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王庄柳庄

人生一串 第一百四十六章 王庄柳庄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冬子哪里能够理解,此时小夏的心。她已经明显感受到冯警官对自己的好感,但冬子却毫无醋意的表现。自己的骄傲受到了打击,这就是她生气的原因。

  哪个女生,不喜欢优秀的男生喜欢自己呢?更何况,在小夏的心目中,冬子比冯警官更优秀。

  长久无话,冬子终于打破了沉默。

  “今天晚上,是不是在网上,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呢?”

  其实,冬子在问时,内心觉得,还是不要这么早告诉好。最稳妥的办法,是在明后天,把他家的现状了解清楚了后,再告诉他。然后,让他在当地公安机关作dna取样。或者,要他作自诉的报案的方式,来追究那曾经打他的男人的责任。

  当然,他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没找到之前,是不太敢贸然告诉的。冬子之所以多此一问,完全是为了打破沉默的僵局。

  “还是暂时不要告诉他吧,毕竟有些情况还没确定。”

  车子已经走上雁塔路了,冬子看小夏的情绪开始好起来,就顺势问到:“不是说植物园很漂亮吗?下午你有时间?”

  “你想看,你自己就去看好了。”小夏好像是不冷不热的样子。其实,她在等一句话。

  “你不是说过,要陪我进去看的?”冬子想把气氛轻松起来,顺口说到。

  “好吧,那就麻烦本小姐一回,陪你走走。”小夏突然兴奋起来,声音轻快了许多。

  其实,小夏就是等着冬子的主动邀请。在那鸟语花香的地方,俊男美女同游,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还充满着其他的想象。

  车子在停车场停好后,买了门票,两人进入了大门。这个大门很有特色,是绿色啬薇包围着的一个拱门,青翠欲滴的叶子很嫩,而红色黄色紫色的各色啬薇,装点出热闹与欢乐。

  这个植物园,全称应该叫中科院西安植物园,原来是搞植物研究的。但由于奇花异草太多,就成了旅游景点。

  “前面就是郁金香园了,可惜现在不是它的花期。每年花期到了,这里办郁金香节,可好看了。”小夏兴奋地介绍到。

  冬子对郁金香这种花,也是见识过的。在老家东山公园里就有一小块地,种着它。但是,这种西方引来的花朵,冬子从内心中,并没有多喜欢。

  也许是地域爱好不同的原因吧,西安人怎么这么喜欢它呢?在冬子的心目中,他并不是特别喜欢那些所谓名贵的花种,什么兰花梅花的,文人把它们吹得太高,但这并不冬子喜欢的类型。

  冬子只喜欢那些蓬勃的、旺盛的花朵。比如拿玫瑰与月季来比较的话,冬子偏好月季。为什么呢?因为月季好养活,并且每年除了一个月外,其余每个月都开,而且,有一种香水月季,那种清香味,浓而不俗,很让人清新。

  最重要的,一丛月季开出百十朵花来,从数量与规模上,与那些只开出十几朵一丛的玫瑰,热闹多了。也许自己是外行看热闹,欣赏水平不高。也许自己太土,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反正,冬子欣赏不来那些单独的、瘦弱的花朵。

  要香就要像牡丹一样明目张胆地香起来,梅花那种躲在暗处的偷袭的香法,冬子并不太喜欢。

  倒是有一种花,冬子特别喜欢,那就是荷花。虽然只有一朵,但那种要开就开最大的,要香就香最远的,这一种强大的精神,是冬子最喜欢的。也许,这是自己与所谓的高雅人士,在欣赏花的品味上,唯一的共同点吧。

  而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这小小的,单薄的郁金香呢?冬子觉得,是不是有这几个原因。一是,它是西方来的,有一种态度,就是凡是西方人欣赏的东西,都值得喜欢。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它的名字有诗意,忧郁的金色,发出了芳香,会给文人们以联想的题材。

  如果西方人喜欢的花朵,冬子也喜欢的话,那就是墙边的啬薇了。因为它多,它香,它旺盛蓬勃,它好养活,它接地气,它就像街边屋后的烟火。当然有更重要的原因,冬子的母亲,曾经也种过一盆啬薇。

  小夏拿手机给冬子拍照,冬子只好配合她,摆出各种姿势,变换各种角度。

  “哎,美女,你才跟花相配,我给你照几张吧?”

