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八十章 高层斗争

人生一串 第八十章 高层斗争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如果不是小袁提醒,冬子还真没意识到。

  “你来两个月了吧?工资按正式员工发了吗?”

  “发了啊,多少了好几千呢。”

  “那就好,看样子守住了基本盘,你这段时间最好谨慎些,少说多做,莫乱相信人。”

  冬子对小袁这个提醒感到意外,好像在做特务工作一样,说的都是暗语。小袁最近在宿舍吃晚饭时,精力也经常不在吃饭上,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在前段时间,小袁要不是赞叹冬哥做的菜好吃,要不就是跟他闹酒,那种嗨翻的气氛,在最近这些天,没有了。他倒是经常接到一些莫名的电话,有时是夜晚打过来的。虽然他接打电话时并不避冬子,但冬子也不太想听。毕竟,这是个礼貌,人家的电话,你有兴趣,是不是有其他动机?

  但是,住在一个屋,你想不知道都不可能。小袁讲电话时,总是没头没尾的。冬子听到如同暗语一般。

  “消息确实吗?”、“那就麻烦了。”、“看样子还是底子厚。”、“绝杀,高啊。”、“来者不善。”

  这些话,你要弄明白它的含义,如果看《名侦探柯南》,根本无从下手。所有的侦探玄疑小说,都是把零散的信息,串成逻辑的一条线,整理出事实的轮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得到的信息是混杂或者零散的,根本不讲逻辑。

  这就好比串羊肉串,如果只是一根竹签,一堆羊肉,你有办法做出成品。但是,如果既有羊肉又有豆腐还有几根白菜,大量不知名垃圾与钢筋混杂在一起,你能够理解其中哪些与羊肉串的信息有关?

  生活就是这样,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墨西哥湾的蝴蝶与大西洋的飓风,究竟是如何关联在一起的,是不太好判断的。冬子是做羊肉串的行家,但他无法把小袁的电话串成可以消化的食品。冬子也是游戏拼图的行家,但他始终无法从这些混杂信息中,拼出有意义的轮廓。

  我们看过很多诸如破案的侦探的小说,看那些作者用可怜的逻辑知识来拼接有限的信息点,好像很聪明的样子。其实,逻辑只能解决线条状的东西,最多只能够解决一个平面上的连接。

  比如,线条推理。一个人如果没读小学,就无法直接读中学,如果没读中学,基本上就没资格考大学。所以,你可以推理出,一名大学生,肯定有过读小学的经历。

  但是,生活却是3d版的立体画面。我们假设一个人,没读过小学,但他的小学知识,是奶奶教会的,直接到中学到大学,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早年因为其他原因没上过中学,后来直接报考大学成功的例子。

  你可以说这种例子是极小概率,在统计学上,可以认为,极小概率的事件不存在。但是,生活中,很多大概率事件,也不是逻辑能够推理出来的。最典型的,是你跟哪个结婚,或者你为什么会爱上她?

  所有怀春的少男少女们,都有过一见种情的幻想。那么,一见钟情,用逻辑来推,有什么依据吗?爱一个人的原因,别人推不出来,自己也不知道。在那一刻,好像是突然发生的故事,遇见了,就爱了。这种突变,在生活中随时发生,概率很大,逻辑遇到这种问题不好解决,是因为,二维层面的推理只能解决平面问题,而无法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大部分的立体问题。

  影响我们生活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人的脑力以及现有的思维工具,根本无法精准地掌握这么多的信息关联。而人类存在地球有几十万年的进化史了,很多反应,只是基于直觉。直觉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它佑护着我们生存延续下去,而不被复杂的生活所淘汰。

  冬子的能力,比如做菜,比如对颜色的敏感,因为教育的原因肯定有,但因素不大。基于直觉的能力,估计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冬子判断小袁的电话,有一种直觉,就是与公司最近领导的变动有关。

  而这种直觉,不仅来源于小袁,也来源于办公室坐在他前面的小薛。这个小薛除了在冬子面前活跃一些外,与办公室其他同事之间的交流,平时是比较少的,显得比较低调和安静。但最近一段时间,情绪起伏就比较大。

