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推广条件

人生一串 第二百二十八章 推广条件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你的意思是,只要能够在容城把牌子立起来,全国就可以立起来?这个推论有什么依据呢?”小袁率先发问。质疑与辩论是律师的特点,喝多了酒的人胆子大,在大领导面前,他敢。

  但是,孙总就喜欢这种直率。孙总从来没把自己当领导,他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做事的人。

  “因为,小陈的卤菜本来就是川味,全国没有一个城市拒绝川味。就是羊肉串,在全国人民的食谱中,也是零障碍。表面上,它是产生于容城的地域品牌,实际上,它只不过是全国通行的味道密码。四大菜系的川粤两类,直接冲击着中国人味蕾的本能,是最有杀伤力的。”

  丁哥是厨师家庭出来的,对孙总这个判断,是第一次听见。以前倒是明白,四大菜系中,川粤菜系火爆程度远远超过淮鲁,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孙总,你详细说说,我还真想听。”

  “你要真想听,把杯中酒干掉,得付出代价。如果我讲得不好,我自罚一杯,如何?”

  丁哥根本不说话,一扬脖子,就把酒喝下了。

  “我们知道,过去人们称赞一个菜,总是说色香味型四个方面。但是色香与型,都有间接的含义,与人们的偏好不同而受个体的区别限制。比如有人喜欢绿色,有人喜欢酱色。比如香,就拿喝酒来说,有酱香的有浓香的有清香的等,比如喜欢茅台的人,有许多人不喜欢五粮液。还有喜欢清香型的,有的不喜欢窖香型的泸州老窖。其实,都是好酒。型呢?各人爱好的区别就太多了。而食物最直接的体验,最爆炸的冲击是什么?是味。因为它不可被替代。”

  “什么意思?”小袁又插话,铃子都嫌他多嘴,不碰了他一下。但燕子却示意铃子,不要管。她看出来了,小袁的多嘴,并不讨嫌,孙总与彭总,反而很喜欢小袁的问题。

  “比如香是用鼻子闻的,花香也是香,可以被替代吧?色与型是眼睛看的,菜做得再好看,有我们对面两位美女好看?对不对?彭总?”

  彭总迅速接过了孙总的皮球:“说得好。人们都说秀色可餐,不会说餐如秀色。说明,只要有美女在,哪管菜做得好不好看呢?”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好,菜这东西,我不专业,但是,我有直觉,最大的直觉,就是味觉。小陈,你是厨师,你介绍一下,鲁菜与淮扬菜,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呢?”

  这问题踢到冬子门下,冬子却并不熟悉。要知道,他并没有进入过什么正规的烹饪学校,对菜系的了解并不多。

  当然,此时救场的,少不了丁哥。说来也怪,丁哥总是出现在冬子最难的时候,仿佛天生就是他的拯救者。

  “孙总,这问题不用冬子回答,我岳父也算是正规厨师,我就有些了解。”

  听了丁哥的介绍,冬子内心中有一些震撼,原来,我们的老祖宗,留下如此丰富的饮食文化,自己搞这一行的人,居然对此完全不清楚。

  其实,鲁菜,最大的特色是悠久的历史传承,它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保留与继承者,流传有几千年了。春秋时期的易牙就曾以“善和五味”而著称。

  在南北朝时期,高阳太守写的著名的《齐民要术》里,对山东那周边的烹饪技术作了很系统的总结,记录了许多名菜的做法。要知道,在中学历史课中,这本书是被当成科技与生产的最光辉历史巨著而被称颂的。

  唐朝有个宰相叫段文昌,精于饮食,编写了五十卷的食经。宋代都城时兴一时的“水笼”也是鲁菜的别称。山东不仅文化发达,是圣人的故乡,更是特产丰富,代表了中国所有主产粮食的烹饪方法,当然还包括鱼类与海鲜。所以,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烹饪方法的几乎所有门类。

  尤其以爆炒煤炸溜蒸扒贴等八大类,体现出咸鲜口味。其中,它烹饪中最厉害的是它的“爆”,分为油爆、汤爆、葱爆、酱爆、火爆等多种。其它菜系所熟悉的“爆”法,几乎都来源于鲁菜。这种手法,既能够迅速制熟食物,更能够快速锁住食物中的营养,而川菜烹饪中的宽油大火,也是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

  当丁哥说完这些时,孙总看了看彭总:“伙计,你们销售部里藏了一个宝藏呢。老丁,这是厨师加老师啊,既给我们上美食课,又跟我们上历史课,还是个优秀的推销员和会计师,咋?像当年小陈一样,厉害角色,都被你们销售部拉走了吗?”

