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盛世文豪 > 第104章

盛世文豪 第104章

作者:木兰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01 10:29:30 来源:书海阁

古代的书信传递是很需要时间的,特别是在打仗时期。

余柏林的书信又不是皇帝的折子,自然没那么快到达。

当他的信送到封蔚手中的时候,封蔚已经大败东欧众国临时拼凑出来的联合军队——不临时也没办法,谁也没想到大晖的军队在草原上逛着逛着,就绕这里来了,还耐着不走了,逼迫他们交出了窜逃的鞑靼贵族,终于凑齐了通关所有成就,划掉,终于达成了此次出征的大圆满。

全军上下都很高兴。

张瑚笑道:“也亏得有余布政使在后方支持,不然战线拉这么长,我们也不敢出来。”

其余将领纷纷点头。

以前他们不是不想打,实在是补给跟不上。别说追到外国,就算深入草原,那补给都是大问题。

没粮草没替换的武器马匹,就算战场优势再大,也没法继续打。

所以大多时候,都是见好就收。

谁不想趁他病要他命?只是没条件罢了。

这次粮草来的数量和往年出征差不多,而北疆自己所收获粮食的数量居然比这次朝廷拨开的粮草还多一点,可见粮草十分充足。

北疆兵器工坊的工匠们也在余柏林提供了大量图纸的情况下,改进了兵器,还做出了新式火|枪。

这火|枪实在是太给力了。

在普遍都是冷兵器的前提下,火|枪队简直是无往不利。别说骑兵,哪怕缅甸那边的大象过来,都得吓跑。

让边疆将士更兴奋的是,后期工匠还做出了火|炮。虽然笨重,但是阵前一顿猛轰,战基本不用打了。

据说,更往西的地方,也用上了火|枪和火|炮,咱们的海军就碰上了。不过大晖的邻国们,除了沙俄,还没有装备这些利器。

而沙俄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新继位的皇帝刚结束国内纷争。他是个很有野心的皇帝,这次甚至偷偷派人来到西北,想要援助回部。结果被封蔚追出国境几百里,若不是太冷了,他就继续追下去了。

可封蔚没追到北边沙俄那边去,却追到了西边欧洲的地盘去。

余柏林的军备增援一直源源不断,这帮将领本来想着等哪天军备不够了,粮饷告急了,就不浪了,滚回来清点战利品。

谁让余柏林一直这么给力,咬牙硬生生的支撑了下去。

这下这帮爷们就浪的没边没际了。

皇帝陛下还充当帮凶,对朝中弹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非得余柏林来信威胁他们要亲自来捉封蔚回去。

当然,他们知道,再怎么浪也有结束的一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但那也是有时效性的。

所以火|枪啊火|炮啊就对着人家城墙哄,对方想要派来使和解商议,这帮人怕时间不够愣是不给人家和解商议的时间,直接放话,要么把人献上,要么就打过去。

对方国主叫苦不迭。他们也惧怕大晖的武力,但是东欧也这么大地盘,谁知道那些鞑靼贵族躲到哪去了?要找人总要些时间吧?贵国能不能给我们点时间。

封蔚带着出征将领们把耳朵堵住,不听不听我就不听,反正要么把人交出来,要么就打过去。

封蔚叹气,不是他不想给人时间啊,实在是他太了解余柏林的性子了,浪过头肯定余柏林得怒,他得在余柏林怒之前先把事情解决了。

等余柏林的信来了,就不得不回去了。

封蔚对下面的口号也是这样。

兄弟们!小的们!浪过头余阎王肯定要给咱们断粮,必须在余阎王下最后通牒之前浪个爽啊!

兄弟们和小的们:嗷嗷嗷嗷明白了王爷!跟我上啊!

于是火|炮轰轰轰,火|枪突突突,然后就是骑兵出场,步兵随后,一路扫荡过去。当对方尽最大努力,终于在亡国之前把鞑靼一行逃亡的人送上去时,这些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怎么就结束了呢?

恰巧这时候余柏林的信也到了。

封蔚拍着胸口道:“我就说,长青肯定得怒。看,他说本王不停手就要亲自过来了。”

张珊嘴角一抽,道:“余布政使可是一省长官,哪能说走就走?”

