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一百三十章 不比原来

人生一串 第一百三十章 不比原来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这位刘师傅,很喜欢将车子停留在一个小镇边,然后,留下苕货守车守煤,自己跑到小镇上住去了。

  苕货不进正规招待所住,表面的理由是节约钱。实际的原因是,怕警察查旅馆,或者登记房间时,要身份证。

  让苕货奇怪的是,他每次到这个巴山小镇前,都要换身体衣服,平时穿的凉鞋,这次要从坐垫下面的,拿出一双好皮鞋出来,擦得光溜,把头发,在后视镜前,梳理整洁,尽管他也没多少头发了,发际线夸张地高,顶上也没多少根,全靠梳子,用地方支援中央的办法,理出一个发型来。

  苕货心想,这老头,居然还这么讲究,他是住宿,不是走亲戚,干吗这样呢?

  直到这一次,在路上,两个人说话,苕货才明白一些。

  “哎,还是走省道好,可以歇一晚,如果走高速,这种机会不多了。”刘师傅感慨到:“我们这些开大车的,前些年,才风光,我要说起来,你这样的年轻人,都要流口水。”

  苕货对他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很是不舒服,但嘴上却说:“是不是哟?”

  “老子们以前,我是说八十年代那些年,开车的,是金牌职业,有技术,收入高,整天花天酒地,一路欢歌一路情,你晓得吧?”

  什么词都整出来了,很有年代感。苕货没理他,面无表情地听他讲。

  “我想想”刘师傅左手掌盘子,又手按了按喇叭。普通人思考,用拍脑门的动作,刘师傅很奇怪,他用按喇叭来代替。大货车的气喇叭是很尖厉的那叫声音,吓得路边一条狗,飞也似地跳进了路边的沙坑。刘师傅,此时发出了哼哼叽叽的,某种不怀好意的笑声。这种不爽快的笑声,让苕货觉得非常不爽。

  手执利刃,自带三分杀心。刘师傅驾驶着满载及车自重一起近百吨的东西,以接近六十码的速度在山道上飞奔,当然有一种力量感、控制感,觉得自己力大无比、超越生灵。

  此时,在年轻的苕货面前,他自觉处处压人一头,自信心爆棚,多年以来压抑的,少年时期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心理,此时得到释放,当然有点嗨。

  “就比如九零年吧,你们城里人,就是工厂上班的,一个月也就一两百块钱。我们那时跑长途货运的,一个月挣个五百块钱,都不算多。跑得勤的,生意好的,一个月挣到一千块钱,也不稀奇,你说,当年,我们牛不牛?”

  苕货只是假装笑,没理他的话。这老家伙,除了吹牛,还有一种故意的挑衅。

  “况且,有我们这种能够修车又能跑各种路况的人,算是技术人才了,在社会上,受人尊重的程度,不亚于一个小干部。但我们比干部们,享受得要好些。起码,信息灵通,去的地方多了,见识广。当然,吃过天南海北的饭,泡过一路风光的妞,怎么样?年轻人?”

  他以为泡妞这个话题,对年轻人有吸引力,此时,却让苕货比较厌恶:你个老货,跟老子说泡妞,你还不够格,死不要脸的家伙!

  但苕货还是忍了。没办法,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处境。

  “我们开省道国道,那个年代没有什么高速,整个湖北,就武黄一条高速,只有百把公里,一般司机都不走它。你是没跑过过去的国道,这一种下来,那种路边店,就是专门为我们这些司机们设的。前面,我们就要到一个小镇,上次你经过,那就是我们的点。至今还在,要不然,我带你尝尝鲜?”

  “有什么好吃的?”

  “吃什么吃?你年轻人,火气没办法泄,不想办法?我跟你说,那里面有几个新来的,我都睡过了,有一个很好,我给老板娘说一起,专门留给你,只要三百块,一晚上,怎么样?”

  原来他说的是这个,苕货当时心中也有些激动,毕竟,出来这么长时间了,连洗浴中心都没去过。“你跟老板娘说话算数?”

