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六十五章 为了这天

人生一串 第六十五章 为了这天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所有打工的人,流血流泪,付出身体伤痛与心灵屈辱的人,在千里之外忍受着苦难的人,不都是为了这天么?

  许多人初中毕业后就出去了,他们甚至还不知道火车是什么样子,就被丢到不认识的地方,与不认识的人,一起完成最辛劳的事情。他们曾经是家乡调皮的放牛娃,是父母身边的乖小子。还有那些小姑娘们,她们曾经跟鲜花比较过皮肤的细腻,曾经跟柳枝比较过头发的柔软,她们曾经绽放在这田野与山村,但时间却那么短。还没来得及享受过异性火热的目光,还没来得及听到路人赞美的惊叹,她们就出去了。去当保姆当仿佛员当洗碗工到洗脚城,在本该享受恭维赞叹的年纪,在阳光下面色最光鲜的时候,她们或许让洗碗水烫过,皮肤变得粗糙起来;她们或许被老板们骂过,少女们承受着恶劣的羞辱。但是,她们仍然要出去啊,因为,不出去挣钱,就没有这种伟大的快乐,在这一天。

  年纪大的人出去了,有的人已经有孙子孙女了,他们抛弃了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孙辈,抛弃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他们辛劳一生的身体里,流淌着不屈的血液;他们有些弯曲的腰板里,支撑着不服输的骨架。他们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亲人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艰辛。还不是为了这一天么?当他们拿出给孙辈的红包,当他们拿出给长辈的衣服,当他们付清了家庭的欠款。甚至,有成功者,为孩子操办婚姻,有钱有体面,他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城市走得那么快,而农村走得那么慢。不是说农村没有变化,但这种变化的速度,与一天一个样的城市比较起来,就像没有走动一样。

  也许有些闲人们高人们,感叹农村的落后与贫穷。也许有些城里人想不通,农村人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回乡,把乡下的亲人接到城里来过年,不就行了吗?

  他们哪里知道,这或许是农村的幸运呢。或许,让人踏实与快乐的,正是这种缓慢呢。

  这里的缓慢甚至不动,是一个参照物啊。你进步有多快,你见识有多广,你挣钱有多少,如果没有这个参照物,你怎么对比得出来呢?当你挣着一个月的钱,就超过了农民们挣一年的钱时,你就觉得,在城里吃再多的苦也值得了,你自己与过去相比,也成功了。

  更重要的是,当你凭一已之力,用打工的钱,支撑起全家的用度时,你就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价值了。你的人生的意义,存在与乡村的对比之中,存在于对家庭经济的支撑之中。

  在城里是那么卑微,但回到老家,你享受着赞扬与自尊,一切屈辱与辛劳都被酬劳了,一切痛苦与伤痛,都被治愈了。城里人要看什么文艺作品才会被治愈,要看传奇故事要听神话般的爱情历程,才会被治愈。这种娇气与做作,农村人不需要。只要过年,拿着钱回老家,一切都可被治愈。不仅是治愈,还是加油加温,为来年的再次出发,积累出巨大的热情与希望。

  表嫂驾着电动三轮车,而车上的燕子的心情,早就飞起来了。同样的电动三轮,冬子在青山打工送货时,坐在上面的感觉,与燕子此时回家坐在上面的感觉,有一种天地巨大的差异。

  当看到自己村子后面那山的影子,当熟悉的田地与路边的树林出现的时候,那每一寸土地,都是燕子儿时用脚步丈量过的,那每棵树木,都曾被燕子注视过,它们长大了,燕子也长大了,所以,在燕子的眼中,这些树木跟自己一样,还停留在记忆里,现实中的感觉,完全一样。

  沿着田坎与池塘的路,当然是弯曲的,燕子在车上东倒西歪。乡村的土路当然是有坑的,燕子在车上起伏跳跃。这种颠簸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时不时突然的节奏变化,好像是一首激情的歌。燕子想大声喊叫,但不好意思,毕竟沿途会经过乡邻的屋边,这里有她曾经的邻居与长辈,姐妹与同学。但是,她真想大声喊叫:我回来了!我是于燕!

  这个村很长呢,沿着路车子要开十来分钟呢,远远地看见几只狗,站在坡上,除了黄白黑花大小不等的土狗子外,还有两条哈叭狗,不晓得是哪家从城里带回来的,就是有点脏。

  它们是欢迎燕子回村的第一支队伍,它们在远处叫了几声,但等车子近了时,它却都不叫了。肯定有土狗子认得燕子。燕子反问自己:“难道我没变漂亮吗?”

