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南嘉记事 > 第八十八章 许国亦许卿

南嘉记事 第八十八章 许国亦许卿

作者:云下初见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6 16:27:45 来源:书海阁

方卿和在南朝乃至整个封建王朝君主制文明历史上都赫赫有名。他不仅是在正史中留下过光辉灿烂的笔墨,就连野史传记也记录极多他的传奇。他有各种故事,各种人设,各种奇遇。

他千变万化,千人千面。

可是有两处地方不管在何地何书都一致的相同:不管是史书着作者还是文学写手亦或者娱乐制作人,都一致认同方卿和是当时着名的美男子,以及肯定方卿和为一位风流人物,且在书法和剑术上也有一定的造诣。

这些所谓“推测“。前两条尚且有迹可循。

历史上关于方卿和容貌的记述不少,并且有不少坊间风流故事。虽然大半之后经过证明为杜撰,可是世人只爱潘安,谁仪凤雏?从古到今,颜控的已经深入基因,无可救药。

风流这个词。层次极高。当今社会实在是对这个词败坏的太多好感。都把风流下流化了。随随便便酒过三巡,都敢称自己要‘风流快活一番’。

实在令人唾弃。

真正在那个年代,那些名门世家贵族文人墨客中,能堪堪胜任此用词的,实在是寥寥无几。

——有醉酒诗百篇,醉江捞月的李白;也有杜撰中踏月而来的盗帅楚留香;任是谁,那都是多情倜傥,才华斐然,英俊潇洒的统称。

方卿和的经历和传奇,足足证明,他可阚称为一枚风流人物。

方卿和也有留下过不少手稿书信,可谓字字珠玑正见端华,一看就出自名家真传。假以时日,可成大家。

综上所述的言论,前两条有迹可循,只剩最后这条,严谨的史学家依然必须在何处文献中加上推断二字作为前缀。

即便如此,方卿和其人依然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令人惊艳的一章。

他出身于赫赫有名的世家贵族,家中历任出过许多权贵。宰相,帝师,太傅。到方卿和这一辈,权利达到巅峰,朝堂江湖,都掌控严实,无人抗衡。

甚至有一度时期:世人只道明王高,不知金殿坐何人。

这是极其危险的。

历朝历代,功高震主的,无外乎两个下场:黄袍加身,或者满门抄斩。

这两个结局,明王一个都没要。

明王方卿和到底有没有想过做皇帝,历史已经无迹象可查。可是满门抄斩,根本不可能。

因为方卿和的满门,包括当时的女帝:方卿和的身份是当时女帝的妹婿。通俗说,明王娶了那个时候皇帝的亲妹妹,当朝长公主。

也有不少当时好事者在野史上写过,方卿和与当时的女帝朱薇薇为青梅竹马两厢爱慕,怀疑是因为无法摆在台面上说的政治原因而无法成为眷属——男人都爱权力,当时南朝宫规后宫不涉政,前朝不掺情。

后宫眷属不可对前朝之事指手画脚,前朝皇帝也不可左右中宫主持内院。

方卿和心比天高又是人中龙凤,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入后宫,去做那以前女人才做的事情?

爱情和权力,美人和江山,方卿和做出了选择和了断。

其实这也是大部分男人会选择的。方卿和只不过没用去当那个特例罢了。他随了大流。非常值得理解。

——而这个脑洞倒不算是完全戏说,因为方卿和的祖父方易曾经当过朱薇薇的老师。而作为帝师的孙儿,很有可能会作为皇太女的伴读而陪护在侧。

而且方卿和和女帝朱薇薇年纪相仿,青梅竹马,伴学之谊。若是当时宝成帝要为自己的皇太女选择最佳的中宫廷人选,出身世家贵族又有同窗之谊的方卿和确实是上上佳选择。

可惜若是真的如此随大流顺势下去。大概方卿和的传奇故事就是另外一个版本了。

方卿和并没有选择这一次的大流。

他的做法令史学家大跌眼镜,却又很容易得到理解:方卿和在封官太傅之后,于朝堂文武之面,向当时年纪尚且不到论及婚假的长公主求婚。

方卿和和女帝相差两岁,而长公主又是在女帝十一岁的时候出生。这样算下来,方卿和和长公主相差十三岁。别说在古代,就算是在现代,都可以算老少配了。难怪这多年来,无论是史学家还是影视剧作家编剧,对这一对的评价,都离不开阴谋论的争议。

