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693章

我们的1654 第693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而一般老实的老百姓恨谁呢?肯定不会恨我大清。

  当然,要是黑社会弄出大事来了,或是尾大不掉了,一巴掌就给他们拍死了,哎,正好得了一笔财产,还替老百姓出气了,里子面子全有了。

  然后再纵容一批黑社会成长……天津卫现在还是军管时期,这道道就开始被他们玩的太顺了!”

  李承俊小队长眨吧眨吧眼睛,说:“真是如此,我先前还只是恨黑社会的人员,竟然忘了他们背后的势力,果然是真正的邪恶!”

  王洪礼中队长看了王成中队长说:“你怎么会分析得头头是道儿?你混过黑社会?”

  王成中队长不稀得搭理他了,我就不告诉你!

  就这样,三个人迅速定下一个办法,只要我们不黑,他们就黑不起来!

  办法是,抓到打架、偷盗和抢劫的,就想办法扩大到一个帮派,然后一个个的清除!

  清除到不至于枪毙他们,天津卫现在还是要军管,把他们一率打包运走,不管是下龙湾也好,文莱河口也好,甚至是加里曼丹东部的开发,都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先把垃圾往外运,分拣的工作让外面的人去办理!

  对天津卫来说,现在是战争期间,没有时间去耐心审判!

  黑社会的成长和维持,它需要相对稳定的地盘,稳定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抱团的社会关系。

  他们三个马上从这三点着手,打散、折分、运走!

  他们回航的运输船有的是空余的运力……若是等个三五年,就算他们都回来了,可能什么都变了。

  于是,打黑行动开始了。

  前文讲过,最厉害的黑社会也不是最烂的政府军的对手,更不用说对这个时空来说是最强大势力的汉唐集团安保队了……对付他们真是小菜一碟!

  什么这个堂口,那个坛口,这个掌门,那个大师兄,只要有借口,全带走!

  一开始安清帮还有反抗,但是不到一个小时,大半成员基本都死的死,伤的伤,不到两个小时,一时风头无两的天津卫帮崩溃了……其它小的帮派要不解散了跑了,要不就全锅端。

  肯定有冤枉的,也肯定有漏网的,主干没有了,枝条的生命力能有多少?

  不到两天,除了买东西要付钱,或是乞丐讨要钱,没有人再敢收费了。

  立竿见影的是,市场的商品便宜了些许,买卖的人多了些。

  当然,这也和汉唐集团运输船队不断地运来生活必需品,而且主动降价售卖一部分有关。

  另外就是和打掉各种大小黑社会有关系。

  他们连倒粪的、担水的和扫大街的黑社会都打掉!

  然后也不是不管了,他们就用战利品雇佣新人员来负责此类的环卫工作,这样的黑社会虽然貌似对社会无害,但是,他们才是老百姓日常见到最多的坏人,绝对能让百姓第一个感觉到世道变了,还是没有变。

  当新的服务人员非常满意工钱,乐呵呵地出现在老百姓面前时,天津卫的老百姓,才感觉到世道真变了。

  大的黑社会的覆灭,他们还真感觉不到和自己有何关系。

  大沽口联合指挥部对他们两个这种快刀斩乱麻,把麻烦留给大后方的方法太欣赏了,我们在前方拼命打仗,不麻烦后方处理,麻烦谁?

  两天内,明面上的黑社会一扫而空!

  这时,岳晓中队长领着的通过运河赶来的支援大队才到了天津。

  当时,岳晓中队长下了船后铁青着脸说:“运河上全是运粮船!”

  王成中队长马上点头,理解,太理解了!

  还打个屁的突袭啊,这两天里,京城都炸锅了!

  第八百一十八章 武将不怕死

  岳晓中队长铁青着脸说:“对不起了,是我让突袭计划变成了强攻!”

  王成中队长不在意地说:“怪谁?那帮子参谋部里的人在那拍脑子就想出个招法来了,他们谁能知道真实情况?就算有了一些情报了,他们能想到事情的变化?哪个极权制度不是抽风一样,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的?”

  王洪礼中队长也说:“晚三天都不算晚!当时在海上,要不是有大飞轮助力,跑起来跟狗赶兔子一样,真不知道还能不能赶上了!”

  岳晓中队长的脸色好看了一些。

  大沽口的联合指挥部里面,身穿红蓝颜色军服的参谋们在工作台上,就着图纸不停地用圆规和直尺画着什么。

  磁石电话铃声响成了一片。

  这里不时还有年轻貌美的女机要秘书人员出现。

  她们统一戴着船型军帽,穿着女式军服,坡跟军皮鞋。

  安保部不得不修改了他们突袭的打法,改成高举高打的正常交战方法。

  这个时候,鞑虏强盗集团在京城地区一共有四个主要驻军点,京城内有两个,城外有两个。

  这四个主要驻军点的骑兵不足五千人马,步兵不足两万。

  这个兵数确实不多,要不然安保部能要求他们配合着突袭京城嘛?!

