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207章

我们的1654 第207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有多少要多少!”永胜伯郑彩说。

  “我等倒是想啊……他们那个,那个产能不足……”定远侯郑联有些发愁地说。

  “蠢货!这一是试探他们的态度,二是多买一些而已……用汉唐集团的话说,这叫意向!蠢货……”

  二弟郑联小声嘟囔着说:“一天到晚试探……”

  “你说甚?”

  “没啥,我说一会去吃饭。”

  “饭桶!”

  “嗯!”

  顾问团牵头人苏波私下里和队员们说:“我说,这手榴弹的质量行不行?有延迟五秒的,有八秒的,吓人不?”

  “这就不错了,要不林厂长能反复叮嘱,让我们拉着了就投……”一个队员大大咧咧地说,“只要真正保证有三秒以上的时间,就不错了,别想在手榴弹上玩花活了……”

  “就这一次了,下次,全是他们自己练实弹了……他们不是都说看明白了嘛……”

  又一个队员说:“当然了,咱就一个办法,让他们拉着了就投,说不好,他们自己慢慢也会弄出点花活来……咱这制造水平也会慢慢提高……老苏,你也别乱操心了……”

  “也是。”

  炸药包和爆破筒操作技术更简单了些……甚至定远侯郑联在现场英明地指出,这个完全可以和厦门制造的火药一起用嘛!那样的话,再厚的城门算个屁!

  顾问团的队员们相视一笑,看看吧,人家一点也不傻。

  厦门生产加火药的地方挺隐密,连顾问团的人都不知道在哪儿,他们大量从台湾北部山区搞来硫磺后,又不知道从哪里弄得硝,就跑进山里偷偷摸摸搞去了。

  对这种总是防着一手的行为,顾问团的队员们理都不理,就你们那提纯能力,各种配比数据,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不过也不能这么看,也许他们还是信奉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念吧?

  这观念真是一种明大陆特有的悖论……

  顾问团的人没当回事情,就没在无线电台里首先汇报……直到孙德发董事主动询问厦门黑火药的生产状况时,顾问团的人才不好意思地说明了情况。这个事情也应该事先汇报的。

  当时孙德发董事只说了一个字“丢”。

  原因很简单,汉唐集团都被这黑火药的加工工作弄烦了,还想着把加工任务完全交给明人,自己专门去搞爆炸能力更强的呢……谁知道他们是这个态度!

  一开始,大家都说,算了吧,我们自己慢慢弄吧……

  可是稍微一推演就发现,这他妈的性价比太低了……

  于是,孙德发董事捏着鼻子说:“算了,咱不和他们一样,算是我们求他们了,把黑火药的生产工艺给他们吧,一定要强调,如果他们想替代现有的发射药,他们事先必须做好爆炸效果的测试!一定要!”

  这个单子给了永胜伯郑彩,对方却没有想象中的感恩戴德。

  永胜伯郑彩把这几页纸先放到一边,却亲切地和苏波聊起个人生活问题了……他扬言,只要苏波有一定的要求,只要能提出来,他必能解决……二十几岁的男人了,不孝有三,无后而大……莫学他二弟郑联,那是个破落户,迷恋粉头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和谐的性生活也是不好的,至少要有个孩子吧……话里话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要是在厦门落户,我们给人给房,户口啥的不用愁……

  苏波当时喝了点酒,被他用话绕来绕去的,竟也表示认可……不管哪个时空,这个后代的问题也是要考虑的……

  等回去后,和哥几个一商量,靠,又是被这个中年大叔忽悠到了……我是要你加工黑火药的,到时候我们还可能收购的,性价比上,没有比它更便宜的……你谈什么生孩子?!整得我都认可了……

  有个队员感慨地说:“得了,我们再拥有超时空的知识和经历,文化基因什么的,我们摆脱不了的。”

  众人都点头赞同,是这个理儿。

  由于汉唐集团的反复命令,郑家神秘火药厂新出品的火药,每一次都做了效果测试,尤其用在红毛蕃大夹板船上的火炮发射药,都一一做了减量处理。

  两条红毛蕃大夹板船在定远侯郑联愤怒地指挥下,已经被清洗打扫得干干净净。

  当时,本来哥俩是满怀欢喜地登上了大夹板船,可是四处走走一看,气得不得了,船上哪里都是黑灰,一个个水手都像是钻过灶底的耗子……这他娘的是战舰啊!你看看让汉唐集团的人胡乱使用的?!成何体统??

