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盛世文豪 > 第122章

盛世文豪 第122章

作者:木兰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01 10:29:30 来源:书海阁

瀛洲多山地,也有平原。

这么大一个岛,肯定不是全部用来当做军事基地。选好军事基地之后,这些将士们的家属也会慢慢迁徙过来,最终,会和北疆那些军营周边一样,渐渐形成新的百姓聚集地。

附近渔民和土著也会朝着有将士的地方靠拢,以求庇佑,并且向其家属兜售东西。

最终,瀛洲上的小渔村,大概会成为城镇。

而那些土著的首领们虽然现在带着自己的子民们缩在堡垒中,但当军事基地建立起来,他们看着大晖的武力,也会走出堡垒,向大晖的军队投诚。

事实上,瀛洲早就属于大晖。只是因为那时候皇帝并不重视海上,海岛也基本没怎么开发起来。所以瀛洲虽然属于闽州管辖,但连闽州沿海一些地方中央的管辖力度都不强,更别说海岛了。

但当海军在这里驻扎,一切都不同了。

瀛洲气候比闽州稍微好一些,毕竟是海岛,气温要舒适一些。但遇到台风过境,那就很是凄惨了。

因为台风的事,第一个海岛上的海军基地,是否选在瀛洲,经过了很激烈的讨论。

不过因为瀛洲岛屿土地面积广阔,且又正处于西方前往大晖京城海域的航线重要的关卡位置,最终皇帝陛下拍板决定,海军基地就建立在瀛洲。

在这其中,余柏林让工匠试验出来的水泥也是众臣不再反对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泥再加上砖,很快就能建造起一栋坚固的房子,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去采石材。

海军基地的房子咨询了当地工匠的意见,又因为本地取材,就地烧制,建造十分便利。在余柏林的规划下,建造成了两层小屋,上层住人,以免湿热让海军将士水土不服,下层囤放东西。

住宿区中绿树成荫,十分阴凉,让将士们看着规划图,都十分高兴。

余柏林还加入了下水道系统,让他们告别了马桶的烦恼。

不过每次比试输了的人,就从刷马桶变成了清扫厕所。

至于家具,全是就地取材,砍伐的竹子。既清凉防虫,还十分耐用。

关键是制作十分简易。

因基地还没修建好,除了训练,战士们还跟当地老乡学了一手用竹子编东西的好手艺。

因为余柏林道,他们屋里的东西都是简易的,自己需要什么,要么自己买,要么自己做。

比起花钱买,当然还是自己做比较划算。

至于修建基地砍伐的枯草之类,余柏林也废物利用,全做成了纸。

有好一点的纸就到时候教导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差一点的就用来擦屁屁。

大家都得讲卫生啊。

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余柏林制定了很详细的强军计划,因此还修建了十分气派的教学小院,都是清一色的二层小楼。

之所以不修建高了,主要是因为没钢筋,怕台风一来,就吹垮了。再加上现在瀛洲地广人稀,他们要占更多的地盘,还为今后做准备。

余柏林可以预见,只要大晖不倒,一直延续下去,完成蜕变。那么这个军事基地说不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余柏林并没有预料错。大晖的确抓住了机遇,政治制度平稳过度。而在瀛洲的这个军事基地,一直延续下来。甚至这中心区的二层小楼,经历了多次翻新,但仍旧保持了原有的模样。

只是在院子正中间,多了余柏林的雕像。手握书卷,面带微笑,目光温和。

至于封蔚的雕像,则在入门处。提刀跨马,怒目远眺。

关键是,封蔚的雕像,虎背熊腰,满脸横肉,络腮胡子,好一员猛将,简直小儿止啼。

若是封蔚看见那雕像,估计得瞠目结舌,大喊“这是谁,我不认识”。

后世提起余柏林此次在海军基地的中所作所为,特别是增加文化课,被誉为现代军事教育的起源。

后来在新华国成立之后,将海军基地搬迁,原址上建立了第一所海军军事院校。就是因为这历史意义。

当然,当时海军基地的长官很不愿意。他们这一支部队在这里呆了几百年,说挪窝就挪窝?凭什么?

