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二九五章 瀛洲的由来

明末国色江山 第二九五章 瀛洲的由来

作者:巨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3:23:29 来源:88小说

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六名大小太监手捧点亮的烛台快步而至,依照王承恩的吩咐分立四角两边。 (w )

王承恩和乐呵呵的曹化淳各捧烛台来到皇帝左侧,望着蹲在一起窃窃私语的皇帝和朱道临,终于悄悄舒了口气。

崇祯皇帝和朱道临说完几句,伸手捏了捏地图边沿:“此物竟然编制得如此厚实坚韧,天枢阁的匠人果然巧夺天工啊!”

巨幅地图的质地是由特制的丝、麻和高弹长绒棉混纺而成,上面的图案是激光喷墨印制,朱道临不知道如何向年轻的皇帝解释,所以干脆装糊涂闭上嘴。

崇祯皇帝忽然站起来,俯瞰面前在明亮光线下精美绝伦的硕大地图,禁不住啧啧称叹,不一会儿他迅速脱下棉鞋,小心踏上地图,来到地图上的台湾岛南面蹲下。

王承恩和曹化淳连忙绕过朱道临,抢先一步走到地图右边蹲跪下来,小心托起烛台照亮皇帝面前的台湾岛。

崇祯皇帝将整个台湾岛的图形细细察看一遍,转过头吩咐朱道临也把鞋脱了到自己身边来。

朱道临依言而行,脱掉特意换上的黑色高筒官靴,走上地图来到皇帝身边蹲下。

“爱卿,这片标明台北的地方和边上几个镇子,就是你说的台北平原吧?”

柏渡亿下 潶演歌 馆砍嘴新章l节

崇祯皇帝非常聪明,不用看地图左下角的图例提示,就能从不同的色泽和线条中推测出山脉与平原。

“正是。”

由于地图太大,又不能碰到皇帝,朱道临干脆跪下来,抬手指向标注台北的红色圆圈:

“这地方目前有800户移民居住,已经在周围开垦出上万亩肥沃土地,修建15里灌溉水渠,估计还要迁入1,000户移民,才能在年底前开垦出北面这片长20里、宽10里的平原,获得水田和水浇地约10万亩。”

“这其中,8万亩水田将种上从天枢阁引进的高产稻种,剩下2,500亩地势较高的土地,将种上从吕宋引进的甘蔗和土豆、从天枢阁引进的番薯、花生、油菜和黄豆等作物。”

“如果没有大的天灾,夏收时能够获得45万石粮食和5万石蔗糖,足够10万人吃上大半年。”

崇祯皇帝很惊讶:“新开土地亩产能达到这么高吗?照你说的计算,亩产差不多4石之多,几乎赶上江南各地的产量了!”

朱道临点点头:“台北平原是千百年来无人耕作的冲积平原,土地非常肥沃,大小溪流遍布其上,只需开垦出来就是上好良田。”

“臣说45万石粮食还是保守的估计,等到秋收,移民们熟悉自己的土地和种植的水稻之后,产量还要比夏收高一些。臣反复估算过,从明年6月开始,哪怕台湾移民达到20万人,也不用为粮食担忧了!”

崇祯皇帝吓一跳:“移民20万?这得要多少艘船?别的不说,这么远的路程,加上前面半年无法产出,每个移民光是吃饭和穿衣至少需要8两银子,20万人就是160万两银子啊!爱卿吃得消吗?”

“实际上吃的花不了这么多。”

朱道临如实回答:“皇上您看,这条发自东面莽莽大山逶迤向西的淡水河里都是鱼群,臣见过移民捕捞到一条鲈鱼重达40多斤,一两尺长的数不胜数,还有西面20几里的淡水河口,这片海域鱼虾成群,天赋粮仓啊!”

“一个月前,臣已派人去南面吕宋岛买回5艘大小渔船,抽调熟悉水性的300青壮组成捕捞队,出海一次就能获得十几万斤各种鲜美海鱼。”

“前一段时间移民天天吃鱼都腻了,所以臣已命人从南直隶和吕宋购买养鸡、鸭、鹅、猪、羊送过去分给移民饲养。”

“南面吕宋岛上的佛郎机商人已经络绎把牛运到淡水港,成年耕牛每头售价高达22两银子,小牛犊10两银子,数量还远远不够,估计年底之前,达不到每5户移民一头耕牛的标准。”

崇祯皇帝和大小太监们惊愕不已,全都望向满脸遗憾的朱道临。

仍在细细打量台湾岛的朱道临发现情况不对,抬起头发现大家的眼神有点怪,想了想不解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吗?”

