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八十四章 技术交底

人生一串 第八十四章 技术交底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老帅的安排是正确的,两人开车到甲方所在的城市时,都已经十一点多了,他们在街边一个餐饮,简单点了几样菜,吃了中午饭,然后,在车上睡了一会,下午两点再出发。

  等到了甲方公司时,已经到了两点半了,对方已经上班,两个人已经在大门口等着他们了。

  所谓技术交底,其实也就是个咨询问答,几个技术人员坐在办公室,也不听介绍了,毕竟原来的设计方案,他们已经看过,还听过程姐的讲解。

  对方问的是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所有的数据所有的设计考虑以及技术指标,全都在老帅的脑袋里。冬子在一边除了递资料以外,基本没事可干。

  当一帮子搞技术的人坐在一起,说着专有名词,记录各种干货时,冬子才体会到,什么叫专业。真正的专业人士,如果一个经验老道的厨师,没有炒菜,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各需要多少,掌握什么样的火候,各道程序,应该是一清二楚的。

  老帅长相不帅,但他回答客户问题时,那姿态帅极了。男人最伟大的品质之一就是:靠谱。一个人担当起全部的重任,还游刃有余的样子,从容不迫的神态,这是最帅的姿势。

  反观自己,一个没有专业背景,全靠一点敏感性与业余作品,加入到这个团队,要达到老帅的地步,恐怕是不太可能了。自己能够进入到这个团队,要不是幸运,要么是奇迹。冬子有一个想法:自己其实是没有资格与老帅在一起喝咖啡的。

  对方好几个人,而回答问题的只有老帅一个人,但这种舌战群儒的风流,是因为强大的专业能力,是因为扎实的日常工作,是因为他头发掉得多。

  他就像一个数学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样。对方的技术人员衣着光鲜,气度不凡。但既然是搞技术的,有一种品质是非常可贵的:他们尊重技术本身。

  所以,老帅虽然穿着比较随便。用随便这个词还有点牵强,真实状况是,穿得有些不严肃不正规不上档次,胡子好像也没刮得太干净,当然头发不用说了,就是稀疏的枯草。但是,对方大公司的技术员,高傲的行头下,依然对老帅保持着依赖的目光,这就是真帅!

  整个过程时间并不长,大约个把小时,问答环节就结束了,对方当然邀请他们留一晚,晚上他们请客。老帅谢绝了,推说公司还有事,两人就告辞离开。

  等冬子把车子开出人家公司大门后,冬子从后视镜看到,对方送别的人,招手的动作还没有放下来。也许这是大公司人员的素质高吧,但冬子觉得,这更是对老帅技术实力的一种尊重。

  劳动者的光荣,在于他的劳动成果。这不是外在包装所能够达到的,这也不是商业与金钱可以代替的。

  冬子出来后,才长叹一声:“帅哥,你今天真帅,我可没帮上忙。”

  “普通业务上的事,我能够搞定。你帮忙可是帮了大忙呢。”

  “我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在交接手续上签了个字。你搞了一个小时,我搞了一分钟。”

  “这是啥话?来去开车,不算劳动啊?况且,你今天的表现,很好,真的很好。”

  其实,帅哥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他原来带过小薛出来,干过同样的事。但这个小薛,刚从学校出来,不知江湖深浅,不知自身位置,总做出一些让帅哥尴尬的事情。

  上一次跟另一家单位技术咨询时,老帅当然是主讲,但小薛有一个毛病,总喜欢插话。好像要证明,他也懂这些,他总是想证明自己的参与感。

  其实,技术上的实力,在专业选手面谈时,你一句话说得不好,别人就看出你的底细来了。本来,当时公司刚上市不久,人家对你的技术实力都抱有一种怀疑的眼光,还带着通过这种面谈来试探你公司的技术人员水平,如果你开了黄腔,说了外行话,会影响公司形象的。

  当时小薛好像要证明自己,结果露了怯,要不是自己当时立即把话题转移,人家还以为,公司技术人员不专业呢。当时小薛的心思,老帅当然懂,毕竟自己也是年轻时过来的,急于想证明价值。但是,搞技术的人,价值在作品和成果上,而不是在嘴上。