  彭总笑到:“我不厉害,所以只能拉些厉害的人来帮我了。你孙总自己太厉害了,别人都不敢来。”

  “那也不能厉害到这种程度嘛,我觉得我当学生都不够格。”

  “你是不晓得,老丁的家庭背景。他岳父是顶级厨师,他夫人是老师,你说他具备这两项才能,属于家学,对不对?”

  孙总看了看丁哥,神秘地一个眼神过去:“也有可能是被逼的,对不对?”

  在大家的哄笑声音中,丁哥点了点头。岳父与老婆平时说得太多了,被逼着听久了,自然也就懂了。

  “好,丁老师,你讲完了。咱们总结一下,吃鲁菜,咱们吃什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当然是历史感,文化感,甚至是厚重感。这些感觉,没几年的修养与教育,是体验不出来的。甚至说,我们这读了几十年书的人,因为专业不对口,所以口里也尝不出它的精彩。太高端,所以市场容量小,不是它不好,而是百姓不知道。对不对?”

  大家承认,这确实影响了它的社会普及面。其实,就是市场容量问题。

  小袁问到:“那淮扬菜的特点呢?”

  孙总给丁哥作了个手势,意思还是请他来讲。

  它的特点,主要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候、重油重色、味道醇厚,尽量保持原汁原味。但是,它真正出名的是,它对山珍海味的精心制作。

  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河地马路鳖、雪中牛尾狐”的名菜。用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色与型,简直就是雕塑与绘画的结合,艺术精品。主要制作方法,擅长烧、焖、炖。

  当地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民富裕。大家都明白,衣食无忧的人,就有时间与精力搞点艺术。那一带文人众多,富豪云集,所以,在追求艺术品味上,最为高端。

  不要说他们的菜样子好看,就是盛菜的碗盘,都选用精美,饮食华彩、制作精巧。而其中制作时,刀工尤其重要。比如一个云丝豆腐,那真是螺丝壳里做道场,精细到了极致。

  “所以,你给它总结一个特点出来?”孙总的考题又来了。

  “雅致,没钱人吃不起,没闲人没时间,没品味的人尝不出好来。”丁哥这样一说,不需要解释,大家都明白,这东西要普及大众,难度有多大。

  于是,大家明白了孙总的基本意思。

  接下来,孙总自己开讲了。他说,粤菜的精华是什么呢?是对不同食材的不同处理办法。要说,这与古代岭南地区属于蛮荒地带有关。

  中原地区的物产在岭南地区虽然有,但产量并不多。所以,为填饱肚子,不得不用山上的海里的各种可以吃的东西来。比如,宋代人,是不怎么吃生蚝的。只有最穷的海南人吃它。因为它的腥气比较重,显得也不卫生,内地也不产。

  苏东坡来到海南后,改进了它的烹饪方法,让生蚝成为一种美食,也为岭南菜,作出了贡献。

  彭总说到:“那苏大学士的贡献多了。原来黄州人,也不怎么喜欢猪肉的,一般当时的人,都喜欢吃羊肉。结果,他发明了东坡肉,因为名星效应,居然风靡起来。”

  突然,冬子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赶紧说到:“还有东坡饼,也是他的贡献。他一个文人,在杭州当过官,应该喜欢淮扬菜啊?他是四川人,应该喜欢川菜啊,怎么搞这些名堂?”

  “还不是因为穷”彭总接到:“苏东坡发明的东西,都是在他受贬时发明的,穷了嘛,又好吃,就琢磨起来了。当然,聪明人总是聪明的,他琢磨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当然,还有一个,除了明星效应的推广作用外,食材价格便宜,人人吃得起,也是推广的基本条件。”

  大家明白了,广东菜最大的特点是食材的广泛性,也就是吃遍了自然界的来源。其实,最开始是因为穷,不尽可能地开拓食材的各类,养活不了这多人。

  当然,今天的广东,已经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了,所以,这个菜系也推广到全国。你任何食材,到了这里,都有它独特的烹饪方法,所以造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广东的菜系中,丰富的食材及烹饪方法,造就了丰富的味型,无论你的口味是多么的难伺候,但总有一味广东的食物,让你开心。