封蔚摆摆手:“你不懂。长青要来,肯定就能来。”

张珊无语。好吧,我是不懂你们皇室一家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

“好了,收兵收兵。”封蔚道,“长青都来信了,该收兵了。”

“这么多地方就还回去?”将领们有点舍不得,虽然没死多少人,但是总是有伤亡的。这么大一块地盘,就这么回去了?

封蔚一脸自豪的拿出另一封书信,道:“这个嘛,长青知道本王动作快,大晖铁骑所向披靡,早就料到了等信送到的时候,我们大概已经把对方打怕了,所以专门出了主意。”

将领们一听余柏林居然有献策,他们虽然对文臣没多少好感,但是余柏林这种六元及第的、被神化了的文人可不一样。余柏林借由封蔚插手军务之事他们都没反对,其军队的改变他们也是看在眼里。

余布政使能有什么好主意?难道他料事如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余柏林并非是料事如神,能掐会算,只是他深知□□在冷兵器为主的战场上的威力,何况他所给的图纸已经是目前工艺水平能达到的极致。如果对方抵抗不强,他书信到达又需要时间,最好(差)的结果就是,他信到达的时候,封蔚这边战争已经结束了。

所以他只是根据这个可能性,提出建议而已。

这建议其实很简单,后世都很熟悉的套路。

晖朝以前那种打痛了你,就让你俯首称臣的套路已经不符合实际了。谁都知道这基本对晖朝其实没什么好处,也就是面子上好看一些。

而且在朝中也不好说话。没事把别的国家打了干什么?

因此,余柏林的建议是,先把眼前实惠拿了再说。实惠到手,就不可能吐出来,以后就算对方怎么做,他们至少已经得到好处了。

这实惠,就四个字,割地赔款。

你包庇了我们晖朝的逃犯,你害我们死了这么多人,耗费了这么多钱,不该给点补偿吗?

我们大晖是仁义之师,只是想给你们点教训,没想占领你们国家,也不需要你们俯首称臣,只需要给我们一点小小补偿就好。

比如,割地赔款。

所以,要么奉上国书,你们国主一家乖乖跟我们回京城,俯首称臣,留下质子。要么,就给点赔偿,咱们就此结束,不做追究。

作为国主,作为贵族,他们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

不就是一点地盘,一点钱,能保得住自己的王位最重要。

“损,真是损。”张瑚一看,就明白了其中含义。

如果俯首称臣,因为离得太远,说不定今天纳贡,明天这里就不搭理晖朝了,晖朝总不能因为这样再打一次?战争也是需要很大耗费的。

但以余柏林的建议,虽然是一锤子买卖,但是仅说赔款,瞬间就把这次消耗的军资补了回来不说,还大大赚了一笔。

回去之后,也好交代一些。

“但为何是这些地?”张瑚展开地图,将余柏林所指地方圈出后道,“这几处是靠近我们边境,有和河流经过,难得土地比较肥沃的地方,这倒可以理解。但这几处十分荒芜……”

封蔚道:“这个本王知道一些。之前打仗的时候,他们火攻用的东西还记得吧?”

张瑚想了想,好歹他爹是状元,他自己书看得不少,一下子就想起古籍中曾经记载过的:“王爷说的是,石油?”

“没错,就是石油。”封蔚点头道,“曾经长青跟我说,这里有石油存在。石油在西方已经探明有很大用处,据说有一种叫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机器,十分了得,可以让船只无风而动。因为西方将图纸保密的厉害,我们工匠正在自己研究。虽然还没研究出来,但这种和煤炭一样可燃烧的石油,以后肯定有大用途。”

张瑚想了想,道:“在几百年前,存中先生的书中,便预言此物以后大有用途。”

“正是如此。”封蔚道,“即使现在,代替木材和煤炭,也是好的。可用作燃料的东西,不嫌多。咱们炼金打铁这些哪样不需要燃料?”

“可这些地方零零散散,以后咱们怎么受得住?”一将领虽然意识到这名为石油的东西以后应该大有用处,但是要守住却很难。

封蔚道:“这个长青也曾经跟本王提过。你们还记得长青用来修建贡院的石头?”

将领眼睛一亮:“王爷是说那一夜变出来的石头?”

