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春秋不当王 > 第494、495章 觐见天子

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494、495章 觐见天子

作者:羲和晨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09:08 来源:88小说

鲁侯稠返国大计,因为暗行众的各方堵截以及各方的自我考虑,最终就此搁浅。

而鲁侯稠只得在郓邑附近东躲西藏。

而随后的黄父之会,宋国大夫乐祁犂和卫国大夫北宫喜也再次提及此事,谁知却是被季孙意如与范鞅沆瀣一气,百般包庇,让众人皆不敢再提。

鲁侯稠眼看归鲁无望,甚至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四处匿影藏形,困顿窘迫,一度是心灰意冷。

孔丘为此事虽也算得费尽心力,却最终也是无疾而终。他只得是先回了郓邑复命。

孔丘回到郓邑,通过自己的弟子,终于是寻见了四处躲藏的鲁侯稠。

此时的鲁侯稠,可谓是穷困至极,竟然是只能躲在一处废弃不用的官驿内暂时苟且偷安。

二人当即言及归鲁之事,却都是束手无策。

而孔丘奔走各处,此时亦听说起了周室近期所发生的事情:许久未曾露面的李子明,竟是辅佐起了王子朝,却最终反被听信佞言的王子朝给囚禁了起来;而晋国也再度出兵,王子朝最终不敌而奔楚。

鲁侯稠听闻“李子明”的名字,心中不由一动。

“丘,你可认得李子明?”

由于孔丘那时候并不知当年指点他的人正是李然,所以只是摇了摇头。

“臣不知,但其名却是早有耳闻,此人贤名广布,据说‘得之可兴一邦,失之则丧一国’。但也不知为何……此人却似乎……”

“寡人和子明其实是老相识了,他弘毅宽厚,爱憎分明,克己复礼。他此前相助子产,郑国由是中兴,而如今辅佐王子朝,也必是因其一心匡扶周室。然而,王子朝虽是给了他希望,却很显然此人并非善主。哎……但想来寡人……又何尝不是?当初若不是寡人对叔孙婼起了疑心,寡人今日又何至于此?!”

“遥想当年,寡人若非是他,可能也不会登上这国君之位,抑或是早就为季氏所害了……丘,你这就去洛邑一趟,务必请来子明,来助寡人!”

孔丘也不知道他们之间具体发生过什么,不过既是君上有命,他自当遵从。

要说当年,鲁侯稠其实还真是没有对君位有任何的想法。他甚至可以说,就是被李然强推上去的,鲁侯稠想起过往,也是不由一阵苦笑。

……

而后,孔丘便是赶到了洛邑,问明了李然的住处。

也刚巧李然刚一出门,便一下子是认了自己的恩公来,再询问了路人,得知原来自己的恩公正是李然!

于是,他便急忙是冲出来跪倒在地。

李然听完了孔丘的叙述,亦是久久不能释怀,当年的那个装傻充楞的公子稠,再一次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褚荡这时没有听到车内有人说话,于是开口道:

“主公,已到庄宫殿门之外了!”

李然这才回过神来:

“知道了。仲尼,你便随我一起去朝觐天子吧!”

孔丘闻言,不由一愣。

“这……恐怕不合适吧?”

“无妨,我正好缺一随从,褚荡他性子太粗,入不得大雅之堂。既如此,你跟着一起便是。另外,除了朝觐天子外,另有一人,仲尼倒也能见一下!”

孔丘稍一犹豫,便道:

“先生既有意让丘见,丘又岂敢推辞?先生之恩,丘没齿难忘!”

李然和孔丘一道下车,守卫却是立刻将他们给拦了下来。

李然对褚荡说道:

“褚荡,你就在外等候便是!不得莽撞!”

“诺!褚荡就在这杵着,先生出来必不会见不到褚荡!”

