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第四百七十一章 进兵高句丽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四百七十一章 进兵高句丽

作者:上善若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6:06:03 来源:88小说

长孙皇后病去之后,情绪上备受打击的李二,有感于故人逐渐逝去,居然开始怀旧了。

他要求宫廷画师阎立本,绘制诸多功臣们的画像,然后悬挂在凌烟阁内以作纪念。

原本李二是打算将李云泽也算入其中的,只不过被其严词拒绝,表示自己无意被挂起来。

此时大唐最为流行的绘画风尚,就是所谓的素描写实风格。

大唐在文化上的包容度向来很高,之前一直都是水墨画一统画界,现在突然出现了全新的技术,自然是极度风靡。

所以阎立本绘画的时候,也是用的现在最为新潮的素描写实风格,李二对此表示赞赏并无异议,还觉得这样挺好。

李云泽对此有异议。

他找到了阎立本,以其暗地里出售插图画册作为要挟,让其用水墨画的风格重新绘制了一套二十四功臣。

阎立本无奈,只能是费时费力的又画了一套出来。

这一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被李云泽带回现代世界作为收藏品。

绝对是原版真迹,还有李二的用印作为证据。

这些入了画像的功臣们,此时已然有不少已经是入了土,剩下的那些除去文臣,武将里大都老迈,最终能够跟随李二前往高句丽的其实并不算多。

虽然说李云泽与孙思邈合作提升了大唐的医疗水平,也的确是成功的将不少人的寿命延长。

可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也就是多活几年罢了。

李积是预定的征讨高句丽主将,早已经在幽州这里主持前期准备多时。

李孝恭没有暴毙,被派去了江都负责指挥舰队,先是送李承乾等人远去海外,之后就是带着船队去百济。

尉迟敬德自从上次救援西域之后,再度开始活跃起来,这次也是跟随在李二的身边担任护军。

李靖是真的年纪大了,可哪怕都已经快七十岁的年纪了,却是依旧被李二带在身边做高参。

段志玄倒是壮年,这次跟过来当有领兵的机会。

除此之外像是张亮与长孙顺德等人,早就已经被放弃,整日里都是在府中歌舞美人闭门不出,自然也不会带上他们。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实际上除了凌烟阁二十功臣之外,新一代的将领也是逐渐成长,这次李二也是将他们都给带了过来。

李二用李道宗暂代征讨西域崭露头角的苏定方,宛如彗星般崛起的薛仁贵,因为李云泽的坚持使得老婆丹阳公主被关起来,从而避免了备受刺激而谋反的薛万彻等人都随军出征。

不出意外的,这次李云泽也是被任命为行军司马,负责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李二决心一战平定高句丽,就此彻底打平四周不臣,为大唐打下一个万世太平的环境。

这一战不但调动了几乎所有能够动用野战兵马,甚至还安排张士贵等人再度征召募兵作为预备役。

贞观十五年秋,数十万唐军逐渐在幽州境内集结起来。

最先行动的是营州都督张俭,带着大唐的边军与草原上那些被减丁之后老实驯服的契丹,奚,靺鞨等部落从草原上进行袭扰,意图就是分散高句丽的兵力。

随后抵达来州的李孝恭所部船队开始出击,封锁高句丽与百济外海。

高句丽与百济的船队不敢对战,全都躲进了海港之中。

十月初,李二的使者抵达新罗,命令新罗善德女王出兵侧击百济与高句丽。

自称仰慕李二的善德女王真是被吓到了,毕竟在新罗的眼中,百济跟高句丽那都是天一样的存在实在是不敢得罪。

可李二都亲自发话了,大唐那是更加不能得罪的存在,左右为难之下接受了臣下的建议,出兵袭扰一番做个墙头草看看风向再说。

对于这种墙头草的作风,李二暂且当做没有看到。

当然了,等到战事结束到时候自然会有说法。

平日里做给墙头草自然无所谓,可此时明显就是举国大战的背景下还当墙头草,那真是以后就该做坟头草了。

到了十月底,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积,亲自带领近十万之众的步骑唐军前锋出兵,渡过辽水逼近玄菟,就是汉时辽东四郡之一的那个玄菟。

此战李二也是打着光复汉时旧土的名号,而汉时四郡几乎都被高句丽与百济所占据,两边自然是不死不休。

李积手中实力足够雄厚,而且本身的指挥能力也是足够出色,自己攻打盖牟城,分兵给苏定方攻打新城。

这两座城池都是一战而下,因为他们都使用了火药炸城墙。

曾经让百万隋军都深感头疼,只能是用性命去填的坚固城防,在火药的面前却是宛如豆腐一般脆弱,不堪一击。

城墙被炸垮塌之后,身披重甲的唐军甲士方阵,浩浩荡荡的越过废墟进入城内,基本上战斗就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

