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170章

我们的1654 第170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他们潘家木器厂开业那天,潘家一位长者亲自上门送礼,李四笑脸接过礼仪,心里却将对方骂个狗血喷头,但最后还是送了回礼……礼数不可或缺,民间向来如此。

  李四本想找宋士达董事帮忙,毕竟他和自己要比和潘家亲近些。

  宋士达董事也很忙的样子,他轻轻地说:“我们的木工机床现在都在忙着制造木屋模块……实在无法再帮你了,你看人家潘家就购买了两套水力木工机床设备,马上就要从红星工业区送来安装了……当时你们觉得人工费便宜,现在人家潘家要大干一番了……至于订单,你别怕,要多少有多少,只不过大部分生意会让他们抢走了……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你会想明白的。”

  李四顿时心中叫苦,啊呀,难怪他们把木器加工厂也如自己一般设在了水边,原以为他们图的是运输方便……他们潘家这是要了我等的性命啊。

  针对目前缺乏原动力的实际情况,其实就是有,也无法立刻给明人工匠们安装上,所以汉唐集团决定先把手动木工机床设备拿出来。

  在那面世界的1791年,英国的s.边沁先后发明了平刨床、单轴木工铣床、镂铣机和木工钻床。汉唐集团认为这几样设备还比较适用于现在的条件。

  于是就把它们的图纸拿出来,做了一些现代化的改动,把其中的传动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合人力,畜力,风水动力的驱动,效率更高些。

  汉唐集团又专门为他们设计了圆锯机床,这样便凑够了一整套木工设备。

  由于推行成本独立核算的原因,河口基地的宋士达董事便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一个价钱卖与李四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接受……但谁知道,竟然被他们两个人婉拒了。

  汉唐集团认为此套设备,完全可以达到人工效率的十倍左右,如果仅按宋士达董事设计的价钱售卖给李四他们,这都是严重亏本呢。

  但李四可不这么想。

  他和王三商量了一下后,两人共同认为,慢一些怕什么?木匠要多少有多少……不够时再去招,何必要拿出八百两白银购买设备?那是两人辛辛苦苦劳做了大半年的积蓄啊……

  第二百一十六章 拿着我们的工钱唱山歌?

  知道了潘家的所作所为后,李四和王三当时就红了眼,咬着牙狠狠地说:“宋董事,这个,这个木工机床设备……现在还可以分期付款吗?”

  当时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对他们说:“分期付款是要付利息的……”

  李四说:“小的当然知道,不过利息还是以前的算法吗?”

  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解释说:“不能了,红星工业区由于产能的问题,这个你懂的,潘家先买了两套,你再想要买,我们就要额外付给人家加班费用……所以利息要比以往高了一成……你们要再想一想。”

  李四道:“不用想了,我等也要一套!”

  宋士达董事当时心里一笑,这帮子古人,形势不逼迫他们,他们是不会轻易转变的。

  当两家木器加工厂先后都上马了新设备后,汉唐集团木器加工方面立刻就感到压力减轻了……螺纹口的竹筒,由于本身材质所限,本来回收使用率就不高,产量又有限。

  可现在,螺纹口的竹筒水杯,却可以在市场上批发兼零售了……当然,这个小买卖和汉唐集团无关,是两家明人木器厂的私人行为。

  汉唐集团只关心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产品能否满足集团内部的需求……螺纹口竹筒用蜂蜡密封可不可以当作罐头用?这都是食品加工的研究方向嘛。

  移民需要的各种木器、竹器……完全可以由两家解决了。所有的原材料,都由汉唐集团来提供,这样汉唐集团就完全控制了产品的上游。

  这没办法,在规定上,整个台湾都是属于汉唐集团的……对这一点有质疑的人,可以亲自去询问安保大队。

  汉唐集团同时又掌控了下游产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走向摆布。

  明人们则负责提供中游的产品加工服务等项目。

  宋士达董事一开始在河口基地设计的微循环经济,现在开始自动自觉地壮大了……不过,汉唐集团最终可能放弃对下游产品的走向摆布,眼下只是因为要满足移民的需求而已,要不然他们才没那闲工夫去管明人们把木器、竹器产品卖到哪里去。

  还有一点,这两家木器加工厂加入到木业制造体系后,大大降低了汉唐木业基地和红星木器厂木屋模块、配件的生产量。

  宋士达董事时常去两家厂子巡视……他当然不是去勒索,或者蹭一顿饭什么的,那都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他是要确定两家厂子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有没有提高。

  他发现两家厂子在使用所谓的木工机床时,一直都没有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明人木匠们真的很快就上手了。

  这些木工刀具都是汉唐集团自己专门生产的。

  汉唐集团当然不会给他们配备现代刀具了……他们用小电炉冶炼生铁成钢,然后热轧处理成钢板,然后剪切下料,冲压,人工磨齿开刃,走了一条手工处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的路子。

  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齿刃淬火技术了……汉唐集团直接用是盐浴高温回火方法处理。这种方法,可以说在本时空是无敌了。

  宋士达董事看了看木工刀具的相关数据,惊喜地问道:“李子,这数据很好看啊,能切割石材和金属吗?”

