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566章

我们的1654 第566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这个手段你们都会?!分明是和我们作对啊!!

  这一下子就是上万人员失业,而且他们贷款购买的机械设备就变成烂铁了。

  汉唐集团承认自己政策性的失误,只好采用集团统购的办法,自己吃下这个苦果。

  如果现在不能颁布规定了,那么先让自己的砖瓦业维持下去,自己贴钱购买吧。

  失职了,不是道歉,而是要受到惩罚。

  但是那些小老板们失去了海外的一切市场,除了汉唐集团的统购,比如说在印度的大明城建设中,汉唐集团涉及的建设用指定的砖瓦,而私人行业里,全用郑家的,就算印度本地的市场,他们完全占有了,没有人能卖过他们。

  往印度运输砖瓦都挣钱!

  更不要提马尼拉,巴达维亚、澳门这样的地方了。

  汉唐集团的人决定在适当的时候,让自己的那些厂家升级,特种砖的市场才刚刚开始。

  问题是,不是这一个行业,而是一片行业!

  汉唐集团脾气暴躁的人建议说,妈蛋的,给脸了不是?颁布行政命令吧,他们毕竟要承认我们是在一个大框架内行事!

  董事会协商了一下,最终听取了梅乐芝经理的建议,经济的事情要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行政命令是裁判员,不是运动员。

  好吧,大家冷静下来了,那我们就从经济上找办法吧。

  其实汉唐集团的人真的错怪了永胜王郑彩,他不是有心搞乱市场,更不是想冲击什么台湾的市场。

  而是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当然,这个是他研究汉唐集团的结果。

  如果说,汉唐集团的世界是星辰大海的话,永胜王郑彩的世界就是汉唐集团。

  原先还有鞑虏,但是当他把想来挑拨离间的鞑虏使者种了莲花后,又把族哥郑芝龙的书信撕得粉碎后,特别是汉唐集团真的答应了他福建一地可以高度自治后,他心情舒畅地称王了,他达到了族哥郑芝龙都没有的人生高度。

  但是要可持续性发展!

  二弟在前线血战,三弟在红星工业区卖力甚至女儿郑秀文都当他们一个小学的老师,还好,他们从没有打我家郑智的主意,没有继承人的王位,那是流匪在自我分封!

  汉唐集团的战斗力,他从不怀疑,或者有什么打算,但是他们的实力从何而来?

  以前吧,他和幕僚们终日探讨,大家很快弄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汉唐集团只是把土地当成出产粮食的地方,没有当成财富!

  所以他们可以大方地把经过三年开发的粮田,也就是过去红毛蕃子所谓的王田又卖给参与种植的农户!

  永胜王郑彩忽然想起来,那个汉唐集团的胡姓女子跑到自己这里说,正是因为土地集中到大地主手里,农民没有土地,所以才激发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而且引发了饥荒!

  他当时冷冷地说:“真是笑谈,就算土地集中到了你所谓的大地主手里,那么我等要那些土地是为了抛荒吗?还不是要让它长出更多的庄稼?哪一家人手里有了大量的粮食,宁可烂掉也不售出?

  囤积粮食,一个月便有一成的损耗,胡女士,想必你没有见过地主吧?

  我郑某人便是,我会是宁可粮食烂到仓里,也要寻求高价之人吗?

  还有,你上次所言所谓的地主家里设制水牢关押交不上租子的佃户,我竟以为是福建人士所为,查过后,全无此事!

  私设监牢,便是造反,哪朝哪代都是常识,便是那鞑虏的王公贵戚也是不敢,一个首告,但是谋反之罪,全家要抄家问斩,只为些田地租子,便承担如此大的风险,我还真当是我接管福建之地后,有人再向我示威呢!

  全无此事!”

  当时胡柳技术员又无语了,她向汉唐集团总部求教,大家纷纷劝她,不要理那个受封建主义教育多年,而且又是海盗、海商出身的人一般见识,他是一个古人,和他讲道理,他听不懂的。

  胡柳技术员想想也是,不和他一般见识,他和贺阳站长很快调回了总部。

  汉唐集团在厦门的两个人被调走了,还吓了永胜王郑彩一跳,结果啥变化也没有,那么他就继续研究汉唐集团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 总有人会懂你的

  永胜王郑彩那时经常派出身边可信的幕僚,要他们深入到汉唐集团管治地区的基层走访,不管是农村还是工厂,甚至是他们的所谓的基层行政楼。

  当然,他们都知道汉唐集团的人小气,不可能有请他们吃饭之类的接待。

  定远侯郑联就笑话过他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套流水式接待,不信你问问郭子仁站长,我到他们那里拜访,还是私人请我吃饭,小气的!

  但是他一点也不傻,回到福州马上下令说,福州地区的官员走动,一律禁止吃请,出差时只给补助!

  妈蛋的,我给你们那么高的工资,你们再敢动用公款吃喝——抓到了全家上龙岩煤矿。

  定远侯郑联给他手下官员的工资真是高,一开始都让永胜王郑彩颇有不满,太高了,以后如何?

  但是定远侯郑联那时说:“那汉唐集团给他们的行政人员的工资都比我家官员高了,我看着不爽!

  看看我家官员的服饰多威风,工资也要比他们威风!

  最起码吧,比起来要差不多了!”

  整个福建地官服都恢复了明朝的样式,看起来确实比汉唐集团的行政人员有官威,他们都是一样的服式了,而我福建呢,光是漳缎就有九种高下之分,你汉唐集团不行了吧?