  “啥嘛,前些年,老板娘自己都做这事,我跟她都有过好几回了,这些年老了,就当老板了。我来安排,但这种钱,我可不给你出,你自己出,这种钱,欠不得账,请不得客,有忌讳。”

  本来,这事开始,苕货还是有些激动的。但一听说,那几个姑娘,这刘师傅都睡过,兴趣就减了一半。我苕货,过去也是容城的一个小人物,怎么可以吃你这老货的剩饭?事后一想,还真不能去,因为,这些地方,正是公安检查最密集的地方,如果自己被公安抓了,一对身份,那就不是罚款的事情了。

  苕货拒绝的态度,让刘师傅有些不解,这个年轻人,好像有些不太正常。随即,他就把话题,转移到工作上了。

  按他的说法,司机的命运始终是在走下坡路的。本来工资看起来在涨,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涨得太慢。如今,这种没日没夜的工作,精神高度紧张,长年工作在外,只有几千元一个月,甚至赶不上工地里一个电焊工的工资了。在早些年,开车的是看不起修车的,修车的看不起电焊的。

  这世界怎么了,如今好像与过去,搞反了一样。

  就是烧电焊的,过去焊机械的,肯定比焊钢筋的要强,现在,好像也有反过来的迹象。

  刘师傅的困惑,其实也是今天许多老年人不太理解的地方。工业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一切行业,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运行规则,已经完全不同了。对这种不同世界的不理解,转换为个人情绪,就是报怨。

  在农业社会里,掌握一些工业时代的技能,是很吃香的。因为会的少,物以稀为贵。但在今天,工业化的洪流已经把所有的逻辑倒过来了。

  比如过去焊机械的,如今,所有大型工厂的机械制造,稍微价值高一点的,精密一点的,都是电子自动化焊接,人工焊接,只通常在维修行业中出现。需求减少了,但学起来更容易了。今天的年轻人,至少读过中学,知道正负极电压熔点什么的常识,学个普通焊工,一年半载都可以出师。这方面人才供给加大,而需求不大,这就贬值了。

  再说修车,过去的车辆质量差,经常在路上出毛病,如果不懂些修车的知识和技巧,坏在路上,根本没办法。更莫说,如果出了交通事故,那修车的钱,更是多。但今天,候车的频率降低了,因为车辆的质量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出了事故,有保险,修车的钱,是保险公司的事。如此一来,会候车的司机,也不会自己开回去修,要走保险程序的话,到指定维修点维修就是了。自己候车的含金量下降,导致这方面需求减少了。

  更莫说驾驶了。这年头,学个货车驾驶的b照,短的两三个月,长的半年时间,就可以拿到手了。到处都是驾校,给几千元钱报名,就可以学。况且,一直教到你考过为止。

  会开车的人很多,竞争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需求虽然总体上没减少,但重要性却严重下降了。

  所谓重要性,就是指公路运输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今天,中国的铁路里程早就是世界第一了,稍微有些大的货物或者重要的东西,都可以用铁路这种便宜快捷的方式来解决。尤其在湖北,长江航道整治过后,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巨轮进入重庆都不在话下,那是更便宜的运输方式。

  过去最红火的三条线,如今只剩下一条还比较红火。从重庆四川过来的汽车货运,因为沿江铁路的开通及长江航道的运行,已经失去重要意义了,只剩下短途运输还在跑。以前刘师傅开的那种从万县到武汉的打货中巴,已经没有生意了。在大交通大物流的时代,汉正街也开始了衰落。

  汉正街的兴衰,其实与中国物流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方是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个地方产出的新式货品或者新的款式,要进入大西南或者北方,如果按火车或者汽车运输的话,一天时间内,最多够抵达武汉。不管你是从上海出发,还是从广州出发。如果要更快,是飞机,当然,飞机,不可能成为带货的主力。

  武汉,成了所有货物必须过夜或者中转的地方,这就形成了全国物流的一个中心节点。

  而今天,高速公路如此发达,从上海或者广州到达全国其它地方,走调整的线路,有多种选择,不一定非得经过武汉。况且,非得要在武汉过夜的,也不一定非得要在你这里中转。毕竟有网络了,信息比较发达,中转的意义,越来越小。

  而刘师傅这种拉煤的,为节约成本,才会在省道上长途奔袭。过分讲究节约成本的生意,赚不了大钱。

  刘师傅感叹到:“过去我老婆,也算是村里一支花,当然,那时候,老子钱挣得多,要嫁给我的,也不只她一个。现在,他宁愿嫁给一个木匠,也要跟离婚,老子拿方向盘的,比不上他一个拿锯子的?”

