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六十五章 食品安全

人生一串 第二百六十五章 食品安全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来人,抽样调查这事,把冬子吓了一跳。其实,他们第一站是去的两个外卖摊位,各抽了两只鸭子走。当冬子得到消息时,检查人员已经上门了,进入了七号院租住的操作间。

  他们考察了冬子的食品卫生制度,从硬件到软件,都查了。冬子以前都对此非常重视,从消毒到操作环境,都做得仔细,每天都要检查的。这段时间虽然非常忙,也没放过。

  这段时间以来,冬子除了在监督装修以外,坚持在操作卤菜及腌制羊肉时,自己动手。而整个操作的所有环节的卫生,燕子交代的小熊,也干得非常认真。

  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让食品监督部门放了心。

  “你们坚持了留验制度,这是昨天留下的样品吧?我们拿回去,化验一下。这是今天的清单,你们签一下字。”

  冬子与燕子,虽然平时与这些管理人员打过不少交道,但今天,他们严肃的样子,还是让人不安。

  直到晚上收摊回来,许玫与小樊才回忆起昨天的事,仿佛,与那个人在关。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一位气质高雅的外地口音大姐,大约四十来岁,总来买鸭子或者肉串。她跟许玫混得很熟悉,听说还要给许玫介绍对象,许玫觉得,这么高雅的人士,肯定是成功人士圈子里混出来的,也就有些动心。

  一来二去弄熟悉了,偶尔,许玫要进文化宫里的厕所解手,那位大姐遇到了,就自告奋勇地来帮忙,帮许玫切肉操作。许玫倒是同意了,但小樊坚决不同意。小樊觉得,这食品的东西,经了别人的手,就说不清楚了。当然,小樊当时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觉得,让这么高雅的人站在摊前,很不自然,不协调。

  大概来过七八次过后,她就没怎么来了。据她自己说,她是武汉到容城开公司的,做大生意,究竟什么来路,倒不清楚。

  昨天,有一个一看就是混的二冲子伢,过来,要先尝后买,被许玫拒绝了。然后又各种盘摊,还对鸭子动手动脚的。许玫把他挨过的鸭子,全部丢到下面的桶里,怕被污染了。

  最后,那个人,买了两只鸭子,十串羊肉,就走了。在他付账转身的那一刻,小樊习惯性地看了他的目光,他好像在跟远处某个人使眼色。当许玫转身向那方向看去时,发现那位大姐,就站在十几米外的地方,举着手机在拍什么,当发现小樊看她时,她迅速收了手机,转身像没事的人一样走了。

  这种怪异,肯定不正常。

  当冬子找人打听时,也证实了这个猜测可能有道理。说是一个青年,跟食品监督局打举报电话,昨天晚上他买的两只鸭子与十串羊肉有问题,他如今在医院住院,说是食物中毒。

  人家还说了:“他有手机拍摄的证据,不怕打官司。如果食品监督局袒护的话,他们会层层上告。”

  冬子与燕子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的慌张肯定是有的。但冬子随后稳定下来,仔细问了她俩人的细节,还问了昨天在操作间参与的两位工人,尤其是监督卫生的小熊。最后还找来了开车装卸的小向,细节反复确认后,觉得没什么问题。

  此时,冬子才意识到,前段时间,燕子提醒的互相监督的用人办法,太有效了。如果是小向这个人与许玫一起在一个摊位,许玫说啥就是啥,那个女人直接在摊位上动手脚,就成了。

  对自己的产品卫生有了信心后,剩下的就是行政与法律问题了。冬子拨通的小袁的电话,咨询了后果。

  “这样说,你对自己产品的卫生,信心是足的。那就证明一点,是别人故意害你的,或者别人误以为是你的责任,这两种情况。”

  “什么意思?”

  “我们先把别人往好里想,如果别人是误以为的,那就有这种可能。他吃了你卫生的鸭子,但也吃了自己在其它渠道购买或者制作的东西,那东西不卫生,却把原因赖在你身上了。”

  “对对对,有这种可能。”

  “从理论上说有这种可能,但按你现在的状况,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我认为,更大可能性,是有人故意要害你。”

  “为什么这样说?”

