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488章

我们的1654 第488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说到这里永胜伯郑彩不由得不陷入了沉思,若是汉唐集团乱成一锅粥那天,我方该如何帮他们呢?

  现在可绝不能让他们自乱,还指望着他们顶在前面呢。

  前一段真是荒废了些时日——想到这里,他精神一振,挥挥手让孩子们下去了,听说他们今日又要去踏青郊游,甚好,让他们都亲近亲近,这是我郑家的二代传人呢。

  看着孩子们离开的背影,永胜伯郑彩顿时又有了雄心大志。

  他操起了电话命令道:

  “召大儒顾问团一个小时后在一号会议室开会!副将以上的将领三个小时后在二号会议室开会!现在,让情报安全部的郑则仕来见我!”

  郑家的兄弟姐妹们离开了永胜伯郑彩的书房后,都偷偷地叹出了一口气,啊呀,可算是完成了早训,一连几天都这样真是让人受不了了!

  但是好处也有,就是认真听完后,大家可以一起出去玩了!

  前几天他们一起去了厦门岛上的各个市场,吃了众多的小吃。

  看着大哥郑智吃得欢气,郑秀文奇怪地问:“这几年你没有吃过这些刚出来的小吃?”

  大哥郑智幽怨地说:“你走后,我都没有出过后院的大门,所有的先生都是上门教我,想要什么倒是都能有,可我先要知道有这物件才能要啊——”

  郑秀文暗自打个哆嗦,这比赤嵌小學管得严多了,他们还有个实践课出去到各个基地参观,还有休息日可以出校门玩。

  大哥郑智津津有味地吃着果汁刨冰,他已经吃了两桶了。

  郑秀文说:“不要吃太多,会让你肠胃不舒服的。”

  “噢,你说这个冰雪是如何制成的?”

  “厦门这里是用硝石。硝石融于水后吸收大量的热,便将金属容器里的水变成冰。其实这样做冰产量是很低的,最好还是用冷库。”

  大哥郑智“噢”了一声把最后的果汁喝了,这时的果汁最甜了。

  看着大哥郑智欢喜的样子,郑秀文有些心酸。

  接下来的逛街,其实是他们陪着大哥郑智。

  厦门的商业街对郑秀文等人来说只不过是大,这里所有新鲜的物件都是来自台湾。

  大哥郑智奇怪地问:

  “秀文妹妹,你为什么出门要换回这样的怪衣服?

  你那一身可都是贡品绸缎:五彩妆花纱、织金妆花罗、提花妆花缎、漳绒。

  头上的饰物更不简单:笄、簪、钗、环、步摇都是珊瑚、玛瑙、海珠啊。

  你为什么又要换回这样的怪衣服?”

  郑秀文心里说,大哥你可真心细。

  “衣服是让人舒服的,我穿成那样还能走路吗?”

  “噢,那是。”

  “身上衣服的颜色要是超过了三种,就显得乱了——”

  “噢,这样啊。”

  大哥郑智快乐地逛着街,倒好像他是刚来的一样。

  他看到了一家怪怪的商铺,见那玻璃窗里有怪怪的画片,店铺上挂着照相馆的牌子。

  “照相馆?!竟能画得这样像?”

  郑秀文叹了口气,对着郑正和郑奇摆了摆头,大家一拥而入。

  这是第一代照相机!

  但是一样能照相——

  大家合影照了一张,吩咐那里的人要洗成最大尺寸的。

  照片中,大哥郑智坐在当中,郑正和郑奇站在他的身后,他们一人一手按着郑智的肩膀,那是怕他乱动。

  但是永胜伯郑彩见了超级大喜,这是两个小家伙有心辅佐他们的大哥啊!

  但是郑秀文也是坐在旁边,她面色有些忧郁地抱着一个小弟弟和妹妹。

  这个时候,永胜伯郑彩却没有留心了,也没有在意他们穿着何种样式的衣服了。

  这一天又听完永胜伯郑彩的早训后,他们一行人去踏青了,由于去的是中岩和万石岩,他们没有带小一些的弟弟。

  厦门岛的三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早一晚有些凉,但是中午时分却是正合适只穿一件外衣。

  中岩山,位于厦门岛内的中部,在万石岩和太平岩之间,故名中岩山,高度大约一百多米。

  过去那里常有鹧鸪栖息,故又名“鹧鸪岩”。

  那山上古松树众多,有的蟠据峭壁之上,挺拔苍翠,高擎云天;有的连绵成片,遮盖天日。

  此时也正是野花盛开之际,若是站在山顶上看,确实应当美不胜收。

  他们来到了山下,所带之物都交给了随从。

  郑秀文说:“这里是当年爹爹和二叔屯兵之处,现在当然他们都下到山下军营了,我等上去看看,想想他们当年都看到了何物!”