前锋进展神速,得知消息的李二大喜过望,当即带着主力兵团从幽州出发。

如此庞大的军团,自然不可能全都聚集在一起。

李二安排诸多大将们各自领兵四散出击,形成宽大的战线去压垮高句丽。

随着时间进入冬季,李孝恭的水师因为海面结冰不得不返回来州。

而唐军也开始逐渐放缓了前进的脚步。

之所以要赶在冬季出兵,李二打的主意就是通过冬季战役获得前线据点,消耗高句丽的有生力量,将战火烧进敌国境内。

等到春天到来的时候,唐军就可以直接全线出击,借着接下来近一年的良好天气一举荡平高句丽。

毕竟高句丽不是突厥回纥薛延陀那种游牧部落,人家是真正以城池为核心的农业国家。

对付游牧部落,打掉他们的王庭就行。

可对付农业国家,必须要将各处的城池全都攻占下来。

高句丽国土数千里,唐军哪怕是一路横扫也需要时间。

所以冬季出兵获取前线据点,来年再一举灭国的战略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随着冬季的到来,唐军需要面对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自然就是天时,寒冷的天气将会对唐军构成巨大的威胁。

还有一个就是高句丽人的反击,比唐军更加适应寒冷天气的高句丽,有能力发起大规模的反击。

高句丽内线传来的消息,是权臣泉盖苏文与国王高建武已然停下了争斗达成和解,正在筹集兵马粮草准备反击。

而比高句丽军队来的更快的,是肆虐的寒风与鹅毛大雪。

李二的动作很快,渡过辽水后很快就进抵了辽东城下。

即将发起攻城的时候却是天降大雪,不得不暂停行动。

数以万计的帐篷将辽东城围拢的水泄不通,每个大型帐篷内都有一个带着密封烟囱的炉子,燃烧着蜂窝煤为帐篷内提供热量。

华夏这儿很早之前就知道煤炭的好处,也是长期使用。

只不过因为不知道直接使用煤炭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取暖的时候通常是用木炭,而煤炭主要用于炼铁等方面。

然而煤炭之中的磷等杂质,又影响到了铁的质量,真可谓是成也煤炭,败也煤炭。

带烟囱的煤炉与蜂窝煤的出现,解决了煤炭取暖的问题。

当烟尘通过烟囱穿过帐篷上预留的口子排向天空的时候,帐篷内的唐军将士们,终于可以围着火炉美美的睡觉。

这种认知与技术,对于现代人来说压根算不得什么。

可对于因此被困扰千年的古人来说,那就是开天辟地一般的技术升级。

其带来的影响力,是言语所难以形容的。

最起码,现在的唐军可以在寒冬腊月里,在野外安营扎寨。

除了煤炭之外,唐军取暖的标准装备还有羊毛呢绒做的毛毯,铺在橡胶放水垫上能够有效隔绝寒意。

再穿上棉质内衣与羊毛衫毛裤,外面披上棉大衣,围着火炉有说有笑。

睡觉的时候盖上棉被,哪怕夜间气温下降到零下多少多少度,也是依然能够扛过去。

李二的帐篷是全军之中最大的,支撑搭建起来后,其面积广阔宛如一座小型宫殿。

军中诸将聚集在此,正在商议战况。

大帐内烧着好几台煤炉,温暖的热气宣泄而出,让整个大帐都温暖如春。

足有数十上百的校尉以上军将聚集在此,互相凑在一起说话交谈,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作为最近几年才出头的新贵,薛仁贵在这儿没什么人脉可言,环顾四周后走向了角落里,坐在马扎上昏昏欲睡的李云泽。

“王爷。”

“嗯?”

薛仁贵行礼后蹲下身子,不解的询问“末将有一事不解,还请王爷解惑。”

眯着眼睛抱着膀子的李云泽,轻轻吐出个字来“说。”

“这辽东城都已经被围住了,为何不打?”

薛仁贵的确是对此很不理解“此地位置重要,而且城池面积够大,若是攻下之后入住城内,怎么也比在外面要强。”

想了想,他跟着解释“王爷勿怪,大军后勤非常好,末将只是觉得打下这辽东城应该更好才是,又不是打不下来。”

到了薛仁贵这种程度,自然也是有知道了解到唐军火药的秘密。

有了火药,哪怕辽东城再坚固,也不过是多用一些份量罢了。

可此时唐军主力宁愿在风雪之中露营,也不动手攻城,这让年轻的薛仁贵表示不能理解。

眼皮都没抬的李云泽,随口问了句“你读兵法吗?”

薛仁贵愣了下“自是读过。”

“有没有读过什么叫做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

“能攻下的重要城池不攻,要么是主帅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等着敌人援军的到来。”

李云泽摆摆手“没事的时候别整天跟人去比箭,多读点兵法比什么都强。”

说话之间,可能是脑子有问题的主帅李二,穿着一身金甲从后帐走了出来。

众人见礼后,李二当即说出了一句洗脱自己脑残嫌疑的话语。

“众卿,高句丽的援军就要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