  “主要是,他有现场买东西的照片。这个照片如果是他的人无意拍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哪个买卤菜,还专门找一个朋友在一边拍照片呢?如果是拍着好玩或者纪念,那就应该就在摊子边上拍。那你们当时就发现了。但如果你们当时没怎么觉察,或者就是那个女人拍的,在距离十几米外拍那个购买的过程,哪个会这么做?有意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没做什么坏事,小樊和许玫也不可能做什么坏事,哪个会故意害我呢?”

  “你只说了一种情况,仇人报复。还有两种情况,其实发生得更频繁。”

  小袁接触的案子多,这方面的事,就成了专家。他说,第一种情况是讹诈,有的人,借此机会,敲诈你几个钱,他就撤了。但是,这种情况,有与冬子的现实有点不太对得上。毕竟,讹诈的人,不会先报官,他会先给你打电话,发照片,约你谈谈,然后就提出钱的要求。这种事,街头的混混,经常做。

  第二种可能性是同行竞争,把你的牌子搞臭,减少你这样强力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容城,与冬子能够竞争的人很少。毕竟,冬子的味道与牌子,已经深入人心,其余很多原来卖卤菜的,有自己的消费群体,规模也很小。本身,容城做这种人意的人很多,市场远远没有到饱和的程度。

  当市场处于增量发展期时,这种只有在存量博弈时产生的残酷拼杀,是很少发生的。

  “那按你分析,同行竞争的可能性小,讹诈钱财的可能性也小,那只剩下报仇这类情况了?”冬子还在思考,自己还是工作人员,究竟跟哪个结了仇。

  “都是一种可能性。虽然可能性小,但不是不可能。或者,就是某些混混想教训你一下,今后对他尊重或者孝敬点,也是有可能的。他诈的不是今天这事,是要让你怕他的麻烦,以后得答应他的要求,这也有可能的。”

  “那怎么办?花几个钱,息事宁人。况且,这事,如果闹大了,对声誉,可能也有影响。食品监督局那里,倒没什么大毛病,但是,你晓得,容城是个熟人社会,他们借此到处放风,恐怕也不好。”

  小袁马上把语音变得严肃起来:“错,冬哥,也许别人就希望你这样,绝对不要私了,绝对不要给钱。别人既然能够拍下现场照片,那也能在你给钱或者电话里,录音录相。你不亏理,凭什么给钱?你给了钱,倒成了证据了。”

  “那打官司,我最近这么忙,怕耗不起时间的。”

  那边小袁笑了起来,明显轻松了很多。

  “就怕他不打官司,他要打官司,你反倒还清白了。你晓得原因不?”

  冬子当然不知道。小袁给他上了一堂法律课。首先,如果举报人不给你打电话,食品监督局按规定,是不会透露举报人信息的。那么,你只要在食品监督局那一个行政关过关了,就没有事了。

  假如对方是讹诈,他必须要跟你打电话联系,或者放风声,让你找他。如果对方是报复,很大概率,他是要让你知道的。报复不仅是他要害你,按阴暗人心理规律,他还要让你知道他是谁,让你痛苦和害怕,他才爽。

  如果是打官司,那就更明白原告的底细了。但是,这件事情,可能背后另有主使,要不然,现场两人配合得那么熟练,肯定是事先谋划过的。

  既然谋划过的,那打官司就不怕了,因为阴谋最怕白天。公堂上当面对质,展示证据,会把事情都澄清了。更要命的是,按法律的规定,他表现上的证据,其实是不充分不连续,没有证明作用的。

  他的照片,只能证明,他在你这里购买过食品。他在医院的病历,只能证明,他食物中毒了。但他却无法证明一个关键的主张:你的食品才是他中毒的原因。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他既然主张了,证据的收集与出示,都是他的责任。结果,缺乏一个关键的证据链条,他证明不了。这种事,要上到法庭,法庭都不一定受理。

  “相反,你要证明自己没问题,却有很好的证据。”小袁说到:“如果按你所说,自己的食品完全没有卫生问题,那食品监督局来抽查的结论,就是你的证据。你现场货摊的卫生,你库存的卫生,你留验食品的卫生,甚至你的卫生制作监督的工作流程,如果都按规定来的。你甚至可以证明自己的东西,完全没有卫生问题。即使有,也不是你的责任。”

  冬子对最后一句话听不明白。自己制卖的食品,有了卫生问题,不是自己的责任,这恐怕不对吧。

  结果小袁把这个问题一句话就解决了。“假如在市场中,有人故意投毒呢?”