  哥俩真生气了,本来这次只要两艘夹板船到了,就会有招待全体汉唐集团商站人员的晚宴。哥俩把宴会中的烤全羊一菜,恶狠狠地给删去了,改成鹅了……要不然出不了这口恶气,你们汉唐集团不是爱吃肉嘛?!我等就不给!!尔等把这两条战舰搞成什么模样了!!!

  定远侯郑联当时招来五百精兵,令他们二天之内清洗打扫干净,若不然皮鞭伺候!说实话,他其实是想抽在汉唐集团的身上……

  打扫干净并非难事,还好,船内的基本结构都没有什么损坏。一番大规模的清洗后,两条大夹板船焕然一新,连一些船帆都解下来重洗了。

  定远侯郑联当时又恨恨地想:“运煤炭如何能将船帆弄脏……真是的!”原本想给汉唐集团商站送些水果……不送了!

  那些红毛蕃卫队也分成两波次上船,同时派遣精兵三千,分乘两条大夹板船等大小船只二十余只,在码头宣过誓后,沿着海岸线,浩浩荡荡向舟山进发。

  顾问团没有上船,按汉唐集团的要求,他们一个人也不要出现在这次行动中,一切都与他们无关,完全由定远侯郑联或者说由郑家出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路完全是侧着北风行驶,速度慢了些,那些红毛蕃中原本是水手的也帮了不少的忙,还不至于让郑家水手们手忙脚乱……

  十多天的时间,他们就到了舟山主岛,他们的眼线事先报告说,那帮子人全在这上面。

  舟山主岛上有舟山城,黄斌卿在这里主管的时候修缮过一次,城高三丈有余,周长两千余丈,内有居民二万余人,鲁王监国一行人就住在原先黄斌卿的府里,现在当然小了些,众人商议着准备缓缓后,再扩建一番。

  鲁王朱以海本来世封山东兖州。1642年清军南下山东时兖州城破,朱以海之兄以派遇难,以海也差点被杀,死里逃生后袭爵鲁王,后来大顺军又入山东,鲁王仓皇南逃到浙江,对境内外敌对势力,那称得上是苦大仇深。

  国仇家恨当然使他对清廷切齿痛恨,一力以抗清为己任,然而胸有大志并不等于方法对头。鲁王监国本是有志青年,见贤思齐,要学古人求材若渴,从谏如流,哪想到竟学得走火入魔。

  “见一人,则倚为心膂;闻一言,则信若蓍龟,实意虚心,人人向用。乃其转盼则又不然,见后人则前人弃若弁毛,闻后言则前言视为冰炭。及至后来,有多人而卒不得一人之用。附疏满廷,终成孤寡。”

  轻信人言,又信而不用,与不信同。连谢三宾这样的反复小人,也走通鲁王国舅的后门出任大学士,鲁王监国的用人行政之混乱可见一斑。

  鲁王监国刚刚在舟山站住了脚,没有几天便首先要重新整顿朝政。

  他先派出使者敦请原隆武朝吏部尚书张肯堂为大学士,吴钟峦继续担任礼部尚书,孙延龄为户部尚书,朱永佑为吏部左侍郎主管文官铨选,李长祥、张煌言为兵部右侍郎,徐孚远为国子监祭酒,任廷贵为太常寺卿,张名振、阮进、王朝先等部驻于舟。

  等到国体大定,众人方才想起来我们这些人吃什么的问题……总不能把黄斌卿留下的家底都吃光吧?