也不怪会有这个脑洞。根据典籍,长公主并非与女帝一母同胞,而是当时宝成帝的贵妃所生,而那位贵妃,是当时手握兵权的安逸侯田毅的女儿。

方卿和虽然出身世家,却是文官出身,文官无兵权。从古到今,要掌权要握政,兵权最重要。

而联姻,不论男女,都是最快,最容易的途径。

方卿和不过随了大流。

这是他第二次随大流。

一次不随大流两次随大流都对他极其有利。

他实在是个非常看得清局势的聪明人。

方卿和原先不过是羽林军统领,之后几年后才立下大功,升太傅,之后成驸马,建府封侯,再立功,封亲王。上殿可配剑,箴言无需跪。

这一切殊荣,皆是在宝成帝在位时候所得。这这之后的一切殊荣,都发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宝成帝作为开国皇帝,一向铁腕。

那时皇太女已长成,根本不存在立摄政王的事情,这一切,明面上看,都只是君恩。

君恩浩荡。

浩荡君恩到了女帝这里,也要眼睁睁看这从先帝传承下来的涛涛君恩载着方卿和这条大船勇进宦海,四下沉浮。

这叫皇帝去如何定罪,又抄家?又要去灭谁的门?

所以有了以上种种在先护航,即便方卿和把持朝政如此,甚至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他与当时皇帝的关系却也不能算交恶——当然也算不上多么亲厚,至少史学家暂时没找到足够可以证明亲厚的证据。

史学家嘛,总是疑神疑鬼。就算之前傻白甜,成为史学家之后,也基本会被历史的洪流冲刷一番,激灵个清醒。

倒是方卿和长公主极为恩爱。当时关于方卿和的记载中,有保留不少方卿和的书信,在其中一封中,有明确记载。

方卿和写:我身许国亦许卿。

历史上,关于南齐长公主的闺名,历史学家根据多方记载和推论,确定为朱卿卿。

方卿和的那句‘许国亦许卿’,不去计较这句话的前后出处,而是被单独拿出来,就成为了最美情话。被评为当时微博情话中最美的告白。

用现在网友的用语简单概括,这是神仙爱情。

神仙爱情,连神仙也要嫉妒。

方卿和死于三十四岁。这个年纪,就算是放在古代,也是英年早逝了。

而且关于方卿和的死亡,史书上并没有任何详细记载。连当时文献史记记载中都只含糊提及一句:心血耗尽。

当时讲到这一节的时候,古玄武还是兼职助教,课堂上有学生发问:“这四个字,可以理解为是猝死吗?比如突发疾病。有个皇帝曾经经过证明,是突发脑溢血之类的。”

确实有这样的怀疑。

因为古人没用体检报告,史学家当时也没有找到方卿和的陵墓,没用尸骨,没用一根头发,甚至也没有找到方卿和的起居录。无法证明方卿和的身体情况和作息时间表。

不能排除猝死的可能,也不能定论就是如此。

历史学家怀疑方卿和英年早逝的原因有女帝因素在其中:方卿和英年早逝那年,正值南齐与西奥开战。女帝的援兵却迟迟而来。有学者说,因此贤明王急血攻心,后损身,至早逝。之后长公主殉情,一生未婚的女帝把持贤明王亲子,立为太子。

这很阴谋论。

可是这又很合理:女帝把持方卿和何朱卿卿幼子,等于掌握方卿和之前的所有势力以及安逸侯的兵权。又同时扫除了‘功高盖主’的‘肉中刺’。

一箭不知道几只雕。大概可以做一串土耳其烤肉。

当然这还是猜测。

方卿和的事迹版本太多,以至于矛盾者更多,史学家和考古者整理聚集,再擦去所有矛盾之点,方卿和这一本书就留下了大面积的留白。

这样的阴谋论,和这样的大面积留白,给了后世之人很多发散思维的空间。各种关于方卿和的改编小说,改编剧,一度都极为热门。清宫戏穿越剧已经看腻,是时候去看一看文人傲骨,真名士自风流,儒侠隐士文官之类如此如此新的耳目渲染了。

于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改编的历史正剧题材的大手笔上星剧就在那一年的初夏轰轰烈烈上映了。

就如方卿和的评价离不开风流二字那样,改编剧也离不开狗血。何况为了拉长剧集促进收视率,往往原本历史上三天就演玩的内心戏,剧中的方卿和就得纠结十三集。青梅竹马就要再凑十集,中间痴男怨女必不可少,怎样表现男女主的魅力四射,此时必须增加男配女配的戏份。