  苕货心想,你这家伙,花天酒地的,说不定被警察抓了通知家属,你老婆才婚的,扯什么收入地位。

  许多穷过来的人,把生活的一切原因,归究于收入。这是因为,他们过去产生生活问题的原因,确实大多与钱有关。但今天,人人都吃得起饭时,人们对尊严、价值、感情的要求变高了,不只是钱这个理由,可以解释了。但刘师傅,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方式上,觉得,他既然挣了钱,在外彩旗飘飘的,家里红旗不倒,好像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有了点小钱就把自己当成功人士,是没有见识过真正的世面。

  许多有些笨的人,不以为自己笨,因为他理解不了聪明的人精神世界,究竟有多丰富。普通人喜欢以将心比心的方法,来猜测对方的感情,这是不适用的。比如,当他在吹自己曾经有钱,自己如何花心的同时,以为会得到苕货的羡慕,其实,苕货觉得,他这个老货,根本不配,令人讨嫌。

  苕货毕竟在道上混过,有些人也曾经把他叫大哥。从小没吃过亏,享受过的东西,肯定比刘师傅还是要高档一些的。在苕货看来,刘师傅根本就是个穷人,自己却是偶然落难,今后的发达,是必须的。

  一个妄想一飞冲天的人,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就只剩下身体这个资本了,在行动上,就是拼命。胆子大,是练出来的,苕货正在练习,当然同时,他也在练习另一项技能:脸皮厚,就像这个吹牛不红脸的刘师傅一样。

  一个开车的,老婆跟人跑了,孩子不认他这个爹,还好意思谈社会地位,他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走这条道可以节约成本,但也有代价,就是要浪费时间。从车子进入安康地区后,就迎接秦巴山区的扑面而来。盘山公路,尤其是下坡路,要不停地踩刹车。

  为了给快速升温的刹车片降温,防止刹车失灵,一般的货车上,都加装一个水箱,接一根管子,让细水长流地滴到轮毂的位置。如果你在路上看到这个自已加装的设备,你就知道,这个车,是经常跑山路的。哪怕是冬天,也要滴水,刹车失灵的后果,在山区,就是,一个好零件都找不到。

  除此之外,从长坡一上一下,几个小时,耗费了司机的精力,也让车子各个部件经受了考验,更莫说超载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就必须让车子在下面歇一晚。

  车子歇脚的规律是一样的,凡是从山上下来的大货车,大都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歇脚,这就是路边店兴盛的地方。这个地方,本来是一个固有的小镇,因为司机的依靠,也略微保持着兴旺,不像沿途有些路边店,已经人去屋空了。

  对于许多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经过了世界最大的变化,面对许多的不理解,是肯定的。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进入信息化,这个变化速度,在一代时间内完成,在世界上的速度,已经属于最快的了。更何况,在中国这个大国内,十几亿人身上同时发生。

  他们那一代,受到的教育很少,能够理解世界的逻辑思维习惯还没建立起来,就进入现代社会。他们既不能像年轻人一样通过网络迅速拥有思考的粮食:信息。又不能像老知识分子一样,接受过现代科学与逻辑的训练,拥有思考的工具:科学思维。所以,他们面对的困惑就更多。

  他们经历过从农民到工厂的改变,城市里的工人,经历过下岗的洗礼,好像坏事总有一个,发生在他们身上。但是,好事也在天天发生,比如职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天窗被打开,不要总想到淋雨的烦恼,还得要想到自由的空间。

  尤其是刘师傅这种,过去自我感觉良好,以为会驾驶技术,就可以横行天下,自以为当上了上等人的感觉,在今天的失落,就更为厉害了。

  他不知道,他前妻今天的丈夫,一个所谓的木匠,因为今天装修事业的发达,挣的钱比他多多了,并且,由于过去的低调,身上的恶习并不多。实际上,他老婆的选择是正确的,与其跟一个挣得不多但恶习很多的人过一辈子,不如另嫁。反正,今天,改嫁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以前,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村或者一个企业一个社区,一辈子与相同的邻居打交道,人们很在意道德评价的力量,有时候,名声这东西,如果坏了,会是一生的麻烦。