“那物称为水泥,是工匠们无意间发现的。有这东西,我们可以在底下修建地窖,从那边开采石头之后,就把其运回我大晖境内,倒进地底存着。”封蔚笑道,“西北地广人稀,还有水泥这等能一夜成石的神物,要挖个地窖还不容易?虽然不知道这石油以后有何等用途,先存起来呗。”

张珊叹息:“余布政使真乃神人也。”

“那是。”封蔚就跟被夸的是自己一样得意。

众将领看着封蔚神情,心中不由感叹。所以不愧是天子血脉,天子的亲兄弟就是不一样,一文一武,当真是当时豪杰。

皇帝陛下有如此亲兄弟辅佐,怪不得能短时间内就大权独握,盛世可期。

而皇帝陛下有如此能干的兄弟,却丝毫不猜忌,甚至护犊子得紧,可见陛下胸襟气度,堪为贤君。

“这临近咱们的地方有水的地方不多,咱们也没占多少,其余都是些荒芜的地方,向来割这些地他们也不会不同意。”将领问道,“但若是他们还是不同意怎么办?毕竟有些地方深入腹地,他们或许会担忧我们对其不利。”

“长青道,能割走的就割走,不能割走的就租借。”封蔚道,“先说一百年,底线五十年。五十年,够咱们搬空他们了。”

反正咱们需要的只是石油罢了。如果附近还有其他矿产,也一起挖走。

将领们心灵神会,立刻唤来军中能说会道,专门用于谈判的官吏,将此事交给了他们。

官吏们回去打好了草稿,经过激烈讨论之后,带着和蔼慈爱的微笑,去跟对方谈判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们要相信,在拥有绝对优势,又不脑抽的前提下,耍嘴皮子,我们从来不会输。

....................................

余柏林在给皇帝的密折上,除了劝说皇帝下旨别打了,还有就是也写了假如打完了,该如何应对。

就如封蔚知道余柏林肯定会同时给他哥递折子,他哥一定会同意,自己就率先做决定一样,皇帝陛下也知道余柏林肯定会写信劝阻封蔚,并且给他如何解决此事的建议。

并且,他的弟弟一定能和他心意相通,知道机会难得,会先按照余柏林的建议去做。

毕竟余柏林所说之事,他们在几年前就已经商量好了,只差实践。

毕竟他们虽然商量的好,但国内之事尚且腾不出手,还没来得及去外面开疆扩土。

在封蔚打出国门的时候,封庭就已经在想了,要是打的好,正好可以实践一下当年他们所商议之事。

现在三人心有灵犀,果然都这么想了。

当时朝臣弹劾余柏林耗费巨资给自己做面子工程,将贡院书院考院都用石头砌了一遍的时候,封庭就知道水泥这东西了。

只是那时候水泥还在试验中,修贡院只是做试验。现在工匠们已经研究出许多种类水泥,对水泥的性能也做了足够的试验,可以供大规模使用。

所以装石油的地窖修建成为可能。

有了海军,频繁和西方夷人交战之后,消息也就更灵通,西方的动静,封庭自然也知道的更多了。

所以他知道,西方据说已经有可以带动车子自己动的机器,但图纸什么的,西方保密的很严格,他们并未得到。

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工匠早点做出来,最好跳过那蒸汽机,直接做到余柏林曾经听说过的内燃机。

既然余柏林听说过,即使图纸已经散佚,但制作图纸的家人朋友总有听说过的,只要听说过,迟早就会复原。

封庭从新大陆上吃到了足够多的甜头,他绝对不会把到手的利益让出去。和多国交战之后,封庭深知武器更新换代的重要性。若是对方船只能无风自动,对方车辆也能不需要马匹拉动,他们的装备优势瞬间就被比了下去。

