角虽然含怒但也面带笑意。倒是姚玉儿已经嘟着嘴了。

黄杰倒也真不好解释什么,便来问那老卒道:“这……语言都不通,却要如何使唤?不如等孩子的伤势好,劝她回家如何?”

那老卒却是道:“官老爷这可使不得,她穿这身嫁衣过来。便是认定官老爷了,若官老爷要她回家,家人定然不会许她进门,到时这娘俩只怕要沦落到山里去做野人哩!官老爷家大业大,养个奴婢也不当事,便收了她娘俩吧!”

说着,老卒竟也拜道行礼,更用土话与那女僰人说了几句,女僰人便也急了,忙用结结巴巴的汉话道:“红果会做活,会织布、织锦!开恩!开恩!”

黄杰又扭头看看万春奴和姚玉儿,便也无奈笑道:“你叫红果?你还会织锦?”

红果倒是听懂这几句,便也急忙起身,指着身上的蜀锦嫁衣说就是她织的,黄杰好奇之下便也叫她走近,细细看了发现做工虽然有些粗糙,但的确是蜀锦,而且还是十样锦。

这蜀锦,又称蜀江锦,是指起源于战国时期成都府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花样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

与红果沟通了几句,却是道不明白,黄杰只能又问那老卒这红果为何会织蜀锦,老卒便也用土话问了,答说这红果的祖母原是熟僰,曾经在锦官城做过织工,便也将织技传了下来。而且巫山巴山一带的生僰人里,也有不少土人懂得织布织锦,虽然手艺不怎么样,但制作的工艺与锦官城里的正牌蜀锦是一样的。

黄杰一想,脑海中便也出来许多信息,这蜀锦历来都是巴蜀等地出产的主要大宗名贵货物。北宋初年时,朝廷便在都城汴京开设有“绫锦院“,集织机四百余架,并移来了众多技艺髙超的川蜀锦工作为骨干,另在成都府设“转运司锦院”,大力发展蜀锦产业链。

作为大宋最有名的锦,蜀锦可是比苏州、湖州、杭州等江浙一带生产的所谓“宋锦”更高一级的奢侈品,是大宋皇室与达官贵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这蜀锦原材料为蚕丝,异常珍贵,其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因此在古代有“寸锦寸金”的说法,更是丝绸之路上极为稀少和罕见的昂贵货物。黄杰记得在奇梦中瞧过有关丝绸之路的浮光掠影,据说南宋朝廷迁都杭州后,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将成都的蜀锦织工、机器迁到苏州,丝织业重心逐渐南移,郡守山谦之从蜀地引用织锦工匠在丹阳(南京,南朝刘宋都城)建立斗场锦署,使蜀锦技艺传到江南。

而南宋之所以还能在汴梁偏安近百年,抵抗金国的不断侵扰,就是靠的海上丝绸之路用以蜀锦为代表的宋锦搞海外贸易赚取了大笔的资金和物资维持国力。

而且,如今他本就打算用罐肉产业链的项目安置和归化僰人,若是收留了红果再设法把这僰人特色的蜀锦制造产业链给搞起来,不是又多了一个安置项目么?

当即黄杰便也摇头一叹,对满眼渴求的红果道:“唉!那就先留下吧!”(未完待续。)u

喜欢宋道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