年轻的皇帝叹了口气却不说话,曹化淳低声解释道:“整个北直隶地面,能做到5户人家有1头牛的地方就能算得上富裕,安定百年的江南恐怕也就这样。”

朱道临哑然失笑:“这也叫富裕?不怕诸位说我心比天高,在我的计划里,台湾移民每户人家拥有1头耕牛或者一匹马才算达到标准。”

“为此,我特意留给淡水港几位移民主事20万两银子购买耕牛和驮马,如今不但吕宋商人运牛马过来卖,佛郎机商人还会从安南把牛马运来,半年之后,至少有5,000头耕牛和3,000头小牛犊送到淡水港!”

“其次,移民每户人家都有两亩自留地,以便让无法承担繁重劳动的老弱妇幼在家种菜、织布、养鸡养鸭什么的,估计半年之后,台湾移民三天两头能吃上鸡蛋,十天半月能杀只鸡鸭换换口味……”

“皇上请看,台北和淡水背后这片大山叫月亮山,山上森林覆盖,郁郁葱葱,山腰以下有不少温泉,所以草肥水美终年茂盛,站在山下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麋鹿在山腰嬉戏。”

“臣准备从浙江和南直隶买5,000只山羊送过去,分给山下几个小村的移民放养,只需两年之后还给臣10,000只山羊即可,剩下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私有财产了。”

崇祯皇帝和一群太监彻底震惊了。

要是朱道临所说的这些惠民政策能够实现,迁居台湾的灾民立马就成大明天下最富裕的农民,可如此巨大的前期投入,换成朝廷来做都受不了啊!

朱道临不知道这些人想什么,乘机向皇帝建议道:“皇上,台湾岛约有我大明三个上等县加起来那么大,漫山遍野的森林和周围的鱼场和盐场,还有月亮山背后靠海这片地方的天然硫磺矿,足够开采500年以上,臣进京的路上想了很多,觉得把台湾岛当成皇家领地经营才是上策!”

“这……”

崇祯皇帝又想得到这片地方,又担心遭来文臣反对。

朱道临解释道:“当成皇家领地的理由很简单,台湾岛是新开拓的领土,期间没花朝廷和地方一文钱,而是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土地,那些贪得无厌却又无能的文臣没出一分力,再无耻也不敢张口索要,估计他们也看不上。”

“其次,台湾岛看起来远在海外,山多地少蛮荒一片,其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几百个土着部落加起来顶天5万人,养活百万臣民绝无问题。”

“仅是每年出售木材这一项,至少能给内库带来10万两银子的税收,要是再算上那些堆积如山的硫磺矿,每年给皇家进献20万两银子的税入毫无问题。”

“半年之后淡水港建成,佛郎机各国商船、倭国商船、江南和山东的商船,就有个安全的中转补给之地,只需略加经营,淡水港很快能成为四海汇聚的贸易港。”

“两年后再设立个市舶司,按照20税1的比例收取商税,每年少说也有几万两银子,总比依靠广东和宁波两个市舶司强得多,还不用忍受那些文臣和地方豪强的掣肘和觊觎。”

崇祯皇帝强忍心中的强烈占有欲,除了脸更红之外还算表现得从容儒雅,王承恩和曹化纯早已目光炯炯呼吸急促,恨不得立刻就替皇帝答应下来。

朱道临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抓住机会再加把火:“臣恳请皇上给台湾岛和几个新开辟的国土赐下正式称谓,总是叫台湾或者东夷什么的没个准,也不合适了。”

开疆拓土的雄心豪情顿时充满年轻皇帝的胸腹,他缓缓起身背手踱步,在朱道临和史官、大小太监的紧张注视中缓缓转过身来,松开早已捏着拳头的手,并指如戟,指向地图上的台湾岛,深吸口气侃侃而言:

“之前接到你们的奏报,我特意查阅史料,春秋时这地方叫夷岛,秦朝时始皇帝命名瀛洲,隋唐至被我大明太祖推翻的元朝称之为琉球,两千年来未曾并入我中国版图。”

“如今既然此岛已归入我大明版图,便是我大明疆土,数以万计大明子民迁居其上辛勤开拓,是该定下个正式的名称了,就以始皇帝的命名为准,叫做瀛洲吧!”

“上面标注的淡水、芦洲、基隆和三个硫磺矿区的镇子名字无需改变,但需要设立州府加以管制教化,移民最多的台北和南面这片叫桃园的肥沃平原,分设台北、桃园两县,具体建制稍后再议。”

“恭喜皇上!”

“贺喜皇上!”

所有人太监包括史官在内都跪倒在地激动高呼,朱道临左右看看,只好跟随众人一起跪在雄心万丈挥斥方遒的皇帝面前。

朱道临的贺词与众不同,却让年轻的崇祯皇帝眉开眼笑:

“恳请皇上尽快将此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诏谕公之天下,定能振奋军心民心,鼓舞民众士气,瀛洲万民定会顶礼膜拜,感激而泣,在他们心中,自己再也不是没爹没娘的海外遗孤了!”

*************

ps:谢谢激情乌托邦大大的!小火继续求订阅、、和鼓励!(未完待续。)

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