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三十六章 各色邻居

人生一串 第三十六章 各色邻居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不要以为做生意的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也不要简单地评价他们的好坏。不要以为他们利用那点用时间与经验得来的商业信息,坑了你几个钱,你就觉得他们罪不可恕。

  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正常的人。人不可能掌握一切信息,所以就免不了被坑。最聪明的苏格拉底以及我们大宋最牛的科学名著作者沈括,都栽在老婆手上,关键是这两个女人还不漂亮。其实,他们也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给坑了,因为他们没渠道或者没注意,了解女人的信息。

  爱因斯坦惨于表姐之手,诺贝尔因初恋陷入一生痛苦,人们称赞年轻有为的冬子,而冬子却在因对女性的不了解上,把自己捆绑在这个乱哄哄的未开张商场。

  他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会给予最好的事业,帮助那个最好的人,也就是于燕,让她散发出最美好的色彩。就像马丁路德所说《我有一个梦想》,激荡人心,结果依旧。

  他虽然上错了跑道,因一个未经证实的信息,来到青山寻找于燕。但是,这是梦想,因为梦想,所以傻傻地努力。就像一个根本无法拿到奖牌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最后,因梦想未灭,还坚持在跑道上,他觉得,来都来了,得完成比赛。也许,观众中有一双眼睛,如于燕当年那样的清澈,正在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动呢。

  运气不是你所能够掌握的,你只需要努力。这句话,不知道鼓励了多少傻瓜,傻瓜们想过没有,要是你永远没有运气呢?

  冬子也不是没有想过,万一于燕没在青山,那他的努力,岂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吗?但是,如果自己此时就离开,没有事业,遇到于燕,又能怎么样呢?眼界的匮乏,让他困于此地,在这嘈杂的地方,他居然无法安慰自己。

  这个商场,总共在大几十家商户,装修的方式与代理的产品都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冬子的邻居。而二楼的小简,是邻居中,唯一称得上是朋友的人。冬子只有在跟他的交流中,才获得一丝愉快。

  而那些因为装修揶揄或者赞美他的邻居们,不是大叔就是大妈,对冬子来说,没有意义,冬子对认识他们没兴趣,甚至懒得回忆他们的名字,只是为区别,在心里把他们分为abcd。

  拿对门那个a妈来说吧,她家的柜台与罗哥家的,算是一楼占地面积较大的,也占据了角落的黄金位置,一进商场大门就看得到。但这个大妈,却总是报怨自家的位置没罗哥家的好,为什么呢?她的理由很怪,说罗哥柜台是进门后的右边,而她家是左边,以右为尊,她吃亏了。

  冬子有点不及明白,跟她最开始稍微辩论了一下,说对称的两个地方,没什么左右区别,差不多的。但a妈却不赞同,举出了更怪的理由,说是面对面时,按厕所划分,是男左女右,以左为大,但从里往外看,是男右女左,是右边大。所以,罗哥是占了大头的。

  冬子简直无法跟她多说,但对方却咄咄逼人地提出:“要不然,我们换一下?”冬子只得回答:“我是打工的,你要换,找罗老板。”

  这话私下跟罗说当笑话说,谁知道,罗哥却正经起来:“她说的并不是没道理,但理由错了。为什么?因为在人们心理上,虽然最先看到的是第一第二家商铺,但货比三家的心理惯性,让客户总喜欢在第三四五家达成买卖。”

  冬子回顾一下,还果真如此。进商场后,人们习惯性地喜欢向右手边按逆时针方向前进,第二家就是a妈家的柜台,而罗哥所在的柜台,是第四家。

  a妈还怀疑自家的柜台面积小了,所以拿个卷尺,跑到冬子这里来量,也量自家的。因为两家原来拆迁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补偿面积也应该是相等的。

  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是个二百五。量出来的结果,大妈的面积居然还比罗哥的,多出三个平方来。大妈心态得到满足,从此以后,面对冬子,居然有一种得到便宜的高傲,并不时露出俯视般的微笑,让冬子不得不点头哈腰。

  她是卖木门及各种订制柜子的,跟罗哥经营范围完全不一样,根本不构成竞争,为什么要对冬子下手呢?估计欺负他是个外地人,故意找本地人的优越感吧?