  李子强董事毫不客气地说:“屁,就是一个钢片刀具……连后世普通的65mn钢硬度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不过同样,明人们的木工车床转速也慢……半斤对八两了。”

  “这样啊,我还以为我们能有多大的进步呢……”宋士达董事心里面有些失望。

  李子强董事听出了他话里有失望的味道,他急了,说:“靠,别不知足啊,我这可是电炉炼钢的产品,接近50号钢了,再加上专业淬火回火技术,它们在本时空可以说是大神级圆锯和刨刀了!

  你信不信,他们古人用了都得吓死?!再说了,我就是整出硬质合金工具还是金刚石镀膜工具……就他们的那动力源,能用得了吗?!”

  事实上,明人木匠们在使用这些木工机床时,没有被吓死,反而是顶礼膜拜,据说每一次开工前工匠们都是满脸的庄严相……这些物件都是神刃,只能是在传说中祖先们才能拥有的利器,绝非寻常人可以使用啊。

  那些见过汉唐集团木工专用机床的木匠,心中却是不以为然,你们是没见过汉唐集团的那些物件啊,一人多粗的树木转眼就成了板材了……

  那时,红星机加工厂的技术员们给这些明人客户们安装好设备,并一一调试好,又为他们做了各种操作演示,然后技术员们就暂时留在了河口基地。

  售后服务工作嘛,一定要做好。

  那些技术员想,到他们开始使用的时候,这帮子古人还不知道有多少问题要问的呢。

  可令人惊奇的是,这帮子古人还真都学会了操作,没有一个主动前来要求技术服务的……当然,这木工机床的结构和操作也就是太简单了。

  红星机加工厂的技术员们在临走时,又看了一圈,发现他们确实都会操作了,绝不是不懂装懂,甚至还会主动给设备加润滑油……椰子油。

  至于操作水平的熟练不熟练,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每隔一段时间,宋士达董事就去两家厂子里转一转,这劳动的场面……不管是哪个时空,看起来都是很感人。

  在下淡水河边,三个五米高的木制大水轮,远远地依次排列,它们在流水的带动下不停地转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已经成为河口基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木制水轮转动时产生的动力,在多级齿轮的传动下,传动比依次增大,最后便为木工车床提供了较高的转速……这远比人力、畜力提供的动力更大更稳定,当然,要是用它做原木破料主机,那就不可以了,只能简单加工……

  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宋士达董事看到两家木器厂的生产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于是便把木屋的一些模块、配件的生产任务交给了他们,这也算是给了两家一份大大的订单。

  汉唐集团交给他们的木屋模块和配件都是比较容易加工制造,没什么复杂曲面之类的。模块、配件的生产标准发给了他们后,也给了他们实物模型。

  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只说了一句话:“和模型一点也不能差……”

  明人工匠们默默地点了点头,马上就按照模型的数据做了几个通止规……这个通止规技术,是汉唐集团教会他们的。

  一开始,汉唐集团订做学生桌、办公桌时,要求它们分别多高多宽多长,给他们相关数据后,又给了他们三个标准木棍……这样也就够用了,汉唐集团的人懒得一一强调。让他们照着尺寸量吧。

  红星工业区也根据现代计量单位的数据,给他们制造了一批计量工具,鹿皮米尺,标准钢尺,大小两脚规,直角尺……人家明人木匠有直角尺,那玩意儿传说是鲁班发明的,这个汉唐集团不管,但是铸铁直角尺,带着现代长度单位的铸铁直角尺他们可就没有了。

  ……以前在接收安江内海修船厂时,汉唐集团的人发现那帮子荷兰造船匠早就用上了大两脚规工具,但明人木匠们却好像没有此项技术……这一点,汉唐集团算是给他们补上了一个缺点。

  汉唐集团人的心眼真好。

  拿到这份大订单,李四和王三心中本来应该高兴才是,但两人却齐齐地叹了口气,他们知道那个潘家木器厂一定比他们的订单大很多……

  本来宋士达董事先找他们安装木工车床设备的,如果他们算开了帐,早一点买了,早一点用上……那物件也实在是好用,也许就没有潘家木器加工厂的事情了,也许就不会被他们趁虚而入了……

  再说也就不用雇佣这么多人了……有了那些物件后,活计变得轻松了,再说汉唐集团好像算计过他们的生产能力一样,派发给他们的活儿,不多不少。

  看着手下的工匠们轻松写意地工作,甚至有两个土著边做竹器还边哼哼起了山歌,李四和王三心里像刀扎一般难受……他们都是自己付马票请来的,他们轻松了……就意味着自己的马票变少了,过去忙得要死要活的场面,再也没有了。

  李四和王三恨死的潘家,也嫉妒死潘家木器厂和订单比他们的厂子大。

  他们也许不会嫉妒潘家是广州首富的身份,但绝对会嫉妒作为邻居,潘家木器加工厂的生意比他们更好,尤其是在他们先做这一行的前提下。

  不久后,他们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订单,那可能是潘家木器厂都不愿接的活儿。

  赤嵌农业基地的中医院,要五千个小竹管,一厘米粗细……听说是要装什么清热正气散。

  李四当时就安排那两个哼哼山歌的土著加紧制造……看你还拿着我们的工钱唱山歌?!