  冬子猛然一惊,假如这种场景出现在那个中年女人身上,那还真有这种可能。幸亏那个女人只拉拢了许玫,还有小樊这个硬茬坚持,才没能得逞。

  现在看来,那女人,与这事,有极大的关系。但那是谁呢?究竟自己在哪里得罪了她呢?在冬子心目中,莫说得罪女人了,就是容城的消费者,他也没得罪哪个啊?

  他从来没有往廖苕货身上想,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了,各有各的事情,根本没什么往来。况且,年轻意气之事,早就该没了吧?

  第二天,食品监督局的检测报告来了,说是没问题。将报告制作了两份,局里留底一份,给冬子一份。

  有了这东西,冬子心里就有底了。从原来怕他打官司,到现在,怕他不打官司。

  但新的焦虑又来了,对方一直不打电话不找人带信,难道,这一切,真的就只是个误会?

  既然小樊说那个可疑的人,是个二冲子伢,冬子就想到了冯警官,派出所面对这样的人,是很多的。

  冯警官提了个醒。这种人,如果开口太大,你录了音录了像,可以反告他讹诈,那他就跑不脱了。他推荐了一款汽车录相设备。就是一个行车记录仪,一个摊位装两个摄像头的那种,两个摊位装齐,也就五百块钱,它的自带存储可以保留一天的。如果你把它的东西下到电脑上存储,想保留一个月都行。

  “兄弟,他不到你家里,就最有可能到摊位上去。不管到哪里,他如果狮子开大口,你录下来了,到派出所就好办了。当然,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他故意闹,都要报警。”

  从冯警官那里,冬子也知道了一些混混闹事的手法及弱点,他把这些注意事项,也跟几个工作人员,尤其是销售人员交代清楚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双方在暗地里僵持了大约十来天。那个混混,居然挂着一个牌子,就瘫坐在文化宫那个摊位前,大声向人诉说,他是如何买的食品如何中毒如何住院花了多少,人家一分钱都不赔。黑心的商家害人,自己穷得没饭吃,医疗费都是借的。

  小城市藏往故事,许玫知道,自己惹下大麻烦了,急忙给冬子打电话。冬子教了她一些方法,她横了横胆子,决定试试。

  “哎,你是在我手上买的,这牌子与老板无关,你要扯皮,直接找我。你说,你要多少钱?”

  “现在才知道给钱?早干嘛去了?不闹不给啊?欺负穷人啊?我不要钱,我只要大家,不要跟我一样,上了他们的当啊,他们是开黑店的,假臭肉的啊。”

  这家伙来这一招,大大出乎小樊与许玫的意外,冬哥在教他们应对之策时,并没有说过这种情况啊。

  其实,这个混混早就被何姐培训过。如果当场要钱,被别人抓到证据,那就是敲诈。当然,打官司的事,对于熟悉法律的何姐来说,也知道,那是走不通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声誉压力与心理压力,让对方先屈服,为了保品牌,息事宁人,在自己准备好的场子,诈对方的钱。并且,把对方给钱的证据保留下来,以利用最终搞臭对方:你没问题,咋给这些钱呢?

  这种吃了肉还要嚼骨头的方式,从头到尾不让苕货出面。如果冬子从此垮了,那苕货利用其它方式,稍微提醒冬子一下,冬子会一生痛苦。

  只有看着仇人痛苦,你才报了仇。

  冬子知道后,马上给冯警官打了电话,冯警官提醒到:“我让你报警,你忘了吗?他这干扰市场,也可以报警的。如果,派出所,有信任你的人,那就更好了。”

  此时,冬子正在想,自己也是进过派出所的人了,怎么说也有些经验,不怕。只是,别人如何信任自己,那很难说。上一次,是爹爹亲自出面,这一次,再也不能让他出面了,免得他老人家以为,自己真是不靠谱。让亲人担心,就是一种不孝。

  突然,电话响起来了,是c姨来的。“小陈,你的事我知道了,我有个经理路过,已经看见了。我跟某些人打过招呼了,你直接报警,到派出所。”