  最好的办法是加赋税……算是爱国税吧,手里还有精兵三千,这舟山地区,除了舟山城内,最多有渔人五万,维稳是足够用的。

  一些大臣也献策到,此地去浙东也不算远,也可临时征粮……众人然也。

  鲁王监国过惯了笙歌燕舞的生活,酒量宏大,这一点倒与弘光不分伯仲……只是他还能逃出生天……待真的稳定下来,便征召了一些民女……这一路逃亡,侍女们早都走散了,真遇到战乱,谁还顾得上她们……

  食物倒也可口,鲁王监国却有些遗憾,只是没有酒,听闻海外有酒名为百年孤独,传闻酒味十足,又分两种,真不知到底会是何味……

  第二百七十二章 玉树临风的中年大叔

  十几天后,郑家的船队抵达了舟山主岛的海域。

  在望远镜里,定远侯郑联看见那些小渔船吓得四处乱逃,他嘴里嘟囔着说:“干你娘的,跑个甚,我老郑是来救尔等……”

  不过,那些排在码头上随着波浪不停起起伏伏的大沙船们让他很满意,这帮子人,都没有在上面安排些人手看管,这一点我等今后要引以为戒。

  定远侯郑联可以看每到一条船上只有几个人在那来回奔跑,十分慌张的样子。

  着急有什么用?大型沙船,光一个升帆动作,没有三十个人都不够用的。

  这时北面的风开始大了些,两条大夹板船有些颠簸了,船上的水手们开始手忙脚乱起来,不断的调整船帆,这就是软帆的缺点吧,需要随时调整……那些跟随在身后的沙船却若无其事,船老不停地大喊着,帆手不断调整着硬帆的角度,船速一下子就提升上来了。

  定远侯郑联此时气势颇大地说:“命令他们冲击码头!”

  大夹板船上敲起了锣,又打起了敲……还有人冲着众多沙船挥舞着郑字大旗。

  众多沙船就往码头上直接冲击。码头上虽然早都发现了打着郑家大旗的入侵者,但是还是忙乱了一番,好半天,码头上的四门大炮才陆续响起……当初夺下舟山时,幸好这些炮手没有受到屠杀,死的都是黄斌卿的亲信。

  四门炮登时打翻了两条沙船,还有一艘停了下来,可能是中炮了,正在灌水。

  “还击!”定远侯郑联气得差点把望远镜扔了,你们倒是抢先开炮啊!

  大夹板船还正在调整着位置。这个真不能怪水手们无能,这个时期根本就不是北上的时期,别说还要作战了!

  还好,沙船船头上的小炮也开火了,当然对码头上的炮台并没造成本质上的伤害,只有幸运的几发打到了码头上,离着炮台还有段距离,连个平民都没有伤着……但就这样也起到了延迟炮台开炮时间的作用,他们下一轮开炮的时间长了一些,但又对这支沙船队伍造成了伤害,又有一艘船被击沉了……

  此时,两条大夹板船终于调整好位置了,炮窗一一打开,那炮台上的人见了,立刻都连蹦带跳地跑了,不和你玩了……

  定远侯郑联在望远镜里看的真切,他骂道:“干你娘的,想跑?!开炮,把炮台给我轰平!”

  炮击到底是离不开数学的概率问题,几十发,几十发的打过去,有一座炮台到底是被轰塌了。

  已经上岸的郑家军士兵们,在码头的另一侧看了半天光景了,其间还把炮台都搜了一遍。在他们的叫好声中,那炮台塌了个不像样子了。

  两艘大夹板船终于晃悠悠地靠上了码头,众人开始乱哄哄地往下卸各种物件……定远侯郑联这时猛然想起来顾问团的教导……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受敌人攻击的时候!啊哎,快展开防御队形!