  五千个毕竟是小数目,没几天便做完了……过了几日,李四去热兰遮城的财务公司核销账目,在市场闲逛时,便听到有人叫卖此物,他当时好奇,一打听价钱,才五毛钱……

  那五毛钱是一枚比指甲盖大一些的圆铁片,不知道上面涂了什么,不过又好像是锡物,但又不知道怎么涂的,很是均匀……那上面本来压制的是伍角字样,却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叫五毛。

  他掏出一枚五毛,便购买了一管,拔下塞子,将管内之物倒入手心一些,轻嗅了一下,哇,一股清凉沁入心肺,浑身都觉得舒服……这里一定有薄荷之物,这是李四的第一判断。

  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们给公平公正下定义

  李四浑身这一舒坦,脑子变得更灵活了。

  他忽的就想到了,汉唐集团的人可以卖清热正气散,那么我等家传的驱蚊药不是也可以卖吗?!

  汉唐集团的人可以用竹筒制成药盒,那么我等岂不可以也用竹筒、木盒装置?!对的,用那些物件定比瓷陶之物更省银子。

  李四一路无语,只是低头想事。待回到河口基地后,便和王三细细地商量。

  王三听完后大喜,连忙说:“若是我等制作不完,还可发包给山里的熟蕃们,那山里还有一些人……小竹筒,简单之物,女子,小孩,都可以轻松完成……”

  李四哈哈大笑道:“甚好,我等也还可以发包给新来的人家……我见那热兰遮市场多了许多人!”

  李四办了一桌酒席,请宋士达董事赴宴,说是要有重要的事情相商。

  当时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说:“你就在我的办公室说,晚间我还有事情,现在大家都在忙……”

  李四无奈,只得把想卖驱蚊药的事全都说出来了。

  宋士达董事想了想说:“汉唐集团有规定,五年之内进口销售中医药品,我们都不收海关税,就连医生之类的也不收营业税……驱蚊药当然也属于中医药品了,如果你的驱蚊药效果好……出售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确实比我们的驱蚊药的效果还好,我们汉唐集团都可能大量采购。”

  太好了,太好了,李四千恩万谢地出了宋士达董事的办公室。

  驱蚊药的配方早都烂在李四的肚子里了,随时可以拿出来。

  那药方和其他人家的驱蚊药方不相同,李家祖传的配方异味甚少,可制成膏药涂抹;可制成散剂焚烧……驱蚊效果同样好,而且还不会惊扰到猎物。

  但是,那药里面有一味重要的配料只在闽南山区里才有,在别处,李四尚未发现。

  李四想了想,便对王三说:“三弟,我必须回老家一趟……时间必定长些,这里就辛苦你了。”

  王三道:“无妨,四哥尽管回去,我一人可以应对过来……好在如今船只来往方便。”

  李四心里盘算了一下,便带上二百两白银,匆匆赶回闽南。

  他一方面着人去山区里挖他所要的草药,然后雇佣他们晾晒好,等自己回来处理……幸好此物现在正是根壮茎粗之时,药性最好。

  另一方面,他自己亲自去福州购买其他配药……那热兰遮城市场倒是有几家药房,吓,那里的药材竟比寻常价钱贵了一倍有余……还不如自己亲自去购药,可以省却一大笔钱。

  还有一些工匠托他将他们的家眷带到河口基地,他自然照办,也许这些人将来还可以用得上。

  安排妥当后,他便首先去了福州。

  战乱早已经过去了,商贾又是重新云集,鞑子的剃头令看来还没有传到这里。李四不管其他,只是快速去寻药店集中之处。

  还好,那里果然还是药店如林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赶时间,他无法货比三家,也许购进得那些药材还会更便宜些……但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这句话他能记一辈子……本来他还想购进一些杜仲之物,听说汉唐集团对此有多少要多少,至少可以把自己的花销挣出一些来,然而市面上却很难寻到了……于是他匆匆把所需药材购齐后,雇佣了人手运回家乡。

  家乡的人早依着他的安排一一准备妥当,当李四赶回后就一起上船出发,前后不到一月,便又匆匆返回了河口基地。真不放心自己的产业。

  配制药物,完全是李四一手操办,王三当然知道这是四哥的祖传之物,他没有亲手参与调配,待李四在密室里调制完毕后……木匠们有得忙了,还搭上了家眷。制盒的制盒,研磨的研磨,不得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