  冬子不知道c姨找的哪个,只晓得她是个神通广大的人,应该没问题,于是,就让许玫,拨通了报警电话。

  警察来了,说是民间纠纷,立足于调解,把两人都带到派出所去了,冬子也随即到了派出所。

  看到那个二冲子伢,冬子并不认识,所以也不知道来路。但在派出所调解过程中,冬子出示了食品监督局的检验报告,派出所的人员就变了脸色,马上对那个家伙不客气起来。

  很快,冬子就没事出来了。出来的一个指导员跟冬子说到:“我们也算老熟人了,跟你说,放心,他不会再来找你麻烦了。这个伢,被我们处理过的,身上并不干净,所以,吓一吓,他就老实了。”

  最后的结局,果然如他所说,这件事,就这样没有再起波澜。但同时,这件事,也给全体人员提了醒,食品卫生与质量,真的是生命线。

  而那位被吓了的二冲子伢,很让苕货失望。但何姐劝苕货原谅兄弟。

  “看样子,这们冬子,背景很深的。他的手法,好像很专业的样子,对付我们的陷井,他居然有反陷井。对付我们拿法律的威胁,居然他比我们还要明白。况且,我有一个感觉,他的人际关系,从红道来说,比你我要厉害得多。民不与官斗,我们明着斗,肯定是不行的,以后要改变方法了。”

  硬的不行,就琢磨软的。明的不行,就来暗的。而方案已经有了,得等待时机。

  冬子这边,在注意卫生的同时,也加强了生产与销售的管理。定期对职工体检,还要留下所有的凭据,这一切的细节,必须要做好。这些东西,让小熊作为主管,记下来,时时提醒自己和燕子。免得忙起来疏忽,因小失大。

  春天已经过去,初夏到来时,容城已经热气腾腾。那条新的商业街,以冬子的老屋为打头,所有门面进入了装修的高峰。后面的住户装修,也让c姨忙个不停。

  冬子门面装修,已经有了大概的模样,赏心悦目的造型与颜色,吸引了许多门面老板来参观,想模仿,甚至,有的人,还想让冬子帮忙,给自家的门面搞搞设计。但冬子哪有这些时间呢?虽然别人给的酬谢不低,但却无法接这些活。这些人,都算是老街坊邻居的,许多人,还是父母生前的工友,不好推脱。

  跟c姨商量,只好把这事,都委托在她公司里了。

  她公司的设计组,因为有专业老设计师坐镇,能力倒没问题,施工组,也经过冬子的直接指点,质量很高的。当然,冬子的设计思路,也因为自己亲自授课,被一些设计人员掌握了,所以也算轻车熟路。

  冬子与c姨倒是互相感谢。

  “小陈,你的作品,给我们带了这么好的生意,你真是我的财神。”

  “c姨,你帮我忙呢。这些邻居街坊的,只要是找我的,我交给你,你收费都优惠了呢。更何况,帮你等于帮我,我也算是股东嘛。”

  此时,c姨公司的业务到了忙不过来的时候,就难免人手不够,以前的一些销售人员,也抽调到施工协调组来了,还有的,干脆进入材料组。

  只要接触过装修设计的人都知道,许多材料,只有你施工时,才知道缺什么差什么,临时补货,需要打电话下订单还有人收货付款,很麻烦的。

  有的销售人员,就直接到合同组来了。因为与对方签合同,不仅需要成本核算与造价知识,也需要一些法律知识。当时的何姐,就抽到合同组了。当然,合同组的收益要低些。不是他们销售组销售成绩不好。这么好的市场,销售得太好了,以至于,公司的施工与设计,还跟不上趟。

  任何生意,都是一个链条,这个链条越长,其饱和度就越低。对于这样的装修公司,从材料到施工到设计到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它的优势在于成本控制,利润也不容易外流。但劣势在于,一个环节的市场扩张,受到其它链条能力的制约。

  这相当于木桶理论,决定这个桶能够装多少水,是用它最短的那块板子决定的。

  如果只做链条中的一环,那是专业化。做得好与不好,规模大小,是由你最长的那块板子决定的。

  各有各的好处。c姨之所以要做全链条产业,主要是因为,她要把自己关系的作用,充分发挥。所有利润的环节,都要整合起来,得到更大规模的资本效应。

  与其它竞争对手比较起来,关系的优势是一个。更大的优势是:她有雄厚的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