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450章

我们的1654 第450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宗羲在北京参加科举后名落孙山。

  这一年冬月初十,宗羲回到浙江余姚家中。

  崇祯十七年春,明亡。五月,南京弘光政权建立,阮大铖为兵部侍郎,编《蝗蝻录》(诬东林党为蝗,复社为蝻),据《留都防乱公揭》署名捕杀,黄宗羲等被捕入狱。

  翌年五月,鞑虏攻下南京,弘光政权崩离,黄乘乱脱身返回余姚。

  闰六月,余姚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

  于是,文人黄宗羲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600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响应,著《监国鲁元年大统历》,鲁王宣付史臣颁之浙东。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被鲁王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这一年的五月,他指挥“火攻营”渡海抵乍浦城下,因力量悬殊失利,六月兵败后,鞑虏占了绍兴,黄宗羲与王翊残部入四明山,驻杖锡寺结寨固守,后因其外出时部下扰民,寨被山民毁而潜居家中,又因鞑虏缉拿,避居化安山。

  六年(1649年)他又一次朝鲁王,升左副都御史。同年冬,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

  遂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王行朝,或许他是因为看到鲁王行朝内部的文人争斗,或许他感到自己的无能吧,反正是不玩了,归隐了。

  这样,使他逃过了一次搬迁,郑家上次把这个鲁王行朝整体搬迁到永历王朝那里时,他不在。

  早在1646年他在在化安山就修建了龙虎山草堂。

  黄宗羲潜居于此。在这朴素简陋的草堂里,他面对低抗鞑虏无望的现实,潜心著述。

  他身居深山,处境窘迫,仍然关心天下大事,又悉心教育来访的学子,应该算是这个时空最美的乡村教师了。

  这一天的清晨,他如同往常一样,在草堂前面的小菜园子里耕作,总是要吃菜的。

  如果他有闲心欣赏的话,会看到这里三面环山,青山绿水,数间草屋,一片菜园,一座石桥,几株古木,数支树藤,蛮安静的山居景象。

  但是他要劳作,无心欣赏这些。

  年轻时的黄宗羲花了十年时间钻研兵、农、天时、地理和物理等“经世致用”的学问,几乎到了“痴绝”的地步。

  现在,到四十三岁的时候,他正在亲身进行最基本的科学实践活动。

  当他感觉汗都快要流下来时,他忽然听到有一个人高喊:“黄先生,黄先生,天下大变啊,你还有闲心莳弄这个菜园子?!”

  黄宗羲抬眼望去,只见从黄家竹桥上小跑来一个人。

  此人是山下村子里的一个商户。

  或许别的学派对商人没有好感,但是传承于王阳明的浙东学派,却提出了工商与农并重的观点。

  黄宗羲正是这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

  那个人很是激动,他微胖的身体在这时似乎很灵巧,他雀跃着到了菜园子边上时,大气都不喘上几口。

  他把他听到的传闻都告诉了黄宗羲,还说:“黄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几日观看星像,可有大变……”

  “没有,一如往常……”

  “啊哎,这可就奇怪了……要不黄先生批上一卦可好?在下专程从山下前来禀告……”

  黄宗羲拄着锄头,看着这个小商人汗涔涔的样子,想了想,随口说了几句:“客从东来,歌讴且行。不从门入,窬我墙垣,游戏中庭,嬉娱殿庭。击之啪啪,死者攘攘。碎彼皮囊,何惧我伤。”

  黄宗羲实际上给他出了一个灯谜,每到夏天,读书到夜晚时,他最怕此物。

  事实上他确实精通天文历算和数学。

  他用推算日食的方法和阎若璩等人考证古文《尚书》是系古人伪作,给当时思想界带来很大震动。

  同时通过对照《国语》,认为古文《尚书.汤诰》是后人“误袭周制以为《汤诰》”。并得结论“今因推日食于昭十七年六月”(鲁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可见《夏书》本文不同孔书、左氏而非伪也,则不能不致疑于古文矣”。

  但是这一些都与算卦无关。

  黄宗羲说完便重新莳弄菜园,不理会他了。

  那个商人似乎得到了秘语一般,反复在嘴里念叨着,慢慢离开了。

  他走了后,但是黄宗羲的心却乱了。

  最后他索性带上一个住在他家里的学生,一起出海,要去那台州地方看看,是否真有传说中的神奇……至少他们打败了鞑虏。

  第五百六十九章 黄宗羲进城记

  黄宗羲在宁波地区附近一个小渔村里,找渔船去台州时,事先想过,可能会因为那里有海盗,怕是要多付船家一些银两了。

  但谁知道那渔船的船长一口答应了下来不说,那船钱还不贵。

  黄宗羲忍不住问了为何会如此。

  那船长悄声说:“先生,我等私下里都知道,他们不是海盗,他们是汉唐集团的人,到台湾三四年了,他们喜欢和别人做生意,还非常公道。

  我这次正好要带些鱼干过去,正想与他们换些精盐、糖果、火柴之类的物件,回来时除了自用,也许还能小小的挣上一笔。”

  黄宗羲听了后陷入了沉思,这些普通渔民都知道的事情,这些年来他在龙虎草堂里竟然不知道——那火柴之物,他用过啊,极为方便,确实在那盒上写了“火柴”二字。

  真可惜自己当时为何不去深究一下,怕是早早就探明了汉唐集团的根底!