褚荡大大咧咧的如是说道。

守卫本来也不想让孔丘入宫,但是在李然执意坚持之下,守卫也不得已只得放行。

于是,李然和孔丘在一个宫正的指引下,绕过一面面高墙,最后来到一处小厅内候着,宫正则是前去禀报,不多时便又有人带他们前去大殿。

让李然没有想到的是,此番迎接他们的,居然是以“九宾之礼”迎接。

由九位礼官带着下属,由殿内到殿外依次排开。

“宣李然觐见……”

礼仪官员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

进入大殿,只见周王匄高高在上面朝南方坐着,单旗则面对着天子而立,苌弘巩简等人则是面朝东面。

李然和孔丘上前,行叩首之礼。

“罪臣李然,拜见天子!”

“起身!”

周王匄才十几岁,声音还带着稚嫩。

李然和孔丘谢恩站起,面朝西低首。

单旗朝周王匄使了个眼色,周王匄开口道:

“李卿,关于你此前种种,此前诏书上已是说得分明,以后任何人都不得再提及!希望卿以后能够好生辅佐孤,尽忠职守!”

“谢天子不责之恩,臣实惶恐!以后臣定然责先利后、分劳赴功!”

“李大人,典藏室几近搬空,还望大人日后要努力补漏!现在的典藏室,可‘穷’的很呐!”

单旗不无调侃的如是说道。

“呵呵,请大夫放心,臣既受得此命,便绝不负天子所托!”

而周王匄这时,却又打了好大一个呵欠,百无聊赖,似有困意。

单旗见状,当即说道:

“天子既困了,今日便说到这里,诸位大人就此退去吧!”

李然和孔丘当即再拜,等到周王匄离开之后,这才站起身来,在场的人这才放松下来,不过还是没有说话,一直等到出了大殿,这才互相作揖行礼。

李然先是朝苌弘行礼,随后才对单旗表达了一番谢意。

“单大夫雅量,待然如此不计前嫌,然在此谢过!”

毕竟,表面上的客套还是要表现出来的。

而单旗倒也是客气,只笑着说道:

“呵呵,子明不必多礼了!你我如此客气,反倒显得……有些‘生分’了。”

“只不过,今日单大人安排的这九宾之礼……未免委实是有些过了吧?李某本一戴罪之人,哪里受得起啊?”

面对李然的疑惑,单旗却依旧是面色如常:

“呵呵,子明虽不为公卿,但旗以为,如此迎接子明,倒并无不妥!子明如今名满天下,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只因天子惜才,才会如此安排!另外……本卿也委实是想不到,令尊大人竟会是……”

李然闻言,对此却也唯有一笑置之,他自是不便再对此发表其他的说辞。

他知道,单旗所说的便是他的父亲李耳。

李耳既为道纪之首,在周室就不可能没有党羽徒众。

而正所谓投鼠忌器,就算是单旗,也不得不对其有所忌惮。

所以,李然今日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化险为夷,并还得了此等的礼遇,或许也是和自己的父亲有着莫大的关系。

单旗显然知道李耳现在还要见李然,于是又只客套了几句之后,便是带着刘狄离开了。

随后,李然又向一旁的巩简躬身一礼,以示感谢。

而巩简却只摆手道:

“先生不必如此,简这条性命就是先生所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简也做不得更多,也实是惭愧!”

“巩大人实是客气了……”

而其他大夫们此时也纷纷是过来和李然打招呼,李然作为一个被赦免的“罪臣”,竟然受得如此礼遇,很显然,这一切都可能就是因为其父亲的缘故。

真可谓老子的老子是老子!

李耳固然非高爵大官,但其影响力之大,可谓极致。

以至于周室的一众达官显贵们,无一人能够轻慢忽视了他。

待到众人都渐渐退去,苌弘这才是说道:

“然儿,我们便一起去典藏室吧!”

“诺!然悉听尊师之意!”

——

第495章_“老子”李耳

苌弘便带着李然和孔丘,一起是往典藏室而去。

苌弘本不认识孔子,便是问起原由,孔丘如实简单的回答了一番。

苌弘听罢,这才想起来,原来眼前之人,便是早年已于鲁国以“精通礼乐”闻名于世的年轻才俊!