  但是工资要是也差不多,那可是真比他们全面高了——

  “大哥,民心不重要啊,鞑虏也可以说他有民心——官心现在是重要的——”

  啊呀,这个二货开始会管理了?这都开始开窍了?有道理,总共才二三千人也不算多,若是涨了,也不算啥——

  “大哥,汉唐集团说的对啊,要给到符合身份的,能过上体面生活的待遇,这才是真心的收拢人才!”

  “住嘴!我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一时不是沿袭了旧制嘛!”

  永胜王郑彩又说:“你看,那些大才们,我哪个家里没有给装上电话!我是在乎银两的人吗?”

  说到大才们,定远侯郑联不敢说话了,如果再说,大哥可能又打人,他學着汉唐集团的人看不上他们,大哥可不是。

  定远侯郑联在福州就像汉唐集团的人一样,不稀得搭理他们,你们上门求官,没有,得要考试,考啥?

  定远侯郑联买来汉唐集团行政學校的教材,几百套呢,又找了几间大屋,还把一些其它的书在里面一放,提笔写了定远图书馆五个大字,说,就从那教材里出题了!

  够六十分,一种官,七十分另一种官,八十分,九十分,官更大了!

  求郭子仁站长批卷子了。

  郭子仁站长一瞪眼,想说,老子当年考试都连滚带爬的,你找谁批卷子?!

  但是没说出口,怕被古人笑了去,特别是一位大叔级别的。

  这个二货毛笔字比自己好,妈蛋的,钢笔字竟然也比自己的好!不是海盗出身吗?太不讲理了。

  好吧,其实还是自己求人家办事的次数多,就捏着鼻子答应了。

  还好,都是一些常识性问题,这帮子人答的不错,说的有没有道理,还是能看出来的。

  他连试卷都是要汉唐集团的!

  总之吧,挣汉唐集团式的工资,在福州生活,这个职位太有吸引力了。

  郑家集团不差钱的,就是永胜王郑彩思维一时间没有转变过来吧了。

  所以,去汉唐集团管治的地方参观走访的大才们,一律都是高额的出差补助,多多走一走,看一看,不差马票的。

  那时,两岸之间走动还是很频繁,永胜王郑彩还没有意识到什么,还为有人搬到对岸去住高兴呢。

  福建之地,向来是人多地少,粮食一直是大问题,直到引进了汉唐集团的一些庄稼和农业技术,还算好一点,走了好啊,缓了我供应粮食之苦,这个要是供应不上了,天王老子的地盘,老百姓也要造反,永胜王郑彩明白事理的。

  那些大才们很容易到了那里。

  他们也明白事理,让看的,他们就看,不让看的,他们就不看,这是常识。

  经历都是一样,但是写的报告书却不一样。

  有骂的,说那里男女竟然能同坐一车,广播里不像我等一样,不放圣人教化之言,却是靡靡之音居多,还有那所谓广告画中,女人竟然能露出胳膊与小腿,做出种种诱惑之色!

  伦理道德,乃立身之本,一个集团也是如此,我看,汉唐集团大祸不远了。

  有不解的,摸不清楚汉唐集团的行政体系,自古以来,就没有见过这样的!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明初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抚制度接掌,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而在汉唐集团的管治下竟然是以镇、市两级制存在,几万人便是一个镇,配上一个镇长一个副镇长,一个巡警所所长,副所长,下面配以若干办事员;市级呢,则是十数个镇组成市,这多是汉唐集团人担任,不同与大陆,竟然配以两名副市长,一个巡警局,两个副局长,一个中级法院,两个副院长负责轮流到各个镇上巡回,也配有众多办事人员,三方竟然不统一由市长管理,全都直属汉唐集团。

  他们的镇比县小,市又比州大,甚至一些偏远的地方,一个巡警所所长管理一切了——这真是成何体统?!

  自古皇家不下县,从来都是由乡绅来帮助处理乡间事物,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更不可理解的是,他们的税收不走镇长和市长之手,直接算到汉唐银行手里!

  一个市的镇子里竟然都有小银行!

  不过好处也有,他们确实是把税收公布于众,而且不变化。

  土地税,则是按照实际田地面积,这里有摊丁入亩的影子;

  工业税和商业税,他们则是按照营业执照实收,这与宋朝时的司市法大致相同;

  经营税,他们则只按照市场摊位的大小与出售商品的种类来规定。

  这里说一点,他们竟然不收游商的税,认为既然已经是游商了,所收入极为有限,无法推算出经营金额。

  此为不与民争利之善策,然有刁民狡猾,将木柜下装上铁轮,见有收税者来,便推而走,谓自己为游商;不见时,则停而售卖,如此也令汉唐集团恼火。

  但是他们的教育税,则是人人都交的,一人一年一马票。

  私下里询问过,逃此税者,百无一二。

  他们的身份证或许有作用了,但是为何如此安排行政体系?

  当然,也有有收获的报告。

  呜呼!吾尽知财富从何处而来,奈何汉唐集团竟能认为此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是一切自然力量的总和!

  土地年年长出粮食,可否是财富?

  大海年年打出鱼虾,可否是财富?

  山里年年挖出煤铁,可否是财富?

  果树年年结出果物,可否是财富?

  撮泥土为陶瓷砖瓦,可否是财富?

  养蚕牛马猪羊鸡鸭,可否是财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