  但今天,搬个家如同好玩似的,邻居的评价与社会习俗的约束,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过去必须将就的夫妻,现在没必要了。况且,过去大家都穷,必须要打伙求财过日子,今天,只要你身体还行,仅凭体力,就可以找到饭吃,没必要为一点小钱,委屈自己。这正是发展的力量,是进步的标志。所以,离婚率高,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解放。

  苕货知道,这位吹牛的刘师傅,按他今天的收入和花销,他是存不了几个钱的。为了打击他的嚣张,故意问到:“刘师傅,按你这样说,这些年,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估计存了不少钱吧?”

  “我需要存钱吗?钱是什么东西?存在那里就是纸,只有花出去才是钱,对不对?能够带进棺材吗?”

  刘师傅虽然表面上看来理直气壮,但实际上心是虚的,他确实没有存多少钱。

  许多没什么钱的人,总拿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其实,这个理由是说不通的。钱可以给你自由,选择的自由。也可以减少烦恼,因为你不会受到窘迫的逼迫。这东西,当然是多多益善。

  但是,苕货此时,不知道是讥讽还是嘲笑:“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钱多有钱多的好处。”

  “钱多了,还是像我这样?我跟你说,我这些年,打牌喝酒玩女人,哪样比别人少?有钱人,也不过这样吧?怎么样?人活着图什么?快活!”

  刘师傅还有狡辩,但气势已经比上以前自信了。

  苕货没有反驳他。但直觉上,觉得刘师傅这人,也太没志气了。

  钱多就,就只剩下那三种东西吗?不对,仅就苕货对庆伢的了解,人家起码这三样,都比刘师傅高档得多。

  打牌,要到澳门去打,那才叫高档。喝酒要喝茅台五粮液,那才叫豪气。玩女人,肯定不会玩这种路边店的脏女人。更何况,人家在国外海滩度假的时候,你还在山路上紧张地开车,人家在豪车上左拥右抱的时候,你还在跟路边店老板娘讲价,天壤之别!

  其实,苕货这种比较,也没逃脱那三种东西。苕货拿庆伢与刘师傅比,也就只是数量上的差距。苕货从来没有见过,如冬子见过的,彭总、孙总那样的精神生活,那种有价值有目标足以可以影响更多人的人生。

  你是受环境影响而成长的,这就是要读重点中学的原因。而成长于不爱学习圈子的廖苕货,还没来得及学习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就已经开始走向歪路了。

  要想学得会,就跟师傅睡。目前,他跟一个老油条在一起,虽然心里并不认同,但思维的模式及得到的信息,却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年轻时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有两重压力,同时来了。一是身体的压力,让你的理智无法控制那喷薄欲出的冲动,无法建立起一个凭理智观察思考的习惯,无法建立一个凭思考来决定行动的习惯。

  另一重压力,是来自于感情。一般来说,小时候成长,主要是情感成长,人们喜欢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的对错。比如,一直对自己好的母亲,她说的话,就肯定是对的。凭感情来指导思考,凭感情来指导行为,这是少年时代留下的痕迹。

  长大后,进入青春期,理智的训练,让你会怀疑过去的感情,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这种逆反,除了不听话,喜欢抬杠,不好管理等坏的因素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你独立的人格与自我思考的能力。

  但是,这个过程,如果没把握好,你虽然用新的感情反对了原来的感情,却并没有建立理智思维的习惯,那么,你还是处于凭感情思考的阶段。

  凡是思考仅凭感情来决定对错的,甚至用单纯的情绪冲动来决定行为的,我们叫没长大的孩子。心理上没的断奶的习惯,只不过,原来是吃母乳,现在是喝豆浆,离不了奶瓶。仅凭感情处事,有一种快意恩仇的激动,是非常吸引人的,但不现实。

  反对父母的感情也是用感情,只不过,这个没长大的孩子,成了坏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