  冬子不太想照相,所以把目标往小夏身上引。谁知道,小夏却当起真来,也在阳光与花丛中摆出各种姿态,优雅调皮与忧郁,各种表情都有。

  此时阳光普照,温暖得有些过分。镜头里的小夏,也美丽得灿烂。

  第二天,两人约好到乾县去。那里有著名的乾陵,冬子没去过。那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也是未被盗掘的仅有的几座著名帝王陵墓之一。

  要知道,一坐山埋葬两们帝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更绝无仅有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位真正伟大的唯一的女皇帝。当然,这座绝无仅有的墓没有被盗,更是奇迹。当年日本人用炮火来炸它,都没有办法,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但是,这一次是没时间了,虽然小夏也想带冬子去看一下,当个导游。西安人,只要有点文化,都可以作为合格的导游了。历史就在他们身边,知识就是文物,不需要专门学的。

  从十万年前的半坡遗址,到最近的西安事变,这里是发生大历史的地方,集中了中国最重要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传奇,传奇见得多了,就自然生出一种大气来。

  所以,秦腔虽然声音高,虽然是嘶吼,但底色,却是千年以来的积累的情感与故事。积累太多,压力太大,所以就喷薄而出,喊了出来。

  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在这里上演了无数撕心裂肺的故事,所以,情感的表达,也是直刺人心的。人生短暂,沧海桑田,哪有时间给你废话,直接上情感!

  而今天,他们为了素不相识的人,来寻找情感,仿佛在找自己的家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情怀呢?

  所谓的王庄,离乾县县城比较远,终于到了地方。在来之前,冯警官已经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为了今后追查那两个同案犯的方便,所以,他们这次走访,动静不能太大。虽然那两位同案犯不是乾县人,但也怕在王庄柳庄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打草惊蛇。

  当然,他已经联系了乾县法院的同学,让他提供方便。那位同学,已经找到了两个庄的关系人,让他们先接待,像接待一般驴友一样,外人不会怀疑。

  近些年,有一些自己随行随游的驴友,建议陕西民间的故事与传奇,人文与景观,这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况且,这两个庄离乾陵并不远,驴友们也来得多。

  先到了王庄,找到了当地那个事先联系好的关系人。这是一位退休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在当地有些威望,了解事情,联系人,也比较方便。

  一般乡下,对那些曾经在政府工作过退休的人员,是比较尊重的。除了他们在政府还有些老关系,能够帮助村民办事以外。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见识,能够帮村民分析事情,出谋划策。如果他找人来问话,乡亲是非常配合的。

  冬子当然带了见面礼:一盒茶叶,一盒点心。这些东西都是西安市场上比较高档的货色,也都是老人们喜欢的东西。

  老人听说他们要打听王大个子的事情,就打开了话闸子,滔滔不绝起来。毕竟是当过干部的人,思维清晰,表达清楚,很能够抓住重点。

  “那个王大个子,是因为工伤,在二十几年前都死了。关于它赔偿的事,村子里肯定当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大部分是乡里掏的。为这个事,我还给乡里的领导打过招呼。怎么办呢?都是自己同村的乡亲,能帮助一点是一点吧。”

  老人们给他们泡了自已的茶,质量也还不错。这位老人修的砖房,按传统民居方式修的,但用料都很讲究。家具的模式虽然是老派的,但是做工很是精细。看样子,他不缺钱。

  “钱多了,也害人啊。”老人感叹了一句,还没等冬子追问,他就自继续说到:“你要知道,二十几年前的四万,相当于今天的四五十万,这个钱,在农村,当然就是巨款了。顶我当时好几年的工资呢。”

  这个概念就明白了,你如果不理解时间长河里,一定金额货币的实际价值,你就拿它跟公务员一年的工资相比较。因为在农村,甚至在整个中国的西部,公务员都是高收入人群。

  “钱多应该是好事,你为嘛说它害人呢?”小夏问到。

  “你这个女娃娃,家庭条件应该很好吧,你不太理解农村的现实。”老大爷喝了口茶,砸吧了两下,继续说到:“这赔偿的钱,最应该给谁呢?你们都是有知识的人,当然晓得继承法了。所以,主要的钱,当然是她当时的媳妇得了,对不对?”

  “这有什么不对吗?”小夏追问到。

  “法律上说,当然是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想,一个寡妇,按她当时的年龄,估计也就三十几岁了吧?又有很多钱,是不是会引来许多男人的想法呢?有可能是冲着人来的,更有可能是冲着钱来的,对不对?”