这让当时政府花了很多时间,才说服这个军事基地的将领和战士们。

当军事基地搬迁的时候,将士们对着两座雕像脱帽垂泪,弄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让当时媒体大书特书。

不过对于余柏林而言,这个有意义的地方变成培养华国海军将领的摇篮,还是更高兴的吧。

只是,这时候,余柏林专门修建了这么大一片地方,说是给士兵和底层军官上课,让将士们抵触心理都挺强。

将领们首先想的是,余柏林是不是想把文官那一□□进来,让士兵们读些四书五经,占用他们的训练时间。

不过经余柏林解释后,又有北疆的成功例子在,他们便不反对了。

高层将领们都是读过书的,并且文化素养都不差。甚至有些人如果从文,也能考个进士当当。这个时代的人骨子里还是崇尚读书人,余柏林爱兵如子,不在乎那些大老粗笨,愿意教这些士兵读书习字,以后他们退役之后,有这番本事,也能得个好生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而中层将领,除了空降的,许多都是从底层拼杀上来的。当将领和当士兵的时候不同,你不通些文墨,不读几本兵书,不会与文人沟通,根本干不下来。

听余柏林的课程规划,四书五经虽然有,但只是其中之一,最主要的是兵书史书甚至各地地理、风俗民情之类,甚至连海外都有。这些都是将领们所需要知道的。

有些将领甚至琢磨着,若是余柏林亲自授课,自己不好意思拉下脸去求教,但是可以打着监督的旗号去蹭课。

至于那些外语课,让将领们更是兴奋。

这是要为打到外面而做准备吗?

可以说,在大晖这么大个地方,当到高层将领的人,能力不错,背景更不错。

背景不错,自然文化素养就高。

再加上这群人都是去新大陆磨砺过的,对接受新知识并不抵触,甚至十分热衷。

但对于士兵们而言,就是叫苦不迭。

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被逼着读书习字,那简直跟要了老命似的。

他们很多人,要是能读书,谁吃从军这碗饭?

至于算数之类,外语之类,要知道,数学和外语,到后世也是让学生们深恶痛绝的东西。

但将领都同意了,他们也只能咬牙认了。

谁让自己只是小虾米呢?

而有学习就有考试。考到前面有奖励,考到后面不但会通报批评,考不及格还会补考。多次补考不合格,呵呵,到时候会有补课大餐和不可言说的惩罚等着你。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人权,什么快乐学习可言。

训练没完成,没打你板子就算好的。包下所有清扫厕所的任务惨不惨?

这时候,一将领突然提起,余柏林在北疆的时候,就在军中传有“余阎王”的名号,对北疆将士而言,其可怖程度,比德王更深,是让士兵们闻风丧胆的人物。

如今,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余阎王”的恐怖之处。

于是余柏林“余阎王”之名,再次传开了。

一南一北,最终传遍了整个大晖。所以武官,所有士兵,全都知晓余柏林“余阎王”之名,知道他的考试**。

之后当学习朝着全军推广的时候,即使余阎王并没有负责其他营地将士学习之事,但将士们仍旧传唱着余阎王之名。

谁让余柏林是最先发起此事之人,也是最终推广此事之人?

文官们很高兴,认为余柏林是渗透武官队伍,是教化那些武夫;

武官们也很高兴,认为余柏林是看得起武夫,是真正和武夫和睦相处,并且为其着想。

反正余柏林推广此事在文武百官中赞誉极高,只苦了那些不但要训练,还要读书的士兵们。

当然,这些士兵在学成之后,都对余柏林感激涕零。

但在学的时候,都恨不得在心底天天钉余柏林小人。

他们甚至编起了顺口溜来唱,余阎王,考试忙,让你三更死,不得五更亡。

余柏林第一次不小心听到这极具瀛洲特色的小调之后,露出了迷之微笑。

而后一群士兵遭遇了非人的补课折磨,这是后话。

余柏林明明脾气最温和,时时刻刻都带着笑容。封蔚则天天在外面跑,对士兵训练很严格。但封蔚在将士们心中却不是那么可怕的存在。

大概是封蔚虽然具有威严,但还是正常的极具威严的将领的样子。让他们爱戴,让他们服从,让他们愿意跟随。但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余柏林。

封蔚知晓之后,对着镜子瞅了半天,然后对余柏林委屈道:“我这张脸还没你长的凶吗?”

余柏林挑眉。

谁要比谁长的凶来着?

喜欢盛世文豪请大家收藏:(wuxia.one)盛世文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