  有时,他在茶水室一个人时,偶尔哼着歌,外面有人进来时,就马上停住。偶尔他故意在冬子面前打听冬子的过去,家庭,以及与彭总认识的经历,冬子出于谨慎性原则,顾左右而言他。有时,他会跑到办公外,不知哪个办公室窜门,这很奇怪,因为这个设计组,组长有规定,平时无事,不准乱窜别人办公室的。与其他部门的联络,根本用不上小薛,那是程姐的工作。跟领导汇报,更轮不上他。组长亲自去,最起码也得是老帅这种老资格的技术骨干和项目负责人。

  这是他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偶尔,他也会变得相当消沉,整天在办公室一言不发,甚至也不抬头看人。哪怕给同事交资料,哪怕与别人商量方案,都低着头,好像自己被霜打过,或者内心有愧的样子。

  其实,哪一种情绪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在一个人身上,短时间内频繁切换,这两种极端情绪的对比,就不太正常了。

  有一天,组长在每周一次的晨会上说了一通话,让人莫名其妙。

  “现在公司发展很好,大家不要想得太多。我们是搞技术的,拿图纸做项目的,你去关心那些没用的东西,对你有什么好处?所以,我劝大家,手里有设计,就把设计做精,没设计的,多学学别人业务,这才是咱们设计人员的正道。”

  这一段话明显有所指,而此时的小薛,却低着头,哪个也不敢看。

  组长还布置了三种新设计软件的学习任务,要求所有人,在一个月之内,不管是通过自学还是请教,必须熟练掌握这三种工具,他要亲自考核。

  有任务的压力,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

  冬子把这事跟小袁说过,小袁笑了:“你们组长果然是高手,旁敲侧击,搬砖理论。”

  “啥意思,你最近说话,跟打哑迷似的。”

  “最近公司高层,有一些较劲,你也许不了解细节,我们法务部门,有的消息灵通,倒是听到一些。这些对管理层有影响,对你们技术部门,影响不大。但是,你们组长说这话,估计是在提醒个别人,不要乱打听消息,安心做工作。非常时期,他居然用了非常的办法,让大家搬砖。”

  “什么非常时期?他没让大家搬砖啊?”

  “嗨,我扯远了。所谓非常时期,其实也算正常时期。哪里的高层,没有过斗争?利益嘛,最大化原则,大家都得争一争的。这个我暂时不想细说,因为结果没出来。但是搬砖理论这个事,倒可以说说。”

  经小袁的解释,冬子才明白,什么叫搬砖理论。这是管理学上的一个理论,算是中国人自己的创造。最开始,这个理论好像来源于军队。

  在和平时期的军队里,部队除了训练就是休整,那么血气方刚的年轻在集中在一块,难免精力过剩。充沛的精力,如果是在打仗时,那是好事,是士气与战斗力的基础。但是在没事的和平年代,他会惹事,荷尔蒙的特点是:侵略性。

  “其实这种现象,不只中**队有,外**队也有。不只是在士兵中有,在所有年轻人中都有。年轻气盛,总要找机会发泄出来。革命与拼命的主体是年轻人,爱情与性的主体也是年轻人。年轻男人因为荷尔蒙或者力比多的力量,而变得有侵略性,它是人类战争的生理根基。所以,奥运会有一个宗旨:促进世界和平,就与这相关。”

  这个结论下得太突然,冬子有些不适应。

  小袁解释到:“面对年轻人侵略性,堵不如疏。把爆发性破坏性的力量,疏导到体育竞赛中,让大家在充分释放身体极限力量的运动中,并且得到和平时期的荣誉感,体育缓解侵略的基因,利于世界和平。”

  冬子笑到:“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把打架的力气用来打球,得到和平的效果?”