于是大多时候方卿和都在剧中文中和女主女二陷入三角恋,朱薇薇也要和男主男二陷入三角恋。双方都要苦苦不可自拔。女帝的角色必然要经过真爱被夺,亲人死别才可成长,整部剧的格局前半段大男主后半段大女主,实在是看的观众拍案叫绝,欲罢不能。

当时这部打着正史旗号的剧燃爆了那个夏天。

就在那个夏天,正在苦苦写论文的古玄武跟着凑了两眼热闹。

撇第一眼过去的时候,剧情中那个一身华服的女一号正在对着穿着婚服的男主哭哭啼啼,说着什么要美人不要江山的老套台词。

当然,美人指代男主。

那个扮演男主的演员好像是制作方通过海选,从几万名候选名单里面千挑万选出来的专科出身的小鲜肉。肤白貌美大长腿,一颦一笑皆是情,一蹙眉一落泪,立刻惹得电视前的观众大叫心疼,‘妈妈不许你皱眉’,‘抱抱我家崽崽’......

古玄武立刻关掉了电视。

没曾想,三年后,古玄武为了自己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对象选择了以方卿和。他又重新找出了当时被他唾弃的所谓历史正剧来看。

原因无他,不过是这部剧评分极高,据说为此还请教了很多着名历史学家,当时古玄武还瞄两眼,确实感觉其中两个人名莫名眼熟。古玄武为此肃然起敬,觉得自己当初是否太过于武断。应该抛弃成见,细细磨平眉头再学会欣赏美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边看边皱眉,一边皱眉一边忍不住的自我吐槽。

自我吐槽不足以让他松快和发泄,他必须寻找知音。

古玄武当时和白矖诉苦:作为一个考古系研究生,去看狗血言情剧,简直比医学生看医疗言情剧一样令人无语。

白矖不以为然。她当时追的津津有味,还曾点评,编剧脑洞确实还是有局限,要知道,当时宾教授的猜测实则比剧情中的内容更加狗血。

考古,有的时候就是去见证狗血的历史。

古玄武受教良多。

......

古玄武当时也在开棺现场。

这种干净空荡的大墓他不是没见过。但是大部分的原因都和被盗脱不开关系,要么就是孑然一身,思想超前。可是有眼前这样情况的确实很少。

一般来说,死者入土。随葬品和陵墓规格,一半是死者生前愿望,一半更多是来自于生者的慰籍。他们将自己认为的慰籍加在随葬品中,安慰死者,安慰自己。中间其实有一大半带着对自己的补偿心态,另外一般,也是做给外人,做给后世看。

例如孝子贤孙。

例如厚葬大臣的明君。

例如恩爱的夫妻。

等等。

方卿和的随葬品也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一切。

他的随葬品极其丰厚,已经赶超了大部分的当时南朝的皇室。在已经出土的南朝墓葬中,除却南朝开国国君宝成帝,就是方卿和的这座皇陵。

以摄政王,加上驸马,加亲王的规格,都已经过了。

但是这样规格的随葬中,却没有一件贴身的随葬品。宝剑,玉佩,香囊,衣冠,一件都没有。

不光是白矖,古玄武也久久不出一言。他们心中有共同的疑惑。

所以,是谁想对方卿和弥补什么吗?

更大的疑惑还在后面。

白矖说:“你知道最新的结果吗?”

白矖过来的时候古玄武还在翻看南嘉大学这些年对方卿和以及南朝的研究论文。听到白矖这句话,好奇抬头,问:“什么?”

白矖看不出面上有什么表情,她只轻微皱眉:“方卿和的遗骨有送去化验,验出了毒性。”

白矖说:“也就是说,那位方卿和是被毒死的。不是如史书上说是因为在战场上劳累过度,猝死于府邸。”

这个结果出炉,会令考古界和历史界掀起滔天巨浪。

很多主张坚持方卿和的死亡为阴谋论的史学家大概要去蹦迪,欢呼雀跃发红包打赏。然后另外一部分,估计都来不及去分析该重点哀嚎何事。

古玄武目瞪口呆。一时哑然。

白矖旁观许久。她本来在过来的路上就想好的安慰组合词汇忽然说不出来,她叹气,叹息中有浓浓的同情。

她还是想到了一条安慰的地方:“不管如何,你研究生毕业论文已经通过,至少不会影响你的研究生文凭的。”

古玄武哀嚎出声:“我的博士论文悲剧了!”

喜欢南嘉记事请大家收藏:(wuxia.one)南嘉记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