  在冬子与a大妈之间,第三家,是卖灯具的,这与楼上冬子的朋友小简,才是竞争关系。冬子把他以b叔来标记,这个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平时的作派,有些故意的牛b。

  他不般不跟人说话,除了吼那几个装修工人以外,基本不给友邻商户打招呼。虽然他的表情很厉害的样子,但冬子作为装修中的明白人,已经发现这家伙,已经被几个装修工人坑过了。地上打的线槽不规范,墙面上钉的装饰板工序省略了好几个地方,冬子不告诉他,因为他也从来没根冬子打过招呼。

  最近两天,他倒是来冬子的柜台前转转,因为自己木工完活后,油漆工一上漆面,效果就出来了。他居然看了几次,不得不深沉地对冬子问到:“找哪家装修公司设计的呢?”

  “没,自己瞎想出来的,我们老板才舍不得呢。”冬子觉得,对这种人说话要谨慎,对方仿佛是个狠人。

  “莫跟我扯叶子,不是专业设计的东西,出不来这效果。”对方居然讨好地对冬子笑了起来,还企图给冬子一支烟,冬子拒绝了,像拒绝狼外婆一样。

  对方果然露出了马脚:“你这布线,要装的灯具怕不少吧,如果需得着,我什么灯都有。”

  果然是来推销的,冬子此时觉得对方的笑脸是如此的机械,只好说到:“我们老板,好像都已经订好了。”

  “这个老罗,也不找我!”对方愤愤不平地离开,重新对冬子沉默了。其实b叔也是那建材一条街的商店,他跟冬子平时没什么交道,但冬子知道,他卖的东西,水货比较多,这条街上的人,谁不知道谁呢?

  这些商户,本质上都是老乡,除两家外地来的商户外,都是本地人。而外地来的,有一个精明的女人,那人还吃亏地买了矬子带来的黄沙,虽然她没用,但冬子知道,她不敢得罪哪怕最普通的当地人。

  她却是最热情的,大约三十几岁,对任何商户都是笑脸相迎,还经常给大家带一些零食饮料什么的,长得也好看,说话也好听。但冬子从来没见过她的丈夫,不知道,她是哪里来的人。

  她是夸冬子最积极的人,也知道冬子也是外地人,也许因为共同的原因吧,对冬子说的话就多些。但冬子却不随便接受她的热情,因为,她经营着罗哥柜台的竞争品,也是瓷砖卫浴产品,只不过,是代理唐山一家品牌的。虽然是二线品牌,但如此精明的人经营,肯定会造成竞争的。冬子把她叫c姨,过分的热情,让冬子在心理上,有点躲她。

  她的柜台是第一家,也就是进门向右转的第一家,冬子就凭这一点,就判断出,对方花这多钱,在第一家柜台做生意,估计没什么经验。但架不住人聪明,如果她留客的话,仅凭热情及长相,就会让人走不到罗哥柜台来的。

  因为,她的异类很明显。在这样噪声与灰尘布满的空间里,她是唯一的一个,每天穿着艳丽衣服还喷香水的人。

  没有客人在场,只是装修阶段,这用得着吗?况且,这样的打扮,在装修工场内,有意义吗?冬子百思不得其解,但不妨碍每天进门时,跟她礼貌地微笑打招呼,回应对方的热情。

  那个女人仿佛对装修不太爱监督,估计是不太懂。她的电话很多,总是跑出商场去接,一出去就是十几二十分钟。女人打电话时间长冬子是知道的,但不理解,为何长时间的电话,居然有这么高的频率。

  冬子的观察点还不在这里,冬子仔细观察过她所请的装修工人,让冬子有些吃惊。这些工人,居然从材料与工序上,搞得很是认真,从来没有坑过业主的迹象。

  冬子只能这样猜测,也许,搞装修的,就是她家的关系或者是自己人。因为,没有监督的工地上,工人居然还干得那样的质量,冬子还是没见过的。更何况,那帮子工人,还穿着统一的工装,上面虽然没印公司的名字,但看得出,手法熟练,都很年轻。

  有好几天,在装修地板前走水电的关键环节,她开个车来,只到工地呆了个把小时,居然开个车又走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直到下午快收工了,才来一回。她也从来不给工人订饭,工人们吃午饭,都是自己出去找个店子吃。