  中国今天有两种趋势,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一是商业化,一是工业化。工业化的要求,是本着科学的精神,用实践来说明问题,用成果来证明自己。这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老帅作为老派的名牌大学生,是学过马原的,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而商业,只是促进成果转化和利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全社会,老把这种分配当成社会发展的主流,那是本末倒置了。而如今,这种思想可能已经落伍,满大街的年轻人,都在追逐商业上的成功,老把目光盯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并且把自我价值简单地缩小为商业价值,为所有知识标价。

  今天这个时代,其实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当年教自己的老教授相比,老帅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当你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卖出钱来,那是多么踏实的事啊。

  在以前的很多年,知识是不被重视的,不值钱,枉费了多少寒窗苦读,枉费了多少天才设想,与之相比,老帅觉得,今天的中国,才是走在正确的路上。

  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在网络上,在大街小巷的谈论里,在人们崇尚的时尚里,好像对这种扎实追求技术与业务上的进步,有些鄙视。

  比如嘲笑码农头发少的,嘲笑工科男是直男癌。当一个社会的风尚中,嘲笑那些踏实做事的人,那些在知识积累上作出贡献的人,嘲笑那些做出具体成果的人,嘲笑那些孤独探索的人,这个社会,就有些不太健康了。

  一个从来没有下过田的人,对播种的农民指指点点,这不仅不科学,还不太道德。

  这与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模式有关,农业社会的固定性,导致大家对技术进步的热情不高。在历代中国文化人心目中,坐而论道的人很多,但像《梦溪笔谈》的沈括、《天工开物》的作者,知之甚少。就是最早的实验派,伟大的思想家及朴素科学的倡导者墨子,大家都只是记住了他兼爱非攻的社会思想,却忽略了,《墨经》中所记载的,大量的有开创意义的科学实验。仅对小孔成像的研究,就早了欧洲上千年。

  但是,在大家谈玄论道的时候,总有一些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踏实苦干的人,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金句批发商鲁迅,就说出了这个观点。所以,帅哥也有人文领域的偶像,那就是鲁迅。冷峻地面对现实,一针见血地面对自身的缺点,这是真实与直接的风格,不愧是学过医的老派别工科男。他直,但他没有情趣吗?

  商业文化不是没有优秀的地方,信息与物品的流通,让有价值的东西卖出它应该有的价格,这是生产关系的范畴。所有生产关系,实质上都是一种分配。

  但是,今天,人们把商业文化简单地变为忽悠文化,变为零和游戏,变为我赚你的钱。这种倾向,让人担忧。他们还有一套看起来很直接的理论:财富从哪里来?财富从交换中来。既然是交换,就有价格,就有波动,就有赚与赔。

  这简直是不讲逻辑的流氓理论。财富不是从交换来的,交换最多算财富实现的一种方式。把方式当原因,这就犯了基本概念的错误。

  比如工厂制造出一批产品,也就是创造出了财富。你不交换,财富当然无法以金钱的方式实现。但是,在会计账上,它仍然可以作为存货,体现财富的价值。

  小薛正是这种商业文化的受害者,他总想让自身价值最大化,总想在各种交换中取得更高的利润。就像当年张仪与苏秦,卖弄口舌,合纵连横,但是,中国的统一,战国的结束,真的是靠这两张嘴巴吗?

  最实际的力量,其实是来自于商秧变法,是秦国生产方式的改变,战时的法制体系与生产体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当时铸剑水平最高的是越国,勾践剑至今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馆,其冶炼技术,至今令人叹为观止。但是,秦朝却搞出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创造出了铁剑,一下就实现了降维打击。更莫说它兵器部件生产的标准化,可以通配互换的维修能力,以及弓弩发射的密集化,造成的大面积杀伤,完全把别国的神射手秒杀。

  战争工具上的革命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业水利的革命,也是秦国强大的经济基础。郑国渠,原来是郑国人的阴谋,但是泰国却坚持把它修好,不仅疏通的粮道,更是利于灌溉。

  最伟大的莫过于都江堰了,至今,它仍然是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目前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知道,中国几千年来的工程及发明,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的,有几个?