  接下来,就是一个漫长的故事了。老人家却并不急于讲下去,而是叫自家的人,张罗中午饭的事情。冬子却表达了谢绝,表示咱们只是了解情况,在街上去吃。老人生气了:“你们从西安这么远来,还有法院的同志打招呼,这就是远方的客人了。还给我带来这么好的礼物,如果不吃一顿饭就走,叫老汉我,咋为人呢?你们是不是嫌我家穷,不干净,吃不下?如果是这样,我也就不讲这些事了,咱们不是一路人嘛,对不对?”

  话说到这份上,不吃也不行了。陕西人礼性大,再一次体现出来。这种留客的话不好听,却是最真诚的方式。

  吃饭的时候,冬子小夏被邀请到饭桌前,才大吃一惊。一会功夫,就已经摆出七八个菜来,荦素冷热搭配周全,鸡鱼面蛋各色材料齐备,这是相当讲究的一桌饭食。

  为主宾东家的位置,还谦虚礼让了半天,这是最古老的礼节与讲究,看样子,这是一个真正讲究的人。

  农村的饮食,扎实,味道非常清淡。老人解释到:“你们城里好生活过惯了的人,吃不惯我们农村那些太浓太辣的东西,所以我交代他们,搞淡一点。”

  太好吃了,冬子作为厨师,好多味道,他也是第一次尝到。看样子,在农村的退休生活,老爷子过得很有滋味。

  因为冬子要开车,不能喝酒,要不然,按老爷子的说法,他非要请村里的几个头面人物,过来陪远方的客人喝几杯的。

  吃过饭后,小夏与冬子先后上了厕所,冬子发现,他家的厕所是抽水马桶式的。冬子觉得奇怪,这地方,他是如何解决了自来水问题呢?是不是在屋后,他家自己建了一个小型自供水塔?下面还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院子内有可以抽水的深井,这是冬子见到的。

  土豪,从进村以来,这家的生活明显高出当地人一个档次,绝对称得上是土豪了。

  接下来的故事,是在一边喝茶,一边吃瓜果的过程中,轻松完成的,好像在开茶话会。但说的,听的,心情却都不轻松。

  按理说,王大个子用命换来的四万元钱,按继承顺位,王大个子的父母应该有一份的,当然,媳妇当家,也归媳妇管,当时也就认可了。

  但这位柳姑,却被另外的男人迷住了,估计那个男人,也许并不是看上她的人,而是看上他的钱了。因为,那是一个名声不太好的人,在外四处招摇,就是嘴巴会说。

  要知道,她的前夫,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不懂得浪漫,更不会说甜言蜜语。遇上这么个货,柳姑就动心了,说两人要一起到西安做生意去,就卷着钱跑了。

  媳妇这么年轻,不可能指望她守一辈子寡,看在孙子的面上,两公婆也没说什么,心里的意见倒是有的。

  公婆想,只要孩子在身边,媳妇赚了钱,总是要送回来些的。谁知道,这女人,一去就不复返了。再次回来,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情了。她要结婚,拿户口本办迁移,这才把老人搞慌了。

  当时媳妇答应把儿子带过去养,老人们也拗不过,毕竟那是能娃子的亲妈,没办法阻止。谁知道,那男人对能娃子太不好了,天天不是打就是骂,能娃子受不了了,天天哭,太造孽了。

  我们村也有嫁到柳家庄的,也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些事情,就回来说。能娃子的爷爷奶奶不忍心,就要能娃子的叔叔,非要接能娃子回来。

  但能娃子的婶子有意见。她的意思很明白,除非他把赔偿款补一部分过来,他们才负担能娃子的生活。那个时候,能娃子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太好,主要是跟能娃子的叔叔婶子住,由他们在抚养老人。

  但是,架不住能娃子奶奶天天哭,天天在村里找人诉苦,没办法,他叔婶面子上挂不住,就跑到柳家庄放信,把能娃接回来住了。

  后来,也就是过了两年,能娃子在学校打架,怕回来,叔叔打他,婶子骂他,听说又跑回他妈那边去了,就没再回来。

  此时,他爷爷奶奶想再把能娃接回来,就开不了口了。毕竟这是娃自己跑到娘的家,没人敢说个不字了。

  冬子听到这里,突然问到:“能娃跑到他妈家,这个消息,是谁最先说出来的?”

