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道 > 第一百六七章 【中旨】

宋道 第一百六七章 【中旨】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9:23 来源:书海阁

见姚政和黄大郎瞧着金锞子和钱引票子都不说话,那王监事还道这舅侄俩此生从未见过这等大钱,被惊着了,忙唤了一声道:“姚主薄,不知这一罐东坡肉,本钱几何啊?”

“啊!这个……这个下官不知!”姚政被问醒了神,忙回道:“罐肉乃是下官侄儿黄杰制出。”

王监事便来看黄大郎,黄大郎也知道这事眼下可瞒,但瞒不了长久,便道:“答王监事的话,黄州猪肉虽贱,均价也要二十几文一斤。一罐东坡肉,用猪肉两斤,约合五十文钱,用香料一两,因有肉桂、肉蔻、茴香、桂皮、香果、胡椒、八角……等十几种名贵材料,料钱也约合三十文,至于人工、柴火、陶罐和蜜蜡统共至少也得二十文,因此成本要在百文左右。当然,若建成作坊大批量制作,香料和人工、物料的价钱应该能降下不少,只不过到时只怕猪肉供不应求,价格反倒要涨上不少。”

“不错!倒也答的条理清楚,在东京时,官家也推算这一罐东坡肉,本钱怕真要上百文,再运往东京,两地差不多相距一千里,怎说也得要算上一倍的火耗折损,报个两百文一罐倒也不多。”王监事此时一改之前因为苏廿娘婚事的问题而摆出的咄咄逼人之态,和颜悦色的对黄大郎道:“来时,官家特意嘱托过杂家,罐肉虽小,可事关国用。这边关,乃是苦寒之地,将士们饮风餐雪,卫国守疆,两斤一罐岂能足了胃口,或可改为十斤的大罐,用料也须得足了,万万不可寒了将士们的心呐!”

黄大郎听了暗笑,这话说得冠冕堂皇,还打着官家名义,他却知道必有后话,也就顺他意思给了个台阶儿:“便是五十、上百斤一罐,也做得出来,可这本钱……”

果然王监事便直言道:“无妨!高太尉也与你等想到了办法,太尉的意思,用这些本钱,赶在明年端阳之前先做出几万罐的小罐肉来运往东京发卖,得了钱便可制大罐肉分两批在八月节和除夕之前运往边关犒劳将士,这买卖也就活了。”

果不其然,高俅自然也是有想法的,但比起童贯那厮来,倒也强了不少。想来还是念在了苏轼的面上,或还得加上苏澈遗命要苏廿娘嫁给黄大郎的情分,所以也不明枪暗夺,直接开诚布公的要求分润。

王监事将高俅意思说了之后,便盯着姚政看,姚政却摇摇头伸手暗指了黄大郎,意思这事还得大郎做主。王监事在来黄州的路上,倒也跟苏廿娘探过口风,知道的情况自然要比高俅和官家多,再说刚才他也见识了黄大郎的口才,见姚政如此表示也不诧异,便扭头来看他。

黄大郎和姚政其实早就对罐肉献出后将会出现的事态做过预判,最好的打算就是让高俅占上两成的份子,另外再给赵官家三成。如今这般不谈份子,只要总代理实惠的要求,两人还真没商量过,而且高俅也会做人,还主动送来了启动资金,想要讲条件还真不知道如何开口好。

黄大郎想了想,道:“不瞒王监事,如今俺家在离黄州向北四十里外的麻城县境内寻了一个庄子,想将作坊建在庄内。不过如今恰逢年节,还未动工,且从各处收来存储的仔猪也不过二百余头,想要赶在端阳之前制出几万罐来……却不敢应承。”

“此事无需担心!杂家还有一道手谕,与罐肉有关的一干事物,皆可便宜行事。”王监事将手一挥,一个亲兵装束的小监便急忙捧出了一个小锦盒来,打开一看倒是一张明黄色绢帛制成的正式中旨,王监事倒也不作宣读直接给了黄大郎,只见抬头是“敕淮南西路诸有司”,内容也非常简明扼要,敕升姚政兼黄州水陆随军转运使,专司督制军用罐肉,一切与罐肉有关的事物皆可便宜行事。

比起之前像是私信手札一般的手谕,这一道敕升姚政官职的手谕可就是正儿八经的中旨了,是具有法律和行政效用的。

这所谓转运使的官名,最早出自唐代,后各朝都用作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本朝宋太宗时,为削夺节度使的权力,于各路设转运使,一般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当时的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以前,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在此之后,宋廷又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不过如今,转运使这个职位依旧还是炙手可热的,毕竟事关漕运,国用军需皆有涉及,若以两省五品以上官任,或需兼领数路财赋者,称“都转运使”,权利极大。

而随军转运使则可因事而设,职权可派若干转运小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

简单点说,姚政的这个“兼黄州水陆随军转运使”,实际上就是个临时工,而且还是指明了只能“督制罐肉”,权利也只能用在与罐肉有关的方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手谕是不能封还的,中旨倒是可以,不过这么一个金娃娃似的中旨,姚政和黄大郎岂有封还的理由,自然是忙不迭的接了。

这里要说一下,按照此时大宋的规制,只有经过中书门下制诏下发的“圣旨”才需要摆出香案以大礼迎接。至于皇帝官家的手谕和中旨则不需要,甚至都不用跪地接旨山呼万岁,也不用谢恩。

而且就拿姚政此时接到的中旨来说,根本就像是一个工作通知,也不过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去干活的凭证而已,哪有半点的恩情可谢?

王监事见姚政和黄大郎都是面带欢喜的接了中旨,心中倒也暗暗松了口气,便招手将刘钰和刘锜两人招上前来,引荐道:“姚转运使,这二位乃是如今泸川军节度使,刘公仲武的公子,五郎刘钰、九郎刘锜。如今他二人在捧日军中听用,今次受太尉指派,特领二百捧日军精锐步卒护送杂家与苏廿娘南来,更授命日后将在姚转运使帐下听用,还请姚转运使多加照拂。”

一听这二人来历和目的,姚政和黄大郎也都色变。

之所以色变,这一方面谁都知道刘仲武是此时朝廷中难得能打仗、敢打仗的有名将领,他的两个儿子居然一齐前来,这是个什么情况?

另外一方面谁都知道捧日军如今是高俅所领的大内禁军,他派这两百精锐步卒过来,说是帐下听用,而真实目的,岂非不就是司马昭之心?

可中旨都接了,这二百人又岂能封还?

喜欢宋道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