  以上这些,才是秦国强大的基础,而非后来人们清谈的所谓外交理论以及那些大而化之的雄辩。

  清谈如果有用,那玄奘就不用西天取经了。当时,出国前他就已经名声在外,辩才无碍。但是,他说服不了自己,冒着犯罪的危险及生命的危险,西行万里,取得真经。这种求实的作风,历代都应该被人尊敬。而搞科学技术的人,如果没这种精神,那就叫不专业。

  当然,他不反对如彭总这种技术型人才,流入销售行业。因为对于彭总业说,销售也是他的专业。专业人干专业事,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像小薛这样,说话不知深浅的人,如果干销售,也是要砸锅的。

  有的人,能力跟不上**,总想干些轻松赚钱的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跟风走,那是要吃亏的。你的劳动力价值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评估。上午,帅哥就对冬子的价值进行了评估,觉得他有可能在这条专业的路上走下去,虽然起点很低,但天赋很好,况且,态度很正确。

  一个人的起点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年轻,态度端正,一切努力都来得及。一行的时间干长了,你就成了专家了。一羡慕别人的饭碗,努力端好自己的碗,这就是态度。

  当然,冬子要端好这碗饭,需要非常努力,非常严谨,还得有一些运气。目前,他将面临的运气并不算太好,公司人事变动的火,有可能会烧到他的身上。

  天生的同情感让帅哥觉得,有必要,要跟冬子谈谈。

  “小陈,你相信有奇迹吗?”

  “帅哥,咋问起这个问题呢?”

  “你就说,你相信不相信。”

  “帅哥,我觉得,先得弄清奇迹是如何定义的。比如,你可以把运气当成奇迹,把未知的世界当成奇迹,如果这样定义,我承认,它有。”

  这个态度,是帅哥所欣赏的。有的人,拿起一个词就评价,像小薛一样,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都是没有科学逻辑精神的表现。

  “对,小陈,你理解得好。要不要听一个奇迹的故事?”

  开车时间长了,再加上冬子作为新手,紧张过度会带来疲劳,听听轻松的故事,也不错。

  “还真有?帅哥,你讲讲。”

  “这是事关财富的故事。其实,这个人,是我的发小。他的真名我就不说了,但他的绰号,我们都叫他:老猫。为什么有这个绰号呢?因为他具备一只老猫的几个特点。第一,他喜欢钓鱼吃鱼,这跟猫的爱好一样。第二,他面相很老,读初中时,脸上就有皱纹了。第三,他个小长得很小,又喜欢到处跑,不正经读书就是贪玩,像一只不听话的猫,鬼鬼祟祟的样子。”

  听到这里,冬子笑出声音来。帅哥讲故事很生动,不像他平时那沉默的风格。

  “他这样一个人,高中没读完,就到广东打工了。你知道,他那学习态度,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

  冬子说到:“不一定,上个三本或者专科也不需要多少分的。”

  “那是你们现在,大学扩招后的状况。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录取率是很低的。考上高中,就算是有文化了。”

  “那他为什么不把高中读毕业呢?”

  “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他有亲戚在高中当领导,可以给他办个毕业证。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反正考不上大学,不如早点打工学点技术,早点挣钱。”

  “果然是算盘打得精。”冬子笑到。冬子本人也算是大学辍学的人,他虽然是因为父母的原因辍学。但是,凭心而论,在那所大学学到的东西,根本没资格在这个公司喝咖啡。

  “他在广东工作比我早,我最早来到这家公司前,他还请过我吃饭的。他的工厂在广州,我当年为了看他,专门到广州去过。老实说,靠他那普通的车床上做五金材料,收入是不高的。娶个媳妇,还借了钱。”

  有一个细节,帅哥没有说,帅哥到公司第一年的年终奖,就是借给这位发小的,因为他结婚没钱。

  车子已经上了调整,冬子匀速地开,不需要费神,帅哥继续着他的故事。“但是,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其实也不算是梦想,他只是想让自己的未来,保持一点希望。他就天天买彩票,每不多,只花两元钱,只买一注,好像号码还是固定的,总守着那一个号码,年复一年。”

  这种人,很多,冬子见过这种情况。尤其前几年,容钢效益不好的时候,许多上班的叔叔们,都喜欢研究彩票。但他听到帅哥说,买彩票就是买一份希望,这个比喻太贴切了。

  “要知道,偶尔发生的奇迹,真的有,只是机率太小。五年前,他居然中了大奖:五百万。除开交税,他自己领到了四百万。神不神?”