  不是的,狗子看人,不仅仅看面目。它们可以从味道里分辨出,你是本村的呢。况且,回村的人,连表情都不一样,这几天回村的人太多了,狗子们也有经验了。

  接着就碰到了人。此时的人们,不在田野里劳作,毕竟是农闲时间,大家都在整理一年的收获,准备过节呢。

  一个疑惑的眼神远远向车子看来。“大奶奶,你忙啊?”

  正在给晒的腌鱼翻身的老婆婆盯大了老眼,脸上堆满了笑,停下了手中的活。

  “我是燕子啊”。

  “哎呀,燕子回来了,长这漂亮,我差点没认出来。我老人,眼睛花了,你进来坐一下啊?”

  “不了,我要回家呢”。

  前面是个小伙子,衣着光鲜,看样子也是打工回来的,正在门口打手机。他停止了说话,盯着车上的人看。燕子看着他,就知道是谁了。这是三婶娘的家,这位就是本家堂兄了呢,也是自己的同学。当然,这个所谓堂兄,跟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农村人,会把所有邻居,都认成亲戚的。

  “是于燕吗?哎呀,真的是于燕呢。”

  “林哥,你也回来了?”

  “昨天刚回来,燕子,你这样子,挣了钱的哟?”

  “没挣啥钱呢,你要到我家来,酒还是有喝的呢。”

  没说两句,车子就离开说话的距离了。这种招呼,沿途都是,还有大量没来得及说话的人,他们都行着注目礼。

  这是农村人的幸运呢。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还有一个地方,从人情到房屋到自然田野,都保留着你的过去。你不至于被断裂,不至于没有回来的路。那是一条回到老家的路,是一条回到童年的路。这条路一直在老家等你回来,只要你回来了,你的人生所有的曲折与变故,都与过去联系起来了。

  今天时代变化太快,城里人都无法认识了。身边的人搬来搬去,没有邻居了。单位换来换去,没有同事了。马路天天修,立交天天架,就是你没搬家,但周围的建筑与风景,年年都在变化。你甚至找不到过去读过的学校,找不到过去熟悉的邻居。一切变化中,你的心是虚的,你无法面对过去,只为留存于记忆中的一切影像,都已经不存在了。

  没有过去的人,无法坦然地面对将来。

  而农村人,却有这个条件与机会,重新回到过去的记忆里。并且,人还在,生活方式还在,山石林泉依旧,等着那曾经的人。

  到处打招呼,赞扬与希望,甚至还有责备声音。

  “细爹呢?我是燕子,你不认得了吗?”

  那个叫细爹的人,确实是燕子的实在亲戚,那是他父亲的堂弟,在堂兄弟排行最小,所以叫他细爹。他虽然年龄比父亲小,但身体还要差些。早年,他到黄石的一个什么矿打工,肺出了问题,干不了重体力活,只好在家里了。只能种点菜之类的东西,所以就成了留守亲戚最固定的人。

  “燕子啊,你穿得这漂亮,是来欺负细爹的么?这些年也没见你来看细爹,给我拜年的节,备好了么?”

  这是责备与要求混合的说法。所谓欺负,已经故意露富让人嫉妒,这种责备中含有赞扬的意思,仅限于实在亲戚,不怕得罪你,才敢说的呢。有一种一家人的亲热感。所谓节,就是礼节,礼物的意思,明着向你要,是证明他作为长辈的特权呢。

  “细爹呢,我要回家呢,拜年的时候,再来听你的教育呢。”

  燕子欢快地回答,终于碰到一个家人了。但是,真正的家人,还需要通知吗?不需要的,这车子颠簸的声音,大声招呼的声音,估计已经传到几百米之外的家里了。况且,那些土狗,知道你是哪家的人,会迅速飞奔到家里,给大人们放信。

  土狗精明着呢,它晓得报喜讯是有奖励的,要么是块骨头,要么是块肉,反正腊月的奖励,肯定丰盛。

  没有什么狗子有土狗通人性的。城里人养育许多宠物,就是狗还分什么纯种的品牌,还有什么特殊的外国名字,吃着一些考究的狗粮,有的是天价买来的,有的躲在贵妇的怀里的,有的经常到宠物店接受照料的,办证打针洗澡按摩,比人享受得还要好些呢。

  但是,你说一千道一万,有什么狗子,比得上农村的土狗呢?它也有一个时尚的名字:中华田园犬。这外名字不是中国人取的,是外国人按他们的习惯取的,比如什么德国牧羊犬,按功能与地域取的。但农村人,真正狗的主人,就叫它土狗。