  当然,本地人的优越感,总会在不经意中显现出来。如果说a大妈与b叔都有这个爱好的话,那么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憋汉腔。

  所谓汉腔,其实也是武汉话的一种,在语系上也属于北方官话范畴。在北方人听来,武汉人说话,有像四川话的发音。但区别还是有的,那就是重音与长音落脚点不同。

  比如四川人说“学校”两个字,第一个字是长音、重音,可以念成“学-校”。而武汉话相反,他们会把重音在第二个字拖长,念成“学校-”。当然各地口音不同,不可勉强。但是在武汉说汉腔,是另有意味的。

  武汉地区最发达的地方是汉口,因为依托长江码头以及张之洞的工业化,与大上海齐名的大武汉,其实核心区是汉口的码头。你到汉口江边看看,那些恢弘的建筑,那旧时期各国的使馆及租界,那欧式建筑的江汉关,就知道。那一带,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简直就是洋气的代名词。所以,在某些土著的汉口人眼中,湖北省甚至内地省份大部分地方,都是乡下,不管你是城市还是乡村。而所谓汉腔,是专指汉口一带流行的口音。

  武汉这个九省通衢的地方,南来北往的口音很多,但所谓的汉腔,总是处于鄙视链的顶端,自带某种骄傲。

  其实,江南的武昌,包括青山洪山江夏的土著居民,母语并不是汉腔。但总有一种倾向,大家都要故意向汉腔靠拢,虽然说得不正宗,但外地人可是听不出来。

  少数国人的幸福感来得很简单,只要看到你比我惨,我就幸福了。少数武汉人的幸福感很简单,只要听到你说的是外地的口音,我只需要大声吼几句汉腔,优越感就出来了。对于某些人来说,只要有一点点优越感,他就会幸福了。

  偶尔你在街头,忽然听到后面一声大吼:“个板马养的”,就知道,有人幸福了、自豪了,甚至觉得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人活一口气,他可以靠一句口音,活成达人。

  仅有口音是不够的,因为会这半吊子口音的本地人太多。各人有各人包装的办法。在这种比较中,ab两位本地老板,就发生了分野。

  先说b叔,他扮酷的办法是阴沉。阴沉的脸基本不说话,仿佛是得道高人,扮同天机不可泄露的样子。其实冬子见过他话多的时候,他在三嫂的店子里喝酒时,就喜欢大声地胡吹。他吹牛的办法,主要是靠猜。比如,他当时以一种明白人的口气问对方酒友,其实也是这商场的一个老板d。“你晓得为什么武汉长江二桥,为什么不叫武汉市长江二桥呢?”

  对方当然一脸懵,也强装气势:“个板马,那是政府定的,我么样晓得噻。未必你去市里开过会的?”

  “会我没开过,但有内部人跟我是兄弟,他喝多了酒才告诉我实情的。”

  “为么事呢?”

  “因为怕别人念错。你没文化没注意到,这里有个误会。假如取名多了那个市字,中国人倒是清楚,那外国人乱念,念成了武汉市长:江二桥,岂不是国际玩笑?”

  好像没问题,对方赶紧敬酒,承认b叔高人一筹,居然能够认识市里的头头,得到内部消息。这里还隐含一个内容,那就是,他居然跟市里这么重要的人物喝过酒,对方还喝多了。

  谁知道三嫂在听到了,蛮不服气,问到:“瞎扯,你认得哪个领导呢?还喝酒,他喝多了,你喝多了吧?”

  b叔假装沉往气,不理三嫂,继续他擅长的沉默是金、天机不可泄露的装酷**,整个酒店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冬子当时就在场,他知道,这家伙装得不成功,唬外地人陌生人还行,唬本地人,你几斤几两,从小看到大,怎么敢吹呢?也就是喝多了酒。况且,这种无法证伪的消息,随你怎么说,别人也不好查证。但是冬子知道,他举例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既然外国人念,要么是对中国文化非常熟悉的人,要么身边有翻译,都不会闹这种笑话。

  万里长江第一桥,叫武汉长江大桥,也不叫武汉市长江大桥,所以二桥取这个名,只是沿习了习惯,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假教练偶尔在外地人面前,也可以起到暂时的吓阻作用,毕竟信息不对称,你不晓得他是哪路神仙。