  仅就早餐,广东这边叫早茶,它的品种来看,如果你一天换一个样来吃,吃上一年,你也不会重样。巨大的丰富性,让你有选择的自由。而每一种烹饪方法的不同,让你有了进入百货店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食材的易得性,让它的价格也拉开了档次。从几块钱一碗的竹升面,到成千上万的生猛海鲜,从百姓到富豪,都找得到自己的定位,所以,它成为统治性的菜系,不是没有原因的。

  总有一款,直接刺激你的味蕾。此时,孙总莫名其妙地冒出一句话来,既像是唱又像是说,冬子只听到其中有“胃”、有“嘴唇”这两个词,大家都盯着他看,不太明白。

  还是丁哥率先明白过来:“孙总,你刚才是在唱崔健吗?”

  孙总点头过后,丁哥作了解释:“原来是崔健的一首哥,名字叫《像一把刀子》。”

  冬子其实早就知道,孙总喜欢摇滚,更喜欢崔健。对于在座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歌手已经是上古时期的人了,其实,对于今天四十几岁的人来说,在他们青春岁月里,这个人是许多青年的偶像。

  丁哥问到:“孙总,刚才你把歌词改了,是吧?”

  “对,原来唱的是:我手中的吉它就像一把刀子,它透过我的嘴唇穿入你的肺。我改为:我口中的大虾就像一把刀子,它透过我的嘴唇穿入我的胃。”

  原来是段rap,把大家笑翻了。因为孙总唱得很自然的样子,确实改变了以往理工男那严肃的人设。并且,改得这么俗气,基本上跟街上要钱说快板的风格差不多。

  等大家平静下来,冬子说到:“我明白了,孙总的意思是,粤菜的特点是直接刺激人的味觉,因为直接,所以有效。因为食材易得而丰富,所以长盛不衰。那川菜呢?也是这两个特点?”

  丁哥说到:“对,我觉得先得树立一个观点。今天最流行的川菜,其实是过去菜系里,最便宜的材料做成的。我们知道,最出名的卤菜,夫妻肺片,那就是穷人吃出来的。”

  原来,在成都有一对夫妻,想做饮食摊位,没本钱。怎么办呢?就捡来别人不要的猪的心肺过来,自己用各种调料来去年它们的腥味与膻味,精心加工。卖给谁呢?卖给那些既想吃肉,又吃不起猪肉的人。当时成者附近大量的背夫挑汉,今天就是所谓的棒棒或者搬运工。重体力劳动的人要吃荦,但身上又没钱,怎么办?吃这卤肺片,过瘾又便宜。

  因为美味所以受人欢迎,因为便宜,所以易于推广。

  在川菜中,还有一个,就是火锅。大家都知道,火锅最具有特点的是毛肚。其实,当年吃这东西的,是重庆长江码头的纤夫与船夫们。

  当时,重庆的江边石坝里,其实是屠宰的地方。牛杀了后,看起来最脏最丑的牛肚子,既难得清洁,又有强烈的腥膻味道,不受人欢迎,被丢弃在河边。

  船夫们没什么钱,船上也没什么烹饪工具,就一把刀一口锅。他们把这腥膻的东西拿来,凭着苍蝇也是肉的信念,仔细加工。你味道不是太重吗?我用碱发,或者用石灰腌,总之,以毒攻毒,把你的味去掉。

  加入那唯一的锅内,让锅内的菜也沾点荦腥。味道还是冲人,怎么办?加辣椒加花椒加蒜,总是,什么味大加什么,其实就是掩盖原味而已。最后,火不能停。因为,牛油的凝结点很高,低于二十度,它就凝上了,所以,吃它们时,得一直在火上。这就是麻辣烫,毛肚是主菜。

  于是,火锅就诞生了。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发展,成了今天容纳百味的著名食品。

  “这只是川菜的第一个特点,食材便宜。它构成了川菜易于流行的基础。第二个特点,其实是它的味型。”

  丁哥总结到:粤菜的味型丰富到,自然界有多少可吃的,它就有多少味型。而川菜,还创造了大量的,自然界没有的味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川菜来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

  “哲学,确实哲学。”小袁树起了大姆指,但他说话时,明显有一种喉咙往上涌的感觉,估计确实不胜酒力。她身边的玲子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办,而燕子却有经验,轻声对她说到:“找服务员,拿杯蜂蜜水过来,他没事。”

