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世子妃的繁花田园 > 第254章

世子妃的繁花田园 第254章

作者:西河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3:32:19 来源:88小说

初初是个很会看颜色也很会随时处顺的女人,当下只委屈地捂着脸,半句不敢提之前那件事,好一会儿看韦三明的情绪平复下来,才红着眼眶倒了杯茶递给他。

韦三明看她一眼,到底是接了茶,说道:“你还小,这件事我就当没提过,以后再提,你便回烟花楼去。”

初初吓得瑟缩一下,瘦削的肩膀抖了抖,低声道:“我记住了”,又很快变了一副神情,问韦三明道:“新来的县令大人怎么样啊?”

韦三明笑了笑,只道:“以后都得小心行事了。”

……

方宴是个行动能力很强的人,第二天上午就让差役在城门口贴了征徭役的告示。

大周朝规定,每个年龄在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丁,每年都需要无偿为国家服两个月的徭役,这三年间,靖和县前任县令何大人也只征过两次徭役,一次是去更西北的安边县帮助那里的人修城墙,一次是给他自个修院子。

而且第二次征的都是哪几个镇的徭役,县衙里也没有任何记录,加上马上就是秋收季节,农家都该忙起来了,方宴想了想,在告示上注明,每个过来服徭役者,每天有十五文工钱。

这样一来,不用强制,想要挣这一分钱的农家,自然会挤出一个劳动力来。

果然,告示贴出的当天,就有临近镇子里的十几个农家汉子过来报名。

不过三天时间,过来报名的人已经有一百多个。

而这三天,方宴也把县衙里的差役和三个书办梳理了一边,剔除了三个不干实事的差役和两个书办,这时处理报名事宜的全是留下的那个赵书办。

方宴看了看赵书办送上来的报名表,放到一旁,说道:“偏远村镇几乎没有人来,你点两个差役,到下面走一走,把这件事尤其是跟村里的百姓通知一下。”

赵书办觉得只是修整一下路面,这百十个人足够了,一个人一天十五个铜板,可不是开玩笑的,便出言提醒了一声。

方宴说道:“钱的问题不用担心。下去吧。”

想起被除职的另两名书办,赵书办也不敢多说,答应一声便下去了。

靖和县沙土多,县西北还有一座石山,要修整路面,原材料这一块是不用花钱的,也就是工钱和每日的伙食钱了。

一百两用作工钱、伙食钱,是完全足够的。

方宴打算用小石子混合泥沙铺路,昨天还带着乐轻悠,访问这县里的老人,在城西找到一个世世代代都做石磨的老匠人,想让他做出一个可以打碎石块的器具。

如果那老匠人能做出来响应的器具,修整通往下面七八个镇子的官道,不过半个月就能完成。

反之,恐怕要拖延一个月。

方宴想起轻轻昨天跟他提到的,用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照比例融合可以做出一种能够硬化地面的泥,便决定再去找两个匠人,试一试这种方法。

出门前,方宴先去了趟后院,乐轻悠正在试用崔大娘做出来的甜点,见方宴过来,舀了一勺橘子布丁送到他嘴里,同时问道:“这是用果胶做的,比之前在家做的那些怎么样?”

方宴品了品,说道:“软很多,味道却是一样的。”

“无花果里面含有大量果胶,我让崔大娘把制作方法传出去吧,说不定几年后果胶布丁还能成为靖和县的特色产品呢。”乐轻悠笑着说道。

方宴摇头,笑道:“好啊,有我的轻轻在,不用一年靖和县就得大变样了。”

乐轻悠说道:“我只愿深藏功与名。”还未说完,就跟着方宴一起笑了起来。

出门前,方宴交代崔大娘:“下午让光伯在县衙旁边的空地上支上锅灶,有人来问,你便把果胶制作方法给他们演示一番。”

乐轻悠高兴道:“三哥这个办法好,大家一传二二传三,很快就都能学会了。”

崔大娘边听边点头,等大人和小姐都交代完了,笑道:“老身一定不辱使命。”

……

方宴带着乐轻悠出来,直接去了三教九流聚集的南城,在那儿果然打听到三个技艺娴熟的泥瓦匠。

这三个泥瓦匠各自领了一个盖屋子班,县城以及附近的居民房屋都是他们领着下面的学徒建造的,其中一个姓王的瓦匠,从事这一行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在硬化墙面、地面上很有经验。

初时见一对儿男女来找他,还以为是请他盖屋子,谁知竟是县太爷亲自登门,慌得刚才还很镇定地与方宴、乐轻悠交谈的人收起手里的烟杆子,就往地上一跪。

方宴叫起,说明了来意,在王瓦匠犹自惊慌、不敢相信的神情中说道:“若能研制出水泥,本官自然有赏,若是不能,也没什么。听这附近人家说,还有陈、刘两家也各领一个盖屋子班,此事你去与他们说一声。”