  他的偏将撇着嘴想,还防御个啥?码头上一个人都没了,那舟山城的大门早都关紧了……你要是早一点让我等冲击,舟山城都拿下来了!

  在充满着各种各样混乱的场面中,两条大夹板船上的士兵们也借助各种缆绳溜下了码头。

  他们有在码头上坐着聊天的、有来回走的、有一直蹦跳的,反正干什么的都有。直到行军炮也小心的被放下后,在一阵一阵的竹哨声中,郑家军重新整好了军队。

  定远侯郑联先问了一下人员的伤亡,然后点点头,表示认可了损失,死伤才二百多人,这可是占了个码头,绝对是场胜仗……他轻轻对自己的偏将说道:“你定是怪我不发令夺城,这是你缺少战略眼光……我等来,不是为了攻城拔寨,而是清君侧,夺下舟山城易如反掌,可是会死伤多少?你要有爱民之心……一个合格的劳动力那就是手榴弹、火铳枪的配额。

  你不懂何为配额吧……我暂且不说,你以后会知晓的……人是第一生产力呀!”

  “……”

  定远侯郑联面对着整装待发的军队,高呼:“清君侧,迎鲁王!将我等的横幅打开!!”

  这支军队轰隆隆,充满正气地向舟山城走去。在他们的前头,高举着一条巨大的横幅,“清君侧,迎鲁王”。

  好在舟山城离码头不到三里地,全军很快在城下停住,距离舟山城主大门上的六门火炮,正好处在安全位置。由此可以看出,郑家的细作工作做得非常细致。

  定远侯郑联找了个较高的位置,观察了一下,他发现城墙上士兵隐约布置了不少,从城墙排布的旗帜上看,武将好像都到齐了……正好可以一锅端了。

  “来人,将我等的信件射上去!”

  一个弓箭手便将早都准备好的箭拿出来,慢慢走向那城墙。那箭上早就绑着一封信……他连箭头都没有去掉,扬身向那城墙上射去。只要飞上去就行了,他也不管落哪了,然后就小步跑了回来。

  舟山城墙上武将们确实都出动了,不出来不成,这是个海岛,码头被占了,战船也没有了,大家只能集体出来面对问题。

  这群武官目前的领头人是张名振。

  张名振,字侯服,应天江宁人。少时刚直豪爽,颇有谋略,心怀壮志。游历京师,东厂太监曹化淳引为上宾,与东林党关系甚密。

  崇祯末,以副将任台州石浦游击。1645年夏,南京、杭州相继失守,钱肃乐等起兵拥鲁王监国监国于绍兴,张名振以兵赴。1646年鲁王败退入海,张名振扈从。不久,鲁王去厦门,张名振留舟山待机。1649年,此人联合奉隆武年号之舟山总兵黄斌卿的部下阮进,逼黄自尽,张名振得以迎鲁王正式驻跸舟山。

  后被封为水陆总将,帅水陆两军驻于舟山,当然,现在只剩下陆军了。

  他们匆匆收容了逃回的水手后,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现在他们一一都披戴整齐,齐齐地登上城头观看。

  只见那支军队旗帜鲜明,军服整齐,刀枪明亮,更是有一巨大的横幅引人眼目,“清君侧,迎鲁王”。

  众人齐齐地吸了一口凉气,这郑家是把家底都拿出来了……所为何事?

  正待众人猜测时,只见一名弓箭手走出军队,仰身射上一支箭……那箭上绑着一封信。

  众人打开一看,方才明白原委……先着人送去给鲁王监国,现在还不知道他急成什么样子呢。

  众人不自觉地把眼光投向张名振……当初永胜伯郑彩溺杀大臣,正是他狂怒不已,当场就与永胜伯郑彩宣言从此势不两立……如果郑家指责是真,那么这事非张名振所做不可。

  张名振微微一笑,说:“着人刺杀定远侯,以伤永胜伯……此小人之行径也,侯服虽鄙陋之人,却不会为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