  燕子是出身于歌厅的,长期与醉酒的人打交道,这常识她清楚。但是,像今天这种酒局,不仅是美食的盛宴,也是精神交流的盛宴,是她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最好的喝酒吃饭应该是这样的才对,得到不同的心理与知识的体验,得到感情与思想的双升华,得到友谊与美食的双刺激。燕子明白,冬哥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才是他进步如此之快的原因。

  “川菜最厉害的味道,是它的复合味。像化学家一样,调配出自然界没有的味型出来。”丁哥把目光转向了冬子:“小陈学的,大师精心研究出来的卤鸭子,就是复合味的新发展。我第一次吃到这东西时,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它的味道,但只是觉得,吃了还想吃。这是复合味的发明,在世界烹饪里,这种厨师像化学家一样的操作,唯有川菜。”

  彭总显然没有意料到丁哥有如此的丰富:“哎呀,丁哥,你这是在给我们教知识了。就为这,我处自罚一杯,一个大人才,在我身边,我平时居然没发现。再问一句,听你的课,你不收钱吧?”

  在大家的欢笑中,丁哥开始讲了复合味的特点。比如我们熟知的鱼香肉丝,那不是鱼的香味,只是一种新味型,通过泡菜与调料的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出来的香味,命名为鱼香,跟鱼一点关系也没有。

  此时一个笑话出来了,是孙总一本正经地讲的。

  “有一个人在广东的一家川菜馆,他第一次吃川菜。他点了鱼香肉丝,因为他喜欢吃鱼。结果,菜上来后,他就找服务员扯皮了:服务员,你哄我嗦。你这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啊?服务员白了他一眼:你如果点夫妻肺片,难不成,我还要为你杀两个人?”

  气氛达到了高点。

  丁哥还介绍了其它一些味型,比如怪味,有怪味胡豆怪味鱼等,都是自然界没有的味型,而是各种调料出来的新味型。可以这样说,这种嘲弄的拓展,几乎有无穷种可能。许多厨师,在探索各种可能性中,用了毕生的精力与智慧。就像教给冬子卤鸭配方的大师,退休后,最大的精力,就是在探索新的味型。

  “小陈,你也说两句,毕竟你是厨师。”彭总对冬子说到:“你光输入不输出,尽占我们的便宜。”

  丁哥也把目光转了过来,冬子不得不说了番。

  川菜复合味的发展,从上限上来说,几乎是没有天花板的,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它也是有地板的,也就是说基础。它的最大的基础,在于泡菜。如果没有泡菜,就不会有如此丰富的川菜。当然,豆瓣酱也算一个。

  这两种东西,尤其是泡菜,几乎是无所不泡。它们形成了川菜调味品的底色。

  孙总问到:“这是不是就像化学里面的溶剂,或者像医生输液里的葡萄糖?”

  “大概是这个意思。有了它们,才有后面复合味的产生。没有一家没有泡菜坛子的,并且,每家的泡菜风味都有区别。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优秀的调料溶剂,并且,酵母菌的出现,让它直接对食物的营养素,起分解作用,化学反应,就这样开始形成了。”

  彭总盯着冬子问到:“你这些术语,是跟哪个师傅学的?”

  “孙总,跟他开车时,他总在说化学和物理反应,我也听了些皮毛。”

  “说得不错。小陈,你算是从科学角度解释了复合味的来源。但是,仅有味道好还是不够的,还得便宜。比如北京烤鸭,它是好,但是无法在全国推广,是因为什么呢?太贵。”

  孙总总结了它贵的原因。一是因为鸭子选料太过考究,原材料贵了。二是制作过程太为精细,制作费用及人工贵了。为保证风味一致性,对分店的管理相当严格,管理费用贵了。

  “并且,一般人也享受不了它的麻烦。比如,你肚子饿了,哪有心思看伙计一片片地在老现场加工讲解呢?你一般人,吃得出哪个部位哪个肉质的区别呢?所以,太阳春白雪的东西,是不好普及的。”

  彭总总结到:“所以,保持口味就得加大成本,而成本大了后,推广就受影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哪个处理好了,哪个就是高手。”

  “所以,孙总,你的意思是,只是完全的工业化,才能够解决这个矛盾?标准化生产与控制,才能找到扩大规模的出路?”

  孙总一拍桌子,把大家吓了一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