于是,苌弘便顿是来了几分兴致,二人也顾不得年龄和身份的差距,竟是直接聊起了《大武》来。

《大武》是由周公旦所做,乃是周人的大型古典乐舞,其内容大抵是表演武王伐纣、经营南国和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故事。

孔子虽是从未亲眼见过《大武》,但对其辞已早已是倒背如流,而且也颇为知晓其乐中之深意。

而苌弘,可谓与孔子是突然出就成为了忘年知己一般。

或许,是因为太久没碰到一个可以与他切磋,一起探讨礼乐之人了。一来二去,他二人竟是相谈甚欢。

而李然在旁,反倒成了多余。

亏得典藏室门口,此时已站着一名老者。这人李然倒也认识,不是别人,正是秦医医和。

医和见到李然,立刻上前,并是微微一笑。

医和现在也是入了耄耋之年,不过虽是多年未见,但他依旧是精神奕奕。显然是保养得极好的。

李然向他拱了拱手,还没开口,医和却是先行言道:

“阁主已在内等候你们多时了,先见了阁主,咱们再叙旧不迟!”

李然点了点头,大门被打开,三人一齐步入。

这典藏室对于李然可谓是再熟悉不过。然而,现如今已是空空如也,甚至可以在厅堂内踩出回声来。

如此光景,物是人非,一股悲凉之情不免是在李然的心中油然而生。

三人进入典藏室之后,却并没有发现有人影,唯有一个苍老的声音是从最深处传来:

“叔(苌弘字叔)!别来无恙!”

苌弘未见其人,倒是先闻其声,于是也就此回答道:

“好了好了!你呀!神龙见首不见尾!我多次寻你未果,今日算是承了令郎的便利,这才得以与你一见。你却还是如此的遮遮掩掩!你我皆一把岁数了,羞也不羞?”

李然心情复杂的寻声走了过去,却见一个白发白须的老人正坐在一个书架之下,手中拿着一本书简在那倒腾,颇有一副道骨仙风的模样。

“父亲……”

李然脱口而出,他对李耳本无任何印象。而在见他之前,李然本也想过无数个可能,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喊得这一声“父亲”。

然而当李然见到他,这一声“父亲”却是很自然的就喊了出来。

原因无他,只因这个李耳,竟然是和自己后世的父亲几乎一模一样,看起来亦是那般的慈祥端重。

只是,他那白白的眉毛微微下垂,而后世李然的父亲可没有这么长的眉毛。但是若论起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那实是就如同是一个人。

所以,当李然喊出“父亲”二字,李耳炯炯有神的眼睛不由得一个闪动,随后说道:

“然儿,过来!”

李然走了过去,李耳仔细端详着面前的儿子,看了好一阵子,这才点了点头。

“嗯,吾儿受苦了!”

李然看着李耳,心情极为复杂。

因为这一世的父亲和后世的父亲几乎一模一样。而李然后世的父亲其实已经去世多年,今日再见其“真容”,不免是让李然待他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之感。

甚至,此时李然的眼角都已经可以挤兑出一些咸水来。

然而李然内心深处,却隐隐又觉得被一股威压,竟是唯唯诺诺的不知道该如何说话,就连行礼的规矩直接都给忘了。

也许是因为他老子的名头实在太大,又或者是因其他身份的特殊缘故。

李耳对于李然的懵状倒也不以为意。

“吾儿之事,观从都已经一五一十的跟为父说清了。为父知道你心中有太多的疑虑,而为父此番不远万里,从秦国千里迢迢回来,所为的便是来替你答惑解疑的!”

这时,孔丘亦是不失时宜的上前跪拜在地:

“弟子孔丘,见过李老先生!”

李耳看了一眼孔丘,微微一笑。

“起来罢!”