  “确实是奇迹,像个传说。”冬子应和到,实际上,他还是有些不太相信,这种只在报纸或者传言中出现的故事。

  “一般人中奖过后,都是消费,把以前没玩过的东西,玩一遍,把以前没吃过的东西,都尝一下。把最想买的,以前羡慕的东西,都买来。更重要的任务,是炫耀,挽回几十年来因为没钱而丢掉的尊严,对不对?”

  冬子对些深有体会,武汉青山某些拆迁户,不就是这样的吗?

  “是的,有的人可以熬过贫困,但是熬不过突然的富贵。”

  冬子这评论一出来,让帅哥刮目相看。年轻人,居然有这种人生体验,是才!是才!

  “但是,我的发小不是简单的人。他在中奖后的半年里,居然不动声色,别说我不知道,就是他老婆他父母都不知道。半年过后,他看中一个机会,买了一个小型五金制造厂。为什么这个厂这么便宜呢?其实与你所说的一样,原来的老板开厂发了点财,就到澳门赌博,最后欠了一屁股债,没办法,黑道上催债要现金,老猫是干这个的,知道价值,他又有现金,用不到一半的价格,把这个厂盘下来了。”

  “果然算得精,这下,他老婆该有惊喜了吧?”

  “不,老猫高明的还在后面。他跟老婆说自己在这个厂打工,收入可能高一点。他老婆在家带孩子,哪里知道?他盘下厂子,经营了半年过后,利润来了,也开始赚钱了。再把老家的兄弟介绍过来做工,再把老婆家的亲戚安排进厂后,都是以老工人介绍的名义进来的。最后,他才告诉老婆,自己是这家厂的主人。”

  “他为什么此时才告诉呢?”

  “很简单,如果他提前告诉老婆或者家人。穷久了的人,只晓得钱,不晓得生产。他控制得了自己的消费**,能够控制老婆的想法吗?他突然发财了,家里人,亲戚们,兄弟们不都想来分点?家家都有着急用钱的理由,不说送,就是找你借,你敢不借?所以,先把钱花掉,买厂,产生利润后,让家人来分享利润,这才是长久帮家人忙的办法,对不对?”

  “对,有情有义,有气魄,有办法。”冬子不得不承认,如果自己是他,肯定也做不到。自己出来喝了几天咖啡,就幻想着发财。自己发了点小财,就想着回容城,娶燕子,在爹爹面前证明自己,这种想法,与普通人一样,与这位老猫比较起来,太嫩了。

  “他是我的发小,也是我此生所作的第二项最划得来的投资。你猜他给我还了多少钱?就是他结婚时借的那?”

  冬子摇了摇头,这种答案,只有帅哥自己说。

  “他以三倍还我的,还给我送了一箱茅台,说是利息。”

  “这算法不对啊,难道三倍中不包括利息吗?”冬子知道,两个最精明的人,算账的方法肯定不同,所以,借此一问,以探究竟。

  “他的理由很充分,按两倍还我,才追得上通货肿胀的速度。你知道,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货币超发是很严重的。还加一倍,是因为他把我当年的借款,拿去当投资了。按他的说法,那借款本来在他中奖过后就该还我了,但拖了一年,为了买厂经营,所以,算正经的投资,投资收益也就算过来了。他还决定,每给我当年借款等同的收益,我拒绝了。毕竟,我没参与经营,他这样好的朋友,不能跟他算得太清。”

  “那你应该茅台也不要,对不对?”冬子问到,既然要做朋友,拿这么多好处干什么?

  “我也这样说,但他的理由更充分。他说,好比厂子原来的老板不还钱,受到了暴力催收。而我借给他的钱,从来没催过他还。他太清楚暴力催收的破坏性了,所以,用酒来买教训。你说,他的理由,奇葩吧?但是,只有这样奇葩的思考,才足以保留住他奇迹的成果,对不对?”

  冬子点了点头,奇迹之所以延长为传奇,肯定有传奇般的思考与人性。

  告诉陈冬这个故事,关键在于说明帅哥的结论:“所有奇迹,都得有踏实的支撑。踏实地走,会创造另外的奇迹,这就是我的第一大投资:努力学习和工作。”

  冬子这才明白,帅哥说这个故事,可不简单是为了打发车上的无聊,有更深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