  中华民族拥有世界上最漫长的农业社会,农业文明的发达属程度达到世界历史的顶峰。这个环境里,经过人工与自然选择,留下的狗的品种,肯定是最适合农业社会的。要在田园生活中,最适应生活的,最适合人类的,具备最多功能的,只能是这些土狗了。不管你买来任何外来品种,它有多贵,把它培训得多好,它的品种多纯正,都不可能比得上土狗。

  它看家护院时,能够对陌生人进行分辨,谁存心不良,谁是亲戚和朋友。它不管主人贫富,可以吃最差的食物,却长得膘肥体壮。它保护着主人的财产与牲畜,从不与其它家畜争宠,它听得到主人的脚步与情绪,知道啥时候撒娇啥时候避开。土狗是世界上最懂得人心的物种了,甚至,它都懂得农业社会的运行规则。它的智商,或许超过了大猩猩?

  当车子进入自家院子时,爷爷柱着拐杖出来了,爸爸扶着爷爷的样子,很是动人。妈妈一边把手在围裙上擦,一边只是呵呵笑。

  表嫂跟她打招呼。爸爸搬下车上的行李,而爷爷盯着燕子看,燕子就开起玩笑了:“你不认得我了吗?”

  “我不认得你,你不给我带东西回来,我就不认得。”爷爷喜欢跟燕子打趣呢,从小就这样。

  大家叽叽喳喳地说,你都分不清谁是主角了。大高高兴兴地笑,你都分不清声音了。燕子将红包给妈妈,并且往表嫂那边使了个眼色。

  妈妈懂了,表嫂既然已经把拜年的豆豉送到屋门口了,还送回了女儿。当婶娘的回礼就光明正大地给了。双方推辞了一会,表嫂还是接下来了。留她吃晚饭,她找了个理由拒绝了,车子又在那山路上蹦蹦蹦地颠簸,声音越来越远了。

  进了屋,一家人根本没来得及打开燕子的箱子了。这是最亲的人的表现,他们并不关心你挣了多少钱,也不太关心你给他们带了什么东西回来。他们知道,你在外面受了苦的,含过泪的。他们只是看看你长得胖瘦,看看你眼眶里是否有过多流泪的痕迹,他们想看出你曾经的忧伤与劳累,想打听你的心情和身体。

  “妈,家里过年的东西,不差什么,我明天去办。”

  “我不差什么呢,腊鱼腊肉都挂着的,油盐酱醋都买了的,酒菜香烟有备了的,你回来,就过年,我们做得动,过年不差钱。”

  燕子知道,这是妈在安慰女儿呢,她是心疼女儿一人在外没妈照顾的日子呢。

  她看看女儿的脸,有没有风霜割裂的痕迹,摸摸女儿的手,看有没有被冷水脏水冻裂的痕迹。

  爸爸搓着手,只是傻乎乎地笑,女儿是他心头的宝呢。自己没能力照顾女儿,但看到女儿没瘦,皮肤光亮头发长顺,晓得女儿没吃亏呢。父亲保护不了女儿,女儿保护了自己呢。

  但是,女儿除了给家里平时寄的以外,还给了她妈五千元的过年打杂钱,还有大量的红包钱,这就让人有些不太放心了。

  父亲的心是敏感而尖锐的:“燕子,你在武汉哪家幼儿园工作呢?”

  “问那多搞么事,她说了,未必你晓得吗?”燕子妈沉浸在见到女儿的喜悦中,这种喜悦,积攒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有一个彻底的开心,怎么可以随便打断呢?

  但父亲忍不住还是要问:“武汉的钱那么好挣呢?”他虽然没在武汉打过工,但村里的人,在武汉打工的人有的是,也没见挣这么多钱,况且,这还是燕子去的第一年,也没哪个亲戚介绍工作,完全凭自己找,运气就这样好?燕子爸在县城里虽然是打工,但十多年的县城经历和与容钢工人接触的历史,让他多少有些见识。

  “爸,武汉的钱好挣也不好挣。要有幼师资格证才行,我那是高档幼儿园,人家的家长都是有钱人,不像容城那样,学费比公立的,要贵十几倍。人家有钱,不怕给孩子花,所以工资高。工资高,也不好拿。进去是要考试的,唱歌跳舞,得样样行。”

  这一套说辞,燕子在武汉都想好了的。她不能让父亲怀疑,自己在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情。