  “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就是为了友谊,就是这个意思。”

  经过他这么一比方,搬砖理论就好理解了。和平年代,有的带兵干部,如果发现战士精力过剩,就给他们一堆砖。让一班从左搬到右,让二班再从右搬到左,不仅要检查速度,还要考核质量,把一个无聊的事情,搞出正规的状态来。这其实是消耗过剩精力,占用大家注意力和时间的办法,但确实,有一些效果。

  并且,组长要大家学的几个设计软件,也不单纯像搬砖那样无聊,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些作用的。多几个工具,总是好事。当然,一个设计师,不是掌握的软件工具越多越好,关键是他的设计理念与实际功底,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高层究竟有什么传言,平时在办公室是没办法打听的,小袁也语焉不详。在一晚餐时,酒喝多了点,小袁才透露出一些消息。

  “你知道,前段时间,总经理提出的一个方案,被董事会否了,知不知道?”

  “这样高层的事,我怎么知道呢?”

  “因为董事会认为不符合公司章程,所以否定了。当然,对公司章程的解读,是我们法务部的事,我们部长也参加了那个会。为了准备部长上会的解释条款及理由,我们部几个老手,可是忙了几个晚上。这种事情,只能晚上干,白天是不可能干的。”

  “为什么?”

  “凡是涉及到高层内部争论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白天干这事,那不是全部门的人都知道了?况且,我们法务钻牛角尖,也是有些勉强的,好在董事会通过了我们的建议。”

  “钻什么牛角尖?”

  “那是法务问题,解释起来比较麻烦。我只跟你说一个概念。总经理要改革公司的财务结算制度,从管理上,他以效益为理由。当然,按他的方案,新的财务结算制度,管理效益要高些,有利于公司结算的透明化、法制化。但是,你知道,财权是公司最核心的权力之一,而董事长本人不想改变它。怎么办?各自找理由呗。”

  “公司不就是为了创造效益的,总经理的效益论如果站得往脚,那不是很有说服力?”

  冬子这个想法是很直观的,毕竟所有投资都要赚钱,所有公司都要赢利。就是在今年的年会上,标语中也有一个主题:“向管理要效益”。这可能是总经理新官上任最重要的第一把火了。那么,董事长为什么要反对呢?

  “任何一个老领导,都本能地认为,新领导改变他原来的既定政策,是对自己的否定。”小袁解释到:“这还不是最核心的,这只不过是个心理因素,如果碰上大度的人,也不会太在意新领导的改变。况且,以董事长作为企业开创者的角度来说,公司走到今天,他肯定是有些肚量的,不会因为这一个原因,而故意跟新总经理发难。”

  对啊,仅凭感情上的因素,以公司的制度作筹码,这有些划不来。

  “所以,真正的原因,倒是后面两条。第一条,最重要的,财权是公司最重要的权力,这个权力在平时小事上,是总经理说了算,在关键大事上,是董事会说了算。在这个权力分配的较量中,哪一方都想占有上风。这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个人利益,更重要的是,两个集团的利益。”

  “我们公司有两个集团?”

  “一直就有两个集团。这是公司天生的,毕竟创始人是两个。老董事长有一帮子人,新董事长有一帮子人,分别占据着公司的一些核心岗位。但是,他们两人在竞争中,明显新董事长因为人年轻,作风硬,事做得狠,占了上风。但老董事长借用上市的机会,以退为进,先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股本,再将自己的部分股权移交给新总经理,在董事会上,虽然老董事长不是董事长了,但在董事会上,他与新总经理所代表的股权,如果联合起来,就比新董事长多。那么,争取其它董事的支持,就变得很重要。这是公司的主导权,必须站队的,如果输了,就输掉了公司主导权。”

  原来这么复杂,让冬子觉得,江湖充满了斗争。其实,他应该早就明白,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斗争。只要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就有政治。

  “第二个因素,是因为新董事长刚上台,为了树立威信,当然要烧三把火,但是,他也太急了点,第一把火,就直接烧到了核心的财务问题。如果董事长不把这个势头压下去,后面说不定就在人事上甚至公司经营的大方向上,失去控制能力了。”

  这也就是压势头的意思。这就像开车,启动时车辆的速度还没起来,你是最好压制的,刹车距离也短。如果车子的速度一旦起来,你再刹车,就很费力了。

  冬子问到:“那总经理这个方案,以效益为中心,牌子很响亮的,董事会肯定会有些人认可的。那董事长凭什么反对呢?”