想了想,方宴又补充:“你们先商量,若是有什么需要,明日去衙门,本官自会让人批下来。”

“哎”,王瓦匠答应一声,又跪下来,“草民遵命,我们一定尽力,把大人所说的水泥造出来。”

看得出来这是个很老实的人,方宴伸手虚扶,说道:“起来吧,尽力而为便可。”

说完了事,方宴就要走,转头一看,刚才还在他身边站着的乐轻悠,此时正在堂屋边的树荫下看这家的老太太做大酱。

王瓦匠今年四十二,老太太是他老娘,却才六十,还很是精神矍铄,或许是来到跟前的是一个花骨朵般的小丫头,老太太半点没有儿子的那种诚惶诚恐,跟乐轻悠说起做大酱的秘方来头头是道的。

方宴走过来,王老太太扶着膝盖就要起身见礼,乐轻悠连忙扶住她,“老太太安坐,我们这就告辞了。”

王老太太也不敢多留,被乐轻悠扶着重新坐下后点头道:“大人和小姐慢走,等过一月大酱做好,老妇让我这老儿子给您送些过去。”

乐轻悠道谢了,看见东边厢房里有两个探头探脑的脑袋,问道:“您家里有孙女吗?”

“有的,三个孙女,一个已经出嫁,另两个最大的今年也十二了,却这般没礼貌,让小姐见笑了”,王老太太歉意说道,唯恐孙女这缩头缩脑的行为让面前的贵人不喜,又转过头去,十分严肃地道:“在那儿做什么,还不出来跟大人和小姐见礼。”

乐轻悠忙说“不用”,两个小姑娘已经手牵着出来了,较小的躲在二姐身后,怯生生过来见了礼。

乐轻悠哭笑不得,三哥这个县太爷的身份真跟个土皇帝差不多了,自从来到靖和县,见到的人大部分都是这样诚惶诚恐的。但她也没再多说什么,只道:“我三哥让家里的厨娘这两天都在县衙门口教人做一种甜点,你们两个在家没事的话,可以去瞧瞧。”

王二姑娘看了乐轻悠一眼,见她漂亮的面容上带着笑意,心里也觉得有几分亲近,点点头道:“谢谢小姐,我和妹妹这就去。”

南城距离县衙有二三里路,乐轻悠又道:“等你们母亲回来了,还是跟着家里的大人一起去。”

王老太太和王瓦匠听到这话,心里都十分地熨帖,人家一个大小姐却能替他们小人物想得这般周全,真是让他们不知说什么才好。

于是等乐轻悠和方宴两人离开时,王老太太从厨房提了一罐醋姜非要送给乐轻悠,还坚持送他们到大门口,直到看着二人转过弯不见了身影,老太太才跟着儿子转身回到家中。

看着自家积攒了三四十年才有了如今的光景,王老太太对儿子感叹道:“老天爷开眼,给咱们靖和送来一位好太爷,就算三年后太爷会调走,有这段时间,咱们也能再攒一份儿家底了。”

王瓦匠点头,他知道母亲说的半点都不夸张,要知道以往每年,他每盖一间屋子都得向衙门里交一份税,若非如此,这么多年了,他们家都四代同堂了,怎么还可能一大家子挤在这么一个窄狭的院子里?

而这位县太爷,从刚才谈话就能看出,绝不是以往那种私设名目乱收税的官,他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外来的县太爷会被铁打的计县丞压制住。

在心里担心的王瓦匠根本不知道,计县丞却不是那种爱钱胜爱命、明知道抵不过还要拿鸡蛋碰石头的人。

放下这点担忧,王瓦匠拿起烟杆,便背着手出门去找那两位同行了。

……

又过了三天,来县衙报名服徭役的已经有二百六十多人,方宴看过这些人的籍贯,按段分任务,尽量让那些本地的修本地的路。

至于这些役夫们的吃食,乐轻悠已经拟好菜单,并让光伯从山庄带来的两个小厮春明、春田跟集市上的肉铺、米铺说好了每日需要的量。

方宴这边安排好每段的施工人物,乐轻悠这边就让春明、春田带着差役去采买,然后再给送到施工现场。

至于做饭时需要的青菜,则都让他们在乡村中采买。

另外,想着给乡下百姓增加一分收入,做饭打杂的人,方宴也都是让每段的工头从附近的乡村中找的。

而那些工头,都是方宴让赵书办亲自选的心善、有底线之人,倒不用怎么担心他们太过的拉亲帮友。

修路初期的几天,方宴处理公案之余,便特选了一天下午,带着乐轻悠出城去视察,并对她道:“你之前不是说想找几个老农教制肥之法吗?正好趁这个机会,我带你去刘捕头提上的那几家看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