  老爷子想了想:“具体记不太清楚了,这多年了,我当时在县里工作,没在村里面。但是,我们村有几个姑娘嫁到柳家庄的,估计是她们回来说的吧?况且,有人说,柳姑与那男人结婚后,就不住在柳家庄,而是在那男人的老家落户了,并且,他们两人好像在外地做生意,具体什么地方,谁知道呢?也没人愿意去打听了。”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一个孩子失踪了,居然没人报案。

  老人们以为能娃找娘去了,没资格再要回来。而能娃的娘,因为后来的男人不喜欢能娃,也不敢找儿子。况且,她一直以为儿子跟爷爷奶奶生活,不必担心。更重要的是,因为金钱的问题,她根本不敢再踏回王家庄一步了。怕能娃的婶子,找她要钱。

  因为钱的原因,亲情骨肉之间,居然二十年不通音讯,要不是冬子亲身遇到,简直不太敢相信了。

  “不是说柳庄也有王庄嫁过去的媳妇吗,她们就没带回能娃的消息?”

  “柳姑这事做得太不地道了,把老人的钱都黑了,哪个王庄的人愿意跟她打交道呢?据说,柳姑娘家,她的父母,平时没必要,王庄嫁过去的人,都不怎么搭理他们呢。”

  “嫁过去的人中,是不是有一个叫王菊花的人呢?”

  老人突然脸色一变,沉吟半天,才说到:“哪里都有坏人呢。柳姑不讲人情道理,还是小坏。咱们王庄也有败类,那王菊花就算一个,贩卖人口,被判刑了的。刚出狱回来没两年,就跌到沟渠淹死了,也算是报应。算了,死都死了的人,就不说他了。”

  老人停顿了一下,突然问到:“你们是法院的同志介绍过来的,要了解她的案子,直接找法院问不就行了?”

  “不是那个意思,我们只是听说,好奇而已。我们倒听说,他丈夫还想找王家庄赔偿的?”

  “当然啊,打过官司的,我帮村里的人还出过主意。收集证据这事,村里人没这概念,还是在我督促提醒下,村里的才完备了材料和手续。要不钱,把钱给她的丈夫,这么不要脸的家伙,哪个服气?”

  据老人讲,自己那事以后,王菊花的夫家,再也没到过王家庄拜访过岳父岳母,孩子也没见到外公外婆家拜年了。

  “柳家庄过去不是这不义气嘛,老柳书记,还是个很讲究的人啊,怎么这些年,风气变坏了呢?”

  他提到柳书记,冬子反应过来了。这也是冯警官同学给他们介绍的,柳家庄的关系人。那人是几十年前柳家庄的村支书,很正派很有威望,更重要的,是他清楚柳家庄的一切掌故。

  关于能娃的爷爷去世的事情,老人讲了一些,这其实并不是冬子与小夏最关心的问题。而老人介绍能娃的奶奶,是他们关心的。

  能娃的奶奶,除了夏天能够起床活动外,其余三个季节,已经不能起床了。因为她的哮喘比较厉害,吃喝要不在火灶边,要么在床上,根本不敢出来吹风。

  按她的身体状况,捱一年算一年,也就只有现在,下午火辣的阳光下,她才有可能坐在院坝里晒晒太阳,与村里路过的人,说两句话。但是,老人的耳朵有些听不见了,说话的表达,也有些问题。

  此时,冬子与小夏心中都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迅速把这件事做好,有可能,能娃再也见不到活着的奶奶了。

  能娃在自诉中,始终只提爷爷奶奶两个人,其实,他们身边还有叔叔婶婶,他却只字未提,这不可能回忆不起。只是,因为叔叔婶婶对他长期的冷暴力,甚至打骂,让他的心灵受了创伤,他不愿意回忆起他们了。

  但是,再怎么粗暴对待能娃,毕竟有爷爷奶奶护着,心理的创伤总有抚平的渠道,不可能对能娃的影响那么大。

  或许有更大的心理打击,毁灭性的那种,发生在能娃的儿童时代,才会有今天能娃的状态。

  或许,这个故事,发生在柳家庄。或许,这个故事,发生在柳姑的新家里?

  一切都是未知的,第二天,他们的目标是柳家庄,暂时,还不能把消息告诉给求助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