打不过人家,到嘴的肥肉就得乖乖让出来,说不得还会被人咬上一口。

看看私库国库都被填满了的金子银子,兵器库那些新打造的亮锃锃的兵器,再想想被抢走土地、矿产甚至自己的新大陆的土著,由不得封庭不紧张。

晖朝地大物博,在夷人口中是不输于新大陆的黄金之地。若是晖朝武力赶不上别人,迟早晖朝就是下一个被敲开大门,被掠夺的地方。

为了成为猎食者,而不是猎物,封庭卯足了劲,思想也更新换代的勤快的很。

余柏林一前一后收到皇帝陛下和封蔚的回信,他心中终于安定下来。

封蔚居然这么快就迎来了胜利,这至少能堵上朝中一半大臣的嘴。

对于许多人而言,打出国门不要紧,只要没输就成。

而对于另一半人,觉得战争劳民伤财的人,等割地赔款一事了解,白花花的银子和黄灿灿的金子,以及各色奇珍异宝运回京城,他们也该住嘴了。

对外战争如果没有好处,怎么可能总有人去打?只是为了名声?又不是所有领导者都是只要面子的傻子。

而晖朝统治阶层的好胃口,就是从这次封蔚“不小心”打出国门,正是拉开帷幕。

至于一手培养出晖朝统治阶层好胃口,并且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掠食计划的余柏林,完全没去想他会给晖朝,给华夏带来什么改变。他只是为封蔚的安全,和为封蔚浪过头的事应该能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而松了一口气。

至于那些好处,余柏林不过是基于来到这个朝代,在西方列强都在抢夺好处的时候,不落人之后的正常反应而已。

等天气异常之后,晖朝就该应该灾害频发的时候。在那之前,晖朝必须积累足够的资产,去度过此次磨难。

或许是因为太忙了,让余柏林更加无暇顾及自己的腿。

当他担忧的心终于落到实处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的腿在行走的时候已经没有疼痛感了。

除了腿上那难看的疤痕之外还铭记着那场意外。

席御医十分有成就感。余柏林的伤势不算严重,但也绝对算不上轻,不然不会动用上手术。但余柏林的恢复,是在同等伤势的病人中,恢复最快最好的。

这大概跟余柏林复健从来不需要人催有关系吧。

一个看起来就很文弱的达官贵人,居然在复健过程中没有丝毫推脱抱怨,甚至他忙起来完全忘记了这件事,在治疗上也极其配合御医,说换药就换药,说推拿就推拿,说熏蒸就熏蒸,从来不问为什么,也不会威胁抱怨。

这让席御医治疗起来,心中也十分轻松,行动上也果断许多。

若是其他达官贵人,席御医肯定怎么保守怎么来,绝对不会像治疗余柏林这样,有什么新点子,立刻就用上了,那治疗方法,时时刻刻都在更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余柏林十分感谢席御医。他本来以为现在治疗条件技术,能恢复到能正常行走就不错了。但他现在自己摸了一下骨,打了一套拳,感觉腿上力量已经恢复了不少,肌肉萎缩也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可以练回来。

这多亏席御医的医术。

“席御医既然有如此医术,为何不著书?”余柏林道,“不仅可以教导后人,还能流芳百世。”

席御医本来对公开手艺并不愿意。吃医术这碗饭的人,肯定不愿意有人代替自己。但余柏林“流芳百世”的说法让他很是心动。

反正现在著书,也不是现在刊发啊。他儿子又不准备吃御医这口饭,那么等他老眼昏花离开御医院之后,将书刊发出来,也能卖不少钱不说,还能给自己刷一刷声望,说不定对子孙前程也有好处。

更别说流芳百世。

御医院那些医术的著作者,也是让他们这些御医很敬佩的。

不过写字他会,写书他不怎么会啊。

余柏林正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便和席御医讨论起来著书的事。

他虽说算不上神医,但对国医也有涉猎,能自己给自己开药,医治一些常见病症。

即使他不是学医出生,但后世的一套医学研究的流程,他还是略知一二,比如如何计量如何试验等等。

后世国医在计量和效用上被许多人质疑,若是早早的引入其中概念,早早将国医从传统引入现代化,也不至于那么多国医黑闹着废除国医了。

华国这么多年就靠着国医医治病人,国医总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大概是因为都闲着,留守的御医和军医也纷纷加入进来。

虽然不传外人,但是在水准相当之人中,这帮大夫们却一点也不藏私,经常互相交流。

在御医院他们就经常切磋医术,军医之间也经常互相切磋医术。

所以两者在一起,气氛也很融洽。

大概学医的人,特别是敢于动刀子做手术的人,骨子里都并不守旧。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余柏林的建议,并且开始很有兴致的着手试验。

余柏林专门给他们找了一处地方供他们作为工作场地,然后他就忙于公务不管了。

至于这会不会成为后世国医走入现代化的开端……就看那群大夫们能研究到何种地步了。

喜欢盛世文豪请大家收藏:(wuxia.one)盛世文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