孔丘闻言,一时喜形于色,更是激动万分。

只因李耳之名,他也是早有所耳闻的。传闻其人博古通今,又深得礼乐之精髓。就连他们的礼乐之魁首苌弘,都不得不对其是赞叹信服。

只因李耳其人,后来不知所踪,更不知其生死,故而李耳之名,便只成为了一个传说一般的存在。

如今能见得尊容,孔丘自是无比的激动:

“久闻老先生之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人实是三生有幸。今日若是能得老先生指点一二,丘感激不尽!”

李耳闻言,确是淡然一笑:

“呵呵,指点可不敢当。听闻仲尼求知若渴,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呐。但是,私以为,今日之礼乐不过是存其荣,而反失其实的。而仲尼对于礼乐之外荣,实是过于执着了些,这可不是一个好事啊!还需得切莫是让礼乐之荣反束了自己为好!”

孔丘闻言,不由得一愣,甚至有些失落之感,万没想到李耳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来。

毕竟,在他看来,周邦之礼乐,就已经是最为曼妙的存在。而且,也是最为能够令人平心静息,和谐自洽的。

正所谓上可济世安邦,下可止息凝神。这难道,还算不得礼乐之实吗?礼乐又如何能说成只是徒有其表的呢?

“这……”

“呵呵,你啊!还是和以前一样,胸怀若谷,无欲无求啊!”

苌弘似乎是更为理解李耳,只听他如是出言说道。

李耳却笑着回道:

“呵呵,无欲无求倒也不尽然。只是,我只求其实而弃其荣罢了。对了,然儿,难道你就没有话要问为父吗?”

李然闻言,这才说道:

“当然是有的,父亲大人,儿有一事,实是不明。父亲既是身为道纪宗主,却为何不想办法匡扶周室,使之回归道统,反而要任由天下失常?以至整个天下大乱,似如今这般君不君,臣不臣的呢?”

李耳看了一眼儿子。

“呵呵,吾儿在外游历多年,看来依旧还是没有长进啊!”

李然闻之极为诧异:

“怎讲?”

李耳这时又淡然言道:

“吾儿以为,楚灵王、王子朝之辈……如何?”

李然一听,自是立刻明白其意。他父亲所说的,无非是给他直接举了两个他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反例。

是啊,楚灵王、王子朝,他们这两位,虽是一文一武,虽然也都是一开始从善如流的贤明之君。

但是到头来,竟都是“功败垂成”了。

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李然一时垭口,而后又听李耳是继续言道:

“天道有常,时代迁延,君权旁落本就在所难免,又岂是人力能为?此为何种道理?只因贤君犹如昙花,而昏者众如草芥!”

“我朝周公,创立道纪,其本意虽是有代君调和诸侯之职。但这天下纷扰,又何时平静过?想当初,我朝初创之时,分封天下诸侯七十有一,其余小众之邦更是多达上百。而如今却又剩下几许?然儿,你觉得是何原因,以至于如此的局面?”

“天下诸侯,大者占尽天时地利,故而越来越强。继而吞并那些小者,天子羸弱,无力阻止,故而一发不可收拾,以致今日之乱局。”

“呵呵,吾儿所言,不过都是些表象。虽是不错,但不尽然啊。”

李然对此倒是不以为然:

“天下安定,全系于礼乐。礼乐不崩,天下便乱不起来。如今天下大乱,放眼望之,皆为礼坏乐崩之祸!崔杼弑君,季氏摄鲁,华向叛宋,单氏取周,此间种种,难道不正是君臣失序,以至朝纲失统?此间种种,又何谓乱之表象呢?”

李耳闻言,只微微一笑,却依旧是漫不经心的说道:

“呵呵,君臣之间又哪有什么定数呢?臣子有德,便可摄无道之君,这不也是天道常理?我周人以偏鄙之师而败纣王以匡正天下,难道也是为祸乱?厉王止谤,路人以目,因其无德而致国人暴动,周召二公代摄君事,立共伯和,而安靖四海!此不亦为专权之君无德而有德之臣代摄之事?又何来的为祸之论?”

“今日言之凿凿,视其僭越之举为无德,却不识此间造化之游戏,不宜愚乎?”

“吾儿既是通于古事,却又何必如此顽固不化,不识天命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