  那名船长误会了他的沉思,说:“先生莫要怕有腥气,那汉唐集团虽然生意公道,但是对货物也甚是挑捡。

  我这次带的都是上品的干鱼获,腥气虽说有些,但是晒得干透,味道绝对不大的。”

  黄宗羲也不去挑明误会,只是微笑道:“无妨,无妨。”

  一路无话,他们乘着偏北风,熟门熟路地到了台州附近候。

  他的学生开始紧张起来,听说他们是海盗啊。

  黄宗羲轻轻拍了拍学生的肩膀轻声说:“知行合一,切莫因不知而不行;杂情乱感,勿忘一切皆出自本心。”

  他的学生慢慢平静了下来,想了一下,说:“学生受教了。”

  黄宗羲那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但是由于他的脸上过于瘦削了些,那笑容里满是褶子了。

  他挥着瘦如麻杆似的胳膊,指着波涛澎湃的大海说:“心气同一!我等现在虽是大海中一根草芥,岂知那大海也是我等心中的一汪泉水??”

  人瘦吧,声音还是很洪亮,又咸又腥的海风将他的话吹向四处。

  看着他在船舷边比比划划,那个船长躲他远远的,这是一汪泉水?这不是得了失心疯,一会儿会跳将下去吧?!

  但是悲剧没有发生,他们终于靠近台州河口了。

  这时他们马上见有一条怪船如离舷之箭一般向他们驶来,洁白的浪花在它的船头翻滚,可是它竟然没有船帆!

  船长马上和水手没有迟疑,马上一起降下帆,这时才听到那怪船上有巨声说:“降下船帆,停在原地,等候检查!”

  这不过是他们的巡检——

  黄宗羲听出这巨声是台州口音。

  他的学生这时又有些发抖了,黄宗羲把手搭在学生的肩上,说:“万物之气,皆有其理,不要慌张,徐徐观之。”

  他的学生看清楚了,那是一条有着高高烟囱的船,那烟囱上偶尔竟然能冒出火星来!

  待那船到了近前,可以看到上面有几个穿着打扮是一样的水手,他们那衣着似乎紧紧地贴在了身上,怪怪的样子。

  一个戴着奇怪的圆帽子的人,一只脚踏在船舷上,低头冲他们喊:“尔等何人?来自何方?欲做何事?”

  船长老老实实地把一切都说明了。

  只见那人扫视了一眼,看见了黄宗羲师生二人后,便再也没有看他们一眼,这是两个文人,又瘦又小。

  他冲着自己的水手摆摆头,只见两个水手灵巧地跳帮到船上,他们顺手打开底舱的盖子,一个跳进了底舱,过了一会儿,那水手出来了,他冲着那人做了个奇怪的手势,食指与大拇指做个圆形,其余三指竖起。

  这时,只听那人说:“欧了,尔等可以上行,不过不可以停靠军用码头,那里有明确标志,若是有所碰撞,莫要怪我等事先没有提醒。”

  黄宗羲在一边轻轻抚摸着胡子,静静看着,这些巡检竟然没有索要贿赂,也没有拿走货物,竟然真的是为了检查!

  不一般啊,不一般。

  那船长重新升起了帆后,借着侧风重新启航了。

  黄宗羲指着那开走的怪船的船艉处,对学生说:“你看,那里莫明其妙的会有浪花在翻滚,其水下必有行动机关,若是有机会,一看便知,气理合一,万物皆然——”

  他们很快便到了台州码头,那里比以往热闹多了,有很多高大的海船停泊在码头上。

  码头上人来人往,但大多是穿着一样的人,只是颜色有两种。

  他们小心地把船靠在一个偏僻些的地方,黄宗羲领着自己的学生和船长分了手。

  那个船长笑着说:“先生,你可以把斗笠拿下来了,这里的人没有关心你头发是何样子。”

  黄宗羲一直坚持不剃发,也是这个原因,他躲在了龙虎草堂,这次出来,不得不戴着一个若大的斗笠。

  他乐呵呵地摘下来斗笠了,眼前马上一片清明。

  他两个出现在台州城里时,又有另一种穿着怪异的人自称是巡警来询问他们,他们都如实回答了,没有人再来难为他们。

  台州城里现在焕然一新,远比印象里的涅要干净整洁。

  两人先是随便走了走,发现现在人们变得匆忙了些,但是脸上绝没有惊慌的样子,反而大多笑吟吟的。

  这就好。

  他们便去了一户人家,那是他的一个学生家。

  通报了姓名之后,那个学生不在家,但是他的老父亲在家,亲自出门来迎接他了。

  两人在书房里饮茶聊天。

  他的学生去台州府里做了差事,负责一些公告的起草和书写,还有一些文人也是如此。

  任用贤良为吏,这是好事,黄宗羲默默地点头。

  很多上官本来是好好的政策,却正因为小吏的故意误读而给民间百姓造成巨大的疾苦,不可不察。

  那老父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我想不通实习生、临时工都是什么职位?”

  黄宗羲想了想说:“怕是汉唐集团自家的官职名称,如何称呼,这不重要,看他们从事何事便会明了——”

  那老父说:“先生大才,如此我便放心了,犬子时而从事孔目之事,时而从事掌书记之事,全听任马经理和郭站长安排,怕是他们要有意提拔任用。”

  黄宗羲笑笑,却问起打败鞑虏之事。

  那个老父说:“老朽口笨,犬子又有公事在身,怕是一时回不来。我带先生去茶馆坐一坐,那里有说书人,讲得甚是精彩,若是有不实之处,我再补充,先生以为如何?”

  黄宗羲对火器甚为着迷,当时便同意了。

  黄宗羲曾经反对单一的科举瓤,主张使用多种渠道录取人才,以制度来防止高官子弟凭借长辈权势,在录取过程中以不正当的方式胜过平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