  几个兄弟齐声说好,大家就顺着石阶上山。

  山上有一条石阶登道,众人沿着石阶往上,郑秀文都没有事情,但郑智却有些喘了,他的衣服确实不能快行。

  郑正和郑奇两人帮着他,算是跟上了郑秀文的速度。

  走了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中岩寺。

  这中岩寺历史已经不可考,当年二叔郑联便是在这里屯兵了。

  这时他们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果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郑智看着那苍山碧野,看着那远处大海涛涛,想说些什么,但是噢了半天,没有说出,心中甚是难受。

  郑正忽然高举起双手喊道:“这是我等的江山!”

  郑奇也高举起双手喊道:“看吧,远处还有更多更大的山啊!”

  郑智这时也来了劲头,他试着举起双手喊道:“噢,是的!”

  山上的风大了些,郑秀文感觉自己后面的披发被吹乱了,她用一只手整理着头发,轻声对着大哥说:“再大些声音,你定会感觉甚好!”

  “噢,是的!!”

  这声音果然大,似乎群山都有了回声。

  “噢,甚好——”

  众人又去了中岩寺大殿的右侧,那里有一块一丈多高的岩石,扁平光洁、巍然屹立,岩石上题刻隶书“玉笏”二字。

  这便是二叔郑联在中岩山时,看到这块大石头颇像大臣们拿在手上向皇帝报告事物的记事牌,于是题书。

  郑秀文问大哥郑智:“大哥,你猜二叔在题这个字时,他最想要的是什么?”

  大哥郑智说:“噢,当是做朝廷命官。”

  郑秀文幽幽地说:“后来他们又分封爹爹为永胜公,爹爹却又为何宁愿要永胜伯这个封号呢?”

  大哥郑智说:“噢,永胜伯怕是有发封印,永胜公却没有发封印——”

  郑秀文笑着说:“大哥呀,爹爹哪里是在乎一个封印,都是木头章,二叔自己就刻了一个。怕是爹爹觉得这些都是些无用的东西了——你说,二叔现在还想着做朝廷的命官吗?”

  “噢,怕是不会了。”

  “所以,人的愿意都会变的,都会提高的,只要你见识多一些。

  这几日你听我谈及台湾,你想去见识一下吗?”

  第六百一十三章 文化情深

  就这样,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他们最后还去了一趟同安的孔庙。

  因为这个时候郑秀文听闻爹爹正在大修特修同安孔庙,那么爹爹的用意就很明显了,爹爹这是要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啊。

  那么在这个时候,去看看正在修建的孔庙,怎么能不让爹爹高兴呢?

  大家还当成了一个玩,听闻那里要建成千倾面积大小的建筑群,树起孔圣人三丈高的青铜像!

  将来,所有福建的读书人都要年年到这里叩头祭拜,没有给孔圣人跪下过,莫说自己是读书人。

  郑秀文心想,要知道同安还有一座梅山,那里春天时也很漂亮,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梅花了。

  厦门岛上的一切,大家现在都差不多闭着眼能摸到地方了,没有可玩的地方了。

  永胜伯郑彩听了郑智和郑秀文的联合要求后,当然高兴了,这一次长子、长女一起去孔庙参观,正是彰显永胜伯本人对同安孔庙的看重,怎么能不允许他们一起离岛去参观呢?

  同安孔庙本来就不是偏僻的地方。

  早在五代十国时,同安邑令陈洪济始建同安孔庙于登龙坊,南宋绍兴十年邑士陈彦千等迁建同安孔庙于今址。

  绍兴二十三年朱熹增建经史阁、教思堂、苏公祠及时性志道等四斋。

  到了明天顺五年,建有“兴贤育才”坊,明嘉靖年间,建成林希元祠堂。

  这里面的苏颂是公认的北宋时期的科學家,林希元是明时期著名的理學家。

  这一次大修特修孔庙时,有大儒顾问团提出建议说:“苏颂好學,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學,则无所不通。

  特别是那由他监制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其有百般机巧,千种变化!

  待我等复制成后定能胜过汉唐集团的一些物件。

  现在虽然失传已久,但是我等手中有苏颂的,先前,看那上面的机械印图,只是觉得有趣,现在方知此物有用!”

  “大善!”在会议中,永胜伯郑彩第一次拍案而起,说,“我就知道列祖列宗中,定有我等需要的文化!可供我等复兴之用——再找些类似的科技先祖,一同共享祠堂!”

  苏颂,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同安县人,自然在这同安孔庙有祠堂了。

  林希元,字茂贞,号次崖,福建同安县人山头村人,生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卒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享年85岁。

  大儒顾问团同时建议扩大他的祠堂,倒不是因为他是福建人,也不是他官大,而是此人人品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可当士子楷模,同时在任官时,劝农耕,建社學,充分体现出一个文官的优秀品格。

  “大善!”在会议中,永胜伯郑彩第二次拍案而起,说,“若是我福建内的文官皆是如此,可想这福建之地会是何等模样!再找些人品端正,一心为公的先祖共享祠堂!”

  一时间会议室里无语,许多大儒都在脑补永胜伯郑彩的设想,想着,想着都很激动,有一个还流下了热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