  一说到唱歌跳舞,燕子妈就开心了:“我说嘛,咱们燕子读书一般,但要说唱歌跳舞,就是在容城,也是最好的。”

  燕子爸虽然仍有疑惑,但他选择相信。毕竟自己的女儿嘛,怎么忍心往坏处想呢?更何况,这个理由是那么自然。武汉有钱人多,这是肯定的。但是,多到什么程度,就不是乡下人可以想象的了。

  其实,目前打工的状态,燕子爸虽然在农村,但也是知道一些信息的。毕竟本村的人,只要没超过50岁,或者中学毕业后,都是要出去打工的。

  农村近年来,已经不交公粮或者提留款了,自己种来的全属于自己。要说,只要你勤劳没病,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但是,就是不来钱。按种粮来算,一亩地,你把它种成花,一年也最多挣下两千元。全家五亩地一口鱼塘,一年下来,累死累活,最多能够找出一万块钱。

  如果是健康的人还好说,但家里有病人,就麻烦了。一万块,都不够生病上医院。怎么办?只有打工了。打工的如果有技术,或者有门路,一般在武汉,毕竟近,家里有事偶尔还可以回来一下。但是,本村打工的,大多数没什么技术和门路,全凭劳力,要么在建筑工地,要么在广东什么塑料厂玩具厂等,全凭时间长加班多,一个月倒也能够挣五六千元钱。

  女生打工呢,要么当营业员,要么当服务员,挣得少些,大约每月能够挣两三千元钱。但是,燕子拿回来这些钱,她父亲算了一下,一个月要挣七千元以上,才会拿回来这么多的。

  这已经是大数了,完全超过了本村人打工的正常水平,所以,作为父亲,有疑问,是自然的事情。

  当燕子把给他们买的衣服拿出来时,全家人都开心了。这衣服的款式是新的,面料是好的,过年穿出去,面子是足的。但这得多少钱呢?

  “你们就穿得了,不要考虑钱。我跟你们说你们也不相信,这是汉正街淘的,比在容城买便宜得多。”

  燕子妈问到:“究竟便宜好多?”

  “便宜一半,你信不信?”

  “我不信。”

  “就说这件衣服吧,我买成两百,你要在容城买是多少?在乡场买是多少?”

  燕子妈到过最大的地方就是容城了。她没想到,差价会这么大,武汉与容城只隔几十公里远。“这衣服在容城买的话,别人要说四五百,都有人相信。但是,乡场,是买不到这种货色的。”

  乡镇市场的衣服,往往是最低端的东西,要么做工差面料差。要么,只图牢固,款式老旧,根本买不到燕子这种。

  爷爷穿上袄子,大声说到:“燕子,这衣服,又暖和又轻便,蛮好蛮好。”爷爷耳朵有些背,他说话总是那么大声,但那喜悦的神情,在这大声中,把小屋充满了。

  所有的担忧都会被这种亲情聚会的喜悦所代替,燕子也停不下来,她想为父母为爷爷多做些事情。当她把几种常用的药品及用法给父亲交代清楚后,就系上个围裙,准备帮妈妈做事了。

  谁知道,妈妈告诉她,已经无事可做了。

  “听说你要回来,从昨天起,你妈就把一切事情提前做了。你床上的被子是刚洗刚晒的,家里从顶上到地上的扫除也是收拾干净了的。过年要烧的柴草,也已经备齐了,腊鱼腊肉全部都做好了,地里的白菜都砍了十几棵,其它菜也备在家里的,免得春节还要下地,沾些泥巴,让人换鞋。”

  爸爸表扬妈妈,妈妈还有些不好意思。“女儿大老远回来,怎么让她做呢?”

  爷爷虽然有病,但他此时正在传火呢,也就是往灶膛添柴,燕子跑过去,要帮他。

  “你莫拢,有灰。燕子,你就坐在那里跟你妈说话,这事我来。我年纪大了,喜欢在火边。”爷爷的声音很大,灶上的锅已经开了,蒸汽出来,把锅盖搞得叭叭直响。

  “是鸡汤吧?妈?你们在煨鸡汤?”

  “你爸爸中午就杀了鸡,一个左手拿刀的人,还很熟练呢。为了你回来,从杀鸡到切到煮,都不要我插手呢。他一直说,你喜欢他煨的鸡汤呢。”

  望着爸爸残疾的右手,燕子想象着父亲用左手笨拙地杀鸡的样子,眼泪差点出来了。

  是的,从小,燕子都喜欢爸爸煨的鸡汤,一直没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