  而a大妈的优越感,也有更传统的体现个性。那就是八卦,这招用得很顺利。她曾经问过冬子跟李雯的事,但冬子没怎么理她,她也就作罢了。但是对于那位c姨,她可没少操心。

  她是每天固定要到c姨那里去拉拉话的,表面看起来是关心,实际上是探听消息的。谁知道,那c姨却在个人信息上,比较谨慎,除了表面跟a大妈热情以外,不透露半点个人信息,这让a大妈颇感失败。

  毕竟在这村里、这条街上,a大妈对自己八卦的段位是很有信心的。虽然每一个八卦高手们,都具备一些能力。但是必须有两项核心技能,才能在八卦圈子里混得开。

  第一个技能,就是打听消息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后面的操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一般她们有两种方式,因为平时与别人走得近,听到的消息多。喜欢参与街头巷议的活动,喜欢打听别人的生活,就会得到很多第一手材料。但她们更注重自己打探的特殊消息,因为独特性,所以就会特别有话题感。这如同新闻价值一样,及时快捷的传播倒在其次,寻找到话题消息来源的线索,才是记者的核心能力。

  第二个技能,就是加工消息的能力。一般的家长里短是平时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不加工,那就没有娱乐及传播价值。比如张三被李四家的狗咬了,你怎么说呢?如果你说:“张三被狗咬了”,那话根本就没人有兴趣传。别人最多部一句:“打狂犬病疫苗没呢?”这算什么话题?

  如果你以一种问句开头,就有传播价值了:“李四家的狗为什么要咬张三呢?”只要别人一问为什么,你就可以随意加工了。比如,你可以编故事为:“他两人原来吵过架不晓得?李四专门训练了这狗子,就是来报复张三的。”

  或者还可以编为:“我猜张三是想报复李四,张三胆小不敢杀人,只想杀李四家的狗。结果那狗不是经过训练的吗?先下口了,所以李四是杀狗不成被狗咬,也算是罪有应得。”

  至于有人问,他们什么时候吵过架。你不需要过多解释,只是可以反问:“你没听说过吗?我好像听说过,是哪个给我说的呢?你这问得急,我暂时还想不起来。我想起来,再告诉你,多大点事!”

  a大妈当然不能靠听别人说来找c阿姨的线索,因为她是个新人,没人知道她的故事。自己亲自打听,过了十来天,人家口风都不吐一个,只是以礼貌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来对付,这让a大妈在失败中,感受到愤怒。

  一个人的愤怒,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产生。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无能,那就抹杀了全部的优越感,这还了得?那岂不是我一生的幸福感,就得断送在这个外地女人的手里?

  忘了说一声,这个c姨,是本商场,唯一说正宗普通话的老板。

  “这个女人,根本不是做生意的,估计是干那一行的。”这话,a大妈只是悄悄地跟周边的人说,不会在c姨在的时候说。

  有人问:“你说是干哪一行的呢?”

  “你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打听这清楚干啥,被她迷住了?哪一行,你不晓得?”

  “你这说话得讲根据,不会是她亲口跟你说的吧?”

  “还需要说?你看你像个苍蝇一样,总喜欢在她身边转,不就是了?这大的灰,她居然擦粉穿那闪,还有香水,我发现她每天洗头,来工地也不正经监工,那工人凭什么那么卖命?给了那些工人什么好处?你再看,她一会来一会走,像燕子一样飞来飞去,不把这装修放在心上,也就是她并不把生意放在心上,你晓得为什么吧?”

  “那我咱晓得,人家又没跟我说。”

  “人家有其它事,那其它的事才是她的主业,这商场生意,根本就是个幌子,是个招牌。亏她在进门第一家,我觉得,都败了我们整个商场的风水,呸呸呸!”

  这就比较过分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于是,商场内有老邻居就问a妈:“既你这讨厌她,那我看,人家给你送水果的时候,你又点头又哈腰的。天天看见人家来了,你又挽胳膊又扯袖的,亲热得不得了,你想她给你介绍工作?”

  反问这人,也不怀好意,简直是以a妈之矛击a妈之盾,a妈突然恼怒起来:“个板马,你就不是好东西,凭什么帮外人说话,你得了她什么好处?”

  快活的风气,在灰尘与噪声中,弥漫在整个商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