  “与效益相比,公司的章程更为重要。公司的章程就像是公司的宪法,你上市时,最先公布的材料,就是公司章程。你可以说,成立公司的目的是追求效益。但是,成立公司的原因,却是因为公司章程。目的与原因比较,哪个大?宪法与法律比较,哪个大?”

  “当然是宪法大”。冬子学过法律常识,知道这个分量。

  “对了,要反驳对方的方案,只有找一个更硬的背景。终于,在董事长的授意下,我们部长及他所带领的心腹,在章程中找到了有利条款,加以解释,得出结论:总经理的提案与章程的基本精神不协调。当然,这个不协调,也是钻牛角尖的产物,但是,哪个董事,敢在会上提出,支持新总经理,有违公司章程呢?毕竟如果没这个章程,这个公司就不存在了,对不对?”

  “所以,这一仗,算是董事长打赢了?”

  小袁喝了一口酒,叹了口气。“唉,只要双方都在董事会共事,这仗总会一直打下去的,要谈握手言和,以双方的背景来看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利益博弈,已经被老董事长带入到,进入存量撕杀的阶段,是零和游戏了,结局会很复杂的。当然,一方主动言和,是最好的。一山难容二虎,这是公司的先天不足。”

  对公司历史的回顾才明白,公司作为创始人的两位大佬,在最开始的艰苦时期,可以说是同舟共济的,这是人性,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宝贵。共患难的前提是,那时没有钱与权可以分,所以大家的中心思想是拼命挣钱。当有了钱后,考虑怎么分,就成了政治问题了,带来斗争。

  中国历史,就是初创时期的团结打拼史,也是成功过后的兄弟翻脸史。冬子从小袁的叙述中觉得,小袁最核心的能力并不是法务,法务只是他的业务工具。而他对历史的掌握以及对人性的观察的敏锐性,才是他的优势。

  “你刚才说什么,存量博弈?”

  “对。一般来说,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向前发展的历史,就是增量发展与存量博弈交替进行的历史。所谓增量发展,在中国近几十年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你看看大街小巷,那些自认为生活变好的或者自认为生活变差,到处报怨的,与自己过去的生活相比,是好了还是差了?”

  “当然是好了。”这个结论不需要思考,很直观的现实,哪怕一个农民,今天的收入,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几十年前好得多。冬子记得,父亲拥有第一部手机,还是几年前的事,他工作了好几十年,还要天天加班卖羊肉串。但是,父亲的收入,肯定是在增长。而自己,却在刚上大学时,就得到了自己的手机。

  只需要看看街上行人们穿的,看看满街的小汽车,就知道,中国的发展是太快了,带给人民生活以巨大的增量。

  “对,几乎每个人的收入与生活状态,都在变好。只不过,好坏的速度与程度有区别。报怨的人,只是相对社会地位在下降。而在绝对的数量上,都是增长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增量发展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是幸福的,这个家庭是兴旺的,这个国家,是强盛的。这是一个美好的大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自己的小幸运。”

  “那存量博弈呢?”

  “那就比较麻烦了。以我从农村人的经验。如果在传统农村,家里的土地面积是固定的,人人都在地里刨食,土地的单产以及粮食的价格没有大的变动。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这个家的总产出,是保持稳定的。也就是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持平甚至倒退,这就进入存量阶段。”

  “为什么要用博弈这个词呢?”

  “其实,所有经济现象都是选择。所有人与人的斗争,都可以叫做博弈。假定,今年与去年收入相当,去年全家可以吃一百顿肉,那么,今年也只能按这个规模开伙。于是,你作为当家厨师,就麻烦了。你改善伙食的办法,只有两个途径。要么增加吃肉的顿数,那每顿肉的数量就会减少。要么增加一顿吃肉的质量,但减少吃肉的顿数,没别的办法。如果有了一顿胀、没得烧火向,那是要饿肚子的,对不对?”

  “那也称不一博弈啊?只能叫安排调整或者说选择。”

  “但是,当亲兄弟明算账时,就麻烦了。比如两兄弟要分家,老大多分了,就意味着老二要等量地少分,矛盾就出来了。利益矛盾中的争斗,就是博弈。”

  冬子还是不明白:“公司没分家啊,哪怕只有存量,还在一口锅里舀饭,怎么叫博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