  京城周边的一些小军营还有一些兵马,这都是后来增加的,以前没有。

  若不是江南江西之地有海上巨盗汉唐集团公然作乱,还不会增设这些。

  1654年其实原本是个好年头。

  还是在2月15日,鞑虏强盗集团大头目行耕籍礼,亲祭先农坛。

  这是鞑虏强盗集团入关后,大头目首次籍田,以庆上天赐我大清玉米、土豆等良种。

  大清若不是顺天应地,上天为何只赐我等,却不赐那个什么大明?!

  正所谓那个大明气数已尽,我大清国运正隆。

  很多大明降官也是真心这样认定的。

  按规定,大头目要三推,亲王五推,九卿七推,内院不参与此事。

  这个籍田在京师正阳门之西,中为先农坛,有地一千七百亩,其中二百亩给坛户种五谷、蔬菜以供祭祀之需,余一千五百亩收租银三百两,以备维修之费。

  随后大头目顺治鉴于畿辅房屋田土多被圈占,很多贵族吃相太难看,也是依《大清律》整肃了一些。

  加之海河去年水灾严重、仓廪无备,决定发内帑;户、礼、兵、工四部发库贮银十六万两、皇太后宫中“节省银”四万两,皇帝宫中“节省银”四万两,共二十四万两,差满汉大臣十六员,分赴畿辅八府地方赈济饥民。

  另外,对于殷实之家主动奉献了玉米和土豆或减价出粜以济饥民者,给予大力旌表,立为标兵;准许商人往丰收处所籴买米粮,如有地方豪强再敢动手乱抢定予重惩,又赈济八旗灾民,凡涝地,每佐领满洲、蒙古给玉米一百石,大米二百石、汉军玉米五十石,大米一百石。

  一时间天下之人山呼英明万岁。

  其实大头目顺治最高兴的是两件事情。

  一个是5月4日,他的儿子爱新觉罗.玄烨在紫禁城景仁宫出生了。

  另一个是,他在六月份通过叔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配合,依《大清律》狠狠惩治了几个妄想回到部落商议制的老牌贵族,统一了全体官员的思想,学会了讲规矩,同时又拆散了几个小山头帮派,不分满汉,一律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

  眼下,夏粮丰收在即,叔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又早早提醒了他,那玉米之物,一百天左右即成熟,不如早些征收,也好错开与米粮之物的征收时间。

  好吧,安保集团的参谋部里无一人从玉米的收割时间去考虑自己的计划安排,这不是某个人的错误,是整体性的。

  因而使他们的计划改变了。

  由于王成中队长的迟到,没有完成完全封锁天津卫的命令;又由于岳晓中队长的迟到,现在让京城里的鞑虏强盗集团多了准备时间。

  当有骑兵从天津卫仓皇逃回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京城后,满朝文武全都炸了锅!

  汉唐海盗集团太过嚣张!

  坚决予以打击!

  这个时候,鞑虏强盗集团血仍未冷,特别是他们的铁骑们,那些在与大明政府军和其它**武装力量的战斗中培养出了无比的信心,何况他们也有火绳枪!

  当有骑兵沿着大运河跑到了京城报告,有海盗乘坐着无帆却可跑动的大船,拉动着数千身穿蓝红两色军服的海盗一直沿京杭运河上行,幸好有沿途的运粮船阻挡,他们速度极慢!

  又来了一大股海盗!

  一时间众人有些屏气思量了……

  这个时候,大头目顺治的贴身随侍、心腹重臣鳌拜在众人面前哈哈大笑,说:“久不得战功矣,今日或能实现!连普通百姓或是粮船都能阻之前行,何惧之有?若是碰上我等铁骑,又会如何?哈哈!”

  这是真的,大运河的粮船能阻滞他们的怪船;听回报说,那天津卫的平民百姓也能阻滞他们的怪车!

  所以,他们绝不似传言中那样神奇……

  众人精神一振,用敬佩的眼神看着鳌拜。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略通笔墨,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其中数战已经成为经典。

  鳌拜淡淡地笑道:“想当年,我与准塔率部渡海进攻皮岛,不料明狗们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我大军势头受挫,形势紧急,此时我奋勇冲杀,冒着炮火与明狗们展开近身肉搏,我大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

  先帝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我大军诸将士从优奖励,赐我以首功晋爵三等男,并赐号‘巴图鲁’。

  想那海盗炮火厉害,也不过如此吧……”

  众人纷纷说,正是,正是!

  鳌拜所言本来就是事实,无数人可以作证。

  那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西充之战,无不是有着赫赫战功,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

  此是,正是鳌拜春风得意之时,因为他在政治上也站队正确。

  鳌拜不仅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

  上一个大头目皇太极逝世,满洲亲贵们在位置继承上出现矛盾。

  当时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

  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成为这场位置之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当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地,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索尼、谭泰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

  当会议之中争论不休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

  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实际上这是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大头目的位置。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

  此后,鳌拜屡受多尔衮的打压,但始终忠诚于大头目福临。

  待多尔衮死去后,他守着云天见天日!

  大头目顺治亲政后,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